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

2020-12-25 騰訊網

教育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在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那,我找到了精彩且富有詩意的回答。他說,「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最好的教育,從來都是一種潛移默化而深遠持久的影響。這無疑是在告訴我們,教育從來都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立竿見影急功見利這樣的詞彙不該出現在教育之中。

而在這份「慢」的事業之中,老師和家長卻把孩子的分數看得那麼重要,讀書學習變成了考試提分,所謂的教育成了「教孩子如何考試,如何把試考好」。除了要拼知識,如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想要獲取的諮詢在網絡上唾手可得。離開了應試教育,讀書還有什麼用呢?

教育,更好的了解自己

前兩天在微博上很火的一個段子,劉備向關羽和張飛表達了結義的意願之後,關羽與張飛的回答,生動地印證了那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關羽「擇木之禽,得棲良木;擇主之臣,得遇明主」既恭維了劉備又表了忠心。而一旁的張飛全程都只用一句「俺也一樣」。不少網友看過視頻,紛紛留言「吃了文化的虧」。雖然,這只是一種玩笑調侃,但也不經意間地傳達出教育與人的意義。

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們有健康、正向的心態,良好、積極的習慣,充沛、飽滿的精神,清晰明確的思想,開闊、遠觀的視野,沉浮有度的心態,最後才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對個人修養的提高,對生命感知的提升,從而獲得自我認知自我發展的能力。

我們學了十幾年,但在踏入社會這大門之前,依舊還是會感到迷茫彷徨。臨近畢業的眾多大學生們,心中還是沒有想明白,不知道自己畢業之後該做什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們的教育少了那麼一門「修心」的課程。

不了解自己,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從哪來,那就更不明白自己要到哪去。

在心中種下「美」的種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多年來的悠久歷史,我們的先輩給我留下了無數燦爛輝煌的精神文明文化。中國社會是尊師重道的,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重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今天的我們,提倡茶道、花道、香道等,就是為了把我們從浮躁生活拉回到傳統文化的美學生活之中。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便有了茶。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的內涵,其實也是中華文化內涵的一種體現,茶的最初是農業,漸漸的以一種人文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通過沏茶、賞花、聞茶、飲品等習慣,和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及禮儀相結合,而形成一種鮮明的中國文化現象。茶道是屬於東方的文化,它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中國茶道吸收儒道思想精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注入茶道,茶人崇尚自然、樸素。

同時與茶相關的,如茶器、茶席布置、意境營造的香器等相關的周邊產物,追溯它們的歷史,從它們的製作工藝技巧來看,每一樣後面都承載著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都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範疇。從園林、雕窗、篆刻書法、服飾刺繡、茶藝、插花、瓷器……每件器物都透著「低調奢華有內涵」,中國元素華美而清冽,有種紅叫中國紅,那有種美則叫中國美。

可在今天,真正懂得它們,了解它們的人少之又少。而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在人們心中種下那一顆「美」的種子,一顆「中國韻味美」的種子。這粒種子根植於文化自信之上,深入記憶底層,伴隨著成長,灌入心脈。

從一杯茶開始的教育

有的人喝茶是為了解渴,為了靜氣提神,為了給白水加點味道,但是茶在我們生活之中,不應該只是一種飲品。茶,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只要用一杯茶,就可以告訴你生活有多美。中國人的生活之美,從一杯茶開始,生活需要文化的儀式感。

龍應臺說,「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在一盞茶中,正蘊含著這樣的處世哲學,我們專注衝泡每一泡茶,認真感知茶中滋味,亦以認真的態度對待生活;茶中的仁、義、禮、智、信給人帶來謙遜禮讓,待來者以誠,歡喜相迎,奉上一杯茶;茶是大自然的恩賜,我們感恩手中這杯茶,懂得自然的恩賜,心懷給予不求回報,人也變得寬容快樂。

梁曉聲說,「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當文化收斂於心,而在外所呈現的修養。茶作為文化傳遞的媒介,以一種日常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這種文化的輸出將是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進入我們的腦子裡。在品一盞茶的時間裡,學會沉澱思考,擁有去思考的時間和能力。

從一杯茶開始,守住心中的悠然清雅,也就守住了那一方美好;守住了茶心,也就守住了我們民族文化的希望。

本期編輯 兮淺

圖片來源:弘益茶道美學圖庫

相關焦點

  • 大櫻桃賺錢為何一棵樹每年賺2000而另一棵樹只有200元我來解答
    這是我家的櫻桃樹,今天下午拍的,一棵樹每年能賺2000元,而另一棵樹每年只有200元,為什麼呢,我來給您解答。從表面看這兩棵樹沒有太大的差別,從樹冠到樹的大小都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人說樹齡不一樣可以告訴你,樹齡也一樣,都是12年生的,同一年在種植的。
  • 戈壁「一棵樹」鑄稅「一縷魂」
    稅務幹部面向「一棵樹」宣誓每年,在酒泉市肅北縣城大約30公裡外的一棵白楊樹前,面向鮮紅的黨旗,一批批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一批批年輕稅務幹部莊嚴承諾。「沒人知道樹是什麼時候被栽下的,也沒人說得清。」在當地人的記憶裡,這棵白楊樹一直就在那裡。「沒人給它澆水,沒人管過它。」
  • 優秀作文欣賞:一棵樹
    一棵樹昨天晚上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裡,那棵大樹還是好好的。那裡,笑聲依舊。春天的步伐近了,圖書館門前的木棉早早開花。在巷口,始終有那麼一棵樹,立在那裡,給這個越來越工業化的地方增添了一絲絲綠意。那年,那棵樹還不夠一米,那年,那棵樹一直是無人打理的。可我知道,是街坊們的快樂感染著它,年輪上的每一圈就是最好的表達。我相信,樹也是有情感的,只是我們仍未能真正讀懂它們罷了。那棵樹,是我孩童時代親切的樹大叔,我替它構思著一個又一個新奇的童話情節。可是,有時候,還真的挺厭煩這棵樹的存在,每次犯錯,父母都會扳下那樹上的枝條嚇我,偶爾還有幸到樹下罰站,說是面樹思過。那時,我總會向樹控訴我的不甘。
  • 怎樣的大樹才能 搖動另一棵樹
    「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究竟怎樣的大樹才能搖動另一棵樹?從教十數載,我愈發深信:大學教師要懷抱夢想,要堅持態度,要善思方法,也要關注細節。大學教師要懷抱一個夢想。作為大學教師要追求一種精神力量,要教學生以科學精神,堅持「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讓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成為術業有專攻的合格人才。教師有責任和義務使學生通過大學的學習,找到並點亮自己的人生夢想。
  • 這棵樹獨木成林,僅一棵樹就佔地15000平方米,你知道是什麼樹嗎
    自然界的每一片森林都由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樹木組成,構成綠色生態圈,使許多動植物繁衍, 一棵樹的體型無論多大,都不佔面積,頂多是發達的根系在地下蔓延, 你聽說一棵樹就構成森林的奇景嗎?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獨木成林,是非常罕見的自然景觀, 一棵樹是個體,形成了巨大的森林, 印度地區有大面積的植物園,從外面看植物園的樹木非常繁茂,枝葉非常濃密, 很多遊客第一次來這個植物園,以為這是森林,種了很多樹, 其實看起來像一片青森,但這裡只有一棵樹。
  • 像一棵樹那樣成長|貝殼薦書
    ——貝蒂《布魯克林有棵樹》文|貝殼(14歲)像一棵樹那樣成長這周我讀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作者是美國作家貝蒂史密斯,這是一本自傳體小說,素材取自作者自己真實的成長經歷。在那樹樁上,又發出一棵新樹來。新的樹幹沿著地面長,一直長到沒有曬衣繩子的地方,然後又蓬蓬勃勃地向著天空長起來了。它活了,什麼也摧毀不了它!
  • 父親是一棵樹作文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父親是一棵樹作文   近日心情如夏日的潮水澎湃激蕩,心神不定。夢裡的母親和現實中的父親都讓我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 新詩作文精美範文——你是一棵樹
    你是一棵樹你是一棵樹站立在三尺講臺前遒勁的枝幹是你堅強的手臂翠綠的葉片是你燦爛的笑臉你伸出手臂召喚春風吹綠我們的人生你展開笑臉引來陽光照亮我們的心房無論嚴寒酷暑你把我們忠誠地守護無論春夏秋冬你把我們無言地祝福你是一棵樹永遠紮根在我們心中的沃土即使枝幹折斷即使樹葉凋零當花滿枝椏的時候我們總會別離
  • 誰是那棵樹
    我們老了,他們正值最好的年華,事業走向已基本確定,一定會有更多的教育故事。於是這十一個同學(權雪並非這個級的)都用小紙條寫下了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標——這個就不是夢想了,而是約定,有點像摩西與上帝之約。我希望他們寫的時候都慎重而不沉重。我會保存好,並且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好奇心,不到時候,絕不打開。同時我也希望這次沒回來的同學也能寫下來,這個需要跟他們單獨商定。
  • 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初見,是在中學的一日,打鬧的課間,忽然被同學的一本書吸引,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從此,再不能自拔。再讀,是高中的三年,在如海綿擠水的時間裡,《萬水千山走遍》。自此,對遠方有了期盼。
  • 溫嶺這位教師「媽媽式」教書育人,讓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從花季少女到而今強艾之歲,27年教書生涯,改變的是時光與容顏,但不變的是她那顆「媽媽式」教書育人之心及那份讓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師匠精神。她就是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東浦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陳桂鳳。東浦中學是一所校風嚴謹,底蘊深厚的學校,在當地老百姓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如果有來生,我想做一棵樹
    當初友人給我發照片,我一眼就看到了這棵樹,美得喧賓奪主。它周身閃耀著奇異的光,孤獨卻耀目,讓人不禁生出「此樹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見」的感慨。我忙問,這棵樹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後來,我慕名到了那裡,奔向我心心念念的樹。它一點也沒有讓我失望,安然地靜立在那裡,絕世而獨立,卻又和周圍的浩瀚、眼下的繁華,相融相合相得益彰,成了我心頭永遠的風景。
  • 人這一輩子,要讓自己站成一棵樹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態。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三毛人這一輩子,要努力讓自己站成一棵樹。樹的姿態大家都知道,挺拔,筆直,高聳,陽光向上。在有限的空間裡,永遠保持著昂揚的態勢,根,緊抓住土地,葉,搖曳在雲間。一半厚積薄發,一半枝繁葉茂。
  • 原創美文:好想,做一棵樹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忽然有了一個想法:好想,做一棵樹,傲然屹立於塵世。也許,是在讀到舒婷的《致橡樹》:「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也許,是在讀到三毛這樣一段話:「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我的靈魂被觸動,樹,成了我一種清歡生活的寄託。
  • 一棵樹就是一臺計算機(圖)
    (原標題:一棵樹就是一臺計算機(圖))
  • 裝修飯店門前倒下一棵樹 是自然還是」非自然「
    裝修飯店門前倒下一棵樹 是自然還是」非自然「 2014-10-31來源:瀟湘晨報  10月31日上午,井灣路湖南科技職院附近,一棵馬路邊的香樟樹連根倒地。在園林局工作人員將樹重新種回後,一名附近居民卻表達了自己的質疑:這棵樹正對著一家裝修中的飯店,到底是自然倒地還是人為推倒?   10月31日上午,井灣路湖南科技職院附近,一棵馬路邊的香樟樹連根倒地。在園林局工作人員將樹重新種回後,一名附近居民卻表達了自己的質疑:這棵樹正對著一家裝修中的飯店,到底是自然倒地還是人為推倒?
  • 母親,您是我的一棵樹
    迎擊四面八方的狂風霧靄  你艱難地又堅定地  捧起嫩芽、綠葉、鮮花、果實  捧起秦磚漢瓦,粗陶細瓷  直到今朝,擁有大國重器  母親,你是一棵樹  在你的庇護下,一方水土一方人  小小野獸自在漫步  背著美麗的花紋  苑若絲綢,宛若象形文字  宛若一朵朵鮮花  荷花、茉莉
  • 【三秦文學】村北頭的那棵樹
    我們村北頭有一棵很粗的核桃樹。自我記事起,那棵樹的主幹三個大人合起來都抱不嚴實,枝葉伸展得非常廣闊,能佔五十多平方米地,核桃樹本身生長周期長,長得慢。據村裡的老人回憶,他們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已經有兩個人抱起來那麼粗了。
  • 歌頌塞罕壩精神主題歌曲《大森林記得一棵樹》面世
    長城網張家口1月28日訊(記者 鄭世繁)1月28日,由我省張家口青年作曲家錢郅禎作曲,著名詞作家宋青松作詞,著名歌唱家陳思思演唱的歌曲《大森林記得一棵樹》面世,將在全國範圍廣泛傳唱。  《大森林記得一棵樹》通過一棵樹(功勳樹)和一片林(林場)的關係,生動地詮釋了塞罕壩精神:忠於使命、艱苦創業、科技求實、生態發展。倡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推動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 在北方的園林中體會不一樣的江南——北京一棵樹精品民宿
    主人很喜歡作家三毛的一段話: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其一棵樹的精神,令人敬畏。其永恆的堅守,堅不可摧的毅力,值得人們學習。思來想去,便把這裡起名叫做一棵樹,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