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元指數快速下破90創近3年新低,人民幣仍面臨升值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任下的最後一次美聯儲議息會議過後,美元迅速下破90大關。截至北京時間12月17日14:50,美元指數報89.915,創近3年來新低。
同時,美元/人民幣報6.5354,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5115,人民幣持續走升。同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5362,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為6.5355,預計18日中間價可能會繼續上行以反映美元的走弱趨勢。各大機構目前認為,鑑於人民幣資產的相對吸引力維持高位、中國經濟強韌,未來人民幣仍面臨升值壓力。
美聯儲對刺激政策持開放態度
此前一段時間,美元指數徘徊在91上下,但之所以隔夜美元指數如此快速下跌,也和關鍵的美聯儲議息會議有關。
摩根資管全球市場策略師克裡•克雷格(Kerry Craig)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儘管議息會議沒有宣布新的購債計劃,但傳達的信息是明確的——美聯儲願意也有能力在必要時採取更多行動。會議還明確了在購債計劃結束前,利率不太可能變化。
儘管新一輪財政刺激的預期和疫苗的成功推出會提升市場對增長和通脹的預期,但美國經濟前景仍不明朗,疊加流動性持續放量,這也使得美元承壓。儘管美聯儲對2021年和2022年的經濟增長做出了更為樂觀的預測,但預計到2023年,通脹率才會回到2%的目標。在新的平均通脹目標框架下,通脹率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遠高於2%,美聯儲才算實現政策調控目標。這強化了美聯儲的觀點,即這可能是另一個漫長的零利率經濟周期的開始,通脹目標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實現。
「美國11月零售銷售降幅達1.1%,超過預期,美元持續下跌;英鎊、歐元走強,這也導致美元指數加速下跌。美元目前依然屬於弱勢,且已突破了下方重要支撐位90關口。美國目前經濟基本面穩定,但缺乏實際的刺激政策來推動,該狀態將持續到拜登團隊公布具體措施。美元指數的上方壓力在90.6。」KVB PRIME特約外匯分析師吳臻對記者表示。
鑑於美聯儲的立場已經十分明確,這也意味著,市場的焦點轉向了美國國會會否在聖誕節前出臺財政刺激計劃。
據了解,預計美國的財政刺激規模不到9000億美元。磋商中的紓困法案包含給個人發補貼和補充失業保險,但不包含企業免責條款和向州及地方政府直接提供援助,而這恰恰是民主黨最為關注的事項。因此,財政刺激終將會被推出,但政治博弈導致具體的推出時點和規模難以預測。
未來,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協調將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的新趨勢。克雷格稱,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已進入一個競爭性擴表階段,其他央行也可能加大擴表力度,試圖減少美元走弱對本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仍面臨升值壓力
目前各界認為中國央行已經開始進入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但市場上仍未看到任何能夠大幅逆轉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力量。
「現階段還看不到什麼阻力,最近要繼續觀察人民幣會否對美元下破6.5,預計觸及6.4並不存在很大的問題。」某中資大行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同時,當前中國央行似乎正在開展一場「自由浮動實驗」,在人民幣升值的進程中也並未干預。
10月初,人民幣對美元迅速漲破6.8,央行先後取消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下稱「遠購準備金」)、暫停逆周期因子,但似乎這些逆周期措施的取消完全無礙人民幣升值。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京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逆周期措施的取消只是影響短期交易情緒,對中長期交易行為的影響很小。例如,遠購準備金的取消降低了企業人民幣遠期購匯的成本,但在升值趨勢下,並未撬動遠期購匯交易量的大幅增加。
「這種情況也不意外,因為境內銀行間市場的美元利率持續走低,使遠購準備金的成本已大幅下降,從年初的近300點回落至9月底的近80點。所以,10月遠購準備金的取消並未給遠期購匯的客戶帶來很明顯的邊際效益遞增。」 楊京解釋稱。此外,自8月以來,逆周期因子的調節幅度已經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仍在驅動全球資金流入。例如,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國際多元資產部門高級投資經理黃思遠對記者表示,我們青睞在岸人民幣債券,因其回報率高,加上人民幣有進一步升值潛力。
同時,2021年機構仍看漲中國和新興市場股票。黃思遠說,目前,美國的個人家庭、銀行及主要企業的財務狀況比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好得多。例如,個人儲蓄率已達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通常伴隨典型的經濟衰退而來的,是由於財政過度擴張所導致資產負債表的漫長修復,但本輪衰退卻是個例外。同時,貨幣供應量增長創紀錄,只有20世紀70年代的情況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得益於上述因素,加上新冠疫苗有望在2021年年中至年底進行廣泛接種,2021年需求將逐步趨於正常化,壓抑的需求將得以釋放。在目前這樣的背景下,一般相對收益較高的新興市場資產將獲得更多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