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學軍:凡是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時候,中國外貿形勢就好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5日,由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非常時期的金融責任與擔當」。中國銀保監會副部級幹部於學軍出席並以「當前我國貨幣環境正在出現變化,對宏觀經濟發展及調控將會帶來影響」為題發表演講。

我國外貿形勢出現明顯好轉 超出預期

近年來,受我國生產製造成本持續上升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國進出口進入相對不穩定時期。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大起大落,五年增長分別是-8%、-6.8%、14.1%、12.6%、-1%。從長期來看,我國外貿依存度持續下滑,已從2006年峰值時期的64.2%下降為2019年的31.8%。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等因素的擾動,中美經貿摩擦愈演愈烈,進一步延伸到科技、金融等領域,致使中國外貿進出口受到明顯的衝擊。一季度,在去年下降1%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8.4%。

但於學軍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貿形勢出現明顯好轉,成為我國宏觀經濟中最超預期的一個方面。

自5月以後,隨著我國抗擊疫情取得巨大成功,復工復產復商復業等進展迅速,外貿進出口形勢也隨之發生了明顯變化,自上半年降幅收窄到減少6.6%,比一季度明顯好轉。以後降幅收窄更加明顯。據10月份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外貿進出口已累計完成3.71萬億美元,按美元計價只比去年同期減少0.8%,其中出口還增長了0.5%。從7-10月的最近四個月來看,則分別增長7.2%、9.5%、9.9%和11.4%。另從全國港口貨櫃吞吐量大幅度增加也可得到印證,其中10月份全國完成的外貿貨櫃達到1401萬標箱,同比增長11.5%。因此,大部分的分析認為,中國今年外貿進出口有望實現正增長。「我認為實現正增長沒有問題。」他說。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仍處於蔓延狀態,尤其是歐美一些地區又出現了二次反彈,控疫形勢較為嚴峻。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衝擊,今年全球貿易出現大幅度萎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貿易將萎縮10%以上,而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貨物貿易將萎縮9.2%(兩者可能口徑不同)。同時,這些國際機構也指出,今年全球貿易出現大幅度萎縮,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衝擊之外,主要是受中美貿易摩擦、英國與歐盟的貿易協議等帶來的影響。

中國的外貿進出口何以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

那麼,在全球貿易大幅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外貿進出口何以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呢?於學軍給出了兩個原因:

第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製造中心,工業門類齊全,尤其是以電子消費產品為代表的生活類消費品的生產製造,更具有產業鏈、供應鏈的明顯優勢。廣東的一些電子消費品生產企業反映,如果將成本、產品質量和效率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進來,那麼,毫無疑問,中國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我國最早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擴散,並率先恢復生產,使這些生產製造的優勢得以體現。而印度等不少東南亞國家因難以扼制疫情的蔓延,以至許多生產無法組織恢復。所以,現在有不少訂單重新轉而投向中國,出現所謂的「爆單」現象。

「最近有報導反映,中國的外貿企業又面臨久違了的產能跟不上、招工困難、國際物流成本大幅增加等難題,爆倉、甩櫃情況頻發。據日本有的媒體最新報導,中國國內供應鏈先於其他國家得以恢復,轉移到國外的一部分生產回歸國內,這也拉動了中國的出口。因此,目前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出口總額中的所佔份額呈上升趨勢,超過了歷史之最。世界對中國出口產品的依賴程度愈加明顯」,於學軍說。

第二,與人民幣重新面臨升值壓力有關。於學軍分析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美聯儲從今年3月以後開始實行無限量的QE政策,雖使其資產規模迅速增加,由2月時4.2萬億美元至8月已超過7萬億美元,同時美元指數也從接近100快速下降為現在大約為91,就此也改變了自2013年以來的強勢美元局面。

「美聯儲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美元的明顯走弱,使人民幣從5月開始進入升值通道,由之初的大約7.1:1美元,升值到現在的6.55:1美元」,於學軍指出,面對人民幣重拾升勢的局面,不少企業界、經濟界人士均齊聲呼籲人民幣不能過快升值。現在外貿企業已感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明顯壓力。

「因為人民幣升值就意味著出口企業的收入減少,人民幣升值百分之幾,出口企業的收入就相應減少百分之幾」。

但於學軍強調,正是因為人民幣升值或面臨升值壓力,才有利於促進中國企業的出口。而一旦人民幣出現貶值或面臨貶值壓力,就不利於中國的外貿出口。所以,自5月以來,中國出現的外貿出口逆勢增長的局面,實與同期發生的人民幣升值有關。反過來看,正是由於出口強勁,才帶動人民幣升值壓力,兩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係。

「或者再簡單一點講,凡是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時候,中國的外貿形勢就好;凡是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的時候,中國的外貿形勢就不好」。

於學軍還指出,人民幣出現升值壓力時,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也開始體現,外資就會加速流入中國。據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利用外資總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同比明顯增加。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國內債券的託管面值達到2.6萬億元,比年初增長38.3%。最新到11月的數據是2.76萬億元,已經連續24個月增持。

人民幣匯率由貶值轉化為升值,使中國的貨幣環境悄然發生變化

在於學軍看來,自5月以來,人民幣由前幾年的貶值壓力轉變為升值壓力,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大幅度調整。為了應對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經濟出現明顯的下滑,3月16日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一次性調整為0,同時還實行無限量的寬鬆貨幣政策。隨著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4萬多億美元陡增到7萬多億美元,美國的貨幣供應量也大幅度跳升,其廣義貨幣M2由之前的大約15萬多億美元迅速增加到超過18萬億美元,於是我們看到,美元又出現了全球膨脹之勢,並使美元開始進入貶值通道。

「最近,花旗銀行、高盛集團、彭博社等均一致認為,明年美元仍將走軟,有的甚至預測還會貶值20%。同時也有文章指出:美國空前的刺激性政策易放難收,預計將延續到2024年。而中國在常態化的貨幣政策下,人民幣資產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從而推動國際資本向中國流動」,他說。

第二,顯然和疫情控制有關。中國控制疫情迅速有力,並統籌抓好經濟社會各項工作,經濟快速恢復,現在國際上普遍看好中國的經濟增長。而反觀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很失敗,總統大選又紛爭不斷,短期內經濟恢復增長難言樂觀。

中國外貿進出口及其順差的增長,大量外資的流入,使中國的貨幣環境悄然發生微妙的變化。首先,外匯儲備又開始趨於增加,為此央行已於10月10日發出公報,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這是自2018年8月之後再次恢復到0。同時,人民幣匯率也達到自2018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第二,貨幣供應量增速明顯提高。至10月末的最新統計,我國M0、M1、M2三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分別增長10.4%、9.1%和10.5%。其中廣義貨幣M2的增速是時隔三年之後重返雙位數增長,之前的三年即2017-2019年,增速均不到9%;更突出了M0和M2的變化,其中M0的增長十分驚人,因為2012年之後M0就進入單位數增長,特別是近三年,分別只增長3.4%、3.6%和5.4%,今年一下子超過了10%;M1的增速也不同凡響,由前兩年即2018、2019年分別只增長1.5%和4.4%,一下子超過9%。

「今年以來,中國各個層次的貨幣增速出現這麼大的變化,顯然與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關,上半年我國緊急出臺了不少抗擊疫情的宏觀調控政策,加大貨幣信貸的投放力度,支持抗疫救災、復工復產等,『六穩六保』各項工作任務均取得顯著成效」,於學軍指出。

除此之外,有無由於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的巨大調整,進而引發全球貨幣增加過多,並對中國的貨幣環境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呢?於學軍給出肯定答案,「我認為是存在的,並且未來一段時間這種影響還會越來越大,表現也會越來越明顯」。

貨幣政策發生的變化對宏觀經濟發展及其調控帶來新的考驗

宏觀經濟最重要的調控手段是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的調整變化最後都會作用到貨幣供應的增量變化上。縱觀近20年來中國的貨幣政策操作,其基礎貨幣的投放與控制,從大的方面來看,一是受外匯儲備的增減變化影響很大;二是2013年之後新出臺的一些政策性操作工具,如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逆回購等。一般情況下,當外匯儲備處於不斷的增加狀態,就以收購外匯並形成外匯佔款來投放基礎貨幣;而當外匯儲備處於減少的情況下,就以其他政策工具投放基礎貨幣,並對衝因外匯儲備減少而收回的貨幣。

於學軍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以來,由於全球各國貨幣政策集體調整所帶來的貨幣環境的變化,人民幣由貶值壓力轉變為升值壓力,外資從流出轉變為流入,必然會對中國的貨幣管理形成多方面的潛在影響。

「這使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貨幣特徵等都會隨著發生變化,並對宏觀經濟調控、資本市場、企業經營管理等帶來深刻的影響。而這種變化、影響,一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短期內外界甚至很難把握和理解」,他說。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於學軍:我國外貿形勢明顯好轉超出預期
    於學軍表示基於5月以來,外貿進出口形勢發生的明顯變化,他認為中國今年外貿進出口實現正增長是沒有問題的。兩大原因促外貿形勢明顯好轉於學軍指出,近年來,受我國生產製造成本的持續上升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的外貿進出口進入一個相對不穩定的時期。
  • 銀保監會於學軍預測:中國2020年外貿進出口或實現正增長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5日電 (張燕徵)「自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外貿形勢出現明顯好轉,已成為中國宏觀經濟中最超預期的一個方面。」12月5日,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上如是說。
  • 我國外貿進出口何以出現逆勢增長?於學軍解析
    因此,目前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出口總額中的所佔份額呈上升趨勢,超過了歷史之最。世界對中國出口產品的依賴程度愈加明顯」,於學軍說。第二,與人民幣重新面臨升值壓力有關。「美聯儲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美元的明顯走弱,使人民幣從5月開始進入升值通道,由之初的大約7.1:1美元,升值到現在的6.55:1美元」,於學軍指出,面對人民幣重拾升勢的局面,不少企業界、經濟界人士均齊聲呼籲人民幣不能過快升值。現在外貿企業已感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明顯壓力。
  • 於學軍:以史為鑑 吸收亞洲金融危機經驗以應對當前形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9月16日,《銀行家》雜誌主辦的「2018中國銀行家論壇暨2018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期間,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今天所面臨的複雜經濟金融形勢,與二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有許多相似之處。
  • 我國外貿形勢存變數中國仍是最理想投資地之一_深度報導_中國金融...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數據表明,即使剔除了異常因素,我國出口形勢也是呈現向好態勢,今年外貿發展有望好於去年,全年實現增長8%左右的目標有較大可能。   外貿形勢依然充滿變數   針對當前各方對全年外貿形勢的預期,沈丹陽認為,當前外貿形勢依然充滿變數,或者說存在不確定性。
  • 人民幣升值"翻譯風波"後:政府一定要頂住壓力
    《亞洲華爾街日報》表示,一篇文章引發如此市場風暴,顯示了當前美國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形勢下外匯市場人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緊張狀態;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市場反應既表明交易員的緊張情緒,也預示著人民幣真正升值後可能出現的反應」,「市場出現了極端混亂,這表明市場目前是多麼敏感」;投資銀行高盛則發布的一份題為《在譯文中迷失》研究報告,對外匯市場發生的一切進行了分析,反映了亞洲地區的投資銀行業當前的無奈
  • 人民幣升值猛!換了美元的人已哭暈在廁所
    多重因素刺激人民幣匯率走強    「近期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受到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10月23日回應稱,中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出口形勢良好,境外長期資金有序增持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升值。
  • 美元指數快速下破創近3年新低 人民幣仍面臨升值壓力
    (原標題:美元指數快速下破90創近3年新低,人民幣仍面臨升值壓力)
  • 中國就業形勢變化與未來展望
    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和就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2008年10月以來,外貿出口增長大幅度滑落,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出現負增長。外需萎縮不僅造成了經濟增速放緩,而且促使就業形勢發生扭轉,並給2009年的就業形勢增添了巨大壓力。
  • 人民幣匯率走進「6.5時代」 升值幅度已超過8%
    在運費高企、原材料漲價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多重壓力下,這是孟卓所在企業做出的保守應對,也是這個對部分行業而言並不那麼旺的旺季裡頗為典型的觀望狀態。一個旺季損失數千萬從5月底的低位,到一路回升至今,人民幣匯率已於近日走高至6.5附近,邁入了「6.5時代」。按照5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價7.1765算,人民幣至今的升值幅度已超過8%。
  • 匯率波動影響外貿企業 鎖匯操作還是採取人民幣報價?
    然而,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外貿企業卻有些「有苦難說」。深圳市科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科樂科技」)總經理張志瓊告訴南都記者,該公司在去年疫情期間接的訂單到8月後回款,利潤不見了幾十萬。由於外貿企業生產在國內,訂單大多來自海外,收入的是美元,但購料、人工等支出都需要用人民幣。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同樣多的美元,現在只能換回更少的人民幣,匯兌導致企業利潤減少。
  • 2018-2019年人民幣匯率形勢分析與展望
    中美貿易戰觸發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2018年1月,央行宣布暫停逆周期因子操作,開始逐步退出常規性外匯市場幹預。此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在1月份,大多數觀察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會保持強勢,甚至有交易員擔心人民幣匯率會升值破6。彼時,歐央行加息預期較強,美元走勢偏弱,中國經濟復甦態勢較強,經濟基本面有力的支撐人民幣匯率。
  • 業主或鎖匯或抓訂單,人民幣升值下的眾生相-虎嗅網
    「籤合同的時候,內部計算利潤大約有40萬左右人民幣,但是到後來發貨,再到貨款回籠,換回人民幣,我們的利潤就少了3萬。」人民幣的升值速度正牽動很多外貿小微企業的神經。到了10月21日,最低只要663萬,相差54萬人民幣。儘管近期人民幣快速升值下的外貿眾生相各異:既有「及時鎖匯,仍損失利潤的5%~10%」的外貿企業主,也有「囿於現金流,不顧匯率風險,緊抓外貿訂單」的小業主;包括還有「心跳加速」的交易員;但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雙向波動和基本穩定」仍是人民幣匯率的關鍵詞或新常態,而不存在所謂的匯率新周期。
  • 人民幣匯率為何創2年來新高?會否繼續升值?
    尤其是自6月以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已超過4%。人民幣升值趨勢在延續,外資也在加速流入中國市場,尤其是以國債為主的債券市場,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不斷提升。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財經》記者分析稱:「美元貶值加快,帶動人民幣被動升值。同時中國疫情首先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國經濟和外貿形勢依然看好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空間比較大。央行也積極向市場釋放信號,既不希望明顯貶值,也不希望過度升值,以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 人民幣匯率的「升」與「壓」
    長期來看,如果中國經濟保持在正常增長軌道上,人民幣不是弱勢貨幣。」 防範投機性資本流動衝擊複雜國際形勢下,中國及人民幣成為全球「避風港」。人民幣匯率大漲是否存在被動升值和高估風險?近日,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對媒體表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僅為2%,本輪人民幣升值對於中國經濟走強也有不利影響。 「這跟美元貶值有直接關係。從8月、9月的指標看,美元貶值幅度大約為1.3%,人民幣升值幅度卻達到了約1.8%,美元價格是自由浮動,而人民幣是有限浮動,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卻超過了美元的貶值幅度。」
  • 蕭立晟:2018-2019年人民幣匯率形勢分析與展望
    中美貿易戰觸發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2018年1月,央行宣布暫停逆周期因子操作,開始逐步退出常規性外匯市場幹預。此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在1月份,大多數觀察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會保持強勢,甚至有交易員擔心人民幣匯率會升值破6。彼時,歐央行加息預期較強,美元走勢偏弱,中國經濟復甦態勢較強,經濟基本面有力的支撐人民幣匯率。
  • 最近人民幣升值很強勁,站在國家的角度到底是升值好還是貶值好?
    這事不能簡單以好壞來評價,貨幣升值還是貶值一定要結合本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否則將會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先舉兩個例子。廣場協議的籤署,日元大幅升值讓,日本經濟硬著陸,導致「停滯的十年」。一、如果我們國家的失業率很高,那麼人民幣貶值會有利於解決失業率問題,因為人民幣貶值有利我們國家產品出口,當產品出口量不斷上升的時候,工廠就會組織更大規模的生產,從而招更多的工人,這樣就可以起到解決失業率問題的作用。二、當我們國家資源緊缺,需要大量進口資源的時候,那麼人民幣升值對我們就會有好處。
  • 面臨壓力外企無奈提價 國外客戶是否買單?
    面臨壓力外企無奈提價 國外客戶是否買單? 2008-03-11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面臨多重壓力下的外貿企業,為尋求繼續發展,不得不採取提升價格的方式,但是當外貿企業提價以後,國外客戶會否繼續買單呢?
  • 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 當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判斷
    2020年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核心邏輯是:中美經濟復甦預期差以及投資回報收益。從5月份的7.13升值到10月份的6.65,人民幣已累計快速升值了6.73%,這給國內進出口貿易企業帶來匯率波動壓力。我們認為,2020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匯率可能在6.60~6.80區間震蕩,短期(11~12月)面臨貶值壓力。
  • 人民幣匯率符合中國經濟基本面
    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6.6850元,最低為6.8994元,118個交易日中53個交易日升值、64個交易日貶值、1個交易日持平,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70%(469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61%(41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