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將進行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 這份攻略請收好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今夜,SpaceX進行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特斯拉助陣!川普、馬斯克圍觀!直播攻略請收好!

美國佛羅裡達州東海岸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一直是見證歷史的地方,它曾在著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完成了 13 次 「土星五號」 發射任務。

2011 年,美國太空梭時代結束。美國航天局亞特蘭蒂斯號載人太空梭最後一次從佛羅裡達州發射到國際空間站。從此之後的9 年中,所有美國太空人都只能在哈薩克斯坦乘坐著俄羅斯的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

而現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即將到來。

在經過了漫長等待之後,美國東部時間 5 月 27 日下午 16 點 33 分(北京時間 28 日凌晨 4 點 33 分),人類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任務將在佛羅裡達州進行。

SpaceX 公司的獵鷹 9 號和載人龍飛船,將搭載 NASA 太空人 Doug Hurley 和 Bob Behnken 飛往國際空間站,此後兩位太空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數月的任務,時間長達 110 天。

甘迺迪航天中心靜候發射的載人龍飛船

這次發射,對於 NASA 和 SpaceX 而言,都頗具意義,這是美國自 2011 年 Space Shuttle 計劃以來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也是 SpaceX 成立 18 年以來首次載人任務,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

據了解,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也將親臨現場,見證這一歷史時刻。SpaceX 創始人馬斯克也發推文表示,他將在佛羅裡達州的地面控制中心觀看這一歷史性時刻。馬斯克還稱這次任務是 「SpaceX 公司和 NASA 工程部門面對大量工作量,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巔峰,這同時得到了所有國際空間站國家的支持。」

想要熬夜觀看直播的小夥伴,凌晨4點半,請定好鬧鐘!

話不多少,以下是見證歷史前的「吃瓜」攻略:

觀看攻略

NASA 將通過 NASA TV 提供現場直播,直播內容包括預啟動、發射和對接國際空間站。發射前直播報導將於 5 月 27 日太平洋時間上午 9 點 15 開始,從發射到對接,NASA 電視臺將提供連續的報導。

Crew Dragon 將於 5 月 28 日(星期四)大平洋時間上午 8 點 39 抵達國際空間站。除了 NASA 的直播外,SpaceX 還將提供網絡直播。

火箭發射以及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過程

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及返回地球過程

直播地址1:

https://www.spacex.com/launches/

直播地址2:

www.nasa.gov/nasalive

探索頻道和科學頻道也將在美國時間上午 11 點開始的太空直播節目中提供不同的視角。在這些直播中,將為發射提供深度的解說,以及有馬斯克和其他領先航天專業人士的專業見解。參加該節目的還有歌手 Katy Perry,YouTube 明星,前美國宇航局工程師 Mark Rober,以及前任和現任美國太空人。

「超拉風」的特斯拉也來刷存在感

在執行載人發射前,美國傳統的做法是讓太空人乘坐一臺印上了 NASA 標誌的 「太空車」 前往火箭腳下,登上發射架。這一太空人專座的傳統被保留了 20 年,它雖有些老舊,充滿了歷史氣息,但深受太空人們的喜愛。

不過,之前曾護送太空人 「最後一程」 的 Astrovan 不會再出現,它自 1983 年 11 月執行 STS-9 開始,就一直為太空人們服務,但自 2011 年 7 月起完成 STS-35 航天飛行任務之後,就再也沒有它的身影。

而這次,太空人們將搭乘 白色特斯拉 Model X 前往發射臺,其車身印上了 NASA 標誌,將成為新一代的 「太空車」。

兼具時尚感和科幻感的太空衣

一提到太空衣,你腦海裡可能會出現 「笨拙」、「專業」 這些形容詞,然而此次由 SpaceX 全新定製的太空衣或許也會顛覆你對這種特殊服裝的一些認知。

和傳統太空衣相比,SpaceX 的太空衣線條流暢,時尚極簡,貼身合體,配上前衛頭盔,兼具了時尚感和科幻感,一改太空衣以往的笨拙、臃腫的形象。

首批商業載人航天太空人

作為首批商業載人飛行的太空人,Doug Hurley 和 Bob Behnken 也擁有十分豐富的經驗,都曾在不同的太空梭上執行過太空任務。

Bob Behnken 是一名空軍飛行員,在 2000 年被選為了太空人,曾 2 次乘坐 「奮進號」 太空梭,也曾進行了 6 次、總共超過 37 個小時的太空行走。有意思的是,同在 2000 年被選為太空人的退役海軍陸戰隊隊員 Doug Hurley,曾在 2011 年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中飛行,見證了美國航天飛行的退役,而這次他又將親自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時代。

如今兩人都已為人父,5 月 12 號,Behnken 在推特發文稱,他必須在發射前得到年幼兒子的批准,而 Behnken 在四月底也分享了他兒子畫的 「Crew Dragon」 號。

獵鷹9號與龍飛船

此次發射任務稱為 Demo-2 任務,顧名思義,只是一個演示任務,旨在演示「獵鷹9號運載火箭」與「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已經做好了載人飛行的準備,如果通過了測試,那麼 NASA 將為SpeceX的 「載人龍飛船」 機組人員提供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定期飛行證明。

國際空間站

龍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任務

「Crew Dragon」 太空艙是 「Dragon 2」 的載人版本,「Dragon 2」 曾被用來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雖然本次只有兩名太空人將登上太空,但實際上該太空艙最多可搭載 7 名乘客。

獵鷹 9 號火箭將護送 「Crew Dragon」 太空艙完成發射,在此之前,它已經成功發射了幾十次 SpaceX 任務,也實現了重複使用。

SpaceX火箭成功回收再利用

因為疫情現場不對觀眾開放

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在發射前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因為 NASA 的多個中心正在進行強制性遠程辦公,這使得商討飛行任務執行的會議變得複雜化,而通常該級別的會議需要數十名高級官員聚集在一個房間討論飛行的安全性。

早前,NASA 前副局長 Lori Garver 還表達了對這次發射的擔心,他表示,在疫情當下,冒著這麼多人的生命危險,把兩個太空人送到空間站不確定是否應該被優先考慮。

一般來說,太空人在載人發射任務前需要隔離,這樣是防止在執行任務期間沒有生病或攜帶傳染病進入太空。不過,這次的疫情倒是讓太空人和 NASA 的工作人員經過了嚴格的病毒檢測。

以往SpaceX的發射現場景象

此外,此次發射地佛羅裡達州也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航天中心可能在發射期間不會對觀眾開放,這對航天愛好者是一件憾事,不過休斯頓太空中心提供了一個綜合博客,提供了各種方式的觀看指南,讓我們在家就可以觀看直播。

SpaceX:在另一個星球上建立文明

在載人飛船開發過程中,SpaceX 一路從最初的 「陪跑」 角色逆襲,拿著更少的錢,卻做著更多的事,一步步打破人類極限,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私營火箭公司,其創始人馬斯克也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在蘇聯解體多年後,美國對於航天的投入已經不具備美蘇爭霸之星球大戰時的勁頭,而馬斯克想重新提起大眾的對於航天事業的興趣,他將目標指向了太空。

2001 年,馬斯克剛剛進入而立之年,脫離了 PayPay 的爾虞我詐,開始了人生的新篇章。投身太空領域,並不是馬斯克的一時興起,而是他從童年到而立一直懷有的堅定理想。

2002 年 6 月,SpaceX 在洛杉磯郊區成立了。第一批員工入職時,他們被告知,SpaceX 的目標是成為「太空行業中的西南航空公司」。馬斯克製造的火箭不會搭載大型衛星,而是瞄準低端衛星市場。馬斯克認為,太空產業在過去 50 年裡並沒有真正進步,航空公司發的每一枚火箭都和法拉利一樣又貴又好,其實便宜一點的就能滿足需求。

在早期,SpaceX 的歷程並不順利,經歷了三次火箭發射的失敗,到 2008 年的第四次發射是背水一戰,但這次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成功了,500 人,花費了 6 年時間,創造了現代科學和商業的奇蹟。在此之後,SpaceX 開始盈利,走向了自己的輝煌道路。

馬斯克的移民火星計劃

馬斯克也始終沒有放棄火星探索 ,「我始終相信,如果我們能解決再生能源的問題,並一步步把人類打造成跨星球的物種,在另一個星球上建立能夠自給自足的文明,防止可能發生的人類滅絕危險,人類就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那麼,這樣就太棒了。」

狂人馬斯克之謎

1971 年,伊隆·馬斯克出生在南非。1980 年,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顛沛流離,輾轉多個國家。1981 年,10 歲的馬斯克幹起了碼農。1983 年,研發出了一款同學爭相玩的太空小遊戲,賣 500 美元。1991 年,他拿下沃頓商學院雙學位,又去攻讀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兩天後輟學。

借年少時期靠賣軟體積攢的錢,他和弟弟成立了一家名為 Zip2 公司,4 個月時間,天使投資人估值 2000 萬美元,幾年後拿下 60% 的線上出版軟體市場。然後,以 3.07 億美元現金的高價賣給了康柏電腦。

1999 年,馬斯克拿出 1000 萬美元,與人合夥創辦了在線支付公司 X.com,就是後來的 PayPal。 2002 年,馬斯克把 PayPal 以 15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電商巨頭 eBay。eBay 在 10 年間,用 PayPal 又賺了幾百億美元。

2004 年,馬斯克創辦(購買)了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 。當時外界都覺得馬斯克進軍電動汽車行業,是一個瘋狂的決定。但如今,特斯拉的高性能電動汽車,與豪華跑車相比也毫不遜色。 馬斯克因此被稱之為「矽谷鋼鐵俠」。

與此同時,這個矽谷的狂人馬斯克,開始思考如何「拯救世界」。他小時候就嚮往太空,時常幻想,總擔心有一天地球會毀滅!

他希望有一天能跑到地球之外的星球居住。2002 年馬斯克成立的太空運輸公司 SpaceX,其願景之一就是要帶領人類移民火星。

此外,馬斯克還是美國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 SolarCity、將晶片植入到人腦之中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人工智慧研究公司 OpenAI 的創始人。

最後,來看一下 SpaceX 載人龍飛船任務官方 CG 科幻大片:

希望地球對面的太空之旅,一切順利,只要天氣不作妖(如果天氣不佳或其他因素幹擾,發射時間會改在 5 月 30 日)。

相關焦點

  •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因天氣原因延遲發射,三天後將再次嘗試
    按照最新的公告,由於受天氣不利的影響,原定於5月28日4點33分發射的SpaceX載人龍飛船,在臨發射前17分鐘左右被迫推遲發射。新的發射計劃時間為北京時間5月30日的凌晨3點,也就是三天後。我早早就起來觀看這場載人發射的直播。
  • SpaceX完成了Crew-1發射任務,開啟NASA載人航天的新紀元
    周日晚上,SpaceX的Falcon 9火箭在佛羅裡達開普敦基地發射,載著該公司的龍飛船「Resilience」號進入軌道,標誌著NASA進入人類航天飛行新時代的開始。「Crew-1」飛行任務是SpaceX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美國宇航局本周證實Elon Musk的合資企業是第一家實現航天載人飛行和太空的作業系統的私人公司。
  • SpaceX首次載人任務成功發射
    5月31日凌晨,美國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首艘載人飛船「龍」,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將兩名太空人和一隻恐龍玩偶送上空間站軌道,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也是公司成立18年來首次載人航天發射,是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任務。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升空,美國「太空班車」正式啟航
    文 | 財聯社 劉蕊美東時間周日晚間19:27(北京時間周一早8:27),美國SpaceX載人航天飛船準時點火升空。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宇航局(NASA)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空中心發射,搭載三名美國太空人和一名日本航天員。目前龍飛船已經進入正常軌道。
  • SpaceX龍飛船成功發射 美國商業航天時代拉開帷幕
    當地時間15日晚19時27分(北京時間凌晨8點27分),搭載四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Crew Dragon)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繼今年5月31日SpaceX的首次載人飛行後,這是龍飛船的第二次載人發射,也是SpaceX商用太空飛行器獲得美國宇航局(NASA)認證後,執行的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5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15日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美國東部時間15日19時27分(北京時間16日8時27分),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2分40秒後,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隨後,火箭第一級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上。發射大約12分鐘後,飛船與火箭分離,繼續飛向國際空間站。
  • SpaceX送太空人上空間站 馬斯克讓載人航天重返美國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7日下午消息,據外媒,美國當地時間27日下午,SpaceX公司將首次向太空發射第一批乘客,這可能預示著美國將迎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這將是近十年來,美國本土第一次進行載人火箭發射,也將是第一次由私營公司的飛行器將載人的火箭送入太空。
  • SpaceX成功發射 「Resilience「載人龍飛船
    馬斯克旗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當地時間周日晚成功使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名為「Resilience」 的載人龍飛船送入軌道,搭載4名太空人。  這是「龍」飛船的第二次載人發射,也是該型號飛船得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認證後,執行的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美國太空人的「太空班車」有望走上正軌。
  • 首次!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1天後將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1天後將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Evelyn Zhang • 2020-11-16 09:30:30 來源:前瞻網
  • 發射成功,SpaceX送貨去空間站,將試驗新冠藥物
    每艘升級後的貨運龍飛船2號都被設計為支持至少5次軌道任務,而載人龍飛船已經計劃在4個月後進行首次重複性載人任務。貨運龍飛船2號不需要人類的任何幫助就可以對接。這次任務將為空間站和太空人帶來必要的補給,還將把幾項實驗設備帶到國際空間站。其中包括歐洲航天局的Bioasteroid,它將測試生物作用如何受到微重力的影響。所謂生物作用是指,利用微生物從巖石中提取元素的過程。此外,此次任務還將在飛船上進行首個新冠肺炎藥物研究實驗,試圖提高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效率。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北美東部時間5月30日,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平臺,SpaceX載人火箭DM-2(Demo-2)任務蓄勢待發,在經歷了5月27日發射取消後,第二次發射讓大家顯得更加緊張。尤其是天氣條件仍然不樂觀,很多人已經做好了明天「再來一次」的準備,不過準備工作依然按部就班進行著,絲毫沒有取消的跡象。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收藏版)
    ●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發射  ●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第一飛  ●全球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第一飛  ●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發射(蘇聯東方號飛船、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之後)  ●美國第5款載人飛船發射(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
  • SpacX首次載人發射成功,現在的我們,離太空旅行還有多遠?
    SpaceX公司首次將太空人送入太空,意味著載人航天已經到來半個世紀前NASA阿波羅登月的成功,讓人類探索火星的願望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事實上,航天局在上個時代八十年代早期就制定了登上火星的計劃,但是當時動蕩的社會變化扼殺了這個計劃。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一邊爆炸,一邊升天,龍飛船開創人類載人航天歷史,技術超越中俄
    龍飛船這次發射將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整個發射過程由美國航天局全程直播,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親自到場觀看,被認為是美國歷史性的一刻。據悉,本次發射是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退役9年來的美國本土第一次載人航天發射,也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私人公司完成的載人航天發射,還是成本最低的一次載人發射,人類太空探索歷史因此被改寫。
  • NASA歷史性載人發射,人人可VR參與|nasa|虛擬實境|太空人|航天|月球
    其意義多次被闡述過了:這將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在本土開展載人航天發射活動,標誌著美國恢復自主載人進入國際空間站的能力;這將是美國私營企業、而非政府主導研製的載人火箭與飛船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十年一刻度。上一個10年美國以太空梭作為尾章的自主載人航天活動,在這一個10年裡將由SpaceX公司的龍飛船重續。
  • Space X載人航天飛船升空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時代誰來開啟?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美國航空航天公司 Space X獵鷹9號火箭搭載著載人龍船艙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入太空。6月1日凌晨,Space X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在此之前,全球僅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能進行載人發射。馬斯克創辦的Space X用了18年時間,成為首家實現載人發射的私營航天公司,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
  • SpaceX載人龍飛船 「Resilience」正在準備發射
    將用於此次任務的Crew Dragon太空艙被稱為 "Resilience",目前計劃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射,搭載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SpaceX公司在本周早些時候已經將太空飛行器送到了甘迺迪航天中心的機庫。現在它將與獵鷹9號火箭連接,然後完全組裝的火箭將前往發射臺,預計整個過程在本周末之前完成。
  • 近幾年,為什麼我國沒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呢?
    2003年,我國神舟5號飛船順利升空,楊利偉成為我國第一位乘坐載人航天飛船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我國也因此進入世界第三個可以實施載人航天的國家。到2016年為止,我國又開展了多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將越來越多的太空人送入太空。
  • 馬斯克的SpaceX與美國載人航天的失落十年
    NASA的十年遺憾有人注意到一個細節,NASA局長發射前比馬斯克還緊張?因為上一次有太空人從美國本土出發前往太空,已經是十年前太空梭的絕唱了。在冷戰激戰正酣的60年代,送人類「上天」是最激烈比拼。(本來裡根還拉了一堆盟友,但是大家都表示囊中羞澀棄坑了)所以,從1972年到2011年,是屬於美國太空梭的時代,5架太空梭,共完成 133次成功的飛行,承擔了從衛星部署、探測器發射、到空間站補給、載人航天的全部任務。而人財兩空,或許是導致太空梭退出歷史舞臺的兩大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