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同胞,不同遭遇」那些被父母差別對待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2020-09-03 萌主媽咪育兒經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許多夫妻把「多子多福」「兒女雙全」掛在嘴邊,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更是著急要二胎乃至多胎。

二胎或多胎孩子間相處好則令人羨慕不已,相處不好就是一場災難。許多父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能「一碗水端平」這也是大多數二胎、多胎家庭的矛盾來源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五個手指也不一樣長,一碗水端不平難以避免。還有很多父母出於個人喜好、重男輕女等因素差別對待孩子,家長眼中微不足道的小舉動,孩子耿耿於懷多年,遭遇不同人生。

待遇不同,後患無窮,看完你還敢一碗水不端平嗎?

張鵬和張程是一對雙胞胎兄弟,「鵬程萬裡」是父母給予他們的美好寄託但現實遠不如理想美好,兄弟二人一母同胞,卻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

哥哥張鵬活潑開朗,從小能說會道,深受父母、長輩和老師的喜愛。弟弟張程性格內向,別人不主動找話他就不說話,成績也沒有哥哥好。

長輩常當著他的面說:「都是一個媽生的,怎麼和哥哥差這麼多?」張程單獨和爸媽在家時,家裡總冷冷清清、氣氛壓抑;張鵬一回家爸媽笑臉相迎、很是熱情。

張程心裡暗暗較勁:不讓爸媽小瞧我。張程埋頭苦讀考上重點高中,父母眼中卻始終只有哥哥。

後來,張程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再努力也得不到重視,努力有何用?

打那以後,他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動不動逃學去網吧、抽菸、打架。

三年後高考放榜,哥哥考上心儀大學,中考成績同樣優異的弟弟卻成了無惡不作的混混……父母「鵬程萬裡」的夢破滅,後悔為時晚矣。

那些被父母差別對待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無心的舉動可能埋下禍根,如果父母依舊不以為然,「鵬萬裡,程墮落」的魔咒遲早會降臨在被差別對待的兄弟姐妹身上——首先請反省:這些差別對待的行為你有沒有?

1)被重視VS 很敷衍

張鵬張程本是同胞兄弟,結果卻大相逕庭,父母食了差別待遇的惡果,再後悔也來不及。很多父母出於個人喜好偏愛某個孩子,更為普遍的類似情況是無意地偏袒更年幼的孩子,這樣的行為在父母看來是人之常情,但孩子真的很介意。

被忽視的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少不了父母的責任。忽視孩子情緒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畏首畏尾;忽視孩子行為導致孩子更容易沾染不良習氣。

永遠活在別人影子裡的滋味不好受,這樣的孩子通常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養成「討好型人格」,一生都在努力博取他人的認同;要麼破罐子破摔,誤認為努力也不會得到回報。

2)總挨打VS 不挨打

小迪和小琪是龍鳳胎兄妹,兩人調皮捅了鄰居家的馬蜂窩。小迪被媽媽打了一頓,不服氣地問:「你怎麼不打妹妹光打我?」媽媽回答:「妹妹比你小而且是女孩,不該打。」兩人犯相同錯誤一個挨打一個倖免,不僅加劇親子、兄妹之間的矛盾,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孩子總挨打留下陰影,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有的開始以暴制暴。有些孩子從不挨打,認為自己有優待,走上社會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成長為「玻璃心」、「公主病」,早晚因為經受不住社會的毒打而情緒崩潰。

3)永遠理虧VS 總被優待

唐山大地震中倖存的方登方達姐弟是典例,姐弟被壓在同一塊床板下,媽媽最終選擇救弟弟。姐姐後來被好心人救出、收養,但始終解不開心結,長大後每天經受心理疾病折磨,無數次想過死亡——差別待遇給孩子留下的心理陰影有時比死亡更可怕。

多少家長對孩子說過「他還小,你讓著他點」「攢錢給你弟買房」「女孩讀這麼多書有啥用」?記住:年齡和性別不是差別待遇的理由,不被父母偏愛的孩子可能會早懂事早當家,但心中的傷口永遠無法癒合。

「一母同胞,不同待遇」令人心寒。差別待遇是把劍,父母不要再把劍刺向最愛的人了!請盡你所能對孩子一視同仁。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作為張學良一母同胞的姐姐,真實的張首芳到底是怎麼樣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過說到張學良,估計沒幾個人不知道,張首芳是張學良一母同胞的姐姐,而說到如何評價張首芳,我覺得說長姐如「母」,應該是比較適合。然而張作霖事業起步後,跟趙春桂的關係越來越差,直到有一天兩人因瑣事吵起來,趙春桂一氣之下帶著三個孩子回了老家,趙春桂回老家後,難免有一股怨氣,久而久之生了重病,結果消息傳到奉天的時候,張作霖還以為趙春桂還在跟他賭氣,故意裝病來騙他,張作霖因此沒回去看趙春桂,十幾歲的張首芳看著母親身體越來越差,而父親卻依然不管不顧,張首芳既要照顧母親,又要看護兩個弟弟,在心疼母親的同時
  • 不同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差別?
    同樣是父母,對於教育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那就是優秀的孩子,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聽話,就是優秀的孩子,也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有特長,就是優秀的孩子……對優秀孩子的認知不同,當然在教育方式上面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別,具體差別在哪呢?
  • 爸爸對兒女的態度差別太大,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兒女公平對待
    爸爸對女兒和對兒子的差別,父母該如何對待兒女們?愛不愛看爸爸的態度?很多人都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平等的,但是在這個爸爸眼裡,兒子跟女兒的對待是千差萬別。在有兒有女的家庭,父母該如何對待兒女們呢?1、公平對待,讓孩子更自信。對於多個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都有偏心的情況。作為家長來說,不能因為個人的情緒和感情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父母眼裡是不受重視的。對孩子公平對待,能讓孩子更加自信和勇敢,更加對家人有感情。
  • 兒子吃雞腿女兒啃骨頭,媽媽差別對待兩個孩子,鄰居:不配當父母
    家長一般都會把最好的都留給自己的孩子,如果家裡面只有一個孩子的話,這個孩子會受到家裡的全部寵愛,但如果孩子比較多的話,家長的關愛就可能會存在著差別。以前很多家庭都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女孩成為了家裡面的「傭人」,不僅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而且還要親眼看著爸爸媽媽對他們的兒子好,這些在孩子眼裡可能會變成習慣,但也是孩子一輩子都無法磨滅的傷痛。
  • 慈母真的不如嚴母嗎?兩種媽媽養育出來的孩子,這些地方差別很大
    而是先去安慰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平復下來,之後再去和他講道理。2. 對於責任的理解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啟蒙老師,亦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所以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但是有的父母卻總是在孩子的面前推卸責任,這樣會在無形之中,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都沒有錯,錯的永遠都會是身邊的人。比如當孩子摔倒的時候,媽媽立刻去扶孩子,這種就是慈母。而選擇讓孩子自己站起來,這一類媽媽就是嚴母。慈母和嚴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有哪些差別?
  • 那些被父母虐打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知乎上,有人問:那些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父親還是對他一頓抽打,打得後背全是血印。同時在父親的一路嚴格暴力管教下,在初中時他倒成了一名學霸,同時也被老師重點關注,寄予厚望。他的兩個好朋友和他有著相似的悲慘經歷,三人關係非常好。
  • 身邊那些「重男輕女」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這是蝌蚪母親所說的,她認為女人地位的高低是通過生孩子來決定的,生了兒子,就母憑子貴;生了女兒,不想被嘲笑、貶低那就再接著生。兒子就是璋玉,女兒則是瓦片,古人經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就間接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現象,而這一現象一直延續至今,讓那些「重男輕女」家庭裡的孩子苦不堪言。
  • 一母同胞的2個孩子,為什麼一個天性涼薄,另一個人見人愛?
    即使同一個母親生的孩子,也會存在不同的性格。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格外的看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孩子性格形成的那些事。那怎麼樣才是不冷漠?因為父母就是這麼對待她的,她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和人交流才叫不冷漠。再後來,文靜結婚,來到了老公家裡。她說,到她老公家之後,她才知道,原來一家人還可以這樣交流。
  • 慈母和嚴母養育的孩子有何差別?媽媽來測試下,你是慈母還是嚴母
    但朋友卻認為自己並不是慈母,相信有許多母親像這位朋友一樣,在面對孩子時分不清自己是嚴母還是慈母。母親的這兩個身份不同帶給孩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曾在自己的一本書中向世人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母親對孩子的影響要高於父親對孩子的影響。
  • 才知道,母雞肉和公雞肉有差別,做法不同,營養不同,別搞錯了
    才知道,母雞肉和公雞肉有差別,做法不同,營養不同,別搞錯了雞肉是除了豬肉之外,人們最常食用的一種肉類,也是人們獲取蛋白質的一個來源。雞肉的蛋白質含量高,和牛肉差不多,常吃的雞胸肉更高可以高達24.6g/100g。
  • 那些信奉「985學霸父母鼓勵孩子當學渣」的父母后來怎麼樣了?​
    ,但是貫穿始終的一個觀點就是「哪怕父母都是985名校學霸的孩子也會是學渣,所以那些糾結孩子學習不好的父母就放心大膽地讓孩子成為學渣吧。」而那些本身就是平凡無奇的普通父母,如果不努力培養孩子成為有用之才,放任孩子將來真的成為學渣之後,他們又拿什麼為孩子的將來負責呢?孩子還會有美好的將來嗎?最終,甚至是三代人普通平凡的一生都會過得異常艱難。
  • 烏魯木齊一私立幼兒園孩子遭遇粗暴對待
    原標題:烏魯木齊一私立幼兒園 孩子遭遇粗暴對待 6月7日11時52分,中三班幼兒教師正用腳踢一孩子腰部講到孩子在幼兒園的遭遇時,家長們顯得十分內疚、自責。 楊女士家的孩子叫「大寶」,武先生家的孩子叫「辰辰」,兩個孩子今年都四歲半,同在北京紅纓·荷蘭小鎮幼兒園中三班。孩子們常在一起玩耍,家長們也成了朋友。 今年3月中旬,雙方家長交流發現,孩子們自2016年10月入園以來,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膽小、內向。
  •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
    假期已經結束,大家該玩的玩,該吃的吃,朋友圈發了一波又一波,但最吸引我眼球的還是陪伴父母那些感人的照片。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都是吃了很多苦才熬過來的,那個年代少吃少穿,養家餬口必須精打細算,一年下來還基本勉強吃飽。
  • 一母同胞性格卻截然不同,為什麼?榮格帶你認識8種不同心理類型
    一母同胞性格卻截然不同,為什麼?榮格帶你認識8種不同心理類型鄰居家有一對雙胞胎姐妹,才五六歲的年紀,就已經能夠看出性格的截然不同:姐姐性格內向,話很少,喜歡一個人玩,遇事非常沉穩,總是不疾不徐的狀態,而妹妹則性格外向,愛說話,熱衷於和各種小夥伴玩耍,每天不著家。
  • 喜歡控制孩子的父母,內心裡都住著一個還未長大的孩子
    一、你所謂的對孩子的愛,實際上是你的任性有一次過馬路等紅燈,我聽到了旁邊一對母女的對話:母:我昨天晚上1點半把他拉了起來,打了他一頓。(晚上1點半?我以為我聽錯了。)女:媽,他不願起來就不起來,你幹嘛非得要讓他起來呢?母:他不洗澡啊!
  • 那些經得起挫折的孩子,父母都是怎麼樣的?
    這些天,「孩子經不起挫折」這事兒挺鬧騰的,搞得某特區教育局專門發紅頭文件規定學校「不考試」了。那今天我們就來扯一扯孩子如何扛挫折的問題。01 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父母的身體力行1、智商的代際傳承存在極大的變數,但在性格、品行、格局方面,孩子就是父母(或者說家庭)的複印件,想要孩子扛得住挫折,父母首先得做好自己:父母是不是勇敢自信、積極樂觀、情緒穩定?
  • 那些被身高拖垮的孩子,都曾有「往上躥」的潛力,可惜父母不懂
    那些被身高拖垮人生的孩子,都曾有「往上躥」的潛力,在成長的關鍵期如果能把握住機會,多長几釐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可惜父母不懂。父母對待孩子身高問題的兩種常見態度:1、過於焦慮,好心辦壞事有的家長本身個矮,擔心孩子受影響,個頭也不高,於是鑽進了焦慮的「套子」,每天都給孩子吃補品,一聽說對長高有好處就給孩子用上。
  • 一位女生的傾訴:那些沒有被父母正確對待的孩子,長大都怎麼樣了
    「我幹什麼事,媽媽往下一探頭就能看的一清二楚。」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內心是匱乏的。這種匱乏感,讓她不懂得判斷別人是不是真的對自己好,同時,又非常渴望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她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來自父母的控制欲。因為身體的原因,小A從小到大,以至於現在上了大學,仍然是走讀。這也給她父母的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用小A的原話來說,就是24小時在管著我!
  • 12年前喝過三鹿奶粉的那些孩子,現在怎麼樣了?網友:心疼孩子
    12年前喝過三鹿奶粉的那些孩子,現在怎麼樣了?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起因是眾多食用過三鹿奶粉的嬰兒被查出患有腎結石,隨後又在三鹿奶粉中發現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12年過去了,幸運存活下來的孩子,多多少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有的智力低下,身體素質極差,需要依靠藥物維持;有的患上了腫瘤或腎病綜合症,讓許許多多原本幸福的家庭不堪重負,更不知道毀掉了多少原本應該健康成長的寶寶。
  • 那個被父母「狠心」對待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言下之意是,養育孩子,先修煉自己的內心,成為學習型父母。 如果您和我一樣,也是一位初為人母的母親,或者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不知道該如何處置親子關係,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他說他的爸爸曾是一位理科學霸,現在是企業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