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許多夫妻把「多子多福」「兒女雙全」掛在嘴邊,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更是著急要二胎乃至多胎。
二胎或多胎孩子間相處好則令人羨慕不已,相處不好就是一場災難。許多父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能「一碗水端平」,這也是大多數二胎、多胎家庭的矛盾來源。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五個手指也不一樣長,一碗水端不平難以避免。還有很多父母出於個人喜好、重男輕女等因素差別對待孩子,家長眼中微不足道的小舉動,孩子耿耿於懷多年,遭遇不同人生。
張鵬和張程是一對雙胞胎兄弟,「鵬程萬裡」是父母給予他們的美好寄託,但現實遠不如理想美好,兄弟二人一母同胞,卻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
哥哥張鵬活潑開朗,從小能說會道,深受父母、長輩和老師的喜愛。弟弟張程性格內向,別人不主動找話他就不說話,成績也沒有哥哥好。
長輩常當著他的面說:「都是一個媽生的,怎麼和哥哥差這麼多?」張程單獨和爸媽在家時,家裡總冷冷清清、氣氛壓抑;張鵬一回家爸媽笑臉相迎、很是熱情。
張程心裡暗暗較勁:不讓爸媽小瞧我。張程埋頭苦讀考上重點高中,父母眼中卻始終只有哥哥。
後來,張程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再努力也得不到重視,努力有何用?
打那以後,他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動不動逃學去網吧、抽菸、打架。
三年後高考放榜,哥哥考上心儀大學,中考成績同樣優異的弟弟卻成了無惡不作的混混……父母「鵬程萬裡」的夢破滅,後悔為時晚矣。
無心的舉動可能埋下禍根,如果父母依舊不以為然,「鵬萬裡,程墮落」的魔咒遲早會降臨在被差別對待的兄弟姐妹身上——首先請反省:這些差別對待的行為你有沒有?
1)被重視VS 很敷衍
張鵬張程本是同胞兄弟,結果卻大相逕庭,父母食了差別待遇的惡果,再後悔也來不及。很多父母出於個人喜好偏愛某個孩子,更為普遍的類似情況是無意地偏袒更年幼的孩子,這樣的行為在父母看來是人之常情,但孩子真的很介意。
被忽視的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少不了父母的責任。忽視孩子情緒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畏首畏尾;忽視孩子行為導致孩子更容易沾染不良習氣。
永遠活在別人影子裡的滋味不好受,這樣的孩子通常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養成「討好型人格」,一生都在努力博取他人的認同;要麼破罐子破摔,誤認為努力也不會得到回報。
2)總挨打VS 不挨打
小迪和小琪是龍鳳胎兄妹,兩人調皮捅了鄰居家的馬蜂窩。小迪被媽媽打了一頓,不服氣地問:「你怎麼不打妹妹光打我?」媽媽回答:「妹妹比你小而且是女孩,不該打。」兩人犯相同錯誤一個挨打一個倖免,不僅加劇親子、兄妹之間的矛盾,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孩子總挨打留下陰影,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有的開始以暴制暴。有些孩子從不挨打,認為自己有優待,走上社會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成長為「玻璃心」、「公主病」,早晚因為經受不住社會的毒打而情緒崩潰。
3)永遠理虧VS 總被優待
唐山大地震中倖存的方登方達姐弟是典例,姐弟被壓在同一塊床板下,媽媽最終選擇救弟弟。姐姐後來被好心人救出、收養,但始終解不開心結,長大後每天經受心理疾病折磨,無數次想過死亡——差別待遇給孩子留下的心理陰影有時比死亡更可怕。
多少家長對孩子說過「他還小,你讓著他點」「攢錢給你弟買房」「女孩讀這麼多書有啥用」?記住:年齡和性別不是差別待遇的理由,不被父母偏愛的孩子可能會早懂事早當家,但心中的傷口永遠無法癒合。
「一母同胞,不同待遇」令人心寒。差別待遇是把劍,父母不要再把劍刺向最愛的人了!請盡你所能對孩子一視同仁。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