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朋友問我:年薪10萬和月薪1萬,哪個最重要?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那肯定是月薪最重要,畢竟每個月發下來,拿到手的實實在在的錢,比一年到頭才拿一次錢更好。
但這個存在很大的區別,不同的企業,薪資結構不同,有可能導致兩者差異較大!尤其各位朋友去企業求職談offer時,我建議你儘量用年薪的概念去溝通。
下面就這個話題來聊聊,首先,年薪和月薪是兩個概念,比如一些知名公司:華為,阿里巴巴等,有時和應聘候選人談薪資時,人家一聽月薪一萬,覺得收入很高了,畢竟還有年終獎,五險一金,更重要的是各種節假日福利應有盡有。
可一些公司的薪資就只有10萬元,沒別的了,一年就是10萬的收入!再把這些與應聘者說明白以後,對方就不覺得有那麼好了。
可見,在許多人的理解中,月薪1萬不等於年薪10萬。即使是年薪10萬,平時拿到手的工資也不過才5000元。
那麼年薪究竟有哪些組成部分呢?
1.月工資,主要指固定部分的工資;
2.月獎金,主要是浮動的績效獎金部分(有些公司還有季度獎金);
3.節假日福利,特別在國企,會給員工發放一些現金或等同於現金的福利;
4.年終獎金,獨立於月薪酬以外的年度獎金。
這是常見的薪資項目,還不包括各種專項獎勵及股權分紅等。
舉個例子,你月薪1萬,但要是加上年終獎福利這些,年薪也許超過10萬;同樣的,年薪10萬,也可能月薪低於1萬。
所以,在找工作時,要問清楚勞動合同中的薪資組成,看看用人單位開出的工資與你的預期是否相符。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是重點大學畢業,成功拿到了一家企業的offer,對方給他開出的年薪是10萬,這對剛畢業沒多久的他來說,這個工資足夠生活了。
當他將自己成功應聘的事告訴我時,我給他潑了一盆冷水,這10萬年薪究竟是怎麼組成又怎麼發放的?
原來這10萬年薪裡面,月薪只有4000,連房貸都不夠還,剩下的2萬是公司發放給他的社保和住房公積金。
具體的規則包括: 年底前離職就放棄了年終獎,績效達不到標準就按係數打折等等。
10萬年薪,不僅將公積金算進去了,而且還將各種節假日福利也算進去了,說了難聽點10萬隻有不到5萬是相對固定的,剩下的怎麼發還是由企業說了算。
假如月薪一萬,但包含了所有的福利,那麼年薪就是12萬,還有一種方式是給你年薪12萬,但拆分成月薪、年終獎等組成。
這兩種薪酬結構,在當前政策下,後一種更加合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所有超過5000元的工資都要扣稅,月薪1萬,按月發放,就是按一萬的基數納稅,不考慮社保公積金這些稅前扣除的話,適用稅率是10%。如果不按月發,而留下一部分作為年終獎,那麼就不划算了。
我的另一位朋友,在廣州做外貿跟單業務員,因為受疫情影響,他的工作又要接觸許多陌生人,自然屬於危險工作,但他竟然在這種時候不但不離職,還和公司續約了。
就是我慶幸他在疫情當前,終於保住了自己的飯碗時,但才得知公司和他續約的是年薪制。
我感覺不對,接著問他才知道原來他的月薪是6000,續籤後,年薪是8萬。我的這位朋友還是太單純,被公司利用疫情套路了,這是故意給他降薪,如果不接受,只有被動離職了。
如今,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公司的業績普遍慘澹,外面的招聘市場情況並不好,他只能將就留在公司。
其實很多人不禁要問,月薪和年薪都差不多,反正都是工作,只要給工資就可以了,真的是這樣嗎?
02
這裡要說一下年薪和月薪,年薪一般面向公司的高管,以年度位考核周期,把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企業業績掛鈎的一種分配方式。
月薪,指按職工固定的月標準工資扣除缺勤工資計算其工資的一種方法。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發工資的方式,在一般公司,只要員工正常出勤,按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不違反企業規章制度,即可完整獲得的工資。
在面試時,很多公司喜歡用年薪談薪資,還提到高額的獎金,以此來隱瞞應聘者的月薪期望,由於看到這麼高的年薪,應聘者往往忽略了月薪的重要性。
直到入職後才發現,月薪竟然只有3000到4000元,和面試時候承諾的數值相差甚遠。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在面試時直接詢問月薪是多少,另外要問清楚是否有加班,許多公司在面試時一般不會提到加班,只有入職後才知道原來加班是常有的事。
許多剛入職的新人,總是說不在乎工資,但入職後才知道工資少得可憐,如果再離職找工作,又得大費周章。
所以,無論面試什麼公司,一定不要不好意思,要問清楚發的月薪,還是年薪,只有清楚一切了,才能順利展開自己的職業生涯。
如果您喜歡本期內容,請記得收藏、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本文系百家號平臺原創首發,圖片來源網絡,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