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託,突然火了新豪門

2020-12-22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商業地產頭條」(ID:Dtoutiao),作者SuzanneLeow,36氪經授權發布。

明星配豪門,這個吃瓜話題從不缺流量。

當年「跳水皇后」郭晶晶嫁入霍家,轟動一時;如今超模奚夢瑤被賭王何鴻燊四太兒子何猷君求婚,刷屏連連。

不同的,前者進豪門,是「偶像劇式」的公主與王子happy ending純美故事;而後者還未成為法律意義上的何太太,就已被外界貼上「爭家產」標籤,世俗味濃濃。

的確,對這些豪門來說,財富分配從來都是一門技術活。好的家族治理,才有好的公司治理;不良的制度設計,會分散公司經營規模,破壞家族凝聚力。尤其是像賭王這樣家庭,成員關係複雜,四房太太共有17個子女。

於是乎,直接分割股權還是依靠家族信託,成了這些豪門掌舵者必須抉擇的選題。如若天平傾斜的方向,未能守住公司內在運營之平衡,家族以外的人就可能利用家族矛盾把上市公司奪走。

賭王分家數人頭,李嘉誠靠家族信託

奚夢瑤被求婚,終是靠著巨大流量把賭王家族推上了風口浪尖。

資料來源:公開報導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上圖中可看到,何鴻燊家族的兩大核心資產是澳門娛樂、澳博控股。

但2018年年報顯示,澳博控股的博彩總收入的市佔率由去年同期的16.1%跌到14.9%。自從2007年新葡京開業以來,至今並沒有任何新場開業。

財富增速有限當下,如何最大化保住自己及孩子的利益,是何鴻燊四房太太考慮的首要問題。從目前資料來看,何鴻燊選擇的分家方式是直接進行股權分割。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最近賭王家頻頻「擴招」。可雖各得其所,但是這種方式會產生許多問題:

股權直接分割,未能難以實現資產隔離,存在「殃及池魚」隱患。何氏家族四房十七名子女都參與到了家族財產的分配,一旦家族子女出現生意失意、婚姻不幸等情況,都將導致家族資產的流失與稀釋。

核心資產股權分散在家族成員個人手裡,內鬥可能給家族外部力量介入的機會,甚至可能出現惡意收購的情況。家族產業轉型的方向能否達成一致,也是家族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

近幾年,受到澳門政府加強賭博業監管和內地娛樂業擴張的影響,何氏家族產業也面臨著轉型要求,澳博控股旗下的澳門賭牌將於2020年3月到期。

在此之前,若是澳博控股的管理權依舊不清晰或將對旗下賭牌續期產生變數,直接影響包括賭王家族利益。

同為巨富之家,成員少、關係簡單的李嘉誠家族則使用家族信託進行財富傳承。而全部信託的酌情受益人,是李澤鉅及其妻、其子女以及李澤楷。

資料來源:公開報導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資料顯示,李嘉誠設立的家族信託中,將具有經營權的信託交給了長子李澤鉅管理,次子李澤楷雖然不會接班李嘉誠的企業,但依然可以參與公司分紅,享受家族財富,將管理權集中於長子,避免了外部力量幹預的可能性。

按照李氏家族信託規定,設立家族信託兩點「維穩」功能:

李氏家族各公司的風險在法律上明確隔離,當22家上市公司任何一家發生經營風險的時候,對其他上市公司不會造成影響,確保了家族資產穩定;只有李嘉誠家族血脈繼承人才是真正信託受益人,而家族的全部資產都在家族信託中,這就意味著即便家族成員婚姻出現問題,家族外人員也無權分割家族財產,規避了婚姻風險。由此看到,家族信託的成立,確保了李嘉誠後代可以享受收益衣食無憂,但是不能隨意處置信託裡的財產。

目前局面是,李嘉誠退休並沒有掀起家族波瀾,兩兒子和平分享家族收益,足見家族信託保護企業和財富傳承的高效。

當然,同為家族信託實踐者,新鴻基不如李嘉誠那般好運。

為防止兒子們分家爭產,郭得勝與妻子鄺肖卿設立信託基金,受託人為滙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受益人為鄺肖卿和三個兒子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08年,郭氏兄弟內訌爆發,最終以郭炳湘被罷免主席及行政總裁職務,鄺肖卿出任主席一職告終。2010年,鄺肖卿進行家族信託重組,受益人不再包括長子郭炳湘,郭氏家族信託第一次重組。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4年中,郭炳湘與家人達成「和平協議」,繼續成為家族信託的受益人,信託第二次重組。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郭氏信託終以三兄弟分家、反目成仇為結局。有報導提出,新鴻基創始人郭得勝當初成立信託基金,是希望三個兒子共同進退,所以定下條款「股份不能賣」。

因家族信託的高度私密性,無法獲得郭氏信託的信託文件,但從公開報導來看,郭氏信託中應該是包括限制或禁止受益人轉讓受益權的條款。

所以「分家可以,分產不行」的設置,決定了兄弟間的矛盾必須直面,不能以其中一方退出得到化解。

這從客觀上增加了郭氏兄弟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因為信託權益無法分割,三兄弟會從其他方面進行鬥爭,如企業控制權。此僵局下,三兄弟為了新鴻基地產控制權而鬧上法庭,擾攘多時,新鴻基股價大幅下挫,直至其母出面制止爭端,事件才暫告停歇。

公司管理層內鬥如此激烈,公司經營必受損。未來如何避免可能家族爭執再次影響公司運作,減低當初捆綁式控股機制的設計對家族事業的不利影響。

學步港式豪門,家族信託成內地富豪新標配

信託,英文為trust,起源於羅馬,後由英國人發揚光大,被譽為最出色的財富傳承管理工具,適用於家大業大的富豪群體。

資料來源:公開報導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富豪進行信託的財產,既不算作富豪個人財產,也不計入富豪公司的財產。若以後富豪公司經營不善,或是破產倒閉,信託的這部分財產不受影響。富豪破產後,子女作為信託受益人依舊可享受信託財產收益。

資產隔離後,富豪們的下一步,是利用家族信託設計財產繼承方式:

首先,通過家族信託的受益份額,後代可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還可以有醫療、教育、創業、養老等資金支持,激勵後代積極進取;最後,可以設定一些情形,如犯罪、吸毒等則基本生活費用減半,若遺棄、虐待父母等則取消受益資格。但制度設計如何發揮最大效用,是需要智慧的,內地富豪們也已試水。前有龍湖當家吳亞軍,近有融創掌門孫宏斌。

早在上市之時,龍湖地產就設立了兩個家族信託(吳氏、蔡氏),一個員工激勵信託,一個高管信託。

資料來源:公開報導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Long for Investment收購了嘉遜發展後,又將股權分別以19.2億港元和12.8億港元的價格轉讓給Charm Talent和Precious Full。

同時,吳亞軍將Charm Talent所持有的所有嘉遜發展的股份以零代價的饋贈方式全部轉讓給SilverSea,結算為吳氏家族信託;而蔡奎也將Precious Full所持有的全部嘉遜發展股份轉讓給SilverSea,結算為蔡氏家族信託。

上圖說明,吳亞軍夫婦分別用各自的家族信託持有各自上市公司的股權份額。

2012年11月,吳蔡離婚。而在這之前,兩人已把財產進行分割——把各自從對方家族信託的受益人中除名。

信託作為獨立財產,在離婚時不視為夫妻共有,不需要分割。

在這架構下,無論吳蔡兩人的身份性質發生何種變化,公司股權最終都需要通過家族信託基金匯於一體產生效力,這在一定意義上保障了兩大股東行動一致性。

如此看來,龍湖地產吳氏家族信託最大效力之一是:離婚不影響上市公司股權。但對融創孫宏斌而言,設立家族信託的原始動力則是隔離公司資產和家族資產二者間風險。

2018年中,孫宏斌先設立兩個家族信託,裝入了約14%融創股份,總價值約138億,受益人是其家庭成員。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8年的最後一天,融創中國(01918,HK)的股權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一家公司(South Dakota Trust Company LLC)從之前並不持有融創中國的股份,瞬間持有了該上市公司46.36%的股份,持股數達到了約20.43億股。

依據交易所披露的信息,上述公司為孫宏斌先生家族信託的受託人。

孫宏斌作為設立人設立了家族信託,孫宏斌及其若干家族成員為該家族信託的受益人。而孫宏斌通過家族信託仍然繼續持有融創中國的股份。在此之前,其實以個人名義對融創中國進行持股。

照目前的股價,此次孫宏斌轉入家族信託的融創股份市值約570億港元。即孫宏斌所持融創中國幾乎所有股份,全部裝入了其家族信託。

孫宏斌此舉,外界一度解讀為避稅操作。而結合融創中國之前曾試圖為樂視提供資金,但以失敗告終,而融創的股價自2017年見頂以來一直下跌,市場上有聲音認為,孫宏斌為了保持公司控制權,隔離公司資產和家族資產的風險,才採用了離岸家族信託這一工具

家族信託,看起來真那麼完美?

無論是港資豪門,還是內地富豪,其設置的家族信託看起來都很美,可實際上制度都有其弊端。

一份對216家香港上市家族公司的控股機制及其業績表現的研究表明,其中1/3的企業以家族信託的形式控股,但它們的業績並不比家族成員直接持股的企業好。

特別在家族成員眾多及容易發生摩擦的關鍵時刻,家族信託控股企業的業績明顯較差。

當企業面對財務困境時,家族成員直接持股的企業價值平均為1.02(用託賓Q值計算,即企業的股票市值與帳面淨值之比),但以家族信託控股的企業價值只有0.74;當企業經歷金融危機時,由家族成員直接持股的企業價值平均有0.97,以家族信託控股的企業價值只有0.87。

此外,家族信託也可能導致家族成員對企業竭澤而漁。經濟資源由社區成員共有時,成員們傾向於爭先恐後把它據為己有,以爭取最大個人利益,由此導致的最壞情況是資源被過度使用,過早耗竭。

這好比湖裡的魚是湖邊人家共有的資源,但居民們傾向將它們儘量儘早捕獲,擔心慢人一步漁獲就少了。類似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家族信託的資產上。

照此,家族結構比較簡單、成員較少、情況可控時,家族信託不失為一種財富傳承妙計;但當家族愈大、受益人愈多時,信託所產生的「官僚架構」就會成為一個負累。新鴻基地產郭氏三兄弟的紛爭便凸顯了這一問題。

而針對家族信託控股的企業,當家族經歷多代、結構較為複雜時,其必然面對著股利發放較多,用以擴大資產及提升服務效率的長期投資支出卻較少,員工人數及銷售的增長亦較慢。

統計結果顯示,這類企業的股利發放率高達62%,而由家族成員直接持股的企業只有43%。至於資本支出與公司市值的比例、員工人數及銷售額的增速,由家族成員直接持股的企業分別為11%、12%及15%,明顯高於家族信託控股企業的9%、6%及13%

如此看來,美化家族信託,或是外界的一廂情願。對富豪們來說,家族信託說到底是一種制度安排,成功與否的關鍵,是人和。

什麼能夠傳承,如何教育子女,不僅困擾著巨富之家,當中人性的淵藪和制度的平衡,值得每一個人深深思考。

相關焦點

  • 這場豪門擴招告訴你家族信託有多重要!
    賭王家的集體懷孕和豪門擴招,隱藏在背後的竟然是大家族代際傳承的欠缺考慮。如何做好家族財富傳承?目前大熱的家族信託到底能起到什麼重要的作用?01竟然求婚了?港姐出身的李嘉欣能嫁入許氏豪門,也自然是不一般的。但是機智的許世勳為了避免遺產爭奪,所以他在去世前就決定:一部分遺產做慈善,剩下的全部留給信託基金會。許晉亨也只能跟家族其他成員一樣,靠股份領取每個月的紅利,也就是所謂的生活費。
  • 家族信託,中環「圍獵」內地富豪的新遊戲
    作為一名香港本土老牌家族的後人,呂元棟也曾是家族信託的受益者,他的生活圈子也以富豪居多。在香港從事多年金融工作後,他於2013年北上,赴某沿海211高校為富人們開設「財富與傳承」相關課程。 至此,他發現了一個「新大陸」:沿海的內地富豪們對於家族信託需求旺盛。
  • 香港傳統房地產豪門新鴻基郭氏家族長子郭炳湘病逝
    郭炳湘是香港傳統房地產豪門新鴻基郭氏家族的長子,也是多年來郭氏家族豪門宮鬥劇的主角。或許自此,這場曠日持久的豪門恩怨終於正式落幕了。郭得勝去世後,郭家曾經三兄弟齊心1963年,郭氏三兄弟的父親郭得勝與李兆基、馮景禧合資創辦新鴻基公司,並出任董事局主席。
  • 家族信託治理中信託保護人的功能
    整體而言,在家族信託治理過程中適當引入第三方參與機制對於降低潛在的代理成本、提升家族信託的運行效果、保障受益人的信託利益是有利的。當前,參與家族信託治理的第三方主要是信託保護人和家族治理組織。本文將從國內角度,對境內家族信託引入信託保護人機制的原因及信託保護人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
  • 為什麼您和高淨值人士聊了家族信託,最後客戶選擇了保險金信託?
    沃晟法商圖片來源:FREERANCE作者: 劉超老師最近這些年,家族信託越來越成為私人銀行客戶以及高淨值人士熱議的話題,好像您不做個家族信託,都不好意思跟銀行說自己是私行客戶一樣。家族信託越來越成為高淨值人士的標準配置。
  • 六福集團(00590)控股股東黃偉常成立新家族信託以信託形式持有公司...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六福集團(00590)公布,該公司獲該公司控股股東黃偉常知會,於2020年3月30日成立一個新的家族信託,以信託形式持有該公司若干權益。成立新家族信託前,黃氏家族信託,除其他外,合共持有該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40.15%權益。作為黃偉常及其配偶(「黃太太」)財富管理及傳承計劃的一部分,黃偉常成立新家族信託以接管黃氏家族信託於該公司持有的權益,委託人為黃黃先生及黃太太。
  • 中信信託發力家族信託市場
    中信信託6日在京正式推出「中信信託·家族信託」品牌,並提出600萬元標準化產品,3000萬元定製服務。  為了滿足高淨值人士的財富管理需求,中信信託於2013年起開始全方位布局家族信託業務。截至2015年底,已經或確定即將設立家族信託的客戶超過了200位,管理資產達到數十億。
  • 家族風險管理 為什麼離不開家族信託?
    來源:新財道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是一個客觀事實。財富家族並不像普羅大眾所想像的那樣「風光」,事實上是,其面臨的風險較常人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家族財富所面臨的風險家族財產面臨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三種風險(即死亡風險、離婚風險和債務風險)可以通過信託加以有效隔離。
  • 家族信託、理財子公司、帳戶服務信託 聽博士怎麼說
    也就是說,即使許世勳遺逾百億資產,其家族也不會出現所謂的「爭家產」大戰。無獨有偶,邵逸夫、李嘉誠和劉鑾雄等香港企業家亦是通過設立家族信託安排自己的身後財產,避免家族奪產大戰。但反觀內地,家族信託發展一直緩慢。
  • 華潤信託籤約首單家族信託業務
    本報訊 5月22日,華潤信託與財富客戶成功籤署業界領先的標準家族傳承信託產品,意味著華潤信託首單家族信託業務成功落地。此單家族信託委託人為華潤信託廣州財富中心自有客戶,希望通過家族信託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傳承,為子女提供教育金保障。
  • 阿拉丁家族辦公室與北京信託正式籤約,合力提供家族信託服務
    5月20日,阿拉丁家族辦公室總裁柏瑞敏、阿拉丁控股集團機構事業部總經理張莽會見了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信託)家族信託與慈善信託業務部總經理周劍平一行並籤署協議,雙方成為戰略合作夥伴,開展家族信託等方面合作。雙方圍繞如何更好為家族客戶提供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和慈善信託服務進行了深入交流。
  • 華澳信託曾珊珊:家族信託給資管業務帶來三大改變
    證券時報記者 楊卓卿2020年年初,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感受到巨大的危機。如何提早做好財富規劃安排,使企業與家族(家庭)資產有效隔離、家人生活安康,確保財富在委託人的意願下得到有效傳承與有序流動,成為不少人關心的話題。
  • 中信銀行與中信信託聯手打造家族信託
    中信銀行聯合中信信託日前成功籤約了業界領先的家族信託。與常見的長期資金管理型家族信託所不同的是,該信託除包含現金資產外,還涵蓋房產、股權、古董收藏品等多類家族財產,不僅可幫助財富客戶實現財富規劃,還可永續傳承其子孫後代,更好地滿足財富客戶對資產隔離、世代傳承等家族財富的需求。
  • 中國式家族信託問題與挑戰
    摘要 在家族財富管理及傳承所涉及的工具中,家族信託一般被認為是具有資產隔離、傳承規劃、合理避稅及私密性保障等四大功能的利器。然而,此信託可能非彼信託,不加區別地認為所有信託都會具有這樣的功能則是中國式家族信託的最大誤區。
  • 中信信託王楠:家族信託不是一個理財產品
    家族信託作為財富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資管業重塑之際,也迎來了發展的關鍵之年。中國信登最新數據顯示,家族信託憑藉靈活的制度安排優勢成為各信託公司加速轉型方向之一,2019年3季度全行業家族信託實現較快增長,其規模較2季度末提升50.99%,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創新業務類型。
  • 遺囑信託的真相及家族信託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王永慶、梅豔芳、麥可·傑克遜這些名人的信託是否均為遺囑信託 很多名人的家族信託往往在他們身故之後方才為公眾所知,或他們的財產在其過世之後才轉移到家族信託中,因此人們常常誤以為這些信託均為遺囑信託。
  • 【關注】CRS後,家族信託的實操趨勢!
    隨著CRS的出臺,籤約國的金融帳戶信息會與中國實施自動交換,但是海內外信託的需求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迅速增加。今天,我們為你揭露近年來家族信託的 6大實操趨勢。
  • 內地信託公司首單海外家族信託落地香港
    1月8日,記者從中信信託處了解到,中信信惠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作為受託人的首單海外家族信託已於日前在中國香港落地,由中信信託財富管理部和中信信惠國際資本有限公司(下稱「中信信惠」)協同完成。  這是內地68家信託公司境外家族信託的首例,實現了行業零的突破。
  • 中環「圍獵」內地富豪的新遊戲 雷軍等紛紛試水家族信託丨稜鏡
    至此,他發現了一個「新大陸」:沿海的內地富豪們對於家族信託需求旺盛。面對這些井噴的需求,2015年時,國內某大律所以及會計事務所的幾個合伙人找到了呂元棟。他們於2016年決定一起合作——專為包括一些A股實際控制人在內的內地富豪設置離岸家族信託提供服務。
  • 揭新鴻基郭氏家族恩怨:看香港千億豪門大家長不可挑戰的冷酷權威
    新鴻基郭氏兄弟和香港前政務司長許仕仁涉嫌腐敗的世紀大案審理進入高潮,郭氏兄弟出庭作供,豪門兄弟鬩牆殘酷內鬥的細節一一披露,讓全港市民真正看到千億豪門「大家長」幾乎沒有限制的冷酷威權。為了「鴻基永固」,她先是命令其他兒子一切遷就長子,再是突然執意換帥驅逐長子,更多年來強硬地介入兒子的婚姻,原本不為外人所知的豪門「大家長」無限制的冷酷威權在法庭上無所遁形,震驚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