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現一座大墓,早已被古代盜墓者光顧,盜墓賊盜洞打得奇準

2020-12-22 騰訊網

我在《三國大墓》一書中,有一節談的是孫休。孫休是東吳第三位皇帝,吳大帝孫權第六子,吳主本與他無緣。但在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孫綝發動政變,給了他機會。孫綝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當了皇帝後,把「恩人」孫綝給謀殺了,不然禍害太大。

孫休這個皇帝還是不錯的,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那時的都城建業(今南京)很繁華。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孫休去世,諡號景皇帝,葬於定陵。

(南京江寧東吳大墓,疑孫休墓)

據清人沈濤《道古堂外集·三國志補註》,清代順治年間,在浙江海寧縣邵灣山,當地人挖地時曾打開一個隧道,覺得好奇,此人爬進隧道,向裡面走了一百餘步,發現旁邊立了一座石碑,經仔細辨認,發現是孫休的陵墓,裡面葬的是皇帝。

這人想盜寶,但墓門是用銅汁鑄就的,厚達數尺,堅不可摧。

沈濤所記是否可靠難說。

孫休定陵的具體位置,目前多數人認為還是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境內,而不是南京江寧一帶,也不是海寧縣境內。

馬鞍山境內的宋山大墓,被認為是孫休墓。

(南京江寧東吳大墓,疑孫休墓)

此墓位於今安徽馬鞍山市雨區。2007年第四期《江漢考古》雜誌上,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名義發表的《安徽馬鞍山宋山東吳墓發掘簡報》,最後的結論便是,「墓主可能就是吳景帝孫休」。

馬鞍山博物館郎俊、吳志興等人,支持這一觀點,他們在論證獨家墩墓墓主是孫策的同時,還對宋山大墓的墓主進行了考證。

宋山大墓的發現,是因為窯廠工人取土,發現時間是,1987年9月。

(東吳朱然墓)

墓原有覆鬥式封土近八米高。其上綠樹成蔭,墓向135°。在隨後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此墓結果複雜,體量很大:由斜墓道、封門牆、擋土牆、短甬道、小前室、雙側室、大橫堂、地道、後室組成。墓內總長17.68米,大橫堂內高3.75米,內寬5.76米。在造成後,內壁被燻成漆黑色,推測一是為防潮,一是出於闢邪考慮。

盜宋山大墓的盜墓賊,不是現代人,是古代盜墓者,技術不一般,比現代盜墓者厲害,盜洞打得奇準,全在要害地方。此墓應不只被盜一次,在甬道、後室的前壁和後牆壁的內側,都發現了盜洞。

棺床上存在棺木一口,棺蓋和兩頭已被毀,可能是盜墓賊所為,剩下一根肱骨,頭朝東南與墓向一致。

(東吳朱然墓,棺材被盜墓者鑿了大洞)

雖然被盜嚴重,但出土的物件和發現仍是十分有價值的:出土棺木一口、陶器、青瓷器、石器以及漆器等40餘件。另有大量的已殘漆繪器與青瓷器。大橫堂前後各有一道石門。石門上各有一個高浮雕螭龍把手。在大橫堂兩端的祭臺上鋪有邊長48釐米的大方磚。

整個墓葬由製作十分精美的紋飾磚砌成。墓磚主要紋飾有五銖古錢紋以及小篆體「富且貴至萬世」、「富貴萬世」的銘文。這種銘文磚屬東吳時期,凡葬在今馬鞍山採石周圍地區的上層貴族大墓都會使用這種專用特有的銘文磚。

(南朝古墓墓磚)

雨山一帶,是東吳貴族墓葬地。宋山墓出土有兩件雞首罐,一件虎首罐,都是精美的越窯瓷器。由墓葬的形制、陪葬品及其特有內容的銘文磚,可以認定該墓比較可靠的時間是在東吳的中晚期。

宋山東吳墓出土的器物確實也不同尋常,非一般人可以有的隨葬。

同時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殘漆器。這些漆器的產地為蜀國,是當時東吳宮廷貴族專用的外來漆器。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墓葬清理時還出土了六朝筒瓦以及正方形邊長35釐米、厚7釐米的高浮雕三爪龍紋大方磚。龍的造型飄逸生動,流暢自如。推測原來墓上可能有享堂、祭殿之類的建築物。

(蘇州東吳墓)

龍紋大方磚的出現,說明該墓非帝王陵墓莫屬,而正是因為這「龍磚」的出土,宋山大墓被推定為帝王陵,進而認為是孫休的定陵。

龍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徵。在《三國志·吳書》中經常寫到相龍。

據說孫權就認為自己是太陽,是龍。東吳享有盛名的曹不興就曾為孫權畫過赤龍。在等級制度十分森嚴的古代,墓主人身份地位與墓葬的規格大小有著嚴格的規定。

《三國志》上也未言孫休定陵的具體葬地。南宋史學家、考據學家胡三省考證:陵口「在牛渚東北邊戍守處,今考吳景帝陵,在當塗縣西北採石山,此雲亡陵口,當以此為名也。」

(江寧東吳大墓墓室)

宋山大墓的地理位置與記載十分吻合。孫休葬於永安七年(公元264年),正是東吳中晚期,因此在時間上也與宋山大墓完全一致。

唐代詩人謝理登當塗縣小黃山凌敲臺時曾寫道:「谷口鳥摧春雨急,渡頭帆帶夕陽開;二陵只在江雲外,環佩應敲月下臺。」

當塗縣小黃山距牛渚山不很遠,兩山之間為平地。唐代以前絕大部分為長江水面。站在小黃山的凌敲臺上看牛渚一目了然。詩人所望的「二陵」無疑是指孫策的「桓王陵」、孫休的「定陵」,即獨家墩墓與宋山大墓。

相關焦點

  • 追捕26年:盜墓者和戰國墓的守護人
    在墓坑中,專家們發現了盜墓者使用的提運工具——被繩子扎住的蛇皮袋。分析後,他們認為,盜墓者的活動空間被限定在「頭廂」、「左右廂」靠南處,而這正是墓葬集中的地方。盜墓嫌犯挖掘的盜洞。在後來的鑑定意見中,這處墓葬被定為「邦墓地」,下葬時代為戰國中期,距今約2300多年,規模在楚墓系列裡屬於中型偏小,墓主身份系當時的「上士」。截止到1996年6月25日,本案中有8名嫌疑人到案,剩下嫌疑人宋某、郭某和香港人賴某在逃。紀南文旅區公安分局民警介紹,9位村民盜掘了4座戰國楚墓,其中宋某參與盜墓2座,「紀城一號墓」只是其中一座。
  • 追捕26年:盜墓者和戰國墓的守護人
    古墓帶來的巨大價值,使得這一片區成為盜墓分子經常光顧之地。民警李挺所在的紀南派出所就被古墓環伺著。白天,他和同事們要處理村民們的大小警情:大貨車掉進田裡了、闖卡了……每天晚上8點,他便帶著輔警去村裡巡邏,嚴防盜墓者。巡邏通常在凌晨4點才結束。2020年11月20日,當地警方追逃26年的「紀城一號墓」盜竊嫌疑人宋某被抓捕到案。
  • 江西發現一座古墓,墓中的瓷盤底部卻出現英文,專家看後憤怒不已
    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墓,所帶來的價值不僅僅只是其中諸多價值不菲的陪葬品,更多的是後世在研究歷史之時,需要通過古墓的諸多文獻以及文物來完善歷史,提高人們的認知,只是這些盜墓者的出現,卻破壞了這一完整性,甚至會讓諸多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消失乃至遺落海外久久無法回歸祖國。
  • 河南一家族墓被盜9次,後輩無奈立碑刻下12個字,盜墓賊自此消失
    河南一家族墓被盜9次,後輩無奈立碑刻下12個字,盜墓賊自此消失序言我國古代是一個封建國家,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迷信故事,那時候的人認為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為了在另一個世界也像生前一樣,他們會在自己的陵寢之中放入很多的陪葬品
  • 真正的盜墓是怎麼樣的?遠比電視演得更厲害,專家表示不得不服
    近年來一些盜墓題材的小說走紅,盜墓技術被傳得神乎其神。事實上,真正的盜墓賊也的確有些技術高超之輩,令考古人員也自嘆弗如。例如,一個深達十幾米的盜洞,洞口只有下水道的井蓋那麼大,還能夠做到不塌陷並且四周沒有土堆,這種技術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 盜墓者精準挖開唐太宗最疼愛女兒墓室,翻撬棺床,把棺材板當劈柴
    (長樂公主墓) 怎麼想起發掘長樂公主墓?緣於盜墓事件。 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大陸文物市場興起,也催生了盜墓者。當時全國各地都有盜墓活動,陝西自古就是盜墓者的天堂,那麼多漢唐帝王陵附近自然少不了盜墓者的身影。1986年2月,盜墓者將長樂公主墓精準挖開了。盜墓者從墓室頂部撬開券磚,從穹隆頂下沿西南角入墓室,這夥盜墓者業務水平不一般。
  • 追捕26年,抓捕盜墓者
    這是李挺在湖北省荊州市紀南派出所當警察的第三年。他發現,盜墓者喜歡在半夜4點左右作案。他們不用手電筒,只借著月光或者天蒙蒙亮時的微光就能看清地面情況。盜墓分子喜歡使用探鏟,一直探到棺材板上方,看看有沒有五色土,「五色土就是古墓的標誌。」
  • 盜墓賊多次光顧曹操墓,3.25萬平方米的安陽高陵有多少件文物?
    西門豹祠在今安陽市安豐鄉豐樂鎮村一處臨鐵路的高地上,祠堂早已不存。曹操墓所在位置之前是個高高的土丘,磚廠挖土造窯,將土丘漸漸挖低。盜墓賊發現磚廠邊的土質非常奇怪,位於西高穴村西南地的這個高崗,接連引來盜墓賊的「光顧」。考古所的專家們在曹操墓內還發現了盜墓者留下的數枚鑿牆長釘。專家推測,至少在清代以前,盜墓賊就光顧了這裡。
  • 「四省聯軍」到江蘇盜墓,兩名成員被槍斃,挖出國寶現流落加拿大
    而在古代,這裡山林蔥鬱,宋人賀鑄《舟發金陵望歷陽作》詩稱:「風煙石磧戍,林麓楚王山。」盜墓活動是一隻羊先「發現」的。1997年1月7日這天下午,山上一隻著趕著吃草的羊,一隻腳踩到了被偽裝起來的盜洞上,差點掉下去,放羊人過去一看是大洞,估計有人盜墓,便報了警。從現場發現來看,這是一夥十分專業盜墓者幹的。
  • 歷史上一盜墓者,不貪圖寶貝,只喜歡和女墓主人共眠,喝墓中藏酒
    歷史上有很多的盜墓者,要不就是為生計謀的個體盜墓戶,要不就是為糧餉謀的團體盜墓者,個體戶裡面比較出名的,比如水滸中的時遷,團體作案比較有名的就是孫殿英。說到底,這些個體戶或者群體戶都是為了金錢,才去盜墓的。今天我們來講一位主角,人家盜墓絕對沒有那麼世俗物質,就是為了玩,為了找刺激。
  • 河南一座祖墳被盜9次,家人墳頭無奈刻下12字,從此再也無人敢盜
    我國人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民族,所以從古至今一直講究入土為安,去世之後能夠不被人打擾,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一件事情,為了阻止那些盜墓者的入侵,有的人在修建墓穴的時候,會在墓中設下大量機關,阻擋那些為了獲取陪葬品的盜墓者,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河南一座祖墳被盜9次,家人墳頭無奈刻下12字,從此再也無人敢盜,具體是什麼情況呢?
  • 看盜墓者的傳說
    唐人顏胄詩所謂「群盜多蚊虻」、「白骨下縱橫」、「田豎鞭骷髏,村童掃精靈」、「試讀碑上文,乃是昔時英」等等,便是盜墓現象的真實寫照。通過考古工作的實踐可以得知,大量古代墓葬都曾經遭到盜掘。這種現象就是我國古代厚葬習俗的附生物。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發掘時,考古專家們發現了密密麻麻的土色土質均與四周夯土顯著不同的247個盜洞,真切感受到歷代盜墓活動之驚心怵目。
  • 是報應還是人心:盜墓者為何大多會遭惡報不得好死?
    盜墓者的獲益雖然巨大,但是,他們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與代價,因為,歷朝歷代對盜墓者都是處以重刑的,一旦事情敗露,就有可能身首異處。除了法律上的威懾外,民間還有自己的道德審判,但凡幹過這種傷天害理之事的人,多會有報應,這也給盜墓者心理上以極大的壓力。而在古代的歷史記錄中,對於此類報應之事,也是有據可查的——並且,凡遭報應者,下場都非常慘烈。
  • 賣自家地裡刨出的青銅器被抓,盜墓者蜂擁而至,考古發掘倒似做賊
    梁姓村民不知道,他手裡拿「飯盒」叫青銅簠,別說這東西還真與飯盒沾邊,屬於古代食器大系,為祭祀盛粱器具,使用時內盛稻粱,放置於供桌上,祭祀祖先。盜墓團夥之互相爭奪,互不買帳,所以打了起來。這事動靜太大,瞞不住人,很快東江村盜墓的事情,與「一家姓梁的挖到寶發大財」的小道消息一樣,很快傳到當地文物部門和警方。半個月後,警察找到梁姓村民。他倒黴了,因「非法販賣文物」被抓了,關了22天才出來。
  • 安徽發現一座千年皇帝墓,埋葬著一男兩女,出土一隻「癩蛤蟆」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安徽出土一座皇帝墓,裡邊卻發現一隻「癩蛤蟆」,這是怎麼回事?在安徽省的一個小村子裡有一個巨大的土墩,據村裡的老人說它已經存在千百年了,相傳這是一座「天子墓」,裡邊埋藏了一位皇帝,而這裡的村民都自願成為了守陵人。2015年的時候,因為要配合城市建設,文物局特派考古學家前來對這座「天子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由此才揭開了這座千年古墓的真面目。
  • 盜墓者有個規矩:遇到墓前有柳樹會趕快溜走,為什麼呢?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不過在早期的盜墓中並沒有形成書面專業的盜墓團隊,到了後來隨著厚葬土葬制的盛行,盜墓活動漸漸由此發展,形成了一些專業隊伍和技術,甚至繁衍出了多個門派,其中四個盜墓門派可以說是赫赫有名,這些門派都傳承了幾百年,時間長的甚至有上千年,而且四大門派各有各的絕活。
  • 九層妖塔是真實存在的,號稱「東方金字塔」,早已被盜墓者光臨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那麼既然有九層妖塔這種藝術,那麼是不是說明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麼一座塔?當然我們相信科學,也可能說有相關地方嘛,不得不說還真有!就連名字人家都不是瞎編的,這座建築的名字叫九層妖樓,就改了個最不重要的字。要說這座建築,我們就從青海的歷史說起。
  • 湖北發現明朝王爺墓,出土3400件名貴珠寶,專家:簡直富可敵國
    湖北發現明朝王爺墓,出土3400件名貴珠寶,專家:簡直富可敵國古代除了皇帝墓中的陪葬品多不勝數,王爺這個身份級別的也少不到哪去,這從我們後世發現的王爺古墓中就可以看出來。由於梁莊王朱瞻垍死時無子,封國依例被除後,其寶貴家產自然將隨之入墓,所以梁莊王之墓必然是一座寶庫。在這個明梁莊王墓中我們發掘出了5340多件的陪葬器物。
  • 盜墓賊盜墓被村民撿漏,順手帶走墓中黃金,專家:必須上交
    自從厚葬習俗開始盛行,盜墓行業也應運而生,為了盜取古代墓葬裡的珍貴文物,許多盜賊不顧生命危險也要去闖墓主設置的致命機關,正是如此,建國後專家面對的墓葬幾乎是十盜九空,尤其是兩千年來的帝王皇陵,被前僕後繼的盜墓賊光顧。
  • 陝西出土唐朝公主墓穴,盜墓賊無恥行為引眾怒,專家:禽獸不如
    令人惋惜的是,這座唐代公主的墓葬慘遭盜掘,而盜墓者之行為更是無恥之極,一度引起專家們的口誅筆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986年8月,在陝西禮泉縣煙霞鄉唐代昭陵的陪葬區,考古專家及當地相關部門合力發掘了一座唐代墓葬。清理墓室的工作中,最先吸引考古專家們的是滿室的壁畫,其精妙絕倫,繪畫內容之氣勢恢宏,無不展現這位女主人的身份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