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給孩子解釋「水仙花」的定義?「同心協力」是正確答案,為什麼「齊心協力」就不對?有文採的作文就得多用形容詞、比喻和成語?那個以前喜歡問為什麼的孩子,開始謹慎用詞;那個以前寫「指尖在空氣中快樂蹭癢」的孩子,開始背作文。作為漢語主陣地的語文教學,怎樣汲取新力量?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愛上漢語,愛上語文?
4月2日,泰國曼谷市教育局本土化漢語教師啟程來到天津師範大學,進行為期1個月的漢語培訓和中國文化考察活動。來中國,親身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成為不少海外漢語教師的願望。同期,2012年孔子學院/課堂、國家公派漢語教師遴選工作已經展開,將於4月22日結束報名,也吸引了各省優秀教師報名。曾赴英國從事漢語教學的劉浩成了同事們諮詢的對象。劉浩耐心地回答著同事們的諮詢,思緒又回到了兩年前的對外漢語教學經歷。一邊是海外掀起的漢語熱,一邊是國內語文教學的尷尬,讓劉浩感慨不已。
文字,記住還是思考?
我們的語文課太強調讓學生記住一個現成的內容,很少去問學生想知道什麼,為什麼想知道這些。所以語文課的任務,更多成了記生詞、背課文、做筆記。
2010年,成都師範銀都小學教師劉浩受國家漢辦和成都市教育局選派,赴英國考文垂地區兩所學校從事漢語教學1年。在有290多種語言可供修習的初級中學階段,劉浩帶兩個班共計54名學生,除這些七年級學生之外,劉浩還帶有6名高三學生。「與國內語文教學不同,在英國教漢語,必須花很長時間給學生解釋漢字的形成,直到兩個月後,才可能進入正題。」劉浩說。
「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基石,也是漢語的微縮景觀,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有著很強的表意功能,超越了語音的羈絆和時空的界限,這正是那些英國孩子選修漢語的興趣所在。」劉浩說。
不過,這些漢語初學者並不好對付。有一次,一名高三學生問劉浩:「『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有什麼不同?」劉浩張了張嘴,愣是沒回答上來,思來想去,他先穩住學生,下課後再翻《現代漢語詞典》,查到「妙」和「肖」是「如生」的意思,而「栩栩」解釋為「生動活潑的樣子」,但是到最後,劉浩也沒想通這兩個自己讀書時就常用的成語究竟有什麼不同。
不過,劉浩還是必須給學生一個解釋,於是,他回答說:「在漢語裡,這兩個詞是可以通用的。」學生緊接著又問「為什麼?」劉浩解釋說:「在漢語裡,這兩個詞是近義詞。」
英國孩子在課堂上,常常會不依不饒地問「為什麼」,面對這些「為什麼」,教法語的老師往往可以延伸為一堂課,而劉浩給孩子們的答覆卻簡單得只有一句話。回國後,劉浩在學校組織的「教師講壇」上,就漢語教育和教師們進行交流。在劉浩草擬的交流提綱裡,有這麼兩條:「如何解答學生對某個詞語提出的『為什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側重讓孩子記住,而不是鼓勵他們思考。」
記住,而不是思考,也難住了不少家長。
「如何給孩子解釋『水仙花』是一種什麼樣的花?速求答案。」QQ群裡,家長周蕊提出了這個問題。
有人回覆:「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水仙是植物的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作卵圓形,葉子條形,傘狀花序,花白色,中心黃色,有香味,供觀賞,也可入藥。」
周蕊回復了一長串省略號,外加一個囧臉圖形。
又有人回覆:「水仙性喜溫暖、溼潤,又被稱為『凌波仙子』、『金盞銀臺』、『落神香妃』、『玉玲瓏』。」
「這會不會太抽象了?我還要跟孩子解釋什麼是『凌波』,什麼是『香妃』,我孩子才二年級啊……」周蕊感嘆道。
這時,群友孫磊回覆說:「買一朵水仙,告訴孩子,這就是水仙。」
周蕊立刻打了個笑臉符號並說:「好主意!」
此前,也有人在群裡問如何解釋「灰溜溜」這個詞,標準答案很專業:「第一個意思是形容顏色暗淡,有厭惡的情緒在裡面,第二個意思是形容精神懊喪或消沉。」
孫磊問:「你的孩子本來會用這個詞嗎?」提問者說:「會,還會造句呢。」孫磊說:「那就夠了,會用就行,解釋這個詞就像解釋『饅頭』一樣毫無意義。」提問者說:「沒辦法,作業要求這樣。」
這不是孫磊第一次聽見「要求這樣」的答覆。
「有一次,我給兒子檢查語文卷子,發現有一處老師給了『叉』,要求根據句子的意思寫成語,題目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孩子的答案是『齊心協力』,老師判了錯,在旁邊用紅筆寫出了正確答案——『同心協力』。」孫磊說。
「齊心」和「同心」有什麼不同?他問孩子。孩子很茫然,最後說:「老師要求這樣」。
劉浩說:「我們的語文課太強調讓學生記住一個現成的內容,很少去問學生想知道什麼,為什麼想知道這些。所以語文課的任務,更多成了記生詞、背課文、做筆記。」
劉浩認為,作為教師,首先得有一種心態,就是不能講究經驗主義,不要以自己接受的教育以及對某件事固有的理解,把一些內容強加到學生身上。教師的職責雖然是教,但學無止境,教師也不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對。「教師應該抱著和孩子一起探究知識的起源、發展和內涵的觀念去教育孩子,如果語文教學能這樣堅持下去,孩子們會更深刻地理解漢語這種最美的語言。」劉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