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個人的自我修養往往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
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往往和好人在一起學好,和壞人在一起學壞,就好比跟著蜜蜂會找花朵,跟著跟著老鼠會打洞一樣。
當然,對於孩子來說也不例外,生活中有些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其思想,尤其是這三個人。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父親的角色扮演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格局。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表明:由父親所帶大的孩子,往往其智商相對較高,不僅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更突出,而且在進入社會後也更容易發展的好。
1、父親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然而如今很多父親都以工作忙、需要賺錢養家的理由而冠冕堂皇的缺席孩子的成長,殊不知,對孩子的性格、格局等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而那些得到父親充分陪伴的娃,他們往往都不怯懦,不自卑,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更有自信,就像自帶閃光燈一般,走到哪裡都散發著光芒。
2、父親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其次,在幼年孩子的眼裡,父親往往是他們最優秀的,因此往往會將父親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模仿其言行舉止。
所以,為了孩子更優秀,首先要多陪伴孩子,然後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樣才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心理學家、腦科專家洪蘭針對女性和男性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女性情緒的影響力往往遠超過男性,若是母親焦慮,那整個家庭就會陷入不安的情緒中,若是母親溫和慈祥,家庭環境就會和睦。
另外,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在領獎臺上說:母親對他一生的影響很重要。
母親對於家庭的氣氛與溫度有著決定性作用,對於孩子的影響更是如此,若是母親性情暴躁,易怒,孩子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從而很容易心態失衡,在心靈上造成創傷。
所以,作為母親要明白,自己的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性情。
《媽媽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未來》是一本非常適合中國媽媽看的育兒讀本,也是一本讓所有寶媽「相見恨晚」的育兒指南。
媽媽之所以經常生氣,是因為不容易控制自己的焦躁和焦慮情緒,而其中大部分的誘因都是孩子,但這本書幫助母親認識到事件的本身,並通過洞察孩子的心理,逐漸理解、接納其言行,並能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書本內容有兩大亮點:
1、陽光的心態是媽媽給孩子受用一生的禮物。幫助寶媽別把焦慮轉移到孩子的身上,並用樂觀的精神讓孩子學會應對困境,從而培養其開朗、快樂的性格。
2、智慧媽媽順利開啟孩子EQ之門。讓媽媽學會做孩子積極健康的情緒啟蒙老師,從而培養其高情商。
不僅如此,書本內容全面,字跡清晰,不反光刺眼,字間距離、字體大小合適,閱讀起來體驗更好做,而且價格實惠,只要不到10元錢。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老師是孩子離開家後,面對的第一個,也是接觸最多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性作用。高尚的師德就好比是孩子心靈的明鏡一般。
在教育裡有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如果對於這個老師有很好的印象或很喜歡,那麼即使老師業務水平一般,孩子也能學的不錯,但若是他們對老師產生厭惡的心理,即使這個老師教學水平再高,他們也學不進去。
老師雖然不能直接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卻會影響其學習的態度。所以,老師無論對待優生還是成績較差的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不偏愛、不歧視,並用鼓勵、發展的態度去影響他們。
很多時候老師一個小小的善舉,就可以將希望的種子在孩子心裡悄悄播下,使其未來人生閃耀著星輝。
【幸孕姐總結】不論是父親、母親還是老師,為了能培養出一個品質好、性格好、學習好等優秀的孩子,還請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去照亮孩子前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