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委員會】久臥於床,你一定要知道的小運動

2020-12-23 澎湃新聞

【科普工作委員會】久臥於床,你一定要知道的小運動

2020-12-21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因為生病需要臥床休息。而由於患有腦卒中、骨折等疾病時,長時臥床時間大於72小時以上,這樣會出現許多臥床併發症,並且會成倍增加,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本期我們將介紹一種簡單易學的運動,叫做踝泵運動。

踝泵運動包括屈伸和環繞兩組動作。

1.屈伸運動

腳尖朝下繃腿時,小腿三角肌收縮變短,脛骨前肌放鬆伸長;當腳尖朝上繃腿時,脛骨前肌收縮變短,小腿三角肌放鬆伸長,通過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使新鮮血液得以補充,這樣簡單的屈伸腳踝運動,可以有效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

2.環繞運動

踝關節的蹠屈、內旋、背伸、外旋,組合在一起就是環繞運動。環繞運動對增加骨靜脈血流速度比簡單的進行踝泵練習效果更好。

踝泵運動訓練

屈伸運動,患者躺或者坐在床上,下肢伸展放鬆,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保持5~10秒,然後腳尖緩緩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5~10秒,稍微休息後可做下一組動作。

進行環繞運動時,下肢伸展,大腿放鬆,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做360度環繞,盡力保持動作幅度最大。

注意事項

1. 每個動作至少保持5~10秒鐘。

2. 反覆循環練習,每次練習5~10分鐘,每天重複8~10次。

3.最好是雙下肢同時做主動運動。

溫馨提示

久臥久坐不動,容易形成靜脈血栓,所以無論您是在乘坐汽車,火車、飛機等長途旅行中,請您認真的做一做踝泵運動,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和避免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供稿:紀淑英

單位:克拉瑪依市第二人民醫院

原標題:《【科普工作委員會】久臥於床,你一定要知道的小運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睡醒之後還躺在床上看手機,你可知久臥的危害?如何解決?
    江山代有才人出,作為90年後的社會主力軍,繁忙的工作壓力讓大多數人選擇寧願躺著也不願坐著,寧願坐著也不願站著,難得的周末也更多的是躺在床上,科技時代的發展讓大多數人在睡醒之後會是一睜眼就拿出手機瀏覽信息,一天躺在床上不願意動彈。
  • 久臥傷氣,越睡越累,老年最不宜久臥!
    很多老年人隨著體力的逐漸下降變得洗靜少動,有的人甚至喜歡懶床,認為「萬事不如背在席」。然而,《黃帝內經》中認為「久臥傷氣」,肺主氣,因此長期臥床的人會影響到肺氣的宣發和肅降,日久就有可能形成氣虛。一個健康的人,如果一直在床上躺著幾天之後下床活動時就會感覺心慌氣短,似乎已經變成了老年人,這其實就是「久臥傷氣」最直接的變化。中醫上有「適臥養氣」的說法,也就是說適當的臥床休息是有利於恢復內在臟腑之氣,以及恢復腦力和體力的。為下一個階段的勞動做好準備。但是凡事都要有度,超過了界限就會變得適得其反,給身體帶來更多的弊病。
  • 只知道久坐傷身?醫生警告:久站、久臥同樣危險!
    久坐傷身的理念想必已經深入人心了,不管在平時的生活還是工作中,已經有不少的人會是不是站起來活動一下。但實際上,在生活中,很多人的不良習慣可不只是有久坐。很多人同時還會有久站、久臥、久行、久視等不良的習慣存在,這些習慣和久坐一樣同樣會傷害身體健康,那麼它們分別會如何傷害身體呢?不管是哪種姿勢,只要是長久了都會導致我們身體的疲勞,而疲勞的加劇又是各種疾病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 【科普工作委員會】 腦癱寶寶W型坐姿千萬要不得
    【科普工作委員會】 腦癱寶寶W型坐姿千萬要不得 2020-06-18 0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工作委員會】居家嗓音訓練方法
    聲帶閉合時,聲帶下方的氣流會形成一定的壓強,壓強達到一定程度後打開聲帶。由於氣流的快速通過,兩側聲帶在伯努利效應下再次合上。簡而言之,發聲時需在氣流通過的同時閉合聲帶,如果二者在時間上沒有配合好,則會產生硬起音或軟起音的現象。1硬起音舉例:生氣吵架時發出的聲音。
  • 【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2020-04-2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到底是怎麼傷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想保持最佳狀態就一定要注意適中,適中就是最佳,人體出現的諸多不適和疾病往往與過度使用有關。《內經》中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可以看出,「五勞」的產生是某種活動過「久」。
  • 【科普工作委員會】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
    【科普工作委員會】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 2020-04-17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生一定要知道的床上知識!
    Liya昨天圍觀了一場甜粽子vs鹹粽子的battle,這才知道原來鹹甜粽子只是基本操作,灑灑水小意思而已。還有更加獵奇的簡直想都想不到,比如說白粽子蘸糖(都失去內陷的靈魂了!),臭豆腐口味的粽子(exo me?),鮑魚乾貝燒肉棕(我猜價格一定很貴吧)。
  • 【科普工作委員會】言語治療師來支招——小朋友居家言語康復這樣做
    【科普工作委員會】言語治療師來支招——小朋友居家言語康復這樣做 2020-04-08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半句更可悲,知道的並不多,你知道嗎?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半句更可悲,知道的並不多,你知道嗎?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並將詩詞歌賦等燦爛文化留給了世界。而在古代,人們將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成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俗語,不僅在當時被廣為傳播,即便到了現代,依然有著不可取代的生命力,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通過文字,走進五千年華夏文明,感受著燦爛文明的獨特魅力。有一句俗語想必大家都聽過,那邊是「久病床前無孝子」。
  • 「科普」蹲久了站起來會眼前一黑?是貧血?
    原因在於血壓會隨著體位而改變,但做不到馬上跟上你的動作。在下蹲的時候,雙腿的血管受到肌肉和整個身體的壓迫,會減緩血液的流動速度。突然站立起來的時候,大腦先發出反應,隨後血壓反射調節機制快速接收大腦發出的信號,迅速調節血流分布以保持血壓穩定。又因為體液反射調節稍微滯後於神經,所以大多數人會短暫不適,休息一下就恢復了。
  • 孕期科普:孕期一定要左側睡嗎?
    今天繼續孕期保健常識的科普,我們來談談睡覺的問題。孕期必須要左側睡嗎?我被問過好幾次這個問題,提問的孕媽媽,都是帶著一臉擔憂。我知道,她們看過一些科普,卻也因此給自己增加了一些心理負擔。有媽媽跟我說,左側躺不是她們習慣的姿勢,這樣睡不著。也有媽媽說,醒來發現自己躺平了,很擔心對身體有害。
  • 【科普工作委員會】居家期間發現寶寶總是搖頭正常嗎?
    【科普工作委員會】居家期間發現寶寶總是搖頭正常嗎?2.小爬蟲家長坐於地墊上,雙膝屈曲,將寶寶俯臥放置於膝蓋位置,寶寶的頭向下,家長通過運動膝蓋彎曲伸直,引導寶寶軀幹一上一下活動,幫助寶寶進行軀幹的伸展,促進前庭功能。遊戲過程中,家長一定握住孩子腰背部加強保護。
  • 【科普工作委員會】戰疫情,TRX訓練教會您
    【科普工作委員會】戰疫情,TRX訓練教會您 2020-03-23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男生女生必須知道的床上知識!
    開不開車的不重要主要是作為成年人床上的有些事,你還是要知道的!畢竟有很多幸福時光都在床上度過!你說,是吧!作為大家的幸福導師囤囤發現很多姐妹對一些床上知識了解的還是不夠透徹比如:姿勢,聲音等等所以為了大家的床上幸福生活囤囤決定給大家做一期科普!
  • 【科普工作委員會】超能OT幫你解決康復難題
    【科普工作委員會】超能OT幫你解決康復難題 2020-12-21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臥室太小,除了床又想要書桌又要衣櫃?
    如果家裡有一個小臥室不知道如何設計?想要一個客臥,又想要一個書房,並且帶有儲物功能。試一下書桌櫃的設計把,會讓你的小臥室變成多功能化,不僅承擔客臥、兒童房、書房的功能。今天給你分享這種神奇書桌櫃設計,設計時把這5個設計要點做好會更棒。二人世界時可以做書房,有客人時當客臥,有孩子可以打造成兒童房,最大限度發揮小臥室的作用。
  • 孕期一定要左側臥睡?醫生說出了真相,原來這兩類孕媽不適合
    這樣做看起來是起來了,然而時間久了會對腰部肌肉造成影響。如果是仰臥起身,先要在床上轉動身體為側身,肩部前傾,屈膝,然後用肘關節、手臂支撐起身體,腿部從床邊移開並坐起來。這樣會有效的避免腰部肌肉群拉傷。左側臥睡一定好嗎?除了起身,睡姿也是需要注意的。現在都流行一種說法,說左側臥睡比較好,然而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容易手麻,也會難受。
  • 這個禮物準備得有點久,記得今天要拆……
    這個禮物準備得有點久,記得今天要拆…… 2020-06-03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