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媽媽輔導作業「精神分裂」了,孩子說:「我也很絕望啊.」

2020-09-12 歐易教育


開學了,又要開始上映世紀災難大片了。


沒錯,就是輔導作業!!!

據不完全統計:輔導作業已經成為破壞親子關係的第一殺手, 面對孩子們清奇的腦迴路各地家長也是各有各的崩潰。

有的孩子直接把老媽氣出了急性腦梗住院;



有的家長輔導作業之前,先拿出了急速救心丸;


有的媽媽更是因為輔導作業,被氣到跳河,在警察解救她的時候,絕望地說:「別救我,我太累了。」



真是讓人看著又心疼又想笑。

其實不僅家長崩潰,被輔導作業的小學生為了保命也分分鐘大力出奇蹟。

因為他們實在太不想寫作業了!

有自稱被綁架,人沒事,作業本全不見了;



有小偷入室搶劫,自己被一拳打暈,卻沒保住作業本的;


也有的是作業本直接被狗吃了......


總之一句話,日復一日地陪寫作業,對家長來說,就是自我折磨,對孩子來說,也是苦不堪言。

陪娃寫作業,真的可以一秒上演:親媽變後媽。




輔導作業之戰愈演愈烈,越來越成為親子關係的一大殺手!


看著家長和孩子「兩敗俱傷」的場面,我也不由得開始擔心起來。


已經開學快兩個星期了,如何避免因為輔導作業,再次出現這種「出力不討好」「傷人又傷己」的行為。


針對這個問題,木棉大學&木棉說&騰訊視頻為全國父母準備了一場直播盛宴,跟家長聊聊如何解決開學季家長跟孩子有關輔導作業的問題。



如何做智慧父母,為孩子搭建溫暖、安全的成長環境,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專家中科院心理學碩士葉壯老師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葉壯老師談到,之所以家長跟孩子之間會出現這種不對等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家長進入了以下幾個思維誤區。

誤區一:警惕「知識的詛咒」


家長教孩子的時候,常常覺得天經地義的知識,其實孩子很難理解。

那是因為父母已經經歷了「你知道-你理解-你明白」的過程,但是孩子真的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

平時我們會說孩子是白紙,但是在輔導他寫作業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把孩子當成了基本的藍圖。

就像葉壯老師所舉的例子那樣:


blue這個音,孩子怎麼就那麼難發呢?明明就是一個b,一個l,一個u啊。

可是孩子連b,l,u都認不全啊?


1+1就是等於2啊,但是在孩子的只是體系中,他完全沒有這個概念。

真的是因為孩子太笨了嗎?

肯定不是,這就是因為知識的偏差所帶來的知識的詛咒: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不是孩子以為的。

誤區二:很多東西不是講過,練過才學會,而是錯過才能學會。


家長們總是容易失控,為什麼孩子總是學過的東西記不住,教過的東西還犯錯?

如果任何知識都是一教就會的話,那考試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事實上,孩子只有做錯之後,尤其是在考試考砸被打上紅紅的「X」,因為出錯沒有得到獎狀,他們這才能記得牢固,印象深刻。

就像記憶曲線所展現的那樣,當孩子錯的時候,就是複習的時候,也是孩子加強記憶,最不會遺忘的時候。


這跟我們當年工作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有遇到了坑,走過泥濘,才能吸取教訓,走的更遠。


所以別怕孩子犯錯,就怕孩子什麼都不做。


誤區三:你是幫孩子學習,而不能替孩子學習。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恨不得替他上手。


嫌孩子數學題錯得多,覺得孩子讀英語發音不清,甚至都會覺得孩子吃飯用的時間太長了。

事實上,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名好教練,而不是成為運動員。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要給予太多幹預,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節奏,給他充分的自由,孩子才能發揮得更好。

誤區四:警惕代際間的學科恐懼


之前聽一個男同事對孩子講過這樣的話:


「兒子啊,你要好好學英語,我們公司有個比我小三歲的王叔叔,因為英語比我好,這次晉升的是他,不是我。所以,你可要好好學習英語,不要像爸爸一樣,錯失了那麼好的機會。」

也許家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勵孩子,但是結果可能孩子會產生一種錯覺:我爸爸都學不好英語,那我能學好嗎?

因為,很多時候,逆向激勵的結果並不如正向激勵。


葉壯老師曾經分享過他自己的一個親身故事。

他的爸爸在40歲左右的時候,自學了英語,原因就是想給當時對英語不太感興趣的葉壯老師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結果葉壯老師有一次跟爸爸坐火車的時候,見證了爸爸的高光時刻。

乘車員讓一對外國夫婦出示護照,但不論怎麼說,那對外國夫婦都理解不了乘車員的意思。

爸爸因為自學了英語,因為不太精通語法,所以就只說了一個單詞「passport」,就化解了對話的尷尬,頓時,他就對爸爸肅然起敬。

如果父母每天都忙著打麻將,怎麼能要求一個孩子好好學習呢?

孩子不看你怎麼說,而看你怎麼做。


如果家長不怕學習上的任何挑戰和困難,孩子自然也覺得自己能行。



前幾天馬雲在雲谷學校講:當前教育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把所有的孩子都教成一樣的,是「用爬樹來考核一隻老虎的能力」。

由此可見,現代家長有多焦慮。

輔導作業只是一個側影,孩子僅僅是因為學習的速度慢一些,家長都氣得腦梗,跳河。

如果孩子長大之後不能成才,那家長豈不是更要想不開?

本質上還是太焦慮了。


家長把所有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那孩子究竟是孩子,還是家長的附屬品?

我們常說,要做智慧父母。


但智慧父母的首要要義就是:不要為孩子活,為自己活。


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比急躁冒進更能事半功倍。

現代越來越多的家庭的模式:寄居蟹媽媽和喪偶式爸爸。


媽媽什麼都管,爸爸什麼都不管,孩子夾在中間,完全沒有自由。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花期,只要他足夠努力,性格樂觀,健健康康,擁有高自尊和極強的抗挫力,孩子的未來肯定不會差。

信者得愛,這一點,在孩子身上,更是明顯。


所以,讓我們相信孩子,少一些焦慮,多一些交流,我們做智慧父母,孩子做健康兒童。

相關焦點

  • 又一位媽媽輔導作業「精神分裂」了,孩子說:「我也很絕望啊」
    有的媽媽更是因為輔導作業,被氣到跳河,在警察解救她的時候,絕望地說:「別救我,我太累了。」針對這個問題,木棉大學&木棉說&騰訊視頻為全國父母準備了一場直播盛宴,跟家長聊聊如何解決開學季家長跟孩子有關輔導作業的問題。
  • 又一位媽媽輔導作業「精神分裂」了,孩子說:「我也很絕望吖」
    沒錯,就是輔導作業!!! 據不完全統計:輔導作業已經成為破壞親子關係的第一殺手, 面對孩子們清奇的腦迴路各地家長也是各有各的崩潰。有的家長輔導作業之前,先拿出了急速救心丸;有的媽媽更是因為輔導作業,被氣到跳河,在警察解救她的時候,絕望地說:「別救我,我太累了。」
  • 媽媽輔導孩子作業,氣瘋至跳河自殺:因為孩子的作業
    之前有新聞報導說,上海一名女子在深夜裡跳河輕生。被消防員解救的時候,她在冰冷的水中掙扎,絕望大喊:「不要救我,我太累了!起因,竟然是因為輔導孩子學習。原來,這位劉女士在家輔導兒子作業時,和孩子起了衝突,一氣之下跳河輕生。
  • 輔導孩子如渡劫!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輔導孩子如渡劫!#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山東東營,一位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由於布置的題目比較多,孩子又不懂,最後媽媽和孩子直接打起架來,一氣之下,媽媽把書本都扔了,家裡一片狼藉,孩子趴在地上嗚嗚大哭,媽媽也躺在床上痛苦不已。
  • 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氣出「動脈痙攣」,孩子:我也不想吖
    家長的世紀災難又要開始了,就是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已經成了媽媽和孩子親子關係惡化的第一大殺手。因為每次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都會被氣得不行,孩子也會委屈的不行。」,孩子:我也不想吖有這樣一個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無論媽媽怎麼教,都是寫不對。
  • 「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兩人都哭了」!輔導孩子作業正確打開方式
    輔導孩子做作業,想必成了很多家長的「噩夢」。小谷經常看到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新聞報導,有寶寶被罵哭的,也有家長被氣哭的。這不,有個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兩人都哭了。還有一位家長晚上把不做作業的11歲兒子帶到太公墳前罰站,結果孩子不見了
  • 「輔導孩子作業」閱讀10+萬贊的文章,都寫了什麼
    昨天,看到同事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信息:媽媽:這一題為什麼沒做?孩子:題目要求說一說或寫一寫啊?用的是「或」,那就是說和寫都可以,我就說一說吧!當初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太機智了,也許大部分孩子沒有審題就下筆寫上了。反應過後,又一絲擔憂,雖然說考試遇到這樣的機率很低,但是萬一遇到了,如果沒有寫上答案豈不沒有得分呢?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如何輔導孩子才會比較好呢?首先要肯定孩子認真審題的做法。媽媽可以說,哇,媽媽都沒有發現這裡還有一個「或」字,寶寶,你讀題目真細心。
  • 一位媽媽這樣說,「好想再生個孩子,天天輔導他寫作業「
    1家長已經快被孩子寫作業逼瘋了。朋友圈也曾經有過一輪「未來親家,現在就把孩子接走吧!」的接力。先是一位爸爸揮淚送女兒:親愛的未來親家你好,我女兒有房有保險會遊泳,年滿18會配車,過年隨便去哪家。可以不要彩禮,結婚嫁妝配好,送車送房,包辦酒席,禮金全給孩子。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現在就接走,把作業都輔導一下,誰家的媳婦誰養!當然,男孩家也不示弱,開始送兒子:親愛的未來親家你好,我的兒子有房有保險會遊泳(好幾種泳姿都會),會繪畫玩音樂。
  • 孩子,輔導你作業我快崩潰啦!求你放過媽媽一碼
    幾年前,聽朋友的媳婦在談論輔導孩子作業是如何的崩潰,最經常聽她說的一句話就是「氣死老娘啦」。那時候我就與她說有那麼恐怖嗎?有那麼痛苦嗎?她給我的答覆就是:等你孩子上學你就知道。今年我家的孩子也上一年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中上等,最近,期末考試臨近給孩子輔導作業我也徹底進入了「崩潰」邊緣。這時也想起朋友的話和去年網絡瘋傳的輔導作業崩潰現場的場景。
  • 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
    導讀: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深夜「狂吼式」輔導作業,全小區一起受教育,鄰居:我理解她
    在孩子上小學之前,不管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家長來說都是非常幸福的,因為這時孩子不需要學習,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都非常有愛,可以說其樂融融。但是孩子一旦上學之後,整個畫風就瞬間改變,不學習時母慈子孝,一學習雞飛狗跳,這就是對無數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 這樣輔導兩個孩子寫寒假作業,媽媽說:我還能出去喝個下午茶
    曾經有一位二年級的學生家長,是全職媽媽,她有兩個孩子,大的已經上五年級,小的上二年級。在家長陪寫作業如同煉獄一般的今天,這位二胎媽媽卻輕鬆搞定,既沒崩潰也沒出家,還能自己買菜的時候喝一杯下午茶。媽媽要面對自己不是超人,愛是不能做到完全均分的,對關注少的孩子心懷愧疚,能夠努力補償,關心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才能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2、 哥哥從小就是榜樣由於一、二年級哥哥並沒有打好學習基礎,所以三年級還是很吃力。媽媽的精力都撲在給哥哥輔導作業上,走過了陪小學生寫作業的崩潰期。
  • 輔導孩子作業,媽媽出家?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啊!!!!俗話說,「輔導作業一時氣,一直輔導一直氣」。,打著吊瓶都要輔導孩子作業,看把家長給氣的,筆都扔了...>孩子學習的四環——學校上課、考試、課外輔導、作業,家長唯一能參與的就是作業。4年時間,不會像有些新聞說的那樣,高材生到大學卻沉迷遊戲,最後畢不了業。
  • 輔導孩子作業,媽媽出家?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啊!!!!俗話說,「輔導作業一時氣,一直輔導一直氣」。有的家長輔導作業,氣到錘桌子錘到骨折更有媽媽身殘志堅,打著吊瓶都要輔導孩子作業有網友在評論中留言笑稱:「法號慧解,會解,這是對題目的執念啊。」還有網友對圖中家長陪娃讀書的情緒感同身受,表示自己每天在家輔導孩子寫作業同樣很焦慮。
  • 輔導作業就崩潰?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到底該怎麼做 | 寒假特供
    寒假到了,假期作業這個大難題又得要家長操心了。有句話叫:「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如果收集家長們帶娃過程中的崩潰時刻,輔導作業一定是高頻率被提及詞。前不久就有這樣一條新聞,一位上海的父親輔導功課時情緒失控怒點作業本,差點把鄰居家燒了。還有上周,相聲演員嶽雲鵬也在微博向網友絕望發問:「你們輔導作業也崩潰嗎?」
  • 作業把孩子難哭了,輔導作業把媽媽氣哭了,網友:太真實了
    每個人在學生年代都會有這麼一個慘痛的經歷,就是自己的家長在輔導自己作業時,總是會彼此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讓誰,甚至到了問題講不過去的時候,不僅逼哭了大人還揍哭了孩子,這樣的畫面不僅好氣還好笑。這不,就有一位媽媽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而被氣哭了。
  • 一位母親輔導作業神經分裂全紀錄,看完笑岔氣,哈哈哈哈哈……
    「爸爸,你為什麼不用寫作業?」  看著小女兒天真的眼睛,輔導作業的我掬了一把辛酸淚:「爸爸明明天天都在寫作業」。  前兩天也有個媽媽留言:寫作業的兒子,已經去拿了第二次巧克力派,這次還多帶了一個沙琪瑪,就這兩玩意兒又要磨一個鍾了。
  • 輔導孩子作業,家長心力交瘁,如何提升輔導效率,提高孩子成績?
    每次輔導孩子做作業都好像上戰場一般,把家長弄得心力交瘁,為什麼教孩子,就這麼難呢?「青蛙的前面兩隻爪子是它的手啊......」「我都說了青蛙有四隻腳了!你怎麼就是轉不過彎來?」小美的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覺得自己的頭都要炸了。
  • 給孩子輔導作業時,孩子在想什麼?
    近期,網上流傳視頻,爸爸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對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孩子半天理解不了意思或者做不出來,爸媽在講解幾遍之後,耐心盡失,開始氣急敗壞的吼道,「你想寫幾隨便寫幾好吧,告訴你這裡,讓你做這裡,這裡是大,這裡是小,大到小怎麼出啊?除法啊~」啪的一聲將筆摔在桌子上,孩子默默的在一旁不敢說話。
  • 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而且,老師所有的作業都在群裡布置的,又必須是家長輔導、監督,我光是看群,就經常看暈。 」徐媽媽無奈地表示,「我經常會出現把大寶班的群看到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或者把二寶班老師發內容,誤以為是大寶班老師發的。寫作業也是,要不停地翻看群消息,以確認到底是大寶班的還是二寶班的作業,稍不留神就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