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2020-09-16 中原網

開學半個月,一年級家長是最累的,因為孩子剛入學,新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節奏都需要適應。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

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

老母親快精神分裂

記者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徐媽媽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都是一年級新生,分在兩個不同的班。於是煩惱就此起彼伏地出現了。

每個班都有一個微信群、一個釘釘群,每個班的家長還組了一個家長聯絡群。「我等於每天要盯著起碼六個群,才剛剛一年級,自然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所以不敢錯過老師的任何信息。而且,老師所有的作業都在群裡布置的,又必須是家長輔導、監督,我光是看群,就經常看暈。

徐媽媽無奈地表示,「我經常會出現把大寶班的群看到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或者把二寶班老師發內容,誤以為是大寶班老師發的。寫作業也是,要不停地翻看群消息,以確認到底是大寶班的還是二寶班的作業,稍不留神就弄混了。」

每天睡覺前,徐媽媽會陪著兩個娃整理書包,雖然主要是孩子在整理,但畢竟剛讀一年級,徐媽媽有點不放心,就在邊上盯著。兩個娃的課程表不一樣,徐媽媽一會對下大寶班的課程表,一會看眼二寶班的課程表,「還老是怕搞錯,然後反反覆覆確認了三四遍,才安心。」


徐媽媽坦言,自己快精神分裂了。「上周,大寶二寶兩個班都通知要帶美術工具,大寶班先通知,要帶炫彩棒,我想當然以為兩個班總是一樣的,就習慣性買了兩份,結果第二天,二寶班通知,要帶的是油畫棒。連用來畫畫的筆,要求都不一樣,一個班要馬克筆,一個班要水彩筆。

更讓徐媽媽抓狂的是,上了兩周課,兩個班的進度不一樣,一個兒子語文已經上到第三課,另一個兒子還在上第二課。數學作業本,一個兒子已經做到第七頁了,而且老師要求中間兩頁不要做,另一個兒子才做到第三頁。「每天晚上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其實,在報名時,徐媽媽就擔心過這個問題,特地問了學校老師,但得到的回覆是,還早,先錄取,等開學了,再說。順利錄取後,去領通知書,徐媽媽諮詢接待處的老師,希望雙胞胎能分在一個班,結果老師讓她去問招生辦,兜兜轉轉一周,最後的回覆是,已經分好班了,根據性別隨機分配,兩個娃就很不巧地分在不同的班級,不能調整。

徐媽媽說,當時就是覺得這所公辦學校離家近,方便接送兩個娃,沒想到成了現在這樣。

「學校也應該問下我們,或者交流下,畢竟雙胞胎還是比較少的。」

「過來人」:一個班,還是兩個班?

雙胞胎上學,是分一個班好還是在不同班好?

我們採訪了家有雙胞胎的「過來人」家長。

家有兩「千金」的林女士說,她是100%的「分開」派。

「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小,覺得還是在一個班裡好,是個彼此的依賴,特別在心理上,是很好的安慰,而且那時候是老人接送,在一個班裡接送上肯定方便。但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林女士覺得,孩子大起來了,各自的個性也日漸明晰,在一個班裡似乎不合適了。

「兩個女兒,一個性格強些,一個弱些;一個很『要』,一個佛系;一個學習能力強,一個生活能力強。雖然是同樣的爹媽,同樣的生活環境,給她們提供的資源也一樣,但就是長成完全不同的樣子了。在一個班裡,難免會有比較,特別是進了小學後,會有學業上的比較,會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林女士說,當時在一年級入學前,她就請教了兩位「前輩」——雙胞胎的家長:「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建議分開,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免比較。正好當時學校也來徵求家長意見,我們義無反顧選擇分在不同班。」

「現在五年級了,除了一年級剛入學時因為在兩個班各種兵荒馬亂外,到了高年級,一切順起來了,越來越發現在兩個班的好處。」林女士說。

大女兒開朗、外向,膽子大,生活能力、動手能力強,在學習上偏弱些,而小女兒學習能力、運動能力很好,但遇到事情容易瞻前顧後,很怕出錯。

兩個孩子都各有強項和弱點,在不同的班裡,可以很好地避免比較,老師們也會更關注她們的個性發展。到了家裡,為了讓她們不要有被「比」的壓力,老母親也是操碎了心。

比如同樣的卷子,小寶分數比大寶高,媽媽在表揚小寶的同時,也要「自然地」找到大寶的某項優勢,再表揚一下大寶。「儘可能不刻意地尋求平衡,讓兩個孩子覺得自己各自有長處,不要有太大的失落感。」林女士覺得,在不同班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各自交往的朋友,朋友相當於翻了一翻,朋友圈更大了」。

雙胞胎在兩個班,「不方便」的事時時發生。「作業不同、進度不同、學科老師不同,溝通上沒有在一個班裡方便。而且家長會,必須要兩個人出動。 她們都希望媽媽來自己班,怎麼辦呢?輪流最公平。這學期家長會媽媽在大寶班,下學期就要到小寶班。她們記得比我還清楚!」

交作業,也是會亂套。

林女士說,剛開學交暑假英語作業,她就搞了個大烏龍。

「英語作業要在釘釘上提交,我記得明明提交的是大寶的,結果自動上傳了小寶的。」英語有項作業是配音,小寶特別找了難度比較大的片段來配音,自己有點小得意,結果上課時老師播放,一聽,這不是自己的,是大寶的普通難度的配音!小寶回家很生氣,狠狠地吐槽了老媽,而大寶則偷著樂。


家長張女士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我們工作很忙,當時只有外婆一個人接送,為了方便,我們要求分在同一個班。」好處顯而易見,接送一次搞定,只需要關注一個班的家長群、一個班的作業,和同樣的任課老師溝通。

「一年級時,因為身邊有自己熟悉的人,沒有特別的入學壓力和焦慮,適應得很快。我覺得這是雙胞胎特有的優勢,兩個人遇到問題有商有量的,互相鼓勵。 」另外一個好處,在一個班裡,家長更方便了解孩子在班裡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說遇到的問題,可能另外一個就會來說。」

但缺點也很明顯。「作業、考試、活動,因為在一個班,比較一下子突出了。老師表揚了一個,另一個沒被表揚的就會失落。比一比如果能共同進步多好,但兩個人競爭意識蠻強的,就怕一個被打壓下去了,沒信心了。比如小寶數學好,大寶怎麼努力都夠不上,到了中段,這種差距更明顯了,大寶在數學上就很洩氣。我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作用都不大。」

網友:

是不是在同一個班,各有利弊

最重要的是淡化比較

雙胞胎分班,學校一般會怎麼做?

杭城多所學校老師表示,在一年級分班前,都會先徵集家長的意見。

「分一個班或者不同班,都各有利弊,我們會和家長提前溝通。在報名、參觀校園、家訪等時候先了解家長的想法。」杭師大東城小學教導處主任吳敏表示。

近幾年,吳老師也發現了有趣的一點,家長們普遍要求「分不同班」,這個比例在80%到90%左右。 今年,學校一年級12個班近500人,一共有9對雙胞胎,有8對的家長都選擇了分在不同班級。

「家長最大的考慮是,雙胞胎如果在同一個班,容易形成小團體,和別的孩子溝通的機會就少了,同時,容易互相比較,弊大於利。」吳老師說。


在一個班,接送方便,和老師對接也省事,而且孩子相互幫助,互通信息,在剛入學時,更容易適應;不利的一面,在一個班少不了不自覺的比較,長期下來,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比較大,不利於孩子發展個性、健康成長。在不同班級,還有個更大的好處,兩個孩子有不一樣的同學、朋友,朋友圈就擴大了。

杭城一所小學的資深班主任老師表示,要不要分在一個班,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個性和家長的需求。「如果兩個孩子中,某一個有『壓倒性』的差異,那分一個班,很容易被比來比去。如果不存在這個,而且孩子本身都很外向,很願意結交新朋友的,在一個班問題也不大。」

老師們建議,哪怕是雙胞胎,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也不一樣,要淡化兩個人的比較,尊重他們的個性成長,也讓孩子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弱項,讓兩個孩子間少一些競爭,多一些互助。

如果你家也是雙胞胎

你會把孩子放在同一個班嗎?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徐珂


相關焦點

  • 雙胞胎上一年級,杭州媽媽每天被逼瘋,竟是因為分班出了問題
    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鹿姐姐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
  • 兩個娃剛上一年級,分在不同班,杭州媽媽被「逼瘋」:這是玩穿越
    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精神分裂了記者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徐媽媽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都是一年級新生,分在兩個不同的班。於是煩惱就此起彼伏地出現了。每個班都有一個微信群、一個釘釘群,每個班的家長還組了一個家長聯絡群。「我等於每天要盯著起碼六個群,才剛剛一年級,自然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所以不敢錯過老師的任何信息。而且,老師所有的作業都在群裡布置的,又必須是家長輔導、監督,我光是看群,就經常看暈。」
  • 兩個娃剛上一年級分在不同班,杭州媽媽被「逼瘋」:這是玩穿越?
    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我等於每天要盯著起碼六個群,才剛剛一年級,自然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所以不敢錯過老師的任何信息。而且,老師所有的作業都在群裡布置的,又必須是家長輔導、監督,我光是看群,就經常看暈。
  • 二胎家庭功課輔導,你喜歡交叉補習方式嗎?
    我家比較特殊,雙胞胎,學一起學,玩一起玩,輔導功課,當然也是一起進行。一開始我以為同步補習可以節約時間,譬如檢查數學,就一起把數學作業拿出來,先檢查兒子的,再檢查女兒的,完了逐個更正。可漸漸,我發現這種方式問題挺多,孩子小,自控力差,你在檢查這個的作業時,那個就在旁邊開小差;講題吧,這個是做錯了,可另一個沒錯,做對了的那個沒興趣聽,又要去開小差。
  • 兩個兒子分在不同班級,杭州媽媽差點精神分裂,有家長卻贊同
    這位家長家裡有兩個孩子,今年都順利地進入小學一年級讀書,但是兩個孩子進入的一年級卻不是同一個班最近杭州的這位母親在朋友圈進行吐槽:雙胞胎被分在不同的班級,上的課不一樣、學的知識不一樣、需要的教材不一樣……每天需要時刻盯住學校設置的6個群。有的時候,這位母親忙忘了,就會把回復二寶信息的話發到大寶的群裡,記者聯繫到剛剛送完孩子上學的徐媽媽,這位女士看到記者後,打開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 「雙胞胎」要不要分在一個班?其實原因在這裡
    昨天看到這樣的新聞,說是雙胞胎孩子入學後沒有分到一個班,很湊巧的是,兩個班的老師要求不同,教學進度不同,對於輔導作業的媽媽要瘋掉了......其實,雙胞胎常見,但分在同一班的,確實不常見,為什麼呢?1、雙胞胎,長的很相似,如果不是家人,有時候真的分不清,那放在一個班裡,對於老師來說,是個挑戰。分在不同的班,對於教學來說,是相對不容易出錯的2、大多數時候,雙胞胎的孩子,在發育和性格上是不同的,而且大多數無論是成績,還是其他方面,都是不同的。兩個孩子在一個班,難免會被比較。
  • 雙胞胎分在不同班級,媽媽被「逼瘋」:每天盯六個微信群……
    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徐媽媽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都是一年級新生,分在兩個不同的班。於是煩惱就此起彼伏地出現了。每個班都有一個微信群、一個釘釘群,每個班的家長還組了一個家長聯絡群。
  • 雙胞胎被分在不同的班級,媽媽被「逼瘋」:這是玩分身術?
    ,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要脫離父母的臂彎了,雙胞胎兩人也需要重新融入一個陌生的群體,所以寶媽自然希望自家的兩個孩子能夠分到同一個班,這樣兩個孩子可以互相照應,有熟悉的人在身邊也會比較安心,而且對寶媽來說無論是接孩子放學還是監督孩子學校她都會比較方便。
  • 26對雙胞胎扎堆麓山國際 不遜復旦姐妹花
    「傻傻分不清楚」 連痣的位置都一模一樣    當天採訪記者提前提前到達了會議室,看著魚貫而入的雙胞胎們,不禁有種「穿越」的奇幻感:「老師和同學都認得出你們不?你們簡直一模一樣!」坐在記者對面的黃濡凱和黃涵凱,兩個斯斯文文的初一男生,五官幾乎一模一樣,戴著同款眼鏡,不過鏡架顏色不同。
  • 寒門仍有貴子:母親癱瘓父親患精神分裂,2017年他744分圓夢清華
    他很小的時候就有心臟病,而且母親癱瘓,父親有嚴重的精神分裂,年幼的他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最後以高分上了清華大學。這樣的人生經歷確實坎坷,很多人都欽佩龐眾望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小小年紀面對家庭的學習,他最終戰勝了一些生活的苦難,圓了自己的清華夢。
  • 雙胞胎兄弟均上600分 拿通知書到母親墳前告慰
    本報記者文乃斐長沙報導  黃警、楊景,聽名字兩人好像聯繫不大,但他們實際上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跟媽媽姓,一個跟爸爸姓。6月25日下午,湖南省瀘溪縣第一中學的這對雙胞胎兄弟,在緊張的等待中接到了高考的分數喜報:哥哥黃警615分,弟弟楊景645分,兩人都超出理科一本線100多分。  「其實不太理想。」
  • 泰劇玩不膩的雙胞胎劇情
    說起泰劇,看過不少泰劇的我最近幾年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泰國特別喜歡拍攝雙胞胎的劇情,一個分飾兩角,不是女主是雙胞胎就是男主是雙胞胎,各種劇情層出不窮。說實話飾演兩個不僅妝容服飾迥異而且性格還大相逕庭的人是很考驗演技,但是據我看劇的感覺來講,他們的演技真的是賽高啊。
  • 雙胞胎真的難以分辨?你可能分不清,但狗狗可以
    在大多數人眼裡,雙胞胎似乎可以被視為生命奇蹟。雙胞胎的體型長相、走路姿勢甚至說話方式,簡直讓人難分軒輊。2.童年認知能力較低研究顯示,雙胞胎在童年早期至中期比普通同齡人更有可能出現語言障礙。他們在7歲時的智商平均比其他同齡人低7.4分,在9歲時低5.5分。研究人員發現,這是由於母親懷孕期較短和出生體重較低所致。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雙胞胎的認知能力很快就能趕上同齡人。3.雙胞胎的密語交流
  • 同樣是雙胞胎,林志穎的倆兒子和楊威的倆閨女,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說起雙胞胎,我們都不陌生,這對於父母來來說無疑是上天賜予的最大禮物,在很多明星家庭裡,雙胞胎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比如我們熟悉的「不老男神」林志穎,在有了兒子Kimi的情況下,陳若儀依然選擇了懷二胎,並且在15年順利誕下雙胞胎,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變成更幸福的一家五口了。
  • 雙胞胎被分倆班,寶媽一人加六個家長群,直道:快要被「逼瘋」了
    這些新生一來,就會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問題——分班。一般的家長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對於家有雙胞胎的家長們來說,可有的頭疼了。杭州一位寶媽就快被她兩個孩子的家長群搞到崩潰。她的兩個孩子被分到不同的兩個班,因此她也加了各種家長群,整整有六個。剛開始倒還好,後來學校任務一多,問題就來了。
  • 義務輔導功課 立志報國參軍 他們用行動詮釋當代年輕人的青春
    返鄉大學生義務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最近,江西永新縣澧田鎮九西村的返鄉大學生,義務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大學生 龍玲:就我下午上課,剛才也是上的第一節課,然後我感覺孩子們都還挺積極主動的,學習都比較主動,比較熱情。為了讓留守兒童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村裡全天開放圖書館,教室也配備了風扇。
  • —學分班學員落地穿越
    來看看剛剛結束的一期學分班中學長學姐們的精彩分享吧:改變老公,還是改變自己?✎ 學員:一直渴望被沛璇老師指點,守護靈太給力了,二三組都在沛璇老師組,6天的業種單元,16場,沒有拿到分,但心裡是暖融融的,心服口服。
  • 高一學生在校違紀頻繁被送「道德提高班」,患精神分裂後墜樓身亡
    數次被安排進道德提高班後,家長稱精神狀態明顯變差 王益虎第一次被安排進該校思想道德提高班是在2016年5月5日。王誠章告訴芥末堆,因高一半期考試語文成績差,兒子被班主任龍老師責令停課在家,抄寫知識框架,反思一天。王益虎從早上6點抄到晚上12點,沒能抄完,「我當時看太晚了,就讓他去睡覺」。
  • 6對雙胞胎考出一樣分數,精確到小數點?雙胞胎的「巧合」太神奇
    雙胞胎考出「雙胞胎分數」是不是很神奇?●近日,湖北的一對雙胞胎兄弟高考考了同分上熱搜,總分都是664分,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外語同為138分,兩兄弟未來也想報考同一所城市的大學。●無獨有偶,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為張歡歡,妹妹為張欣悅,兩個人在同一所高中,但不在同一個班,高考都考出了655的成績,據爸爸說,妹妹平時的成績要好一些,但可能是考試有些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 雙胞胎是在一個班好還是在不同班好?家長們的討論留言來了,快來看看
    雙胞胎上學,是分一個班好還是在不同班好?讀者們來了一場大討論,還都在本端留言區給留下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琴:我們家雙胞胎女兒,我們是強烈要求分班的,除了一年級兵荒馬亂的,接下來都是利大於弊莫邪:我家雙胞胎今年5年級了,兩個男生,當年就是家長要求分在兩個班的,覺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