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半個月,一年級家長是最累的,因為孩子剛入學,新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節奏都需要適應。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
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
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
鹿姐姐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徐媽媽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都是一年級新生,分在兩個不同的班。於是煩惱就此起彼伏地出現了。
每個班都有一個微信群、一個釘釘群,每個班的家長還組了一個家長聯絡群。「我等於每天要盯著起碼六個群,才剛剛一年級,自然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所以不敢錯過老師的任何信息。而且,老師所有的作業都在群裡布置的,又必須是家長輔導、監督,我光是看群,就經常看暈。」
徐媽媽無奈地表示,「我經常會出現把大寶班的群看到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或者把二寶班老師發內容,誤以為是大寶班老師發的。寫作業也是,要不停地翻看群消息,以確認到底是大寶班的還是二寶班的作業,稍不留神就弄混了。」
每天睡覺前,徐媽媽會陪著兩個娃整理書包,雖然主要是孩子在整理,但畢竟剛讀一年級,徐媽媽有點不放心,就在邊上盯著。兩個娃的課程表不一樣,徐媽媽一會對下大寶班的課程表,一會看眼二寶班的課程表,「還老是怕搞錯,然後反反覆覆確認了三四遍,才安心。」
徐媽媽坦言,自己快精神分裂了。「上周,大寶二寶兩個班都通知要帶美術工具,大寶班先通知,要帶炫彩棒,我想當然以為兩個班總是一樣的,就習慣性買了兩份,結果第二天,二寶班通知,要帶的是油畫棒。連用來畫畫的筆,要求都不一樣,一個班要馬克筆,一個班要水彩筆。」
更讓徐媽媽抓狂的是,上了兩周課,兩個班的進度不一樣,一個兒子語文已經上到第三課,另一個兒子還在上第二課。數學作業本,一個兒子已經做到第七頁了,而且老師要求中間兩頁不要做,另一個兒子才做到第三頁。「每天晚上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其實,在報名時,徐媽媽就擔心過這個問題,特地問了學校老師,但得到的回覆是,還早,先錄取,等開學了,再說。順利錄取後,去領通知書,徐媽媽諮詢接待處的老師,希望雙胞胎能分在一個班,結果老師讓她去問招生辦,兜兜轉轉一周,最後的回覆是,已經分好班了,根據性別隨機分配,兩個娃就很不巧地分在不同的班級,不能調整。
徐媽媽說,當時就是覺得這所公辦學校離家近,方便接送兩個娃,沒想到成了現在這樣。
「學校也應該問下我們,或者交流下,畢竟雙胞胎還是比較少的。」
雙胞胎上學,是分一個班好還是在不同班好?
我們採訪了家有雙胞胎的「過來人」家長。
家有兩「千金」的林女士說,她是100%的「分開」派。
「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小,覺得還是在一個班裡好,是個彼此的依賴,特別在心理上,是很好的安慰,而且那時候是老人接送,在一個班裡接送上肯定方便。但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林女士覺得,孩子大起來了,各自的個性也日漸明晰,在一個班裡似乎不合適了。
「兩個女兒,一個性格強些,一個弱些;一個很『要』,一個佛系;一個學習能力強,一個生活能力強。雖然是同樣的爹媽,同樣的生活環境,給她們提供的資源也一樣,但就是長成完全不同的樣子了。在一個班裡,難免會有比較,特別是進了小學後,會有學業上的比較,會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林女士說,當時在一年級入學前,她就請教了兩位「前輩」——雙胞胎的家長:「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建議分開,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免比較。正好當時學校也來徵求家長意見,我們義無反顧選擇分在不同班。」
「現在五年級了,除了一年級剛入學時因為在兩個班各種兵荒馬亂外,到了高年級,一切順起來了,越來越發現在兩個班的好處。」林女士說。
大女兒開朗、外向,膽子大,生活能力、動手能力強,在學習上偏弱些,而小女兒學習能力、運動能力很好,但遇到事情容易瞻前顧後,很怕出錯。
兩個孩子都各有強項和弱點,在不同的班裡,可以很好地避免比較,老師們也會更關注她們的個性發展。到了家裡,為了讓她們不要有被「比」的壓力,老母親也是操碎了心。
比如同樣的卷子,小寶分數比大寶高,媽媽在表揚小寶的同時,也要「自然地」找到大寶的某項優勢,再表揚一下大寶。「儘可能不刻意地尋求平衡,讓兩個孩子覺得自己各自有長處,不要有太大的失落感。」林女士覺得,在不同班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各自交往的朋友,朋友相當於翻了一翻,朋友圈更大了」。
雙胞胎在兩個班,「不方便」的事時時發生。「作業不同、進度不同、學科老師不同,溝通上沒有在一個班裡方便。而且家長會,必須要兩個人出動。她們都希望媽媽來自己班,怎麼辦呢?輪流最公平。這學期家長會媽媽在大寶班,下學期就要到小寶班。她們記得比我還清楚!」
交作業,也是會亂套。
林女士說,剛開學交暑假英語作業,她就搞了個大烏龍。
「英語作業要在釘釘上提交,我記得明明提交的是大寶的,結果自動上傳了小寶的。」英語有項作業是配音,小寶特別找了難度比較大的片段來配音,自己有點小得意,結果上課時老師播放,一聽,這不是自己的,是大寶的普通難度的配音!小寶回家很生氣,狠狠地吐槽了老媽,而大寶則偷著樂。
家長張女士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我們工作很忙,當時只有外婆一個人接送,為了方便,我們要求分在同一個班。」好處顯而易見,接送一次搞定,只需要關注一個班的家長群、一個班的作業,和同樣的任課老師溝通。
「一年級時,因為身邊有自己熟悉的人,沒有特別的入學壓力和焦慮,適應得很快。我覺得這是雙胞胎特有的優勢,兩個人遇到問題有商有量的,互相鼓勵。」另外一個好處,在一個班裡,家長更方便了解孩子在班裡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說遇到的問題,可能另外一個就會來說。」
但缺點也很明顯。「作業、考試、活動,因為在一個班,比較一下子突出了。老師表揚了一個,另一個沒被表揚的就會失落。比一比如果能共同進步多好,但兩個人競爭意識蠻強的,就怕一個被打壓下去了,沒信心了。比如小寶數學好,大寶怎麼努力都夠不上,到了中段,這種差距更明顯了,大寶在數學上就很洩氣。我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作用都不大。」
是不是在同一個班,各有利弊
最重要的是淡化比較
雙胞胎分班,學校一般會怎麼做?
杭城多所學校老師表示,在一年級分班前,都會先徵集家長的意見。
「分一個班或者不同班,都各有利弊,我們會和家長提前溝通。在報名、參觀校園、家訪等時候先了解家長的想法。」杭師大東城小學教導處主任吳敏表示。
近幾年,吳老師也發現了有趣的一點,家長們普遍要求「分不同班」,這個比例在80%到90%左右。今年,學校一年級12個班近500人,一共有9對雙胞胎,有8對的家長都選擇了分在不同班級。
「家長最大的考慮是,雙胞胎如果在同一個班,容易形成小團體,和別的孩子溝通的機會就少了,同時,容易互相比較,弊大於利。」吳老師說。
在一個班,接送方便,和老師對接也省事,而且孩子相互幫助,互通信息,在剛入學時,更容易適應;不利的一面,在一個班少不了不自覺的比較,長期下來,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比較大,不利於孩子發展個性、健康成長。在不同班級,還有個更大的好處,兩個孩子有不一樣的同學、朋友,朋友圈就擴大了。
杭城一所小學的資深班主任老師表示,要不要分在一個班,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個性和家長的需求。「如果兩個孩子中,某一個有『壓倒性』的差異,那分一個班,很容易被比來比去。如果不存在這個,而且孩子本身都很外向,很願意結交新朋友的,在一個班問題也不大。」
老師們建議,哪怕是雙胞胎,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也不一樣,要淡化兩個人的比較,尊重他們的個性成長,也讓孩子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弱項,讓兩個孩子間少一些競爭,多一些互助。
如果你家也是雙胞胎
你會把孩子放在同一個班嗎?
免責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和評論,有什麼建議和意見,也可以私信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