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娃剛上一年級,分在不同班,杭州媽媽被「逼瘋」:這是玩穿越

2020-09-1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 姜贇 通訊員 蔣婕

開學半個月,一年級家長是最累的,因為孩子剛入學,新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節奏都需要適應。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

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

老母親快精神分裂

記者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徐媽媽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都是一年級新生,分在兩個不同的班。於是煩惱就此起彼伏地出現了。

每個班都有一個微信群、一個釘釘群,每個班的家長還組了一個家長聯絡群。「我等於每天要盯著起碼六個群,才剛剛一年級,自然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所以不敢錯過老師的任何信息。而且,老師所有的作業都在群裡布置的,又必須是家長輔導、監督,我光是看群,就經常看暈。」

徐媽媽無奈地表示,「我經常會出現把大寶班的群看到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或者把二寶班老師發內容,誤以為是大寶班老師發的。寫作業也是,要不停地翻看群消息,以確認到底是大寶班的還是二寶班的作業,稍不留神就弄混了。」

每天睡覺前,徐媽媽會陪著兩個娃整理書包,雖然主要是孩子在整理,但畢竟剛讀一年級,徐媽媽有點不放心,就在邊上盯著。兩個娃的課程表不一樣,徐媽媽一會對下大寶班的課程表,一會看眼二寶班的課程表,「還老是怕搞錯,然後反反覆覆確認了三四遍,才安心。」

來源:視覺中國

徐媽媽坦言,自己快精神分裂了。「上周,大寶二寶兩個班都通知要帶美術工具,大寶班先通知,要帶炫彩棒,我想當然以為兩個班總是一樣的,就習慣性買了兩份,結果第二天,二寶班通知,要帶的是油畫棒。連用來畫畫的筆,要求都不一樣,一個班要馬克筆,一個班要水彩筆。」

更讓徐媽媽抓狂的是,上了兩周課,兩個班的進度不一樣,一個兒子語文已經上到第三課,另一個兒子還在上第二課。數學作業本,一個兒子已經做到第七頁了,而且老師要求中間兩頁不要做,另一個兒子才做到第三頁。「每天晚上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其實,在報名時,徐媽媽就擔心過這個問題,特地問了學校老師,但得到的回覆是,還早,先錄取,等開學了,再說。順利錄取後,去領通知書,徐媽媽諮詢接待處的老師,希望雙胞胎能分在一個班,結果老師讓她去問招生辦,兜兜轉轉一周,最後的回覆是,已經分好班了,根據性別隨機分配,兩個娃就很不巧地分在不同的班級,不能調整。

徐媽媽說,當時就是覺得這所公辦學校離家近,方便接送兩個娃,沒想到成了現在這樣。

「學校也應該問下我們,或者交流下,畢竟雙胞胎還是比較少的。」

「過來人」:一個班,還是兩個班?

雙胞胎上學,是分一個班好還是在不同班好?

我們採訪了家有雙胞胎的「過來人」家長。

家有兩「千金」的林女士說,她是100%的「分開」派。

「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小,覺得還是在一個班裡好,是個彼此的依賴,特別在心理上,是很好的安慰,而且那時候是老人接送,在一個班裡接送上肯定方便。但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林女士覺得,孩子大起來了,各自的個性也日漸明晰,在一個班裡似乎不合適了。

來源:視覺中國

「兩個女兒,一個性格強些,一個弱些;一個很『要』,一個佛系;一個學習能力強,一個生活能力強。雖然是同樣的爹媽,同樣的生活環境,給她們提供的資源也一樣,但就是長成完全不同的樣子了。在一個班裡,難免會有比較,特別是進了小學後,會有學業上的比較,會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林女士說,當時在一年級入學前,她就請教了兩位「前輩」——雙胞胎的家長:「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建議分開,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免比較。正好當時學校也來徵求家長意見,我們義無反顧選擇分在不同班。」

「現在五年級了,除了一年級剛入學時因為在兩個班各種兵荒馬亂外,到了高年級,一切順起來了,越來越發現在兩個班的好處。」林女士說。

大女兒開朗、外向,膽子大,生活能力、動手能力強,在學習上偏弱些,而小女兒學習能力、運動能力很好,但遇到事情容易瞻前顧後,很怕出錯。

兩個孩子都各有強項和弱點,在不同的班裡,可以很好地避免比較,老師們也會更關注她們的個性發展。到了家裡,為了讓她們不要有被「比」的壓力,老母親也是操碎了心。

比如同樣的卷子,小寶分數比大寶高,媽媽在表揚小寶的同時,也要「自然地」找到大寶的某項優勢,再表揚一下大寶。「儘可能不刻意地尋求平衡,讓兩個孩子覺得自己各自有長處,不要有太大的失落感。」林女士覺得,在不同班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各自交往的朋友,朋友相當於翻了一翻,朋友圈更大了」。

雙胞胎在兩個班,「不方便」的事時時發生。「作業不同、進度不同、學科老師不同,溝通上沒有在一個班裡方便。而且家長會,必須要兩個人出動。她們都希望媽媽來自己班,怎麼辦呢?輪流最公平。這學期家長會媽媽在大寶班,下學期就要到小寶班。她們記得比我還清楚!」

交作業,也是會亂套。

林女士說,剛開學交暑假英語作業,她就搞了個大烏龍。

「英語作業要在釘釘上提交,我記得明明提交的是大寶的,結果自動上傳了小寶的。」英語有項作業是配音,小寶特別找了難度比較大的片段來配音,自己有點小得意,結果上課時老師播放,一聽,這不是自己的,是大寶的普通難度的配音!小寶回家很生氣,狠狠地吐槽了老媽,而大寶則偷著樂。

來源:視覺中國

家長張女士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我們工作很忙,當時只有外婆一個人接送,為了方便,我們要求分在同一個班。」好處顯而易見,接送一次搞定,只需要關注一個班的家長群、一個班的作業,和同樣的任課老師溝通。

「一年級時,因為身邊有自己熟悉的人,沒有特別的入學壓力和焦慮,適應得很快。我覺得這是雙胞胎特有的優勢,兩個人遇到問題有商有量的,互相鼓勵。」另外一個好處,在一個班裡,家長更方便了解孩子在班裡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說遇到的問題,可能另外一個就會來說。」

但缺點也很明顯。「作業、考試、活動,因為在一個班,比較一下子突出了。老師表揚了一個,另一個沒被表揚的就會失落。比一比如果能共同進步多好,但兩個人競爭意識蠻強的,就怕一個被打壓下去了,沒信心了。比如小寶數學好,大寶怎麼努力都夠不上,到了中段,這種差距更明顯了,大寶在數學上就很洩氣。我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作用都不大。」

是不是在同一個班,各有利弊

最重要的是淡化比較

雙胞胎分班,學校一般會怎麼做?

杭城多所學校老師表示,在一年級分班前,都會先徵集家長的意見。

「分一個班或者不同班,都各有利弊,我們會和家長提前溝通。在報名、參觀校園、家訪等時候先了解家長的想法。」杭師大東城小學教導處主任吳敏表示。

近幾年,吳老師也發現了有趣的一點,家長們普遍要求「分不同班」,這個比例在80%到90%左右。今年,學校一年級12個班近500人,一共有9對雙胞胎,有8對的家長都選擇了分在不同班級。

「家長最大的考慮是,雙胞胎如果在同一個班,容易形成小團體,和別的孩子溝通的機會就少了,同時,容易互相比較,弊大於利。」吳老師說。

來源:視覺中國

在一個班,接送方便,和老師對接也省事,而且孩子相互幫助,互通信息,在剛入學時,更容易適應;不利的一面,在一個班少不了不自覺的比較,長期下來,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比較大,不利於孩子發展個性、健康成長。在不同班級,還有個更大的好處,兩個孩子有不一樣的同學、朋友,朋友圈就擴大了。

杭城一所小學的資深班主任老師表示,要不要分在一個班,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個性和家長的需求。「如果兩個孩子中,某一個有『壓倒性』的差異,那分一個班,很容易被比來比去。如果不存在這個,而且孩子本身都很外向,很願意結交新朋友的,在一個班問題也不大。」

老師們建議,哪怕是雙胞胎,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也不一樣,要淡化兩個人的比較,尊重他們的個性成長,也讓孩子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弱項,讓兩個孩子間少一些競爭,多一些互助。

如果你家也是雙胞胎,你會把孩子放在同一個班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兩個娃剛上一年級分在不同班,杭州媽媽被「逼瘋」:這是玩穿越?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 娃上學後腦子得來回切換,寶媽被「逼瘋」:雙胞胎到底要同班嗎?
    但帶過雙胞胎的寶媽,聽到這種想法都會冷哼一聲,並在內心瘋狂吐槽:還是太年輕了 ,你自己一天帶兩個娃試試,腦袋不炸算我輸!最近開學季,杭州的一位徐媽媽,就因為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孩子上學的問題,表示:自己快被逼瘋了
  • 雙胞胎上一年級,杭州媽媽每天被逼瘋,竟是因為分班出了問題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鹿姐姐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
  • 雙胞胎分在不同班級,媽媽被「逼瘋」:每天盯六個微信群……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 …… 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 ……,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 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 二胎家庭的孩子如何上學,成為"新型考驗",逼"瘋"了多少寶媽
    家有二胎都上學,逼&34;了多少寶媽大毛上幼兒園那年,小毛4個月,作為全職媽媽的毛媽,每天都要一手抱著小毛,一手牽著大毛去上幼兒園。小毛稍微大點,就坐在腰板凳上。那時候,送完大寶回家後,小毛玩一會兒便要開始睡上午覺了。全職媽媽雖然辛苦,但也支撐得住。
  • 雙胞胎被分在不同的班級,媽媽被「逼瘋」:這是玩分身術?
    文/媽媽補習班,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但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卻是這位寶媽倍感壓力的開始,因為雙胞胎並沒有如她所願分到同一個班級,所以光是兩個班級不同的微信群這位寶媽就加了六個,為了不錯過老師發的一些重要的信息她只有無時不刻地盯著這六個群,光是這樣就讓她筋疲力盡了,不僅如此,她還要分別輔導兩個孩子不同的班級作業
  • 別人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每次考試都是100分,怎麼做到的?
    這只是2020年12月份的見證。每個月都有許許多多的見證。英語學習,效果為王!你還在報英語班,只是因為品牌和他們高大上的宣傳嗎?中國人98%都是聾啞英語,這表明市面上98%的英語培訓都是錯誤的,耽誤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還有多少父母在深坑當中卻不自知?
  • 寶寶玩瘋了 媽媽累趴了
    文/蟲蟲笑    呼嚕粉絲團、呼嚕愛心媽媽、呼嚕群盟會……你知道這些是什麼嗎?這是杭州的孩爸孩媽們自發為國內首個室內卡通早教樂園HULUTOWN(呼嚕幼幼)建立的粉絲團。平時,他們在網上交流孩子的玩樂經,節假日則帶寶寶去HULUTOWN撒歡,他們的孩子也是HULUTOWN早教和暑託班的小學員。
  • 《作業瘋了》遊民評測4.0分 弄巧成拙的寓教於樂
    這真不是小學知識  可是這些知識點,我不是很懂呀。而且展現孩子被打時的畫面,飄過的彈幕都是說要打死孩子,這孩子沒救了,甚至懷疑這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言辭如此激烈,我認為這對夫妻還不具備為人父母的資格。
  • 把老師「逼瘋」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
    這幾年,有不少朋友向我諮詢X縣的某私立學校,打算將孩子送去就讀。我明確地告訴她們:那是一所把老師「逼瘋」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千萬別把孩子往那裡送。很多老師就是這樣,被軍令式強勢管理「逼瘋」的。多年前,某小學校長非常強勢,儼然是大將軍。這所學校的老師跟我說,他們一到下班時間就立刻逃離,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把人「逼瘋」的環境裡多待哪怕一分鐘。
  • 新學期,老師被「逼瘋」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
    這幾年,有不少朋友向我諮詢X縣的某私立學校,打算將孩子送去就讀。我明確地告訴她們:那是一所把老師「逼瘋」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千萬別把孩子往那裡送。其實,在X縣,把老師「逼瘋」的學校還有不少,只是程度有別而已。一所學校將老師「逼瘋」,讓學校成為教職工的「噩夢之地」,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毀了老師,毀了教育,毀了孩子。
  • 「我想我媽變回原來的樣子……」 小學生作文吐槽媽媽瘋玩手機
    本報訊(記者徐寧)「我真想把這篇作文曬到網上,一定能成為網紅作文。」昨日,從教22年的南京某小學鄧老師告訴記者,在學校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中,一名三年級小學生在作文中吐槽自己的媽媽最愛玩手機,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疫情期間開學一再推遲,多少家長被逼瘋
    下面這位周先生很直接的說:「為這事我都已經瘋了幾次了,大家有什麼訓獸法寶請賜教啊 !」周先生和妻子在距離老家幾百公裡外的一個小縣城工作,妻子在單位上班,兩個娃的照看就落在了私營公司工作相對自由的周先生的肩上了。兒子5歲女兒3歲,正在上幼兒園,正是愛哭愛鬧不懂道理的階段。
  • 暑假的每一天,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
    兩個娃加起來就是炒的N次方!這就是暑假裡爸爸和媽媽的區別!被暑假報班逼瘋被失控的體重逼瘋被一日三餐逼瘋
  • 幼兒園家庭作業「逼瘋」家長,寶媽機智完成,網友:別人家的媽媽
    其實,讓家長變得不淡定的不只有寫作業時鬧心的孩子,還有那些五花八門、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家庭作業,不僅難度高還可以分分鐘「逼瘋」一大批家長。幼兒園「水果動物」作業難倒眾家長,寶媽靈機一動,網友:厲害了寶媽陳女士的女兒今年3歲,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上幼兒園,她和丈夫在街上經營著一家小超市,平常生意也挺忙的,但好在兩人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所以經常輪流接送孩子。
  • 雙胞胎分不同班級,媽媽每天盯6個群要「逼瘋」:這要玩分身術?
    前言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很注重優生優育,希望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現在很多家長都在拼孩子的教育,都想要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受到最好的教育,孩子小時候就贏在起跑線上,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育兒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很多父母因此也覺得壓力很大
  • 雙胞胎被分倆班,寶媽一人加六個家長群,直道:快要被「逼瘋」了
    這些新生一來,就會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問題——分班。一般的家長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對於家有雙胞胎的家長們來說,可有的頭疼了。杭州一位寶媽就快被她兩個孩子的家長群搞到崩潰。她的兩個孩子被分到不同的兩個班,因此她也加了各種家長群,整整有六個。剛開始倒還好,後來學校任務一多,問題就來了。
  • 人類幼崽可愛一小時,「逼瘋」爸媽一整天,外國爹媽也無法擺脫
    難道這就是現世報?我不喝了,你能不吐嗎?這一臉愁眉苦臉的。從戀愛走向婚姻,升級成了爸爸媽媽,好幸福最後一組是來自情侶的前後對比,結婚前愛人就是自己的全世界,陪她瘋陪她鬧,大小節日都要以最隆重的儀式來過,這叫青春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