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娃剛上一年級分在不同班,杭州媽媽被「逼瘋」:這是玩穿越?

2020-09-15 常州潮實用

開學半個月,一年級家長是最累的,因為孩子剛入學,新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節奏都需要適應。但最累的肯定是雙胞胎家長,尤其是分班沒有分在一個班的雙胞胎家長。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

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

老母親快精神分裂

記者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徐媽媽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都是一年級新生,分在兩個不同的班。於是煩惱就此起彼伏地出現了。

每個班都有一個微信群、一個釘釘群,每個班的家長還組了一個家長聯絡群。「我等於每天要盯著起碼六個群,才剛剛一年級,自然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所以不敢錯過老師的任何信息。而且,老師所有的作業都在群裡布置的,又必須是家長輔導、監督,我光是看群,就經常看暈。

徐媽媽無奈地表示,「我經常會出現把大寶班的群看到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或者把二寶班老師發內容,誤以為是大寶班老師發的。寫作業也是,要不停地翻看群消息,以確認到底是大寶班的還是二寶班的作業,稍不留神就弄混了。」

每天睡覺前,徐媽媽會陪著兩個娃整理書包,雖然主要是孩子在整理,但畢竟剛讀一年級,徐媽媽有點不放心,就在邊上盯著。兩個娃的課程表不一樣,徐媽媽一會對下大寶班的課程表,一會看眼二寶班的課程表,「還老是怕搞錯,然後反反覆覆確認了三四遍,才安心。」

來源:視覺中國

徐媽媽坦言,自己快精神分裂了。「上周,大寶二寶兩個班都通知要帶美術工具,大寶班先通知,要帶炫彩棒,我想當然以為兩個班總是一樣的,就習慣性買了兩份,結果第二天,二寶班通知,要帶的是油畫棒。連用來畫畫的筆,要求都不一樣,一個班要馬克筆,一個班要水彩筆。

更讓徐媽媽抓狂的是,上了兩周課,兩個班的進度不一樣,一個兒子語文已經上到第三課,另一個兒子還在上第二課。數學作業本,一個兒子已經做到第七頁了,而且老師要求中間兩頁不要做,另一個兒子才做到第三頁。「每天晚上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其實,在報名時,徐媽媽就擔心過這個問題,特地問了學校老師,但得到的回覆是,還早,先錄取,等開學了,再說。順利錄取後,去領通知書,徐媽媽諮詢接待處的老師,希望雙胞胎能分在一個班,結果老師讓她去問招生辦,兜兜轉轉一周,最後的回覆是,已經分好班了,根據性別隨機分配,兩個娃就很不巧地分在不同的班級,不能調整。

徐媽媽說,當時就是覺得這所公辦學校離家近,方便接送兩個娃,沒想到成了現在這樣。

「學校也應該問下我們,或者交流下,畢竟雙胞胎還是比較少的。」

「過來人」:一個班,還是兩個班?

雙胞胎上學,是分一個班好還是在不同班好?

我們採訪了家有雙胞胎的「過來人」家長。

家有兩「千金」的林女士說,她是100%的「分開」派。

「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小,覺得還是在一個班裡好,是個彼此的依賴,特別在心理上,是很好的安慰,而且那時候是老人接送,在一個班裡接送上肯定方便。但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林女士覺得,孩子大起來了,各自的個性也日漸明晰,在一個班裡似乎不合適了。

「兩個女兒,一個性格強些,一個弱些;一個很『要』,一個佛系;一個學習能力強,一個生活能力強。雖然是同樣的爹媽,同樣的生活環境,給她們提供的資源也一樣,但就是長成完全不同的樣子了。在一個班裡,難免會有比較,特別是進了小學後,會有學業上的比較,會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林女士說,當時在一年級入學前,她就請教了兩位「前輩」——雙胞胎的家長:「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建議分開,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免比較。正好當時學校也來徵求家長意見,我們義無反顧選擇分在不同班。」

「現在五年級了,除了一年級剛入學時因為在兩個班各種兵荒馬亂外,到了高年級,一切順起來了,越來越發現在兩個班的好處。」林女士說。

大女兒開朗、外向,膽子大,生活能力、動手能力強,在學習上偏弱些,而小女兒學習能力、運動能力很好,但遇到事情容易瞻前顧後,很怕出錯。

兩個孩子都各有強項和弱點,在不同的班裡,可以很好地避免比較,老師們也會更關注她們的個性發展。到了家裡,為了讓她們不要有被「比」的壓力,老母親也是操碎了心。

比如同樣的卷子,小寶分數比大寶高,媽媽在表揚小寶的同時,也要「自然地」找到大寶的某項優勢,再表揚一下大寶。「儘可能不刻意地尋求平衡,讓兩個孩子覺得自己各自有長處,不要有太大的失落感。」林女士覺得,在不同班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各自交往的朋友,朋友相當於翻了一翻,朋友圈更大了」。

雙胞胎在兩個班,「不方便」的事時時發生。「作業不同、進度不同、學科老師不同,溝通上沒有在一個班裡方便。而且家長會,必須要兩個人出動。 她們都希望媽媽來自己班,怎麼辦呢?輪流最公平。這學期家長會媽媽在大寶班,下學期就要到小寶班。她們記得比我還清楚!」

交作業,也是會亂套。

林女士說,剛開學交暑假英語作業,她就搞了個大烏龍。

「英語作業要在釘釘上提交,我記得明明提交的是大寶的,結果自動上傳了小寶的。」英語有項作業是配音,小寶特別找了難度比較大的片段來配音,自己有點小得意,結果上課時老師播放,一聽,這不是自己的,是大寶的普通難度的配音!小寶回家很生氣,狠狠地吐槽了老媽,而大寶則偷著樂。

來源:視覺中國

家長張女士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我們工作很忙,當時只有外婆一個人接送,為了方便,我們要求分在同一個班。」好處顯而易見,接送一次搞定,只需要關注一個班的家長群、一個班的作業,和同樣的任課老師溝通。

「一年級時,因為身邊有自己熟悉的人,沒有特別的入學壓力和焦慮,適應得很快。我覺得這是雙胞胎特有的優勢,兩個人遇到問題有商有量的,互相鼓勵。 」另外一個好處,在一個班裡,家長更方便了解孩子在班裡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說遇到的問題,可能另外一個就會來說。」

但缺點也很明顯。「作業、考試、活動,因為在一個班,比較一下子突出了。老師表揚了一個,另一個沒被表揚的就會失落。比一比如果能共同進步多好,但兩個人競爭意識蠻強的,就怕一個被打壓下去了,沒信心了。比如小寶數學好,大寶怎麼努力都夠不上,到了中段,這種差距更明顯了,大寶在數學上就很洩氣。我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作用都不大。」

網友:

是不是在同一個班,各有利弊

最重要的是淡化比較

雙胞胎分班,學校一般會怎麼做?

杭城多所學校老師表示,在一年級分班前,都會先徵集家長的意見。

「分一個班或者不同班,都各有利弊,我們會和家長提前溝通。在報名、參觀校園、家訪等時候先了解家長的想法。」杭師大東城小學教導處主任吳敏表示。

近幾年,吳老師也發現了有趣的一點,家長們普遍要求「分不同班」,這個比例在80%到90%左右。 今年,學校一年級12個班近500人,一共有9對雙胞胎,有8對的家長都選擇了分在不同班級。

「家長最大的考慮是,雙胞胎如果在同一個班,容易形成小團體,和別的孩子溝通的機會就少了,同時,容易互相比較,弊大於利。」吳老師說。

來源:視覺中國

在一個班,接送方便,和老師對接也省事,而且孩子相互幫助,互通信息,在剛入學時,更容易適應;不利的一面,在一個班少不了不自覺的比較,長期下來,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比較大,不利於孩子發展個性、健康成長。在不同班級,還有個更大的好處,兩個孩子有不一樣的同學、朋友,朋友圈就擴大了。

杭城一所小學的資深班主任老師表示,要不要分在一個班,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個性和家長的需求。「如果兩個孩子中,某一個有『壓倒性』的差異,那分一個班,很容易被比來比去。如果不存在這個,而且孩子本身都很外向,很願意結交新朋友的,在一個班問題也不大。」

老師們建議,哪怕是雙胞胎,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也不一樣,要淡化兩個人的比較,尊重他們的個性成長,也讓孩子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弱項,讓兩個孩子間少一些競爭,多一些互助。

如果你家也是雙胞胎

你會把孩子放在同一個班嗎?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兩個娃剛上一年級,分在不同班,杭州媽媽被「逼瘋」:這是玩穿越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記者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 娃上學後腦子得來回切換,寶媽被「逼瘋」:雙胞胎到底要同班嗎?
    但帶過雙胞胎的寶媽,聽到這種想法都會冷哼一聲,並在內心瘋狂吐槽:還是太年輕了 ,你自己一天帶兩個娃試試,腦袋不炸算我輸!最近開學季,杭州的一位徐媽媽,就因為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孩子上學的問題,表示:自己快被逼瘋了
  • 雙胞胎上一年級,杭州媽媽每天被逼瘋,竟是因為分班出了問題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把大寶班的信息回到了二寶班的群老母親快精神分裂了鹿姐姐聯繫上徐媽媽的時候,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
  • 雙胞胎分在不同班級,媽媽被「逼瘋」:每天盯六個微信群……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 …… 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 ……,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 輔導功課,我簡直是在玩穿越
    這不,杭州的徐媽媽最近崩潰了,忍不住發了朋友圈:雙胞胎被分在兩個班,課程不一樣,作業要求不一樣,要買的美術學習用品不一樣……每天六個群等著被逼瘋……,她剛送完自己那對一年級的雙胞胎上學,吐槽的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了。
  • 寶寶玩瘋了 媽媽累趴了
    文/蟲蟲笑    呼嚕粉絲團、呼嚕愛心媽媽、呼嚕群盟會……你知道這些是什麼嗎?這是杭州的孩爸孩媽們自發為國內首個室內卡通早教樂園HULUTOWN(呼嚕幼幼)建立的粉絲團。平時,他們在網上交流孩子的玩樂經,節假日則帶寶寶去HULUTOWN撒歡,他們的孩子也是HULUTOWN早教和暑託班的小學員。
  • 二胎家庭的孩子如何上學,成為"新型考驗",逼"瘋"了多少寶媽
    家有二胎都上學,逼&34;了多少寶媽大毛上幼兒園那年,小毛4個月,作為全職媽媽的毛媽,每天都要一手抱著小毛,一手牽著大毛去上幼兒園。小毛稍微大點,就坐在腰板凳上。那時候,送完大寶回家後,小毛玩一會兒便要開始睡上午覺了。全職媽媽雖然辛苦,但也支撐得住。
  • 疫情期間開學一再推遲,多少家長被逼瘋
    下面這位周先生很直接的說:「為這事我都已經瘋了幾次了,大家有什麼訓獸法寶請賜教啊 !」周先生和妻子在距離老家幾百公裡外的一個小縣城工作,妻子在單位上班,兩個娃的照看就落在了私營公司工作相對自由的周先生的肩上了。兒子5歲女兒3歲,正在上幼兒園,正是愛哭愛鬧不懂道理的階段。
  • 人類幼崽可愛一小時,「逼瘋」爸媽一整天,外國爹媽也無法擺脫
    難道這就是現世報?我不喝了,你能不吐嗎?這一臉愁眉苦臉的。從戀愛走向婚姻,升級成了爸爸媽媽,好幸福最後一組是來自情侶的前後對比,結婚前愛人就是自己的全世界,陪她瘋陪她鬧,大小節日都要以最隆重的儀式來過,這叫青春與愛情!
  • 家長不能讓孩子給逼瘋了
    我感覺要被孩子給逼瘋了孩子撒謊不愛寫作業,馬虎丟三落四太正常了,孩子沒這些毛病就不是孩子了,那是聖人。每個孩子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做家長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優秀習慣,摒棄孩子的不良壞毛病。優秀是一種習慣,是培養出來的,不是先天就有的,要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冷靜,要有一顆執著的愛心,千萬不能先讓孩子給逼瘋了,自己首先亂了方寸,迷失了培養孩子的方向。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從一件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如誠實不撒謊就先從沒有謊言做起,家長以身作則,監督、鼓勵,恩威並施。馬虎丟三落四也是一樣,從小事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 暑假的每一天,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
    兩個娃加起來就是炒的N次方!這就是暑假裡爸爸和媽媽的區別!被暑假報班逼瘋被失控的體重逼瘋被一日三餐逼瘋
  • 幼兒園家庭作業「逼瘋」家長,寶媽機智完成,網友:別人家的媽媽
    其實,讓家長變得不淡定的不只有寫作業時鬧心的孩子,還有那些五花八門、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家庭作業,不僅難度高還可以分分鐘「逼瘋」一大批家長。幼兒園「水果動物」作業難倒眾家長,寶媽靈機一動,網友:厲害了寶媽陳女士的女兒今年3歲,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上幼兒園,她和丈夫在街上經營著一家小超市,平常生意也挺忙的,但好在兩人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所以經常輪流接送孩子。
  • 把老師「逼瘋」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
    這幾年,有不少朋友向我諮詢X縣的某私立學校,打算將孩子送去就讀。我明確地告訴她們:那是一所把老師「逼瘋」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千萬別把孩子往那裡送。很多老師就是這樣,被軍令式強勢管理「逼瘋」的。多年前,某小學校長非常強勢,儼然是大將軍。這所學校的老師跟我說,他們一到下班時間就立刻逃離,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把人「逼瘋」的環境裡多待哪怕一分鐘。
  • 「我媽要被我逼瘋了」,這個孩子所說的,反映出了所有父母的現狀
    就要被這些孩子「逼瘋」的家長,就差買鞭炮到大街上載歌載舞一番了。而這些神獸對於出籠有什麼感覺呢?他們認為這樣的日子非常的難熬啊,特別是這幾個月在家裡玩慣了,自由自在慣了,冷不丁的開始上課有點適應不了了。
  • 把我逼瘋了的英語表達
    如果不能趕上班車,我發瘋的drive me crazy把我逼瘋了The 120s ad drove me crazy.120秒的廣告把我逼瘋了drive me nuts把我逼瘋了staying at home for over two months drove me nuts.
  • 丹麥當地快被逼瘋了:為什麼你們這些物種不去入侵中國?
    要說物種入侵的事例在世界各國有很多例,而且一些國家會因為泛濫成災而愁得快瘋了,而對於中國來說,只要是能吃的,那物種泛濫就不可能存在,因為中國的吃貨會想盡法子把它做成美食,像是入侵歐洲的小龍蝦、入侵美國的風滾草。
  • 嚮往的生活:陳偉霆好奇寶寶上線,「開關」遊戲逼瘋陳偉霆張鈞甯
    這期《嚮往的生活》來蘑菇屋的是《老九門》裡飾張啟山(張大佛爺)的陳偉霆,看來才知道這兩形象反差之大呀!生活中的陳偉霆很逗。剛到蘑菇屋的陳偉霆立馬好奇寶寶上線了,什麼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看到何老師用小度搜索湯的做法,陳偉霆被驚到了,下一秒就開始自己跟小度玩,玩的好嗨喲,家居智能音箱小度就能讓他玩上一天。接下來的成語接龍遊戲,一到陳偉霆這就靜止了,不知道的還以為網絡不好,卡屏了。目測結果已經出來了,陳偉霆成語黑洞一枚。
  • 雙胞胎被分在不同的班級,媽媽被「逼瘋」:這是玩分身術?
    文/媽媽補習班,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之前就有聽隔壁鄰居家的一位寶媽為了她兩個孩子的學習可謂是「愁白了頭」,事情還要從她家的兩個雙胞胎說起,按道理說孩子七歲了就應該接受小學教育了,寶媽家的一對雙胞胎也正好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所以聯繫好當地的一群小學就將孩子送過去了。
  • 剛穿越就被逼親,獲贈滿空間丹藥靈泉,果斷分家嫁世子!空間異能
    聽到大家說想看小說但是沒發現有好看的,要不就是太短,看不過癮,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些空間異能文,剛穿越就被逼親,獲贈滿空間丹藥靈泉,果斷分家嫁世子!讓大家看一看喜不喜歡,要是喜歡的話就收藏起來吧!
  • 當家裡有個「教育觀不一致」的爸爸,真是逼瘋了當媽的
    如果,家庭中有個在教育上不和你統一戰線還總是胡來的爸爸,有沒有媽媽會惱怒地想:「踹死」他算了。這種橫插一桿子,直接就讓你對娃的教育前功盡棄!於是常常感嘆:沒被活活氣死,真是慶幸自己足夠命硬!瞧瞧這老好人爸爸和熊孩子的日常,媽媽們是不是覺得,分明就是要活活把人逼瘋的節奏呢?孩子不吃飯,媽媽通常會告訴他:不吃飯別指望零食,反正再餓,媽媽也不會同情心軟的。爸爸:不吃就不吃,你非得強迫孩子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