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時報
中信保誠旗下37隻有可比數據的主動權益類產品,有21隻最近一年收益率為負值,佔比56.8%,其中信誠四季紅和信誠深度價值跌幅最深
《投資時報》研究員 周與琴
在進入的第一年裡,英國保誠集團主要幹了兩件事。首先當然是在紐交所公開上市,以此發展美國市場的客戶群。同時,這家已有152年歷史的老牌國際金融機構又選擇與中信集團成立了一家合資保險公司,順勢契入中國市場。在太平洋兩岸兩大經濟體先後落子,保誠集團雄心不小。
五年後,素來重視亞太特別是大中華區的保誠集團與中信集團再次聯手進軍公募市場,成立了信誠基金管理公司。2017年12月,該公司更名為中信保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保誠)。
經歷了近14年的發展,中信保誠已發展成為管理規模近千億元的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然而,該公司旗下最近一年盈利的幾乎都是固收類基金和指數基金產品,而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表現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8日,將該公司推向千億級資產的總經理呂濤因工作安排離任,公司董事長張翔燕隨之代任總經理。高管層變動又令該公司的未來多出一分不確定性。
權益投資亮點難尋
據Wind統計,截至2019年3月20日(下同),中信保誠公募管理規模總計951.9億元,在132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5。該公司旗下共120隻基金產品(分開份額計算),不過最近一年裡有39隻收益率為負值,且其中大部分是權益類基金。
一般而言,主動權益類產品最能體現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管理水平,但該公司在這一領域顯然缺乏足夠的競爭力。數據顯示,中信保誠旗下37隻有可比數據的主動權益類產品,有21隻最近一年收益率為負值,佔比56.8%。即便業績表現最好的信誠至誠A,收益率也僅有4.84%。
最難以讓人滿意的當屬信誠四季紅和信誠深度價值,二者最近一年收益率分別為-22.51%和-17.52%;此外,信誠幸福消費、信誠優勝精選、信誠新選回報A/B、信誠新興產業等產品跌幅也在10%以上。
信誠四季紅成立於2006年4月29日,成立以來收益率已經達到214.46%。不過請注意,近三年其回報率僅為-12.92%,同類排名440/492;而近一年回報率同類排名604/616,均處於倒數位置。
業績不佳隨之帶來的便是規模縮水。該基金在成立之初規模超30億元,在2009年巔峰時期甚至達到61.1億元,而此後便一路下跌。截至2019年3月20日,已僅剩8.31億元,為巔峰時期的13.6%。
信誠深度價值則成立於2010年7月30日,成立以來回報率為56.8%。同樣,其最近三年回報率為-7.33%,同類排名409/492;最近一年同類排名576/616,亦處於下遊水平。
該基金成立之初規模為5.24億元,2011年大幅縮水至1.85億元,此後該基金的規模再也沒有回到2億元之上,2015年牛市時期也不例外。自2016年初至今,該基金的規模常年不足1億元,至2019年3月20日更是僅餘0.42億元,已跌至清盤紅線之下。
信誠四季紅的基金經理為吳昊和夏明月。吳昊於2019年1月31日從閭志剛手中接過信誠四季紅,這位僅有三年從業經歷的年輕經理,除管理該基金外,還同時管理中信保誠新藍籌、信誠新澤A/B、信誠新機遇以及信誠盛世藍籌。除中信保誠新藍籌成立時間尚不足一年外,其管理的其它基金近一年回報率均為負值。而夏明月於今年3月18日才剛剛開始參與該基金的管理。
信誠深度價值則由鄭偉和夏明月共同管理,夏明月同樣是今年3月18日參與管理該基金,可見或許是由於這兩隻基金業績不佳,公司管理層決心增加人員投入。鄭偉自2015年5月29日管理該基金,任職期間回報計-34.75%。此外,由鄭偉管理的信誠中小盤同樣業績平平,最近一年虧損9.6%,同類排名468/616。
值得注意的是,信誠四季紅目前的重倉股中出現了復星醫藥(600196.SH)及遊族網絡(002174.SZ)等科創板概念股的身影,其中持有復星醫藥178萬股,佔淨值比例4.98%,持有遊族網絡140萬股,佔淨值比例3.13%。
今年以來,雖然上證綜指漲幅已達24.36%,但中信保誠旗下34隻主動權益類產品卻始終未能跑贏大盤。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自2018年以來,中信保誠總共成立了9隻基金,大部分為債基,僅有3隻權益類基金,分別是中信保誠新藍籌、中信保誠至興A/C、中信保誠創新成長。
總經理呂濤離任
2019年3月8日,中信保誠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宣布總經理呂濤因工作安排離任,董事長張翔燕代任總經理一職,變更日期為3月6日。
資料顯示,呂濤已在中信系任職多年,曾在2004年4月出任中信基金總經理。2009年中信基金被華夏基金吸收合併註銷後,呂濤重回中信證券(600030.SH)任職。其在中信證券期間,曾出任該公司董事總經理、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
2015年3月31日,呂濤時隔六年重返公募,擔任中信保誠基金總經理一職,又於四年後的2019年3月6日正式卸任。這也是呂濤第二次離開公募總經理位置。任職期間,他將中信保誠推向千億管理規模。
作為一家成立近14年的基金公司,中信保誠在發展初期情況並不樂觀,管理規模僅為34.28億元,且成立的前三年始終未突破100億元。2009年該公司終於邁過100億元大關,但此後經過了近四年的發展才達到200億元。
呂濤任職後,中信保誠在2015年二季度首次突破500億元,但隨著股市由盛轉衰很快又被「打回原形」,在2015年三季度縮水33.69%至241.33億元。
不過,在呂濤的帶領下,2016年該公司規模開始穩步上漲,並進入了設立基金的高產期。2017年三季度,中信保誠旗下基金數量達到76隻,同時管理規模水漲船高,2018年上半年躋身「千億俱樂部」。儘管在其中並未能停留太久,但951.91億元規模依然保持在行業上遊水平。
張翔燕同樣系「中信系」老將。資料顯示,其歷任中信銀行(601998.SH)總行綜合計劃部總經理,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副總經理、中信證券副總經濟師,以及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風險管理部總經理、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業務協同部主任、中信信託副董事長。顯然,張代行中信保誠總經理一職很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期人事安排,而未來無論何人接棒,均需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