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魯班,設計了攻城雲梯,卻又為何九戰九敗?

2020-12-22 肖屾小聲讀史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兼併,許多大國都想通過戰爭來吞併其他的小國,從而實現富國強兵。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的思想家,他們傳播自己的流派思想,希望能被各國君主所採納。

魯國的工匠公輸班,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魯班,擅長製作各種木工和兵器,他設計了一款可以攻城的雲梯,並藉此來遊說楚國國君,希望他出兵攻打宋國。就在楚國國君就要發動戰爭時,一個人卻阻止了這場戰爭。

墨子救宋,與魯班模擬戰爭九勝魯班

前來阻止楚國發動戰爭的人,就是墨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墨子。當時,墨子並沒有擔任宋國的任何職位,為什麼他要為沒有任何利害關係國家來遊說呢?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在這個動亂的時代,他認為國家之間要講究和平,人與人之間應該有愛而非相互攻擊。

在得知楚國將要發兵攻打宋朝後,墨子立刻趕赴楚國,同時他讓弟子們準備幫助宋國守城。

走了十天十夜,墨子見到了魯班。他對魯班說,我給你10金錢,請你幫我殺一個人。魯班很惱火,我不會為了錢而殺人的。

見魯班上了全套,墨子直接說,那為什麼你要讓楚國發兵宋國呢?魯班雖然無話可說,但是他說楚國國君已經下定了主意,自己也改變不了。於是,他只能帶著墨子去見了楚國國君。

墨子對楚國國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又是比喻,又是講故事。可是當時的楚國已經成為諸侯國中的一個大國。楚惠王實在不願意聽墨子這番「大愛」的論述。他甚至說,魯班都設計出了雲梯,總要在戰爭中實際檢驗一下效果吧。

眼看遊說不管用,墨子就提出來和魯班模擬戰爭,看看到底是他墨家的能夠守護住宋國,還是魯班的雲梯能夠攻城。

在對戰中,魯班拿出了多種攻城方法,然而無論他怎樣攻擊,墨子都能給出防守的策略。在對戰模擬中,魯班和墨子過招了九個回合,但最終魯班九次都敗下陣來。

魯班攻城的法子都被墨子一一破解了,於是他對墨子說,我還有一個辦法。墨子說,你的辦法就是殺掉我。但是就算沒有了我,我墨家300弟子也可以幫助宋國守城。

眼看魯班設計的各種攻城辦法都被破解,楚王終於放棄了發兵的念頭。

就這樣,墨子在宋國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幫他們挽救了一場戰爭危機。對於墨子來說,他的所作所為並不是為了讓其他人知道,或者是要報答他,而是為了宣傳他的「兼愛」「非攻」思想。

墨家學派最後怎樣了?

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代,墨家的思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不僅提出了很多思想,還非常喜歡研究科學理論、擅長研發工具。他通過小孔成像原理,發現了光在同一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定律。此外,他創造的幾何學、工學都給後世留下了重要作用。

不過,在後世的發展過程中,墨家思想卻逐漸消失了。這背後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春秋戰國是一個動亂的時代,與此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大爆發的時代。原有社會格局的解體,使得「士」階層逐漸登上舞臺,他們也是後來各派思想家代表人物的主體。但是在秦統一中國後,在中央集權的模式下,並不需要多種思想並存的現狀,相反只需要更符合統治需要的思想。在秦代,法家思想更適合,而後世的歷史進程中,儒家思想則更有市場。

其次,墨家思想代表的主要是自由的手工業者,但是這一群體在後來社會格局中,大大減少。到了秦漢統一時代,手工業者的活動明顯受到限制,因此墨家思想也愈發難以發揮作用。

不過,雖然墨家思想最終沒能在後世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在百家爭鳴的歷史進程中,墨子和墨家思想,的確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在那個每個國家都想通過戰爭吞併其他國家、尚武好戰的年代,墨家的「非攻」思想就如同黑夜中的一盞燈,可能這燈的光束並不亮,但卻是紛紛戰火中,一份不小的慰藉。

相關焦點

  •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玩的嗎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看著玩的? 愛看古代戰爭片的朋友們肯定對雲梯這種戰爭器械非常熟悉。我們知道,雲梯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攀越城牆,進行攻城。古代的雲梯,下面一般都帶有輪子,使其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推動和行駛,故而,也有「雲梯車」的名號。
  • 古代的攻城機器穿雲梯,令墨子都聞風喪膽的雲梯是什麼來歷
    雲梯是古人用來攀登城牆的設備,所以雲梯的高度最高也就在15米左右。城牆有多高,雲梯就有多高。相傳雲梯是由魯班發明的。戰國時期,楚國想要攻打宋國,楚王就委託魯班修建雲梯。雲梯修好以後,消息就傳到了宋國。宋國的墨子聽說魯班已經造好了雲梯,即將要攻打宋國,內心裡感到驚惶不安。
  • 《騎砍2》攻城雲梯怎麼樣 攻城雲梯介紹
    導 讀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騎馬與砍殺2中的攻城道具介紹,在本作中有很多的攻城用具,本篇講的是其中最基礎的攻城雲梯
  • 攻城略池不是用普通梯子,其實都被電視劇騙了,雲梯梯子大不同!
    攻城略池不是用的普通梯子,其實都被電視劇騙了,雲梯梯子大不同!Hello各位小夥伴們,在我們看許多古裝電視劇的時候肯定都會看到一些打仗攻城的場景,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在戰場上的熱血沸騰以及殘酷,說起來在古代戰爭時的武器無非就是一些投石車或者雲梯等等,然而現在有很多朋友都誤會雲梯就是普通的梯子,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如果雲梯就是梯子的話那麼攻城的時候人家直接把梯子一推不就可以了嗎,還等著讓你爬上來?所以說雲梯和梯子是完全不同的結構!
  • 兵將上雲梯攻城,並不是不怕死,這樣去做是因好處很多
    雲梯的出現,在冷兵器時代成為攻城略地的一件利器。但是如此確是各位統兵將領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因為使用雲梯攻城的戰術同兵書良策相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使用雲梯攻城,無異於用人海戰術,付出沉痛代價才能取勝。況且最終的戰果在發動雲梯攻城之前還是撲朔迷離。
  • 古代攻城,真實的「雲梯」長什麼樣?守城將士為何不把它推倒?
    攻城時對於守城士兵來說對付爬梯子的攻城士兵要容易的多呀!事實上是古人攻城的確大規模用「雲梯」。那麼,古人用「雲梯」攻城真的是就像電視劇裡那樣用人「堆」出來的嗎?不可否認,有這種情況,而且強攻的傷亡的確大。但是,也並不是完全像電視劇裡那樣簡單粗暴用人堆,小編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雲梯」,古人如果準備強攻,那雲梯可不像電視劇裡的那般「磕磣」!古代的「雲梯」長什麼樣呢?
  • 作為搭在城牆上的攻城器,「雲梯」為何總沒人去推倒?
    古代戰爭劇中,常有雲梯攻城的一幕,當看到反派的軍隊用雲梯登上城牆時,有沒有很想一把推一排下去的想法?而守城士兵卻不推,背後複雜因素如下:「攻城不破城」的雲梯誕生古代戰爭中,各勢力範圍最重要的就是城,這就決定了攻城戰的意義。
  • 古戰場敵軍用雲梯攻城,守軍為什麼不推倒梯子?你想的太簡單了!
    在古代戰爭中,士兵不僅要在戰場上拼殺,最主要的還是攻城或者守城。作為攻城的一方,肯定派出的兵力是守方的數倍,其傷亡人數往往是最慘烈的,畢竟「易守難攻」。除了攻城人數多外,使用的攻城武器也要多,如投石器、弓弩車、雲梯都是必不可少的攻城武器。
  • 魯班給秦國做雲梯,墨子知道以後,跋山涉水走到秦國勸回了魯班
    魯班不光是能幹活,還肯動腦子。他想,四丈高的牆,牆頂伸進半天雲裡啦!該叫它雲梯才是。雲梯這麼高,怎麼能有這麼長的木料呢?就是木料能接起來,搬動也不方便。都說娘生身,自生心,魯班很相信那句話:「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要製造雲梯得先畫出個圖樣。打從魯班到了秦國後,朝思暮想,細心琢磨,基本上不吃不睡,一片心思都撲在了造雲梯上,把家鄉的災荒年景也扔在了脖子後頭。
  • 水滸裡的「雲梯」,究竟是什麼樣?有哪些作用?
    因為梁山好漢多次攻城拔寨,所以書中提到了一些攻城利器,比如「雲梯」。卻說林衝等四將,在東城建豎雲梯飛樓,逼近城垣,令輕捷軍士上飛樓,攀援欲上,下面吶喊助威。吳用,朱武上雲梯,看了城池形勢,下來對宋江道:「這座城堅固,攻打無益。
  • 守城士兵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原因其實很簡單
    重慶通遠門雕塑,爬城梯子就是一架普普通通的竹梯,真實的古代雲梯不可能這麼low 作為古代攻城工具的第一個偉大發明,魯班的雲梯得到了楚王的衷心讚賞,由此下定了攻打宋國的決心。只要認真想想,就知道雲梯不可能是幾把竹梯綑紮在一塊,由士兵扛著去攻城吧。
  • 守城士兵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
    影視劇中的攻城戰,常常會有這樣的場景,攻城的士兵抬幾架梯子,搭在城牆上,然後開始往上爬,結果城牆上面的士兵開始往下滾大石頭或者射箭,阻止這些試圖爬上城牆的敵人。每每出現這樣的場景,可能有不少觀眾朋友會納悶:城牆上的那些士兵是不是傻?使勁晃動梯子或者直接推倒梯子不就完事了,誰也別想爬上來。
  • 魯班的技藝加上墨子的人道關懷
    《魯班經匠家鏡》班墨兩位巨匠對「術用」的態度有趣之處在於,「班墨精神」乃是通過魯班和墨子這兩位不世巨匠之間的數次較量中得到全面彰顯,通過傳世文獻《墨子》、《韓非》等,後人幾可辨識墨子和魯班對「匠道」的不同理解。
  • 探索古時候雲梯是如何誕生的!
    雲梯在古代屬於戰爭器械,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古代的雲梯,有的種類其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雲梯的發明者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魯國能工巧匠公輸盤(魯班),其時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架雲梯。現代指攀援登高工具的一種,主要做消防和搶險等用途。雲梯在園林建築中屬於山石布置的一種。即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樓梯。
  • 尺子與魯班的關係和李長東收藏的尺子
    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木工行業供奉魯班為祖師。當木匠在製作供桌神案、門窗家具時會使用一種長一尺四寸四分的尺子,尺子上不僅有尺寸,還標明有避兇趨吉的文字,人們就叫它魯班尺,又叫文公尺。相傳魯班和文公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但魯班總是技高一籌,令文公非常嫉妒。
  • 古時候科學家的故事,魯班, 從「 班門弄斧」 說起
    魯班(公元前 507— 前 444)中國古代的建築工匠。姬姓,公輸氏,名般,春秋時魯國人。般與班同音, 所以又稱魯班。曾創造攻城的雲梯和磨粉的磨子,又相傳曾發明木工工具。過去曾被建築工匠尊為「 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