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梯的出現,在冷兵器時代成為攻城略地的一件利器。但是如此確是各位統兵將領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因為使用雲梯攻城的戰術同兵書良策相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使用雲梯攻城,無異於用人海戰術,付出沉痛代價才能取勝。況且最終的戰果在發動雲梯攻城之前還是撲朔迷離。通過專家對戰爭的描述,不難發現,攻城之時上雲梯的人明知九死一生還會義無反顧地去做,是有什麼特殊的力量在驅使?
雲梯據傳為春秋魯班所做,起初發明對攻城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這反常現象的分析,可從以下幾點來做。
01將士三觀
馬革屍還,戰死沙場是每個士兵的至高榮耀。臨陣脫逃,投敵叛變是每個戰士的恥辱。從戰爭開始之後,就已經沒有了對與錯,只要能取得了勝利,不管付出怎樣的代價都不為過。有些人上戰場是為了保家衛國,有些人則是為了博一個前程。如此看來,將士的三觀正確,才會讓兵將們在攻城的時候如此去做。如遇到一個膽小的將領,估計就不會有如此奮不顧身的做法。
02城牆
從外面看就是一面平整度牆面,不過內部結構特殊,會準備齊全的武器,和有等間距的垛口方便弓箭射擊。從雲梯上去,敵人的弓箭則只能攻擊遠方的敵人,這樣也算是士兵上雲梯攻城的一個有利面。然而弊端也很明顯就是城牆上面的士兵也會準備落石或者金汁(糞便和毒藥的混合品),這些東西並不是會像武器那樣方便準備,總有消耗殆盡的時候。一些老兵,參與過無數戰鬥之後,總會在合適的時機搶先登上雲梯。
如此看來,就像我們目前深知倖存者者偏差的心理作用一樣。登上去之後,就是捷足先登。只要努力存活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這些收穫則為第三點。
03獎懲機制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放在任何場合都是貼切的。輕則擁有金銀珠寶,重則一官半職。從一場戰鬥獲得當官的機會而不再是炮灰是很多人的想法。漢代樊噲同秦軍作戰攻城數次登雲梯殺敵,助劉邦擊敗章邯,最後被封為侯爵。三國樂進,擊敗呂布馬超,擊敗橋蕤袁譚,多有數次登雲梯作戰,後為五子良將之一。唐朝張世貴,攻打高句麗,數次捷足先登,唐太宗賞賜絹彩鞦韆,金財無數。
明清對雲梯功臣獎賞更勝一籌。皇太極用雲梯攻擊堅城遵化,對首先登上城牆德四人大加賞賜,賞賜金杯,賜號巴圖魯。
如此,即有金銀賞賜,又有官職,讓士兵參加戰爭頗為賣力。與其在戰場上死得默默無聞,不如奮力一搏,為子孫後代帶來永久福利。
如此三點就解釋了這背後驅使兵將即使九死一生也要登雲梯作戰的力量。有些人參戰就是不計後果,即使血濺百步!為家人,為國家奮鬥至捨生忘死。這些英雄的氣概,也值得我們普通人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