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案件不能申請再審

2020-09-19 法智律師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對於判決,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已經生效的,當事人是不能申請上訴的,除非有某些情況。那麼哪些案件不能申請再。

針對這個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由沈劍律師為您解答疑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哪些案件不能申請再審

  1、申請人主體不適格的;

  2、民事案件一審判決後,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沒有提出上訴的;

  3、民事案件的判決、裁定、調解發生法律效力超過二年提出的;

  4、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在一審、二審期間無正當理由不提交證據,現以該證據提出再審申請的;

  5、再審申請人在再審期間撤回再審申請,或者經合法傳喚後拒不到庭,在人民法院按自動撤回再審申請處理後,又以相同理由申請再審的;

  6、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已履行完畢的;

  7、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當事人申請再審,但不能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

  8、涉外、涉港澳臺案件的裁判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已申請外國法院或港澳臺法院承認和執行的;

  9、已經本級人民法院再審的;

  10、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

  11、人民法院依照特別程序審理的選民資格案件;

  12、人民法院判決、調解解除婚姻關係、確認婚姻關係無效的案件,但當事人就財產分割問題申請再審的除外;

  13、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或者駁回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

  14、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或者駁回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的;

  15、人民法院認定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

  二、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期限是多久

  1、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2、《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三、什麼是再審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再審是一項重要的訴訟程序制度。

沈劍律師小結:

  再審是當事人的權利。儘管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件已經對民事判決有效,但是當事方不能提出上訴,但是法律規定,如果確實存在錯誤,則當事方可以申請重審。以上就是對哪些案件不能申請再審的解答,如還有其他法律問題,歡迎大家諮詢沈劍律師。

相關焦點

  • 確認婚姻無效案件能不能再審
    在結婚之後就會去向法院申請婚姻無效,通過法律來幫助自己維權。那麼,確認婚姻無效案件能不能再審?下面由蔣冰律師進行解答:一、確認婚姻無效案件能不能再審法院審理宣告婚姻無效案件,有關婚姻效力的判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不能提起上訴。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可以調解。
  • 民事案件再審有哪些限制情形?
    原則上來講,符合上述規定的情形的,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再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申請再審,下列情形當事人不得提起再審,或者其再審申請將會被人民法院駁回:1、再審申請人雖然是案件一審時的被告,但法院並未判決其承擔任何責任,當事人提起再審的,人民法院應駁回其再審申請。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請再審指南
    正  文為依法保護當事人正確行使民事申請再審權利,維護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穩定性、權威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有關規定,現就有關事項告知如下: 一、哪些民事案件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 當事人如何申請再審?
    當事人對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不服,首選且必選的路徑是:可以申請再審。一、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時限(一)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文件準備三、當事人申請再審的理由當事人要想通過再審來達到糾正原審錯誤的目的,必須有法定的理由、或者有合法有效的新證據。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的規定,再審理由主要有13類。
  • 申請再審並不難,十個問題看一看(附再審申請書範本)
    啟動再審的方式有很多,當事人申請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申請再審,先來了解下這十個問題吧。 一、我的案件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嗎?但下列情形不得申請再審: (一)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係的判決、調解;(二)當事人將生效判決、調解書確認的債權轉讓,債權受讓人對該判決、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的案件;(三)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四)再審申請被駁回的案件;(五)再審判決、裁定;(六)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作出不予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決定的案件
  • 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創新舉措做好民事申請再審案件工作
    年初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案結事了為目標,正確認識和把握民事申請再審案件調解特點,不斷拓寬調解思路,摸索出「對症下藥、案例引導、多方參與、法情結合」的調解工作舉措,將調解工作貫穿於審查的各個環節,截至8月末,市中級人民法院共新收民事申請再審案件103件,撤回申請再審70件,撤回率達68%,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 刑辯文書|刑事再審案件如何申請召開庭前會議
    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在開庭審理前申請排除非法證據,並依照法律規定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召開庭前會議。辯護人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召開庭前會議,法院經審查認為有必要的,應當決定召開庭前會議。那麼,對於刑事再審案件而言,是否可以申請法院召開庭前會議呢?
  • 淺析民事再審案件中再審審查與再審審理程序
    所以代理再審案件時必須經歷再審審查和再審審判兩個程序,只有把握住兩個程序的區別與聯繫,才能在代理再審案件中更加遊刃有餘。筆者試通過本文與各位探討兩個程序的特點及關係,從而指導具體的再審案件代理。民事再審審查1、民事再審審查程序中不強制詢問。與民事一審二審的連續審不同。
  • 不服生效判決如何申請再審
    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當事人認為生效判決或者裁定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申請再審的法定條件:一是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二是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三是原判決、裁定適用的法律卻有錯誤的;四是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五是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時有貪汙賄賂、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這個五個條件不需要同時具備,只要有其中一種情況,當事人即可以申請再審。
  • 申請再審指南
    1、申請再審人的資格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提出再審申請,申請再審人應是原審當事人、法定代理人以及原審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繼受人。2、申請再審的時間申請再審應當在民事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但有以下情形,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算:(1)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2)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3)拒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4)審判人員審理該案有貪汙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 民事案件再審申請書模板及注意事項
    再審程序分為申請再審程序,受理法院主持詢問程序,法院出是否受理再審的裁定,不受理就直接出駁回再審申請,受理就會出受理再審申請且寫明由原審法院審理還是受理法院直接審理,同意再審就會直接開庭審理,法院在法定期限出判決結果。
  • 申請再審是一種修行(一)
    ,申請再審案件的裁判結果大概維持在駁回再審申請的比例為80%,提審或指令再審的比例為12%,撤訴或達成和解比例大概為8%。實際上,向最高院申請再審的申請人大部分都委託了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其裁定提審或指令再審的比例遠高於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據我一位在某中院任職的朋友稱,向中級法院申請再審的案件委託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的比例很低,其所任職法院2019年度,裁定進入再審的案件數不高於申請再審案件數的5%。為什麼說申請再審是一種修行呢?
  • 刑事自訴再審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法律規定了刑事自訴案件的當事人是有申請再審的權利,但是當事人申請再審必須要符合法律的規定,而且再審一般是很難通過的。
  • 最高法院: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的裁定不能申請再審(2017.6.26最新)
    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準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
  • 民事案件再審申請書格式範本
    (民事案件用)   申請人   申請人 對 人民法院 年   月 日( ) 字第 號 ,申請再審。  請  求 事 項   事 實 與 理 由   此 致   人民法院   附: 原審 書抄件一份   申請人                  年 月 日   註:1、本申請書供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再審申請用,用   碳素黑墨水鋼筆
  • 鑑定申請可以在二審或再審中再提出嗎?
    有的當事人在二審甚至到案件再審中才提出鑑定申請。天縱鑑定(SKYLABS)的答覆是,一般情況下二審或再審法院是不予允許的。這裡的「一般情況」主要是指原審法院是否就相關待查明事實需要鑑定的問題向當事人作過釋明。如果原審法院就相關專門性問題的查明予以了充分關注,並對負有申請責任的舉證責任一方當事人作過釋明,但該當事人經過釋明後仍明確放棄司法鑑定或者未按照要求預交鑑定費用的。
  •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是否排他適用
    案件提要第三人撤銷之訴和案外人申請再審本質上都是案外人(第三人)對生效判決的異議程序,兩者應排他適用。否則會導致對同一事實進行兩次審查,影響裁判結果的穩定。爭議焦點案外人申請再審被駁回後,能否再以第三人身份提起撤銷之訴,即提起撤銷之訴與申請再審是否能重複適用的問題。
  • 民事再審12個常見誤區
    誤區五:當事人在原審中未主張的理由不能納入再審審查範圍 原審審理範圍圍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再審為對生效裁判的特殊救濟程序,再審審查圍繞當事人所提再審事由進行,故有觀點認為,當事人在申請再審中的主張只能以原審所主張的理由為限,新的理由不能納入審查範圍。
  •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之訴的比較
    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施行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五條創設了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為合法權益受生效裁判侵害的案外人提供了申請再審的救濟途徑,至今仍然有效。然而,隨著惡意訴訟侵害案外人權益現象愈演愈烈,僅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並不能解決現實難題。
  • 最高法案例:一審判決後未上訴,不得申請再審
    對於無正當理由未提起上訴的當事人,一般不應再為其提供申請再審的特殊救濟機制。——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申4560號案件案情簡介方大公司原為河港集團設立的國有全資子公司。二審判決作出後,賀總站了出來,表示對二審判決不服,向上一級法院最高法院申請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