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記憶】陳燕 ‖ 一辮千裡鑄國魂 青山處處埋忠骨...

2020-12-20 澎湃新聞

迎關注「方志四川」!

一辮千裡鑄國魂 青山處處埋忠骨

——汶川縣三江鄉奇特的「辮子墳」

陳 燕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以南的三江鄉,有一座奇特的「辮子墳」,墳墓中沒有一具屍骸,唯有2000多條由頭髮編織的辮子靜靜地躺在泥土裡,向人們述說著藏族兒女赴甬抗英的滿腔愛國熱情。

這2000多名藏族人,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赴甬抗英的汶川藏族遠徵軍,他們在保衛寧波的抗英戰爭中全部殉國,遺骸埋葬在浙江慈谿縣城西門外1.5公裡處「高節祠」(又稱朱貴將軍廟)後的「鴉片戰爭陣亡將士之墓」中,他們的辮子被剪下送回了故鄉——汶川縣三江鄉。人們在那裡修建了一座「辮子墳」,讓他們的靈魂在故鄉親人的祝禱下超脫六道輪迴,升入極樂世界。

可歌可泣的歷史往事

赴戰場,踏上保衛國家徵程

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戰爭開始沒多久,英軍就一路北上,先後攻陷舟山、寧波、定海等地,接著又佔據吳淞,直逼南京城,使得清朝南北的交通命脈京杭大運河面臨著被切斷的危險。情急之下的清廷只好從全國各地徵調兵馬,倉促應戰。同年底,清廷的調兵令傳到四川嘉絨(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三江鄉土司索衍的手中。

面對著國家危難,索衍當即決定,派瓦寺土守備哈克裡,會同大金土司阿木穰等人,率軍開赴東南沿海,協助清軍保家衛國。1841年11月,四川懋功的大、小金川屯兵和維州左營瓦寺土兵及五屯屯兵共2000名來自邛崍山腳下的藏族子弟集結完畢,他們跨坐在高頭戰馬上,頭戴虎皮帽,身著藏袍,顯得精神抖擻。隨著一聲令下,藏族戰士從阿壩出發,橫跨半個中國,5000裡奔襲寧波,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徵程。

血戰寧波,冷兵器的英勇

阿木穰、哈克裡等所率的藏族遠徵軍千裡迢迢趕到浙江後,被奕經安排去打頭陣。當時投入作戰的清軍有文蔚所率領的4000兵勇,一半駐紮在慈谿10公裡以外的長溪嶺,一半由朱貴率領駐紮在寧波西門外的大寶山。段永福率領的4000兵勇駐紮在大隱山,策應寧波,謝天貴另外率領1000兵勇駐紮在駱駝橋,扼守鎮海、寧波之間的交通要道。阿木穰的藏族士兵被編入段永福部,索文茂和哈克裡率領的藏族士兵分別屬於朱貴和劉天保統轄。按照奕經的部署,第一路清軍自大隱山反攻寧波,由阿木穰和黃泰率軍,分別攻打西門和南門;第二路從大寶山進攻鎮海,由劉天保和哈克裡分別攻打鎮海和招寶山威遠城;第三路召募水勇從岱山潛渡進擊定海。

反攻寧波是這次戰役的主攻方向,戰鬥也最激烈。按照計劃,總兵段永福率師以阿木穰所率領的400名藏族士兵為先鋒,負責攻打寧波城的西門。據《浙江鴉片戰爭史料》記載:「金川八角碉屯土司阿木穰,在寧波西門拒敵,其部下最為驍勇,善用鳥槍,擊人於百步之外,無不中者。乃自軍中有不許輕易用炮之令,並鳥槍亦不攜帶,只以短兵器接戰。」進攻寧波前,阿木穰曾與屯兵誓言「不戰勝即戰死」。戰鬥打響後,在城裡內應的配合下,藏兵擒殺了城門口的英軍哨兵,打開城門。阿木穰「驕捷奮勇,戰輒爭先」「冠虎形奕徑,古有虎頭之兆,今赴前敵」「因縣城邊火起,又聞槍炮喊殺之聲,屯兵即爭先爬城,攻門而入」。

攻入寧波城後,清軍大隊人馬直奔英軍指揮部。然而攻入城內的藏族士兵左執盾、右握刀,直抵鼓樓,卻未遇到英軍的攔截。據史料記載,由於戰前保密不嚴,英軍偵知了清軍進攻的確切時間,遂在城內預作埋伏。待到士兵們攻進寧波城,個個肩插竹竿燈,似猛虎下山直撲鼓樓時,卻被英軍引入埋伏大寶山戰役陣亡將士墓圈。英軍指揮部的所在地「門堅牆高」,進攻士兵無法攀登。英軍用優勢火力射擊,將裝備上處於絕對劣勢的清軍擊退到寧波城狹窄的街道裡。隨即,英軍又爬上臨街的屋頂,對準擁擠在街心的清軍進行射擊。在密集的炮火中,阿木穰率軍左衝右突,但由於街道狹窄,進不能攻,退不能守,完全暴露在英軍炮火之下,英勇的屯兵首領阿木穰及其部屬數百人壯烈殉國。

在阿木穰率軍攻打寧波城時,另一支藏族屯兵由瓦寺土守備哈克裡率領,正在攻奪鎮海城東側的英軍據點——招寶山威遠城要塞。

指揮鎮海作戰的參將劉天保偵察到英軍在城中街道設有埋伏,於是命令部將300人回去運炮,又親自率200名士兵撞開城門。藏族屯兵在哈克裡的率領下利用敵人炮火俯射的死角,發揮屯兵登山矯捷的優勢,冒著英軍炮火機智勇敢地「揉升而上」,敏若猿猴,強入威遠城。就在英軍抵擋不住、準備四散逃命時,停泊在江中的英國軍艦從背後向藏軍開炮,使哈克裡率領的藏族士兵腹背受敵,遭受重大傷亡,只能且戰且退,途中遇到運來的大炮,於是開炮還擊,在殺死英軍20餘人後撤出了威遠城。

撤退途中的哈克裡與前來策應的清軍會合,又重新布陣投入了戰鬥。經10多個小時激烈戰鬥,清軍已彈盡糧絕。眼見英軍衝上了陣地,哈克裡從腰間抽出戰刀,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在亂戰中,哈克裡寡不敵眾,身中數槍,倒在了陣地上,與部下數百人戰死于大寶山。哈克裡和藏族士兵的英勇抵抗,重創了侵略者。據《寧波市志》記載:「次日,英軍裝屍5船退往寧波、運屍定海。」英人自己也承認「自入中國來,此創最深」,使他們在一個月後做出撤出寧波的決定。藏族勇士用原始的武器抵抗著炮利船堅的英國侵略者,用鮮血和勇氣書寫了冷兵器最後的英勇。

寧鎮之戰失利後,另一支由瓦寺土舍索文茂率領下的藏族士兵在陝甘軍著名抗英將領朱貴麾下,繼續在大寶山抗擊英軍的瘋狂進攻。

大寶山位於慈谿城西門之外,是守衛慈谿的戰略要衝。3月15日,英軍從寧波出動近2000人,前後夾擊駐守在大寶山的清軍。朱貴率包括藏軍在內的清兵英勇抵抗,「我士兵無不以一當百,自辰至申,飢不得食,誓死格鬥。」戰鬥中,朱貴手舞戰旗,指揮部隊作戰,不幸被英軍的炮彈炸斷了右臂,他忍著劇痛改用左手指揮戰鬥,最後被英軍子彈擊中,壯烈殉國。他的兒子朱昭南「以身障父,格死數夷,被創無完膚」,也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瓦寺土舍索文茂率領的藏族屯兵,在朱貴的指揮下利用有利地形,以槓炮(火銃)猛烈轟擊敵人,打退敵人數次進攻。在同英軍的一次遭遇戰中,索文茂率領藏族士兵將英軍引入湖沼之地,英軍雖有先進的槍炮,但因施展不開,被藏族屯兵斬獲百餘人。然而,整個戰役的副總指揮文蔚在大寶山戰役最關鍵的時刻猶疑不決,坐視不救,致使朱貴父子、索文茂以及部下數百名士兵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英雄陣亡,「辮」回故裡

收復浙東三城,對扭轉當時整個戰局至關重要。所以,當初道光帝對奕經曾寄以「一鼓作氣,揚我國威」厚望,再三叮囑「朕惟卿等是望,亦惟卿等是賴也。」而奕經反攻三城之役失敗,「遂致全局損失,軍威大挫,亡國之由,基於此役。」時人憤慨譏諷奕經:「生長深宮,不知世事,膏粱紈絝,何足與謀大朱貴祠事哉?」但是奕經、文蔚之流的顢頇誤國,並不能掩蓋各族抗英將士的英雄光輝。

戰後,對浙東前線英勇捐軀的阿木穰、哈克裡等愛國將士,清朝政府給予了賜恤。阿木穰加副將銜,獲「巴圖魯」稱號,瓦寺土舍索文茂被授以花翎頂戴功加一級。當地士紳民眾追思藏族將士保衛慈谿免遭塗炭的功勳,獲朝廷奏準,將阿木穰、哈克裡等英雄供奉於「高節祠」內,歲歲祭祀,以表達對他們的哀思和敬意。

2000多名藏羌屯兵在保衛寧波的抗英戰爭中幾乎全部殉國,路途遙遠,無法運回大量屍骸又不忍舍其而去的同伴,最終將這些將士的遺骸埋葬在浙江「鴉片戰爭陣亡將士之墓」中,而將殉國同胞們的辮子剪下,連同腰牌送回故鄉阿壩,祈望英勇獻身的藏羌勇士們魂歸故裡。

家國情懷,代代相傳

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阿壩州民族歌舞團經過近5年時間的艱苦打磨,將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成功搬上藝術舞臺——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劇《辮子魂》。該劇以一辮千裡鑄國魂之氣勢,再現跨越兩百年山河歲月的阿壩藏羌屯兵遠徵的史詩傳奇。

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劇《辮子魂》劇照

《辮子魂》在尊重事實和邏輯的基礎上,為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注入血肉、塗抹色彩,以史為劇,以辮寄魂,再現了橫貫兩百年山河歲月的阿壩藏羌土屯兵遠徵的史詩傳奇。該劇在四川省第八屆少數民族藝術節舞臺藝術精品大賽上榮獲專業組一等獎。

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劇《辮子魂》劇照

一根辮子,千裡長。祖先們對國家赤膽忠誠,為保衛祖國領土完整鞠躬盡瘁,為民族大團結作出了傑出貢獻。家國主義、愛國情懷深深地刻進了祖輩們的骨子中,用行動與血液,傳承了下來!那埋於家碑下面的辮子,將永遠銘記著祖先們英雄事跡與愛國精神!

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劇《辮子魂》劇照

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劇《辮子魂》劇照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供稿:陳 燕(阿壩州地方志辦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記憶】陳燕 ‖ 一辮千裡鑄國魂 青山處處埋忠骨——汶川縣三江鄉奇特的「辮子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記憶】「文華送炭救劉湘」,風雲人物交情甚篤
    【方志四川•記憶】「文華送炭救劉湘」,風雲人物交情甚篤 2020-12-1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視頻、知識點
    這篇課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主席收到電報後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朝鮮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後做出了將愛子葬於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之後寫毛主席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批示。
  •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作者成都方志 成都方志修志問道,直筆著史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按習俗,城隍菩薩按時出巡,在自己管轄的範圍內轉一轉,以示威嚴,也屬保民安境之舉。每年七月十四日,是俗定的城隍菩薩出駕之日,其時「兩縣迎府駕」,三個城隍菩薩同時出駕,在鹽市口匯合,巡視各自所轄範圍。所以這一天全城萬人空巷,敬香拜神,爭看熱鬧,盛況空前。出駕的城隍菩薩及眾鬼吏、差役,都是由人裝扮而成,其服飾化妝,皆如廟中所塑形狀一樣。扮演者有川劇藝人,也有碼頭上操袍哥的好漢們。
  • 【方志四川•記憶】抹不去的「南虹」回憶
    【方志四川•記憶】抹不去的「南虹」回憶 2019-12-15 0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喬木‖蕩氣蓑衣嶺 迴腸巖窩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一寸山河一寸血,築路架橋,每米工程每米魂。」青山有幸埋忠骨,遺世獨立待光陰,簑衣嶺萬嶺低回。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喬 木(四川雅安)
  • 【方志四川 記憶】甘元俊‖八角遺址話興衰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頓時氣得三脛暴跳,七竊生煙,轉身一頓鞭子,把駢打死在路上,猶不息氣,傳令不準收屍,任其豬拉狗扯,日曬雨淋。罪行激發公憤,一人振臂,萬眾呼應,除害呼冤的狀子飛蝗一般直往上遞。劉積穀急忙應付,大行賄賂。豈知民眾怒火已如山洪暴發,這裡不準那裡告,下面不準上面告,弄得劉積穀手忙腳亂,使盡千般手段。
  • 【方志四川•記憶】雜菜雜碎也飄香——艱苦歲月的街頭美味
    【方志四川•記憶】雜菜雜碎也飄香——艱苦歲月的街頭美味 2020-12-22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記憶】鄒永忠 ‖ 父親的手工面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我家的手工面隨著年老的父親殘喘了一段歲月,逐漸淡出江湖,成了一個時代的記憶。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鄒永忠(四川榮縣)朗讀:何曉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配圖: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記憶】華西壩上最後一次聯合畢業典禮
    【方志四川•記憶】華西壩上最後一次聯合畢業典禮 2020-01-1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記憶】黃學清 ‖ 川南神丐張黃鱔(紀實文學)
    原創 黃學清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有的人姍姍而來,名留青山。人世間聚聚散散皆是緣,愛恨情仇付雲煙。1往事沉鉤記得小時候,若是惹怒了家裡的小妹,她總是要嚎啕大哭一陣。母親聽得心煩時,就會對她嚇唬道:「你快把嘴巴閉上,再哭,張黃鱔就來背娃兒了!」此話一說,效果還真靈,小妹立刻就不再哭了。
  • 【方志四川•獲獎公告】「憶滄桑·記奮鬥·頌輝煌 ——慶祝中華...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經專家公平公正評審,綜合「川報觀察」客戶端網絡投票情況,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優秀獎180名和組織獎21個,並於2019年12月20—22日在「四川機關黨建」「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情網」「四川共青團」網站和「川報觀察」客戶端、「方志四川」微信上予以公示。現公示期滿,主辦方未收到任何質疑、投訴、舉報,現將最終獲獎作品予以公布(名單附後)。
  • 【方志四川•詩詞】程馳 ‖ 2021年第一場雪(組詩)
    【方志四川•詩詞】程馳 ‖ 2021年第一場雪(組詩) 2021-01-08 0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地情】什麼是郫縣(成都郫都區)?
    【方志四川·地情】什麼是郫縣(成都郫都區)?成都市郫都區歷史上的郫縣一定是天府之國的富庶之地郫都區和溫江是四川僅有的兩個全域都是平原的縣(區)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將岷江水引入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成就了天府之國更成就了郫都區
  • 【方志四川•記憶】馮明禮 ‖ 攀枝花東區密地街道艱苦創業歷程
    原創 馮明禮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密地街道成立時,沒有資金修建辦公房,只好找到一處原鐵道兵遺留下來的幹打壘簡易房子作辦公場所,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建起一棟8層全框架、3個單元、面積1900平方米的辦公兼住宿樓。成立居委會也十分困難,1986年底以前每個居民委員會每月工作經費只有20元,其中5元用作辦公費,15元作為居委會幹部生活補貼,人均每月不過3~5元,最低的只有2元。
  • 【方志四川•民族文化】龍明阿真‖尋源康巴漢子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尋源康巴漢子龍明阿真2003年,在川滇藏共同舉辦的康巴藝術節上,來自四川甘孜州雅江縣西俄洛一帶的康巴漢子們,以其剽悍、高大和來自大自然的野性徵服了世界。雅江縣西俄洛鄉康巴漢子村(四川日報 記者 衡昌輝 攝,圖片來源:四川日報)被命名為「康巴漢子村」的雅江縣西俄洛鄉,距雅江縣城60多公裡,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一進村子,你會感覺到一切都顯得陽剛之氣,高大的民居別具一格。當然,康巴漢子更是讓你震驚,村裡男人個個都是一米八以上的身高,個個熊背虎膀,雄姿英發,面紅虯須,頭飾別具一格,僅村裡呷哇家族就有30多條彪形大漢。
  •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煙雲深處我歸來
    原創 楊明強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民宿前後遙望,都有青山簇擁,森林環抱。健康綠道環繞著整個「斷橋漁歌」,真可謂「攬山水入懷」也。往北下行,湔江水自上而下,緩緩流淌。「後天親人群」的親們,正興致勃勃地赤腳趟入河中間,選卵石,打水仗,拍美照,仿佛把大家帶回到無憂無慮的浪漫童年。昨天,我們一幫志同道合的好友組建的「後天親人群」,通過提前網上特惠搶訂,慕名來到「斷橋漁歌」度周末。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46):格薩爾文化...
    原創 王懷林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記憶】李海 ‖ 朱純一:與收音機相伴一生的人
    小學二年級時,有一篇課文介紹了收音機,老師說將電子管和其它一些零件組裝在一起,便就是一部收音機,就能聽到千裡之外的聲音了,老師在課堂上還演示了組裝一臺收音機的全部過程。自此之後,朱純一對收音機產生了濃厚興趣。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到收音機以及與收音機有關的東西,都要去摸一摸,看一看,一看就是大半天,直到人家不讓看了,要拿走了,才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地離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無生 ‖ 雄城不獨北國有 米倉道上見平梁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無生 ‖ 雄城不獨北國有 米倉道上見平梁 2020-09-2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巴蜀文化】餘靜寒 ‖ 巴蜀尋仙文化溯源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來源:官察室(ID:lzlwgcs)作者:餘靜寒「古蜀人是最具有羽化飛仙幻想和神仙式文化想像力的,他們把對祖先的崇拜和對自然的崇拜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羽化飛仙』的觀念和對神仙世界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