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3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王懷林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編者按 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推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懷林先生的《打開康巴之門——橫斷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尾「寫留言」處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格薩爾文化走廊
冷兵器英雄
專家將史詩英雄格薩爾原型的生平概括為:公元11世紀,出生於德格阿須鄉熊壩吉蘇雅格康。自幼貧苦,長期在打滾鄉熱火通、然尼等牧場當放羊娃。成人後,格薩爾開始其徵戰生涯,在德格縣瑪尼幹戈至措阿鄉之間的草壩賽馬娶珠牡,與其兄甲察關係甚篤,建立起有30員勇將、數萬精兵的武裝力量,多次挫敗封地在今德格縣措阿多措通村的叔父錯通的陰謀詭計,以武裝力量統一了各地方勢力,在今德格俄支鄉建立林國。以後以俄支為政治中心,終生戎馬生涯,率軍徵戰於青海玉樹、黃河源、四川甘孜藏區的甘孜、新龍、道孚、色達、爐霍和阿壩州、西藏昌都一帶。其兄甲察封刀嶺奔波,封地德格龔埡,給30員大將——封地在白玉、鄧柯、石渠、玉樹、昌都等地。格薩爾去世後,他畢生奮戰建立的強大政治勢力為其後裔繼承,即元代至民國時期號稱林蔥的土司家族。
格薩爾故裡四川省德格縣阿須草原(圖片來自網絡)
著名的橫斷山的高山大谷和遼闊草原,這種粗獷劇烈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康巴人勇敢尚武豪放剽悍的性格,使康巴人脈管中湧流著大山大江般桀驁不馴的血液,流淌著先輩徵戰的馬蹄聲,熔鑄出康巴人奮勇向上,堅韌不拔的人格力量。
這種人格精神也是在自然歷史中長期形成的。隋唐前,康區是西山八國、附國等互不統率的部落群體。據文獻記載,這些部族「俗好復仇」「人皆輕捷,便於擊劍」。分布在這一地區的石棺墓出土大量青銅兵器,也從考古學角度證明居住在這裡的先民具有勇敢尚武的精神。吐蕃統一全藏區後對這裡的統治是鬆散的。吐蕃解體後,康區更是部落林立,互不相率。元代推行土司制後,康區雖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土司頭人,但仍保留了大量「帕措」和「戈巴」社會組織結構,以及「骨系」文化傳承。
格薩爾故裡四川省德格縣阿須草原(圖片來自網絡)
骨系,藏語稱為「茹」,即通常所說的氏族。它是指由一個男姓祖先蕃衍下來的嗣系血緣集團。骨系部落就是以父係為紐帶的遊牧單位和血緣組織。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骨系部落的血緣關係已打破,一些非血緣的其他氏族的人戶加入進來。但人們仍然只承認原有的骨系,共同奉該骨系的祖先為祖宗。維繫著骨系這一形式的組織。骨系的命名有的是以地名或頭人之名來命名,有一些古老的骨系則以動物來命名,這種動物實際上即是其圖騰,是古代民族圖騰崇拜的表現。
如對康北牧區有著廣泛影響的瓦須骨系,即是以狐狸作為圖騰崇拜而命名的:傳說瓦須的第一個男性祖先是一個名叫阿本的人,他是個忠實的本教徒,本事很大,在地方上頗有聲望。他生了四個兒子,前三個都剛生下就夭折了。第四個兒子降生時,他祈請神佑。夢見山神指示他說:你孩子生下後立刻夭折,是因為有一妖魔專門與你作對,吸取你家嬰兒魂魄,想令你絕後的緣故。這個妖魔別的都不怕,只怕狐狸。你要想孩子能存活,只有將他產在狐狸腹中,這樣不僅可以祛除邪魔的加害,並能使你這一族人丁興旺起來。阿本遵照神示,在孩子剛出生時就將其塞進一張鮮剝的母狐皮內包起來,使嬰兒置身於狐之腹中。果然,這第四個兒子便存活了下來,而且健康成長為一個遠近聞名的英雄。於是人們便將此子稱為「瓦色交」,意為「神狐庇佑之子」。後來,由瓦色交一係為主幹傳出的這一血緣部落,便以「瓦修」(意為神狐所佑)作為骨系的名稱。珠日山神便成為瓦須部落之神,瓦須部落認為珠日山神是他們部落的保護神,珠日神山是他們祖先寄魂之所,故每年都要齊集山下祭拜。
色達草原(圖片來自網絡)
色達的草原文化特點,突出地表現在它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骨系部落文化。隨著部落的繁衍,骨系部落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大的地緣部落,至民改時,色達已有以瓦須骨係為主體大小72個遊牧部落。民改後,雖廢除了世襲頭人制,但由於色達仍為遊牧生產,鄉、村行跋建制是以傳統的部落為基礎設立,因而使得古樸原始的骨系部落社會形態仍得以較為完整地保存至今。骨系部落文化中,生動地保存著格薩爾王時代藏區部落的古老習俗和風情,保留著祖先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英雄崇拜的遺俗,特別是驍勇好戰的雄性特質,遺存著原始氏族社會組織與生活方式的殘餘,是歷史的活化石。
這種軍事民主時期的擴張精神和鬆散的社會管理體製造就了像格薩爾這樣的冷兵器時代英雄。
(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
…………
作者簡介
王懷林,藏名王·扎西尼瑪,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鮮卑後裔,故不安份,喜流徙,兩次進藏工作而樂此不疲。曾主編或參與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四川教育卷》《可愛的四川》《香格裡拉叢書》《天府英姿》《巴蜀民間節日》等書;有專著《尋找康巴——來自香格裡拉故鄉的報告》《西部衝擊——一個援藏幹部的手記》《尋找東女國――從丹巴到瀘沽湖的女國文化帶》《魅力甘孜》公開出版發行;發表論文、文章50餘篇並有獲獎。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王懷林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46):格薩爾文化走廊│冷兵器英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