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的「90後」

2020-12-25 新民晚報

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放射科全體「90後」醫務人員。陳彥西攝

2月6日下午,武漢市中醫醫院5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集體出院。這是武漢市中醫醫院首批在西醫診療規範的基礎上,中醫藥介入治癒出院的患者。得知這一消息,一群奮戰在醫院第一道「關口」的「90後」醫務人員笑得特別開心。

封城時刻

1月23日凌晨2點,為防止疫情繼續擴散,武漢市宣布「封城」。 28歲的龔慧,去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就職於武漢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這是她工作後的第一年,本打算回隨州老家過年。「封城」一刻,戰鬥打響,她義無反顧地和同事們一起留了下來。眼瞅著就到農曆大年三十了,但前來醫院做檢查的人有增無減。「黑壓壓的人群把整個放射科大廳都圍了起來。以前從未在晚上見過這麼多人。」「封城」前,龔慧已連續值守兩個24小時班。 22日,龔慧從下午5點一直忙到凌晨2點半,連續做了100多個CT之後,才得空坐下來喘口氣。「感覺自己呼吸困難,快要窒息了,可外面的人都很焦慮,不做完檢查不肯走。」 23日上午,龔慧醒來從同事那裡得知「封城」消息,知道事態嚴重,立即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告知他們自己過年不回去了。龔慧的母親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與她一樣要堅守崗位。聽說閨女不回家,她很理解,讓她保護好自己,履行好醫生的職責。

返程之路

「汪老師,我聯繫了黃岡地區送醫務人員回武漢的人,不出意外明天可以趕回來上班。」1月26日晚6點半,27歲的王晶告訴同一科室的汪鵬老師,她終於找到了回武漢的辦法。 1月19日,王晶回到麻城和家人團聚,原準備在大年三十趕回醫院接班。武漢「封城」當天,毗鄰武漢100公裡的黃岡同時宣布暫時關閉城市通道。返程的路不通了。 「我回老家後科室就只有3個人上夜班。做檢查的病人很多,大家都很累。」王晶焦急不已。1月23日當天,她開始尋求各種辦法返回武漢上班。她加了好幾個回武漢的微信群,裡面是同樣渴望奔赴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幾天的不斷尋找,放棄,再尋找,王晶終於和一位在武漢醫院的老鄉取得聯繫,對方表示自己的警察哥哥可以帶她一程。1月27日,家人騎摩託車將王晶從縣城送到城區與老鄉匯合,隨後他們坐警車到達高速路口,再坐上接送醫務人員的志願者的車,終於踏上返漢旅程。 27日下午4點,王晶回到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沒有片刻耽擱,王晶做完CT檢查,排除感染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後,立刻接替同事上班,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多才暫時停下來。 「同事們都太辛苦了,我得和他們一起戰鬥。」王晶說,面對疫情,她並不害怕,她相信,陽光終會照亮這片土地,所有醫務工作者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

城市堅守

「我的城市生病了,我要盡我所能幫助它。」 宋子軒,23歲,科裡的「老么」,地道的武漢人。「我從小就在武漢跑,喜歡逛漢正街,到江漢路吃燒烤、看電影,現在每天下班看到街上空蕩蕩的,挺不是滋味。」 1月20日開始,宋子軒加倍忙碌起來。讓他切實感受到疫情的嚴重是在農曆大年初二。當天夜裡,拍CT的患者依舊擠滿大廳。晚上9點多,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呼吸困難被120救護車送到醫院。「患者躺在平板床上,我看了片子,肺部感染非常嚴重。」那一晚,宋子軒只有一個想法:要多盡一分力儘快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我從小就喜歡武漢,這次疫情既讓我感到擔心,也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宋子軒說,現在醫患之間更加理解、配合了。 23歲的餘果是第一年上班,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一時感到無措。隨著拍片患者快速增加,異常胸片變得「見怪不怪」,醫院加強了對醫務人員的防護,對他們進行了各種培訓,但防護物資還是緊缺。餘果說:「科室的老師都把防護服緊著給我們做CT的人穿,自己只穿隔離衣。這可是玩命,我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說話間,餘果不時摸摸自己的耳後。由於每天戴口罩,最長時間達15個小時,許多醫務人員耳後被勒出了深深的紅痕,有的人還磨破皮出血。有13年黨齡的放射科主任徐良洲是放射科的「老字輩」。面對這群集體堅守的「90後」,他很感慨:「正是這群『90後』,扎紮實實守好了醫院的CT崗位。」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放射科檢查這樣做
    「感冒了,咳嗽一直反覆久久不好,到放射科拍個CT」 「卒中風險預測篩查,需要到放射科做下腦部的MRI」 「45歲以上女性,排查乳腺癌,請約下放射科的乳腺鉬靶」 …… 放射科是每個醫院不可或缺的存在
  • 放療科,不是放射科
    近日,隨著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試運行,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導該國之重器項目,中國青年報以「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
  • 放射科人手不足,90後放射科女醫生多方求助「逆行」回漢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9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陳夢圓)作為為臨床醫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之一,放射科的工作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時。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放射科的醫務人員選擇堅守。「差人隨時喊我,我是最方便的」「有需要我隨時可以來」……1月20日,雖然全城戰「疫」的號角還沒吹響,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放射科的工作群裡,主動要求請戰的聲音成了大家說得最多的話,很多人主動退掉返鄉車票,還有人克服困難,一路逆行重返崗位。
  • 惠安縣醫院--放射科
    放射科1952年至1957年期間,只設X光室內,工作由1名臨床醫師兼任,每星期一、星期四下午為病人作X線檢查。1958年至1965年,設2名專職人員。    1976年建立放射科。
  • 放射科人物素描:臨床醫生的「眼睛」藏身鉛門後的「影像英雄」
    1月3日,醫院成為定點醫院後,他就投入到抗疫一線,作為專家組成員,除了日常的閱片工作,他還要參與商討制定診療方案,常常忙碌到深夜。1月23日下午2點,下了夜班的秦立新回到家,煮了一碗豆絲當午飯。突然電話響起,醫院通知他要到火神山醫院籌備放射科建設工作,沒有絲毫猶豫,他囫圇吞下豆絲便趕往籌備組。
  • 北京協和醫院醫生探秘密西根大學醫院放射科
    作為放射科醫生,去密大醫院參訪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夢想。2013年9月,在協和醫院"百人計劃"項目的資助下,我有幸在密西根大學醫院及醫療中心的放射科骨骼肌肉部門參觀學習了4個月。通過這次學習,我進一步掌握了骨肌系統的影像解剖及疾病診斷,並了解了密大醫院放射科醫學生的培養制度及工作流程。
  • 放射科醫生選擇AI供應商的10大標準
    目前,全球有超過150家獨立軟體供應商正在開發用於醫學影像分析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因此,放射科醫生在眾多企業中挑選合適的供應商是一大挑戰。以下是放射科醫生在與醫學影像AI供應商合作之前,應該考慮的10大因素(以及向供應商提出的疑問):1.
  • 放射科醫生患職業病引發訟爭
    1961年12月張來到這家醫院,從1962年7月開始在放射科從事放射性工作,直到1992年調到醫院門診部,他才脫離了放射線侵害。  「當時醫院放射科的設備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軍用設備,操作時要左手按住患者,右手按開關。
  • 中國醫大一院放射科介入病房完成國際領先水平的頸椎後入路經皮...
    中國醫大一院放射科介入病房完成國際領先水平的頸椎後入路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 2020-07-14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說·醫生的一天 | 放射科醫生周高峰:抵禦疾病的「偵察兵」
    放射科醫生雖然不直接給患者治病,但是作為臨床醫學的「眼睛」,卻藉助儀器在細若遊絲的神經裡尋找病灶,給主治醫生提供治療依據。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的周高峰,早已練就一身本領。熟練操作設備,精準快速影像後處理,細緻入微看片子,他像「偵察兵」一樣,從多變的影像片中,幫助患者挖出疾病的根源。近日,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跟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師周高峰的腳步,用鏡頭記錄下他的工作點滴。
  • 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科研抓手,善事利器,助學科騰飛
    2019年,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發表SCI論文的數量,在醫院排名榜首,且連續數年名列前茅。作為醫技科室,這並不多見。對科研的重視和投入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的人才和學科齊頭並進,最終帶動放射科的整體發展。他們是如何做到的?近日,健康界走進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一探究竟。
  • 醫影專欄 | 放射科為什麼不願招女生?
    所以很多醫院放射科並不願意招太多的女醫生,特別是沒有結婚的女醫生。而二胎的開放,讓醫院放射科不願招女醫生的顧慮越來越突出。不過對於一名職業生涯超過三十年的醫生來說,一年左右的休假又算的了什麼呢?在男女平等的社會裡,真的可以平等嗎?女性承擔著比男性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要生兒育女。但是為什麼這麼偉大的責任,卻要讓我們在找工作中受盡了歧視。
  • 【助力三甲創建】合川區人民醫院放射科:以影像檢查為支撐 提升...
    嶄新的設備,寬敞的門診,專業的技師……成立於1954年的放射科歷史悠久,醫院2015年整體搬遷後,放射科一躍擁有2000平米門診部、900平米放射介入手術室,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健康體檢於一體的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和綜合性介入診療中心。
  • 兗州區中醫醫院介入放射科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我院骨科、腫瘤科在介入放射科(導管室)配合下分別成功開展了腰椎椎體成形術和肝動脈造影化療栓塞術,率先在我院創新開展了介入診療工作,填補了我院介入治療技術的空白,標誌著我院介入專業診療技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AI,會讓放射科醫生下崗嗎?
    風口回歸,競爭進入後半程新技術的浪潮牽動千萬病人的健康,亦牽動資本湧動。據估計,到2023年,AI+醫療影像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億美元。諸多創業企業、網際網路巨頭、醫療影像器械廠商紛紛投入重金,力求在這一戰場佔據一席之地。
  • 「攜手並進 精準診斷 共創未來」——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射科...
    2020年9月8日,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射科與遼寧省腫瘤醫院醫學影像科結為姊妹科室揭牌儀式在遼寧省腫瘤醫院舉行,當日恰逢遼寧省腫瘤醫院建院45周年華誕。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射科科主任葉兆祥教授致辭遼寧省腫瘤醫院前院長現醫學影像科羅婭紅教授致辭遼寧省腫瘤醫院院長王丹波為姊妹科室揭牌遼寧省腫瘤醫院院長王丹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射科主任葉兆祥教授及遼寧省腫瘤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羅婭紅教授共同為姊妹科室揭牌
  • 將物資讓給一線同事後,物資不夠的放射科做了這件事
    他們就想出了用放射科廢棄的膠片做成防護口罩,廢物利用地將其變成防護工具,不得不為他們的機智點讚。據醫生所說,他們自製的這個防護面罩,隔擋了和病人在交流過程中,病人所產生的飛沫和其他的一些物質。這對就診和接診治療病人的醫生和護士也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防護作用。
  • 醫療服務英語 | 放射科
    可可英語】加關注【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在放射科
  • 一些公司開始運用人工智慧(AI)和計算機視覺技術輔助放射科醫生
    有超過75%的患者在診療過程中需放射科醫生的幫助。但專業影像人才的培養速度遠遠趕不上需求增速,放射科醫生面臨著巨大缺口。為此,一些公司開始探索運用人工智慧(AI)和計算機視覺技術輔助放射科醫生。目前,在醫學影像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要數Aidoc Medical公司,它被《時代》雜誌評為50家天才公司之一。
  • Google AI 又來放大招,放射科醫生會被取代嗎?
    今年 5 月,Google AI 和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創建模型,通過篩查檢測出肺癌,水平超過了有 8 年經驗的放射科醫生。此外,Google AI 曾通過眼部掃描,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Alphabet 子公司 DeepMind 的 AI 曾為 50 種眼部疾病推薦合適的治療方案,準確率高達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