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放射科檢查這樣做

2020-12-25 騰訊網

「感冒了,咳嗽一直反覆久久不好,到放射科拍個CT」

「卒中風險預測篩查,需要到放射科做下腦部的MRI」

「45歲以上女性,排查乳腺癌,請約下放射科的乳腺鉬靶」

……

放射科是每個醫院不可或缺的存在,藉助於現代科技的成像方法和技術,通過不同設備,呈現出一張或數張「片子」。

這些「片子」能顯示需觀察部位的情況,成為幫助醫生進行病情的判斷的重要「參謀」和助手。

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逐步恢復正軌,但防控疫情仍然不可掉以輕心。

面對這種情況,和睦家放射科繼續「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優質的預約、檢查、報告、解讀和會診服務。

同時,又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對患者的就醫流程進行了升級和細化。繼續閱讀文章,來看看和睦家放射科是怎麼做的吧。

檢查預約制

客戶就診井然有序

預約制是和睦家的一大特色,在放射科也不例外。

通過提前預約安排,能保證檢查依次進行。技師和設備提前做好準備,客戶減少等待時間,也避免了人員聚集。

不僅如此,由於提前預約了就醫時間,客戶可以專享預約通道的貼心服務,有利於保護隱私和安全。

為降低減少可能的交叉感染風險,放射科在前臺接待區設置了等候」一米線」,提示客戶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有序就醫。

服務不打烊

24小時全天候

為幫助醫生儘快獲得檢查影像資料,及時進行病情診斷。和睦家放射科急患者所急,提供每周7天(含節假日)的影像檢查服務,基本上可以說是全年無休。

對於急診患者,和睦家放射科更提供24小時的核磁檢查服務。有特殊需求的患者還將聯合麻醉科,安排鎮靜下的MRI檢查。

疫情期間,放射科還專門為發熱門診配備了移動床旁X光機。

這樣,發熱患者就無需移動到放射科,直接在診室裡就能獲得床旁胸片檢查,減少了人員流動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

尖端設備

助力於臨床服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睦家放射科擁有國際水平的先進影像設備。

包括:西門子X光機、西門子雙源螺旋CT、GE核磁共振、HOLOGIC乳腺機等,可為患者提供多方位的影像學檢查服務。

經驗豐富的影像診斷醫生綜合臨床情況,在人工智慧和三維可視化技術的支持下,進行圖像處理和疾病診斷。採用國際慣用的結構化模板,規範書寫中英文雙語報告,並與臨床醫生積極溝通,給予患者實時反饋。

疫情期間,放射科機器和檢查室定期消毒。

發熱患者如必須進行CT檢查,則患者與掃描技師都需要換上完整的個人防護裝備。相關檢查通道進行無關人員清理,以減少密切接觸的可能。

完成CT掃描之後,CT室會封閉消毒1小時。放射科還配備了循環風空氣消毒設備,進行智能消毒。

資深專家團隊

「火眼金睛」察秋毫

和睦家放射科醫學診斷團隊,由來自知名三甲醫院的影像診斷和技術專家組成。

接軌國際前沿的指南規範操作,運用高端先進的影像設備,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醫學影像診斷及多元化的優質服務。

診斷團隊與國內外影像專科及專家們持續保持活躍的交流,如遇疑難疾病或特殊檢查,可實現即刻為客戶轉診,以及影像資料頂級專家會診服務。

和睦家放射科團隊(非疫情期間拍攝)

在疫情嚴峻的年初,放射科診斷團隊全員24小時在線,實時參與全院MDT會診病例的記錄和討論,並會針對新冠疑似病例給出影像診斷意見。

大家都知道,發熱是新冠肺炎患者的一個典型症狀,但並非所有的發熱都是新冠肺炎。

疫情期間,在進行了嚴格的入院篩查(包括血像檢查和肺部CT篩查)後,和睦家收治了幾例並非新冠感染,卻因高熱被其它醫院拒收的患者。

在而後的影像檢查中,放射科醫生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他臟器病變的信號,患者也因此得到了及時對症的治療。

患者與員工安全

有細節有「溫度」

○ 患者安全

「Image wisely and image gently」。放射科的安全預防措施,反映在日常工作的每個步驟當中。

檢查適應症、輻射劑量等均受到嚴格管控並被記錄在案,醫學圖像儲存及通信系統(PACS)確保所有和睦家醫院均可實時共享和查看影像資料。

客戶開始增強檢查項目之前,通常會有與放射科醫生一對一的單獨溝通時間,以便充分評估增強檢查的必要性和對患者的安全性。

為患者提供的病服採用獨立包裝,使用完畢後會進行及時整理和消毒。

除檢查室內外提供的消毒洗手液之外,放射科還在患者更衣室門口特殊安裝了壁掛式免洗淨手凝膠,方便患者檢查結束之後及時進行手消毒,防止細菌和病毒入侵的危險。

○ 員工安全

放射科認為,只有快樂的員工才能提供優質貼心的服務,讓患者享有更舒適的就醫體驗。

因此,和睦家放射科不但將專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彼此尊重視為醫院文化的一部分,在與疫情長期共存的情況下,也致力於為員工提供溫馨、和諧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您的健康在我心裡」,默默無聞的放射科團隊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優化流程,精進業務,開拓更多優質服務。

我們是一線醫生們的貼心「參謀」和助手,也願與同仁們一起,「醫」路相伴,護您健康。

相關焦點

  • 放射科的「90後」
    得知這一消息,一群奮戰在醫院第一道「關口」的「90後」醫務人員笑得特別開心。封城時刻1月23日凌晨2點,為防止疫情繼續擴散,武漢市宣布「封城」。 28歲的龔慧,去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就職於武漢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這是她工作後的第一年,本打算回隨州老家過年。
  • 【影像科普】放射科專家教您正確做影像檢查
    很多患者來到放射科做檢查時經常一頭霧水,要做啥,怎麼做,去找誰?到底怎樣才能高效、安全的完成各類檢查?今天我院放射科醫生為您講解影像學檢查中的小知識。 DR、CT屬於輻射性檢查,單次輻射檢查是安全劑量,不必過度恐慌。但有一些隨機性效應損傷發生,對於備孕期女性,常規建議接受輻射檢查3個月後懷孕。男性備孕期,也需要注意輻射防護,不過輻射給男性帶來的影響,遠小於女性。 05 哺乳期的女性可以拍X片嗎?
  • 後疫情時代,張文宏想去做這項檢查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姚克、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上海專家組組長張文宏等多位專家「雲聚一堂」,在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等主辦、強生全視支持的「視界連接你我——2020全國愛眼日之巔峰對話」上,就後疫情時代的眼健康管理進行了跨界對話。
  • 在放射科做胃腸檢查,喝的白色的液體是什麼,對身體有害嗎
    撰文/傑茜,放射科醫生 之前和讀者朋友聊完CT碘造影劑、MRI釓造影劑。又有朋友問道,之前去放射科做胃腸檢查,喝的那種白色的液體,感覺像在喝粉筆灰兌水一樣的東西又是什麼?
  • 【助力三甲創建】合川區人民醫院放射科:以影像檢查為支撐 提升...
    嶄新的設備,寬敞的門診,專業的技師……成立於1954年的放射科歷史悠久,醫院2015年整體搬遷後,放射科一躍擁有2000平米門診部、900平米放射介入手術室,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健康體檢於一體的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和綜合性介入診療中心。
  • 放射科人物素描:臨床醫生的「眼睛」藏身鉛門後的「影像英雄」
    1月28日開始,火神山醫院放射科建設進入了攻堅階段,吊裝機器、安裝調試、聯網……從28日早6點,一直到31日晚12點,80多個小時,秦立新沒有合過眼。「安裝環境太困難了,從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秦立新說,平日工作也很忙,但這麼多年來,他從沒想過自己能撐這麼久,這件事,他可以跟別人講一輩子。
  • 骨裂老人無法起身,放射科醫生連續3天抱她上檢查臺
    楚天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薄雲娜 汪鵬)由於患骨裂無法起身,八旬王婆婆無法挪到檢查臺上做磁共振,陪同家屬也無法搬動老人。百般為難之際,負責檢查的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放射科鄧勳偉醫生一把抱起老人,輕輕放在檢查臺上,而這一場景連續3天上演。
  • 惠安縣醫院--放射科
    放射科1952年至1957年期間,只設X光室內,工作由1名臨床醫師兼任,每星期一、星期四下午為病人作X線檢查。1958年至1965年,設2名專職人員。    1976年建立放射科。
  • 圖說·醫生的一天 | 放射科醫生周高峰:抵禦疾病的「偵察兵」
    放射科醫生雖然不直接給患者治病,但是作為臨床醫學的「眼睛」,卻藉助儀器在細若遊絲的神經裡尋找病灶,給主治醫生提供治療依據。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的周高峰,早已練就一身本領。熟練操作設備,精準快速影像後處理,細緻入微看片子,他像「偵察兵」一樣,從多變的影像片中,幫助患者挖出疾病的根源。近日,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跟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師周高峰的腳步,用鏡頭記錄下他的工作點滴。
  • 《一首歌讀懂放射科檢查》丨這家醫院又出網紅科普神曲了!網友大讚:人美歌甜!
    我是吸鐵石,無論你多強大,只要你離我近,就會被磁化放射技師考試資料
  • 放射科操心您檢查前的吃喝和大小便,什麼目的?安全和高清圖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對於放射科的巧婦們來說,這下鍋的「米」就是合格的影像圖像。所以,放射科醫生有一個特殊的崗位,叫做「上機」,主要就是和技師一起合作保證掃描圖像質量和患者安全。看看,這回箭頭中間是排便後的直腸,跟之前的比起來,這個畫風是不是清新多了?這樣的直腸看起來才心情舒暢嘛,我也可以就這這幅圖安心吃我的包子了。
  • 北京協和醫院醫生探秘密西根大學醫院放射科
    密西根大學醫院大門放射科住院醫的"5+2"培養制度密大醫院放射科的住院醫要經過五年輪轉,第一年是在全院主要科室大輪轉,後四年在放射科內各個系統輪轉放射科主要有頭頸、胸部、腹部、骨肌、兒科、普通放射、介入、B超及核醫學等部門,住院醫每一個月輪轉一個部門。住院醫主要負責寫讀片報告。低年資住院醫主要書寫X線、體部CT、頭顱MRI報告,而高年資住院醫則增加了體部MRI、血管介入及乳腺等內容。放射科住院醫5年輪轉完成後要繼續做兩年的fellow。這期間可選擇放射科內某個自己感興趣的部門進一步學習。
  • 放療科,不是放射科
    近日,隨著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試運行,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導該國之重器項目,中國青年報以「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
  • 在網際網路+影像系統的支持下,放射科醫生還能這樣賺收益?
    銀川市衛計委主任兼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馬曉飛在「2018寧夏網際網路+醫學影像高峰論壇暨網際網路+醫學影像相關標準初稿研討共識會」的現場強調:「影像檢查是臨床診斷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診斷方法,隨著軟體技術的進步和DR設備在基層的普及,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生態體系中,影像可以說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 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科研抓手,善事利器,助學科騰飛
    王中秋強調:「一定要帶著臨床問題做科研,再用取得的成果去指導臨床,形成一個閉環,不能單純為了研究而研究。」除了科研工作,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在基於臨床的創新技術方面,也進行了深入探索。比如開展磁共振輸卵管造影。江蘇省中醫院有很多不孕患者,其中40%~50%是輸卵管不通,過去常規的方法是用碘油做輸卵管造影。
  • 放射科人手不足,90後放射科女醫生多方求助「逆行」回漢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9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陳夢圓)作為為臨床醫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之一,放射科的工作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時。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放射科的醫務人員選擇堅守。為了回漢,周旖找到興山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為她開出證明。「差人隨時喊我,我是最方便的」「有需要我隨時可以來」……1月20日,雖然全城戰「疫」的號角還沒吹響,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放射科的工作群裡,主動要求請戰的聲音成了大家說得最多的話,很多人主動退掉返鄉車票,還有人克服困難,一路逆行重返崗位。
  • 我是三甲醫院放射科研究生,關於X線、CT、MRI檢查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三甲醫院放射科研究生
  • 放射科醫生患職業病引發訟爭
    1961年12月張來到這家醫院,從1962年7月開始在放射科從事放射性工作,直到1992年調到醫院門診部,他才脫離了放射線侵害。  「當時醫院放射科的設備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軍用設備,操作時要左手按住患者,右手按開關。
  • AI,會讓放射科醫生下崗嗎?
    在這一情況之下,聚焦於最為成熟的醫療影像AI領域,談談AI在做什麼,AI公司在做什麼,可能顯得更為重要。即使你從未進過醫院影像科,也應該對CT、核磁共振(MRI)、B超等等檢查有所耳聞。這些檢查就像一臺特殊的照相機,藉助射線和聲波為你體內的器官骨骼留下倩影,幫助醫生對人體內的真實情況作出判斷。隨著低劑量螺旋CT、核磁共振等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影像檢查正變得更為安全、高效、準確,也更廣泛地應用於定期體檢和疾病診斷之中。
  • 將物資讓給一線同事後,物資不夠的放射科做了這件事
    他們就想出了用放射科廢棄的膠片做成防護口罩,廢物利用地將其變成防護工具,不得不為他們的機智點讚。據醫生所說,他們自製的這個防護面罩,隔擋了和病人在交流過程中,病人所產生的飛沫和其他的一些物質。這對就診和接診治療病人的醫生和護士也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防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