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校園媒體的運作模式比較及啟示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摘 要:本文從中國和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傳播內容和人員培養機制等方面的現狀進行比較,分析二者在運作模式方面的差異,經過比較分析,借鑑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成功經驗與主要做法,提出我國高校校園媒體未來發展的策略方法。高校宣傳部門要回歸「新聞本位」,淡化宣傳色彩,要堅持「受眾本位」,突出高校特色,要強化「育人本位」,打造實踐基地,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進一步完善我國高校校園媒體的格局。

關鍵詞:中美高校;校園媒體;運作模式

一、中美兩國高校校園媒體的運作模式比較

(一)中美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比較

1.中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

談中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要追溯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中國新聞事業既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中國高校校園媒體是中國新聞事業的組成部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報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校報擔負著在高校引導輿論、交流信息、弘揚新風、培育新人、維護穩定和繁榮文化、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這不僅是高校校報的使命,同樣也是高校校園媒體的重要使命。

中國高校負責管理校園媒體的機構是學校黨委宣傳部,受學校黨委的直接領導。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來臨,高校意識到對外擴大學校知名度、對內凝聚人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充分整合校內媒體資源,紛紛成立「新聞中心」,打造新聞宣傳平臺。「新聞中心」與「黨委宣傳部」實行的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中國高校校園媒體依然是學校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依然是以傳者為中心的宣傳模式,傳播新聞等同於宣傳思想,從而忽略新聞性和受眾的需要。

2.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

美國的大學非常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其高校校園媒體機構大致分為兩類職能,一類稱為「新聞辦公室」,向全校師生和社區居民傳遞高校新聞,並面向社會的媒體記者發布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如麻省理工學院負責該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機構就是「新聞辦公室」;另一類稱為「公共事務辦公室」,也是負責對內對外的新聞報導,並處理好學校與師生、學生家長、校友、政府、社會媒體等的公共關係,如喬治亞大學負責新聞宣傳工作的機構就是「公共事務辦公室」[1]。美國高校具有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開放自主的教育理念,崇尚創新的學術氛圍,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等等。美國高校很多校園媒體是吸納社會資金而建立的,因此,美國高校校園媒體擁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開放性,其校園媒體的立足點是向受眾傳播新聞信息,講述廣受關注的新聞故事。

(二)中美兩國高校校園媒體的傳播內容比較

1.中國高校校園媒體傳播內容

傳媒界為人熟知的從業理念之一,就是維亞康姆公司總裁雷石東提出的:「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不論科技怎麼日新月異,傳播手段如何標新立異,作為內容和思想提供者的新聞媒體,其「內容為王」的核心競爭力不會改變。

中國高校校園媒體包括校園新聞網、校報、廣播臺、校園電視臺等形式,不管哪種形式的校園媒體,從新聞報導設置的欄目上看,大多設置了「校園要聞」、「時事聚焦」、「院系快訊」、「學術活動」、「黨團建設」、「學人風採」、「菁菁校園」等諸多欄目;從新聞報導的內容上來看,會議報導可謂是佔據了校園新聞的半壁江山,其次才是關於學術講座、學生活動的新聞報導,內容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意識和亮點新聞。

中國高校校園媒體作為宣傳輿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擔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學校改革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宣傳學校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和優秀事跡,成為上傳下達的信息橋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促進學校的改革發展;做好對外宣傳報導,做好信息傳播工作,塑造學校的良好形象,為學校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2.美國高校校園媒體傳播內容

對比中國媒體的傳播內容,美國媒體擁有更大空間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起源於歐美等國爭取出版自由,新聞自由精神的核心在其獨立性,歐美等國新聞媒體中的新聞自由是不受政府的幹預。所以,西方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無冕之王」的提法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當時,《泰晤士報》被稱為英國上流社會的輿論權威,主筆辭職後常被內閣吸收為閣員,地位很高,人們就稱這些報紙主筆為「無冕之王」。美國作為英國的早期殖民地,其新聞業的發展受到英國新聞業的影響,提倡自由民主精神。在美國,沒有負責對新聞進行審查的政府機構,新聞的發布決定權完全在於報刊自己[2]。

與中國高校校園媒體傳播內容相比,首先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傳播內容更突出報導科研發明、學術成果,具有濃厚的學術色彩。如哥倫比亞大學官方網站的首頁上,關於新聞的欄目總共設置了3個,即「哥倫比亞大學新聞(CUMC news)」、「新聞提要(headlines)」和「新聞綜合(general information)」,筆者選取了哥倫比亞大學2013年7月31日的校園網為例,其中「哥倫比亞大學新聞(CUMC news)」欄目發布了4條新聞,標題分別是「新的遺傳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的確定」、「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症鑑別的關鍵分子途徑」、「突變與先天性泌尿畸形」、「一次一個病人,癌症的臨床試驗」,從中可以看到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突出報導該校教師的科學研究成果。其次,美國高校校園媒體不僅僅關注象牙塔內的師生生活,還把關注的視角擴展到社區等校外發生的新聞。還是以哥倫比亞大學2013年7月31日的校園網為例,「新聞提要(headlines)」欄目中刊登了兩條新聞,一條是來自彭博新聞社的新聞,標題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基因路徑跟蹤」,一條是來自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標題是「谷蛋白免費飲食比以往更受歡迎,但誰會真的需要它」,除了關注的範圍廣,其刊登的新聞更注重服務性和趣味性。

相關焦點

  • 同文講壇第45講:《中美教育比較及啟示》專題講座
    九江新聞網訊2019年4月1日上午,清華大學王曉陽教授做客同文講壇,為同文中學高一學子帶來精彩的《中美教育比較及啟示》專題講座。九江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同文中學校長胡德喜,九江市潯陽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向東,同文中學紀委書記王玉蘭參加講座。
  • 校園媒體: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徑
    在校園媒體傳播內容的構建體系中,無論是名師泰鬥思想的賡續,還是年輕小輩學術的張揚,亦或青年學子求知的感言,都是課堂的延續和智能升華的階梯,是打破專業分割絕對化、培養複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近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即強調「破學生專己守殘之陋見」,所以校園媒體的傳播內容對於避免校園主體因缺乏交換知識的機會而產生隔閡、促進高校校園的學術和諧與文化和諧都至關重要。
  • 傳統的啟示----中國古代書院與現代中小學校園規劃設計的比較研究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通過實際操作案例做一些詳細分析:根據地域不同校區文化理念不同的原則,巨人教育品牌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備的校區企業文化建設模式。通過巨人教育運營研發中心專業人員對歷史私塾中建築文化的深耕研究,得到了以下啟示:從古代書院建築群說起啟示一: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的協調重要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新老學校都面臨著校區建設、翻建等不同的問題,最顯著的是老學校的擴建,和新學校的重新規劃,其次是隨著人們的思想層面的提高
  • 中美高校研究生助教培訓與管理的比較研究
    以哈佛大學與北京大學為例,用比較的視角觀察中美高校研究生助教的培訓設置和管理機制,分析總結成功做法和相關問題,並為國內高校研究生助教的相關工作提供建議。關鍵詞:研究生助教;培訓;管理制度研究生助教是指高校的研究生(一般為全日制)在校學習期間,在完成基本專業學習與科研任務的同時,參與協助教師完成一門或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 高校校園廣告投放價格與媒體資源盤點
    據資料顯示,在我國高等教育連續擴招的政策下,大學生這一群體規模在不斷地壯大,同時也在不斷地影響著大眾消費水平,這類人群是品牌不可忽視的目標群體,所以眾多品牌廣告主都想直接在高校校園裡投放廣告,讓產品更抵近目標人群,以此提高銷量。如果要在高校投放校園廣告,有哪些媒體可選?廣告投放價格又是多少?
  • 英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的特點及啟示
    現在,英國高校多將顧問團隊分散和融入到工程、人文與社會科學等不同的院系開展工作。相較於以往工作模式,現有的模式與專業、學科、學院結合更為緊密。同時,由於國際學生人數劇增,英國高校還專門為他們提供就業指導服務。據介紹,諾丁漢大學和裡丁大學國際學生人數分別佔學生總人數的25%和20%左右,其中,中國留學生是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這樣的數據對英國其他高校普遍適用。
  • 中美合作辦學模式、政策分析及專業建議,教你如何才是合法合規
    文|Mavis日前,美國高校曾曝出在中國開辦野雞學校的相關新聞,為此新學說記者專訪艾森德蒙教育集團總經理周相科及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主任梁紫琪,了解中美合作辦學的關鍵要素和相關流程。畢竟,當今社會,「持證上崗」才是合理合法。
  • 美國大學新生教育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經過長期的探索、研究與實踐,南卡羅來納大學已構建起目標清晰、內容科學、運行規範、多元協同的新生教育工作模式,對我國大學改進與優化新生教育工作具有啟示與借鑑意義。關鍵詞:美國大學;新生教育模式;大學101項目;啟示新生教育在美國大學被稱為「新生適應教育」或「新生定向輔導」,目的是使新生儘快適應大學校園環境,迎接新挑戰,更好地實現角色轉換,從而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獲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 ...人胡建波:高校學生事務改革的再思考——中美疫情防控差異的啟發
    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胡建波教授在「大學教育論壇:高等教育創新的探索」分論壇在線作了題為《高校學生事務改革的再思考——中美疫情防控差異的啟發》的分享。他從中美教育觀念的不同、文化的差異,談了歐亞學生事務近十年來的變革,以及自己教育思想的轉變。
  • 胡建波:高校學生事務改革的再思考——中美疫情防控差異的啟發
    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胡建波教授在「大學教育論壇:高等教育創新的探索」分論壇在線作了題為《高校學生事務改革的再思考——中美疫情防控差異的啟發》的分享。他從中美教育觀念的不同、文化的差異,談了歐亞學生事務近十年來的變革,以及自己教育思想的轉變。
  • 中美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比較:兩者有何差異?美國的是不是更科學?
    張東海中美科研經費預算中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差異,認為我國科研項目預算要明確間接費用的範圍和比例,並在直接費用中增列一定比例的人員經費開支[1]。潘昕昕以美國NIH為例,分析了美國以專業機構管理項目為基礎的科技項目監督機制,提出我國要建立內外結合、分層分級的科技監督體系[2]。劉芳等對比了中美科學基金經費的管理規定、內涵界定、核算模式及監督機制,並提出我國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的建議[3]。
  • 盧森堡大學發展模式對我國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借鑑與啟示
    其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網絡信息教育模式的確值得世界各國的研究。隨著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深入開展,借鑑歐洲大學的發展模式並儘快與國際接軌業已成為一項迫切的課題,盧森堡大學的「多米諾」發展模式對我國高校的ICT網絡信息國際化發展的確具有借鑑價值。
  • 中美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較研究
    本文以中美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報名條件、報名材料和選拔流程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中美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差異,並針對我國現行的「申請-考核」制博士招生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與完善的思考和建議。2005年,為提高選拔質量,教育部推行各高校自行確定招生模式的試點,部分高校開始效仿發達國家,「申請-考核」制逐漸被引入我國。2013年,教育部首次在《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選拔『申請-審核』機制」,為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眾多招生單位迅速跟進,取消統一入學考試,積極嘗試改革。
  • 中美基礎物理實驗教科書的對比與啟示
    哈佛大學是全美乃至全球綜合實力名列前茅的頂尖高校,是美國最早的4所「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之一。與美國大部分高校一樣,哈佛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都沒有正式出版的基礎物理實驗教材[3-5] ,他們基本上採用自編的實驗講義,稱為「Worksheets」或「Lab manuals」,實驗講義由參與實驗教學的教授和指導教師編寫完成,講義根據需要每年不斷地進行修改、補充。
  • 美國傳媒業資本運作的價值邏輯及啟示
    在傳統報業面臨困境時期,內部改革或許只是應對困境的一種策略,適時的資本運作相當重要。美國傳統媒體大多選擇新興數字媒體作為收購或注資對象,正是看好其未來的盈利潛力,我國傳統報業同樣可以選擇有潛力的小型數字媒體進行資本投入,這既可避免媒體內部激進的數位化轉型,又可將小型數字媒體作為試驗場,在推進數位化轉型的同時,規避轉型風險。
  • iSchools聯盟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調研及啟示
    內容摘要:對國內LIS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四點啟示:線上線下交互式教學、教參資料引導式學習、平臺技術開放式創新、學習效果多維度考核。研究採用網絡調研的方式,選取信息組織類課程為調研對象,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歸納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線下分別授課和基礎課程面授實踐課程在線授課三種模式,從授課方式及環節、教材及教輔資料、技術環境和課程考核四方面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得出對國內LIS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四點啟示:線上線下交互式教學、教參資料引導式學習、平臺技術開放式創新、學習效果多維度考核。
  • 海外基金會投資運作模式經驗借鑑——以美國為例
    報告摘要:海外基金會投資運作模式成熟,經驗值得借鑑。以美國為例,大學基金會投資運作以投資委員會、或資產管理子公司兩種模式為主;家族基金會投資運作以家族管理、專業理事會管理、金融機構/慈善管理公司管理三種主要模式。美國社會經濟、文化、及政策環境均為其基金會組織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 香港理工大學校園運作恢復九成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1月13日電去年底曾被暴徒佔領的香港理工大學校園已完成大部分修復工作並於13日展開下學期。有學生對於校園被破壞感到難過,校園氣氛也大不如前。當天上午10時,記者在理大職員帶領下進入校園了解情況。校方在兩個主要的校門安裝了閘機,教職員和學生需要證件才能進入校園,訪客需要在櫃檯進行登記。連接港鐵站、毗鄰紅磡海底隧道等其他入口則仍然封閉。
  • 中美攜手創新教育模式
    建立全球創新學院是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的聯合成果之一,這一項目的成功得益於中美學術與企業機構的開創性合作。   「這是中國研究型大學首次在美國設立實體校區。」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羅林泉說,這一學院與中國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實行改革的努力相一致,即培養更多具有創造力與企業經營理念的學生。
  • 中美兒童網站比較研究
    本文將從整體和單個文本來比較中國大陸兒童網站和發展已較成熟的美國兒童網站,旨在發現我國兒童網站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可從國外優秀兒童網站獲得的啟示。    中美兒童網站對比研究    1.從整體上比較中美兒童網站的差別    (1)從數量上看,美國兒童網站約為中國兒童網站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