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
營養的集散地,我的大腸小腸
你知道為什麼胃裡下來的食物要先經過小腸,後經過大腸?如果掉過頭來,先大後小,將會發生什麼?
也許先大後小,整個世界都翻轉了。每個人將在坐便器上辦公、洗衣、約會,坐便器將成為每個人的交通工具。
你肯定會疑問,為啥這麼說?
這就要跟大腸、小腸本身的功能有關了。
小腸作為身體裡最長的器官,足足有 4~5m,展開有 200~250m2㎡,怎麼算都是一個標準的複式房。如果把這個複式房改成單人宿舍大小,就會引發一種疾病,叫作短腸症候群,這種患者容易出現水、電解質失調,嚴重營養不良。
因為,小腸的主要任務就是瘋狂地吸收營養。
為了吸收營養,小腸會分泌一些消化液,也會接受別的消化液共同來消化食物。比如小腸會接受胰液和膽汁,並且通過自己的勃氏腺和李氏腺分泌自己的小腸液,使得食物在小腸停靠的這 3~8 小時,被完美地消化吸收。然而食物並非無菌,於是小腸還會分泌一些防禦素和溶菌酶,用來殺滅細菌。
為了讓工作更高效,小腸自動分為 3 個重要部分來分工合作,負責不同的物質。
你肯定會疑問,知道這能幹啥?
不如我們換個角度反問自己,如果沒了這,會發生什麼?
小腸將分成以下三部分: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十二指腸主要吸收單糖和鈣、鐵、鎂等離子,空腸主要吸收胺基酸和脂肪酸。迴腸主要吸收維生素B12和膽鹽。維生素B12可是很關鍵的一種營養素,一旦吸收不了,將會引起巨幼紅細胞貧血。
小腸功能雖全,卻沒有存儲空間。食物在小腸裡都是匆匆過客,所以,一旦大腸小腸掉頭,只怕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天三次,人們從此離不開坐便器。
那大腸是個什麼情況呢?大腸其實就像是一個囊袋一樣,主要起儲存作用,還兼顧吸收水和無機鹽。因為,食物經過小腸的漫漫長路,早已被吸收得淋漓盡致,營養所剩無幾,所以,大腸裡儲存的一般都是一些食物殘渣和 20%~30%的細菌,這兩種東西一混合,就叫作糞便,是屎殼郎的高端奢侈品。
正常情況下,小腸大腸配合得很完美,使得你一睜眼就準備奔向廁所佔坑為王。
潰結、克羅恩,傻傻分不清楚?
假的腸炎
如果全身最長的器官有了炎症,那麼就可能出現:酒肉穿腸過,啥都沒留下。下腹如火鍋般沸騰咕嚕,憋不住成了內心最大的恐懼,大腦時刻在分析著這次到底是排氣還是排液?最怕把排液當成排氣,造成襠下固液並存,隨兩腿翻滾。
而對於腸炎,你肯定超級熟悉,因為這太常見了,幾乎人人有過,誰沒有吃壞東西拉過肚子?
但如果,腸炎也要辨真假?不是所有腸炎都是真的?你會相信嗎?
其實,真的腸炎,是腸子真有炎症。而假的腸炎,主要屬下面這種:
腸易激。
如果你在失眠、焦慮、抑鬱、頭痛中同時伴有便秘或者腹瀉,而且持續半年之久且近 3 個月來持續存在下腹痛,但是化驗單上顯示一切正常,沒有能解釋這個現象的生化改變,那麼,很顯然,這屬於神經官能症,往往消除顧慮,改善身心健康,心情好了病就好了。
對於輕症的腹瀉,稍加用蒙脫石散。對於便秘的,也可酌情使用瀉藥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改善症狀。
真的腸炎
真的腸炎,就是炎症性腸病。
這個就是大腸真受傷了,而能這麼傷著大腸的,往往跟環境、遺傳、感染、免疫都有關係,以至於產生了不友好的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這兩種病都屬於炎症性腸病。
如果非用一些手法形容大腸所受的折磨,也許給大腸「內部刮痧」正是潰瘍性結腸炎的代表作,而給大腸「隔一步挖個坑」正是克羅恩病的代表。
「刮痧」的後果,氣攢橫結腸,中毒了……
這裡的「刮痧」,不是真正的刮痧治療,而是形容一種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的腸壁到處是出血點,有點像皮膚刮痧完後的樣子。20~40 歲的妙齡青年們注意了,潰瘍性結腸炎偏愛此年齡段。它會讓這個年齡段的人,有種屁股著火的感覺。不是別的,單就它的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就能整得人一天少則跑 2~4 次廁所,多則一天大於 10 次,恨不能紙與屁屁摩擦起火。
並且,除了下瀉,它還會導致患者上吐、腹脹、食欲不振等。患者全身出現發熱、營養不良、外周關節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等。
而且,最危險的,它可以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你要問為啥?
這裡面的原因就比較有意思了。
首先,它的病因與免疫系統的關係更大一些,導致腸道的免疫系統釋放各種炎症因子,一會兒攻擊一會兒停戰修復,導致潰瘍性結腸炎的戰線很長,從直腸一直逆行到大腸的起始部位,也就是從左下腹開始逆行到右下腹。雖然戰線很長,但它揩腸子的力道還算輕柔,所以僅僅表面被揩下來一塊兒。
由於腸道的血管遍布腸道表面,所以這種廣泛的連續的輕揩,引發的後果就是出很多血。所以炎症性腸病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黏液膿血便,有時甚至是便血。
再說說另一個後果,中毒性巨結腸。5%的重症炎症性腸病會在誘因存在的情況下出現中毒性巨結腸,原理很簡單,就是腸道沒勁兒了,不收縮了,氣體不會有規律地排向肛門,而是氣往高處走。
於是橫結腸,作為大腸中最高的部分,就會被很多氣體充斥著,而且氣體不斷上溢,越攢越多,直到把腸子撐得快爆炸,引發腸穿孔。
所以,能放屁真的是個「技術活」,不會放屁真的很危險。
你肯定還是最關心,咋治?
其實怎麼治,無外乎對症和對因。對因,只要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就能「解鈴還須繫鈴人」的還回去,而對症,只要知道它有什麼樣的症狀,就能針對這些症狀採取措施。
於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對因治療,主要是用一些抗炎藥來抑制炎症。包括以 5-氨基水楊酸為主要成分的柳氮黃吡啶、奧沙拉嗪、美沙拉嗪,和一些常規抗炎的萬能藥糖皮質激素,或者更高級的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對因治療也是最有效的治療。
它的對症治療,是主要針對於腹瀉導致的水電解質紊亂而展開的,便血太多的開始補血,電解質紊亂的開始補液,總之就是缺啥補啥。
克羅恩病,隔一步挖一個坑
如果你在腸鏡下看過克羅恩病,想必如此跳躍的畫面,會令你永生難忘。
克羅恩病如果跟潰瘍性結腸炎攀親戚的話,應該算是它同父異母的弟弟,因為這兩種病病因大體相同,都是腸道的炎症反應,治療方式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藥品及對症對因治療方式都類似。
就是在表現上,二者會有明顯的差異。
你肯定納悶,這個克羅恩究竟跟潰瘍性結腸炎表現得多麼不一樣?
其實,很不一樣。單從腸鏡下的表現就不一樣,克羅恩是很明顯的一段好一段壞,對腸道的破壞呈跳躍式分布。它特別喜歡打孔,尤其是往深裡鑽,於是,隨之而來的一個詞,「縱行裂隙」就是這個病的鏡下特點,因為鑽得深,所以有很大鑽透的風險。事實也正是如此,它特別容易鑽透了形成臭名昭著的內瘻和外瘻,局部也容易形成包塊兒,多侵犯右下腹。
至於治療,克羅恩病與炎症性腸病相互借鑑。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醫生怕你不知道》
作者:趙雅楠
原標題:《腸炎也要辨真假?是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