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考點:
【設計與進行實驗】
1.主要實驗器材:雷射筆、鉛筆、量角器、平面鏡、可折轉的白色粗糙硬紙板等;
(1)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數;
(2)可折轉白色粗糙硬紙板: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對光線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2.實驗應在 較暗 的環境中進行:減小其他光線對實驗的影響,使實驗現象更明顯;
3.紙板與鏡面的放置要求:紙板與鏡面 垂直 放置;
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係: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分別測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5.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將紙板NOF向前或向後折轉,觀察硬紙板上是否顯示反射光線;
6.驗證光路是否可逆: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觀察新的反射光的傳播路徑是否與原來的入射光線重合;
7.實驗中改變入射角大小,多次實驗的目的: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讓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8.讓光線緊貼紙板(光屏)射向點的目的:在硬紙板(光屏)上能顯示光路;
9.實驗描繪光的傳播路徑的方法: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上取一個點,將該點與反射點連接;
10.區分每一組的對應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方法: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描繪,或者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進行編號,
【分析數據,總結結論】
11.數據測量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12.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交流與討論】
13.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的原因:光在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
14.實驗中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不能說成是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實驗結論: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發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 針對訓練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如圖,平面鏡M平放在平板上,E,F是兩個粘起來的硬紙板,可繞垂直於鏡面的接縫ON轉動。
(1)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鏡面,在紙板B上可以看到光線沿OF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光線EO和OF的軌跡,則EO與垂直鏡面的直線ON的夾角是 (選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2)如圖乙,把半面紙板F向前或向後折,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ON ;
(3)在探究過程中,小明得到了如表的數據:
小明實驗過程中,漏記了一個數據,這個數據是 ,分析數據可知,反射角 (選填「大於」或「小於」或「等於」)入射角;當入射角變大時,光線OF (選填「遠離」或「靠近」)直線ON;
(4)如果讓光線逆著OB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A方向射出,這表
明 ;
(5)為了看清楚紙板上的光路,紙板材質應是 (選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6)另一小組的同學利用同樣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經檢查三次測量數據都準確,但規律不對,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 ;
(7)另一小組的同學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總能在紙板上觀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由此得出結論: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該小組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答: 。原因: 。
答案:
(1)入射角;
(2)不能;在同一平面內;
(3)45;等於;遠離;
(4)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具有可逆性;
(5)粗糙的;
(6)將入射光線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視為入射角或將反射光線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視為反射角;
(7)不合理;沒有折轉紙板進行觀察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