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至關重要——心理專家介紹如何化解居家焦慮

2020-12-18 騰訊網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陳彥仿)疫情期間,活動範圍變窄,生活內容相對單一,居家人員的心理也會產生變化。如何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至關重要。近日,記者採訪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馬喆、嚴林峰和心理治療師馬曉潔。

焦慮情緒如何化解?

馬喆:居家抗疫時,家庭成員出現過度緊張並不少見。有時,甚至自己或孩子咳嗽一聲,都會產生恐懼感。

要緩解焦慮情緒,可以嘗試放鬆療法、充實生活,逐步改變不良狀態。

首先,完成一組放鬆練習。選擇令你感覺舒適的姿勢坐好,進行三組深呼吸。這樣的做法可以讓你全身放鬆,同時激發支撐自我的內在能量。

其次,採用「積極暗示」的方法,即在緊張、焦慮的時候使用激勵性言語。如:「一切都會好起來」「我目前狀態很好」等,進行自我「心理免疫」,多次反覆實驗後,就會有輕鬆的感覺。

最後,可制定一份每日作息時間表。建議只在每天清晨利用15至20 分鐘時間閱讀手機信息,合理安排家庭大掃除、親子娛樂、健身運動、三餐飲食,讓自律的生活成就健康的身心。

當內心徹底放鬆後,激發出體內正能量,就能讓自己充實起來,負面情緒即可被拋開。

如何改善親子關係?

嚴林峰:孩子與家長關係緊張,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孩子已有了一般心理問題。類似的情況多集中在14 歲到16 歲的孩子身上。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首先不要太嘮叨,嘗試多看孩子的優點,縮小他們的缺點。求同存異的相處模式會讓親子關係更輕鬆。

其次,一旦因為孩子處於懶於做任何事情的狀態,與家長發生爭執或者衝突時,家長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比如:「看到你什麼都不做,我會感到擔心,特別是開學後,怎麼辦?」讓孩子知道家長焦慮的心理。和孩子溝通時,家長要學會表達技巧,特別是不要用宣洩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最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個規劃,規劃要容易完成。家長面對假期中的孩子,不能要求太高。

如何調整消極心態?

馬曉潔:這是一種焦慮情緒的變形。因為生活狀態突然改變,又無法及時適應,所以有時會對別人發洩情緒。這種行為並不恰當,同時會傷害到別人。因此,選擇正確渠道溝通尤為重要。

任何時候,主動溝通都是重要的心理調整辦法。可以多和朋友打電話,通過交流表達內心想法。其次,將煩惱轉化成一種力量,比如:參加志願者活動,為大家服務,實現個人價值。也可以在家秀廚藝、鍛鍊身體。轉化能量後,就不會有類似壓抑的情緒。

同時,調整好生活節奏。擁有穩定的節律和周期,才能身心健康,否則更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可以多聽音樂,深呼吸。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翻翻相冊,回憶曾經快樂的時光。作為家人,此時應表現出理解,而不能堆放憤怒。要從語言上做出改變。比如可以問:你是不是焦慮?我很擔心。當這種情緒被家人看到時,自己的張力也就沒那麼大了。建議組織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動,比如一起看電影,或分享一本書。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1期 居家心理篇 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很重要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1期 居家心理篇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很重要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積極的心理暗示法」助力孩子一生幸福
    積極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一個人保持積極向上、擁有良好心態是很重要的,父母通過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可以幫助孩子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積極樂觀的人更快樂,更容易滿足,有助於身心的健康,而這種心態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尋找、積累、強化那些美好的積極的事物,是給孩子生活最甜蜜禮物。好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對社會充滿感恩。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培養一個良好的心態,發揮每個孩子的最大潛能。
  •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居家期間,孕產婦出現焦慮、煩躁、睡眠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出現壓抑、脾氣大、整夜睡不著等焦慮情緒過度的情況,就需要做適當的心理調整了。8月18日,烏魯木齊友愛醫院(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友愛醫院院區)心理睡眠科首席專家李新敏,就孕產婦居家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給出專業建議。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烏魯木齊市: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是如何做好居民小區防疫工作的。組織開展各類線上文體娛樂活動、網上心理諮詢服務,引導居民舒緩情緒、理解配合防疫工作。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心理壓力大?專家: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新聞發布會上,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針對接受醫學觀察人員如何做好心理調查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徐向東說,接受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反應。
  • 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李曉青)居家期間,孕產婦出現焦慮、煩躁、睡眠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出現壓抑、脾氣大、整夜睡不著等焦慮情緒過度的情況,就需要做適當的心理調整了。8月18日,烏魯木齊友愛醫院(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友愛醫院院區)心理睡眠科首席專家李新敏,就孕產婦居家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給出專業建議。
  • 【專家支招】面對疫情情緒焦慮時,如何進行心理疏導?
    人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未知會感到焦慮、恐懼、憤怒、無助等,甚至有的人會出現心慌、頭昏、胸悶、出汗、顫抖等生理反應,這些都是正常身心反應。當你開始嘗試監測和識別自己心理反應的時候,嘗試著接納自己的情緒、生理反應,允許這些反應的出現,而不是否認和排斥。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積極的改變自然就會發生。此外,也可以選擇採用放鬆技術來緩解焦慮。
  • 專家支招:面對疫情,家長如何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面對疫情和延期開學,廣大家長們該如何調整自己和孩子們的情緒,保持孩子們健康的心理狀態呢?市委文明辦會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組織心理專家給您支招。 合理安排居家活動 這個假期因疫情影響,電影院、公園、遊戲廳等遊樂場所關閉,春節文化娛樂活動取消,讓孩子們天天呆在家中,假期生活少了色彩和樂趣,也容易滋生煩躁情緒。特別是延期開學,又增加了孩子們呆在家裡的時長,讓焦躁情緒更為強烈。因此,家長們要幫助孩子們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充實居家生活、培養健康情趣。
  • 高考撕毀他人答題卡——敲響警鐘: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們關注身體上的疾病,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卻極少關注我們的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十大標準的前4條就是關於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標準。心理專家表示,對於不願意尋求幫助的青少年,最重要的是向他們普及心理學知識,使其了解到產生厭學、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並不丟人,這些問題都「可以像感冒一樣通過治療化解」。從心開始心理專家強調,要讓孩子們知道身邊有很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的心理問題,但是通過有效治療,都能恢復正常生活,給青少年傳遞積極信號。
  • 自我心理暗示 讓中考心態更積極
    心態對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每一項學習任務,那麼你的學習興趣會隨之提高,學習效果也會隨之提高。臨近中考,中考生們卻如熱鍋裡的螞蟻,等待始終是一種漫長又難熬的過程。大家期待這場醞釀很久的中考快點到來,所以難免心態上有些急躁。很多人還有焦慮、失眠、擔憂等問題。而最後關頭,拼得不是其它正是心態二字。
  • 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
    有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心態決定了是否可以成功的85%。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思維和行為,就有什麼樣的未來和人生。學生在高中三年會有較大變化,班主任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和發展。
  • 疫情爆發之下,或焦慮、或恐懼,怎麼辦?|醫生:心理幹預來解決
    面臨突然爆發的疫情,嚴重危害著我們身體健康的同時,焦慮、恐懼、麻木等充斥著每一天的生活,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心理幹預,不失為一種積極介入的好方法,可以及時疏導和緩解心理問題,使人們的軀體和心理共同健康。
  • 家長如何幫高三學生緩解壓力?大學生怎樣應對焦慮?心理學專家來...
    今天,推出《用「心」戰「疫」》第(88)期,隨教育小微一起來聽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教授侯瑞鶴、北京外國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石薇詳解,疫情期間師生常見心理問題如何調整↓↓↓疫情當下關於心理方面你有什麼想問的問題歡迎大家在微信評論區留言我們將邀請專家詳細解答
  • 科爾沁區舉辦「陽光心態,迎接挑戰」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9月19日,科爾沁區舉辦「陽光心態,迎接挑戰」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理事、全國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委員李傑講授,為到場的科爾沁區教體系統各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學生代表做了以「陽光心態,迎接挑戰」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原生家庭問題是大多數人成長中的必答題,長時間密切相處更容易激發代際矛盾,甚至家庭中父母親緊張的夫妻關係也會給居家生活的大學生帶來負面心理影響。可以說,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一個人面對世界的基礎,用「基本盤」的概念來界定和理解合適不過。
  • 防疫常態化後如何保持積極心態
    該如何面對這些心理不適呢?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委員鄭愛明介紹,恐慌表現為恐懼和害怕,抑鬱的具體表現則是悲觀和絕望。他說,這些心理變化可能導致異常行為。例如,不斷關注手機,害怕錯過任何一條新冠肺炎消息,哪怕吃飯和睡覺時也不放棄;反覆洗手,哪怕手洗破皮;不敢出門,在家裡也不敢講話,也不希望家人講話,擔心飛沫傳播新冠肺炎,為此感到痛苦等。
  • 疫情當前,孩子的暑假如何度過?專家建議:應培養幼兒居家的生存能力
    對於他們來說,居家安全,無人陪伴成了最大的難題。這樣的一個暑假該如何度過?對此專家建議,既要確保居家安全,又要防止孤獨帶來的心理傷害,同時還可以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培養幼兒居家的生存能力。黃珊無奈地說,「這些能辦的都辦了,可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在家,用什麼方式解決心理孤獨的陰影,到現在我也沒想到方法。」問題長期居家的焦慮產生應激反應其實,安全是所有家長都會關注的問題。但在關注安全的同時,卻會忽視一個同樣重要的隱患——就是心理。
  •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如何培養健康心理?
    原標題: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如何培養健康心理?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卻不向外傾訴而造成了很多心理問題,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培養健康心理:   1、正確認識自己   有著自卑心理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是這世間上最沒用最差勁的那一個人,其實,我們大可不必這樣想,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我們要從多方面來看待問題,你會發現其實你自己也是有很大的的長處的,遇到失敗的時候也要理性的對待困難,成功就獎勵自己,失敗就要有種再接再厲的心態
  • 安徽宿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青少年陽光心理
    2020年以來,針對疫情下的青少年群體容易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安徽省宿州市積極創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體系,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青少年學生具有陽光心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 緊張焦慮、不知所措、親子衝突……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停課不停學」初期的不知所措、長期封閉環境造成的親子衝突……多種因素下,不少青少年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 非常時期,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學生都出現了哪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為什麼最親的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相處這麼難?學校、家長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直面問題、紓解壓力?一線心理教師在工作中應注意哪些細節?
  • 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健康向上的成長心態
    8月初,成都市2020年未成年人心理實驗室和心理電臺項目正式全面啟動,該項目都是由成都市文明辦主辦、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承辦的特色宣教項目,旨在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健康向上的成長心態,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健康心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