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之下,或焦慮、或恐懼,怎麼辦?|醫生:心理幹預來解決

2020-08-28 牙牙保鏢007

2020年,疫情在中華大地上蔓延,帶來諸多不良影響。截止目前,「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達7萬多人,死亡也有1800多例。當然,還有因為各地延遲復工,導致每日宅在家裡的全國人民。面臨突然爆發的疫情,嚴重危害著我們身體健康的同時,焦慮、恐懼、麻木等充斥著每一天的生活,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心理幹預,不失為一種積極介入的好方法,可以及時疏導和緩解心理問題,使人們的軀體和心理共同健康。

心理問題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心理幹預。

心理幹預的定義

心理幹預,通俗來講,就是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針對一定對象的心理問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循序漸進的對個體化的心理問題進行有目的施加影響,以期朝著健康的心理方向發展。心理幹預包括: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心理康復和心理危機幹預等。

心理幹預

其中,心理危機幹預對於此次突發的大面積疫情尤為重要,特別是對於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本來正逢春節可以開心回家和家人團聚,一起分享一年的成功經驗和總結失敗,吃上家人精心準備的美食。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一切美夢,除了帶來軀體的疼痛外,還會使其及家人感到恐懼、焦慮、擔心,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心理問題,危害健康

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影響

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將會給自身或社會帶來影響。對於自身來說,心理健康表現為抑鬱、焦慮、煩躁,乃至發生睡眠障礙,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對於社會來講,心理不健康的個體可能產生煩躁、厭世、情緒激動等嚴重問題,當採取過激行動時,將會給家人和社會帶來嚴重影響。

心理問題危害大

心理幹預的重要性

疫情之下,很多人群將會出現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如果心理幹預及時跟上,將會有效疏導不良的情緒,化解不良的心理問題,引導朝著積極健康方向發展。心理幹預,可以幫助個體恢復積極的人生態度,更好的投身參與社會活動,也會降低潛在的社會不穩定風險。

心理幹預用處大

焦慮、恐懼充斥,怎麼來幹預

心理幹預,需要專業人員來處理,可是疫情波及全國,沒有也不可能全面到位。我認為,長期居家隔離和已經確診的患者,心理健康已經發生很大問題,如有些人焦慮病情,有些人一出門就被病毒包繞。這就需要各方面一起聯動,確保心理問題得到很好解決。


心理幹預需要各方一道

  • 心理專家

當下抗「疫」之戰打的如火如荼,控制疫情和治療軀體疾病擺在第一位,可是心理幹預也需要逐步跟上。心理幹預的主要群體為確診和疑似感染的患者,首先可以通過媒體等資訊平臺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有效緩解大範圍人群的心理問題;其次是篩選心理問題嚴重的患者,最後心理專家積極跟進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及時給與疏導。

心理專家專業指導

  • 遭受心理問題困擾的個體

疾病,摧殘我們的軀體,心理問題,卻摧殘著我們的精神。作為深受心理問題困擾的個體,不能光接受被動治療,還需要積極走出去,敞開心扉,正確認識自我。

學會自我調節,積極與家人和朋友溝通,不要封閉自我,放鬆心情,以輕鬆的姿態抗戰「疫情」。當然,確有不可緩解的抑鬱、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需要積極就診,尋求專業的醫生給與幫助!

積極的心態

  • 社會需要給與關愛

疫情波及全國,危害健康的同時,也在時刻檢測著人性的本質。有些人打著防「疫」的幌子,隨意將確診患者的私人信息廣泛傳播,這種極端的做法還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贊成。可是有些過激的做法給當事人帶來很多困擾,使其感到孤獨與焦慮,深怕周圍人冷漠的眼光。

社會的關愛

真實事件分享

這名「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就診與我老婆的醫院,是一名在湖北讀書的大學生,春節回家後突然發生咳嗽、高熱等現象,遂至某醫院確診後進行隔離治療。

隔離治療期間,患者的照片在當地各個朋友圈瘋傳,各種私人信息也被刨出。出發點雖然是好的,可是給當事人帶來無盡的困擾,整天沉默寡言、焦慮及抑鬱。由此可見,疫情之下,很多人將會存在心理問題,心理幹預及時跟上將會很重要!

善意也會帶來傷害

知識拓展:內心強大,積極面對人生

疫情之下,治療軀體疾病的同時,也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分享一句比較喜歡的話:心靈是一扇窗,窗外的風景由你的心定。

這次災難,給諸多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也給人的心靈埋下陰影。我們需要強化自己的內心,休憩片刻,以積極的心態拾起生活,走出自己的心魔,勇敢面對人生。

內心強大

原創打油詩一首

病毒催殘俱身心

中華兒女把心齊

白衣勇士赴前線

敢把重擔往肩挑

日以繼夜忘生死

終將抗疫取勝利

心理問題需重視

強大內心迎明天

戰疫必勝

總結:2020年,「新冠肺炎」在中華大地蔓延,感染了數以萬計的中華兒女。醫務人員無畏的奔赴一線,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應對疫情,目前已經取得初步勝利,相信不久即將完全控制。疫情風波將會給人們帶來恐懼、焦慮,接下來心理幹預也同樣重要,強大內心,走出自身的陰霾,迎接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李權超.李健.王珊珊等.心理幹預在一起爆發疫情中的實施與效果評估.解放軍預防醫學雜誌[J].2016.24(4):279-280

[2].童永勝.殷怡.劉悅等.災難事件後的心理危機幹預.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J].2019.19(7):653-657

配圖: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疫情應激狀態過後心理問題或集中爆發,枸杞原漿解決心理創傷
    自2月18日以來,由武漢市第一醫院聯合前來支援的省外11支醫療隊組成的幹預小組,一直在為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危機幹預、心理疏導和睡眠障礙幹預。和許多心理諮詢師一樣,他們做的事情很細微又很重要:在醫療救治的同時,尋找心理創傷的「解藥」。
  • 援鄂心理醫生:疫情之下,不能簡單對人進行道德評價
    記者 | 楊舒鴻吉編輯 |1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爆發之後,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在救治患者的同時,還要隨時面臨被傳染的風險。在心理治療師陳亮亮看來,如不儘早幹預,這場與病毒的長期鬥爭,極有可能給醫護人員造成應激創傷症候群。於是,作為最早支援武漢的心理治療師之一,陳亮亮將工作室設在了離醫護人員最近的醫院病房裡。
  • 面對疫情內心感到恐懼怎麼辦?新冠肺炎心理危機幹預平臺正式開通
    點擊查看 2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提出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心理應激反應,擔心自己得病也是應激反應的一種,尤其是有些人反應比較大,開始服藥,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並給出四點建議:一是要穩定情緒
  • 面對疫情帶來的焦慮和恐懼,「心理防疫」應該怎麼做?
    疫情當下,病例在變化,城在封,群體活動在禁止……部分群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焦慮和恐懼。這些變化正常嗎?我們該如何防控心理上的「疫情」呢?快隨小編一起來看↓↓↓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為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
  • 【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2020-02-07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2020-02-07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許燕:疫情防控科學化的心理疏導與幹預方式至關重要
    疫情期間要加強民眾情感管理與人文關懷新華網:疫情發生後,國務院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先後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重大災害及突發事件後發生後,為什麼對社會心理的疏導和幹預十分重要?
  • 新聞觀察:重視心理幹預!
    新聞觀察:重視心理幹預!   連日來,全國各地民眾都時刻關注疫情的進展,這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焦慮情緒,甚至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為緩解一些人因疫情產生的焦慮情緒,從除夕開始,廈門市仙嶽醫院就依託心理援助熱線,推出了疫情心理諮詢服務,24小時在線,為一線醫護人員、病患和普通民眾進行心理疏導。
  • 恐艾症狀怎麼消除 心理醫生幹預介入宜早不宜遲
    需要精神專科醫生的藥物來配合治療。無論是有過高危行為,或者僅僅是因為得到了某些信息而出現心理的負擔加重,就開始焦急、擔心、恐懼,剛開始常常會不斷上網搜尋相關的愛滋病知識,上百度、貼吧等等,以為多了解多學習就可以擺脫恐懼和焦慮,沒有想到這些混亂的信息又成為新的刺激源再次加重內心的焦慮不安。如果這個過程中,還有不斷檢測、反覆詢問疾控醫生等等,又有可能產生新的疑問,再次不斷地增加內心的焦慮和恐懼。
  • 烏魯木齊:病區派駐心理醫生開展心理幹預服務
    原標題:病區派駐心理醫生開展心理幹預服務 在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開展醫療救治中,針對患者出現的緊張、焦慮情緒,我區第一時間調集了專業心理醫生為其開展心理幹預服務,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了治療效果。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幹預措施研究
    因此,為充分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以期為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幹預提供理論依據,本公報主要從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入手,系統闡述了疫情期間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並從認知體系的建構、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構建互助體系、合理篩選信息、增加心理援助等五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以期能更好的提高疫情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如何克服疫情下產生的焦慮恐懼心理
    2020年初的新冠狀病毒疫情給民眾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該是闔家團圓的時候卻面臨著分離;應該是熱熱鬧鬧歡聲笑語的時候卻布滿哀傷了和恐懼,成日裡惴惴不安。經過了幾個月,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且生產經濟都已經在陸續恢復了,民眾基本上都已經在有序的恢復正常的生活,但是有部分人還是無法走出疫情帶來的恐懼感,因此還是很焦慮。那麼這些心理是怎麼來的,又該怎麼樣去克服呢?
  • 貴州: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成效顯著
    自2020年1月24日全省宣布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後,省新冠肺炎疫情監測管控救治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月3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講話精神和2月11日在北京調研疫情防控工作時指示精神,第一時間將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救治整體工作安排,不斷強化工作措施,積極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
  • 疫情恐懼心理的解決,恐慌心理的預防
    最近疫情比較嚴峻,很多人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多,從開始的不在意到現在已經有些恐懼心理了,幸虧防控比較及時而沒有發展成社會恐慌。這次我們討論下恐懼、恐慌心理的關係和預防解決方式。通法正常人都會用,但是缺點也比較多,我們這次主要探討下理法的解決方法,因為面對群體心理,還是理法比較通用些。 人們恐懼一樣東西始於自己的想像和對未知的恐懼,因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而有足夠的想像空間,把未知的事物想像的很難、很兇惡、很恐怖。其實他真正恐懼的是情緒本身,並不是恐懼的事物已經對他造成真實的傷害。
  • 對話|廈門援鄂心理醫生:部分隊員出現失眠甚至整夜無眠
    過去一段時間,不少援助湖北的醫療隊已經開始配備專門的心理醫生,專門為醫護人員做心理輔導和危機幹預,鄭一雄就是其中的一員。鄭一雄醫生是廈門市仙嶽醫院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同時他也是福建省心理危機幹預二隊成員、廈門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小組專家組成員,2月20日他跟隨廈門醫療隊前往武漢。
  • 擔心被感染 經常焦慮怎麼辦?來看這份24小時心理諮詢報告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承擔溫州全市的精神衛生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心理諮詢和對外學術交流等任務,同時負責市精神衛生工作辦公室的日常事務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指導中心的工作,隨著疫情發展,1月23日起醫院第一時間開通溫州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助力戰「疫」,該院精神科醫生、專業心理諮詢師輪班,為患者逐一解答。
  • 看到疫情消息就焦慮?有人因為恐慌每半小時測一次體溫
    202名經過嚴格篩選的心理諮詢師深一度:心理諮詢項目是如何開展的?是哪些人在提供心理服務?杜洺君:就像疫情一樣,從零開始。我們向協會和社會同時發出召集令,收到了來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共900多位心理醫生的響應。目前,項目由202名經過嚴格篩選的心理諮詢師組成。
  • 杭七院24小時心理幹預熱線 增加境外返杭人員心理諮詢
    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怎麼辦?3月4日起,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杭州市心理危機幹預與研究中心)24小時心理幹預熱線0571-85029595,特別增加了針對境外返杭人員的心理疏導諮詢。「往年,我們心理幹預熱線一年接聽電話約15000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諮詢電話量翻了一倍。」杭七院防治科科長宋海東說,隨著國內外確診病例數不斷增多,浙江已出現境外輸入性病例,不少人出現恐慌情緒。
  • 疫情之下,謹防把自己嚇成了 「疑病症」!
    我也在網上查詢了相關的資料,說這次疫情很多人都會出現『疑病症』的反應。」那麼,什麼是「疑病症」?疫情之下,如何調節心理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就此採訪了高級心理諮詢師、鄭州福斯特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專家彭熠博士。●過度緊張,會導致疑病症「疫情對我們的考驗不只是身體層面的,還有心理層面的,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實習編輯 胡語彤 通訊員 高曉璟)良好的心理幹預工作能緩解人員緊張情緒及疫情後的正常返工、返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焦慮與恐慌,關係著師生、家長對幼兒園及社會的信任和認同,同時也體現了幼兒園人文關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