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2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提出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心理應激反應,擔心自己得病也是應激反應的一種,尤其是有些人反應比較大,開始服藥,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並給出四點建議:
一是要穩定情緒,如果沒有出現發燒、乾咳等典型的症狀,身邊也沒有確診或疑似的病人,而且也很少外出,被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不要過度恐慌和焦慮。
二是要理性分析,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判斷不舒服的症狀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是不是相符合,如果說是比較符合,還是要及時去發熱門診就診,如果不符合,可能是身體方面其他的問題,必要時也應該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三是改變行為,如果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是還是控制不住擔心,那就試試轉移注意力的辦法,找一件事情讓自己長時間投入去做,通過這些方式來改變過於恐懼的心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極少數人有這樣一種情況,他堅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甚至去醫院反覆就診,即便醫生和醫學檢查認為他沒有被感染,他也堅信自己感染。如果是這樣極少數的情況,我們還是建議自己和家人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最好及時去醫院心理科和精神科尋求專業的幫助,避免長期的情緒緊張引發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傷害到自己和他人。
四是主動尋求心理援助,為了減輕和預防疫情導致的心理困擾,防範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原有的心理援助熱線基礎上,支持各地設立了應對疫情的心理援助熱線。有一個統計數據,截止到1月底,各地各省的公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精防機構一共開通了361條免費的心理援助熱線,如果靠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緩解不良的應激反應,及時撥打熱線,尋求專業的幫助。
近日,由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合學術支持,由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近百位具有臨床醫學背景的專業心理諮詢師,依託由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聯合開發的網際網路在線諮詢系統,提供心理危機幹預服務,及時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肺炎確診患者、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或疑似患者、參加疫情應對的後方人員和普通公眾,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心理問題諮詢等服務。
*部分信息來源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