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2020-12-08 澎湃新聞

【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2020-02-07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微觀來賓 ,作者微小觀

微觀來賓

《來賓日報》傾力打造,傳遞來賓最新新聞資訊。

最近我總是感到緊張,血壓也上來了。怎麼辦?

孩子在外地,雖然每天都能通話,但我老是擔心孩子會染上病毒。

……

最近一段時間,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不少市民表示自己不時出現緊張情緒,擔心身體和心理健康。

針對在這一特殊時期,普通市民該如何正確處理好自身情緒等問題,2月5日,記者採訪了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黃科。

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黃科

「防疫不防愛,隔離不隔心。勤洗手,多通風,安心休養,就當給自己放個最舒服的長假。」黃科建議,長時間不能夠外出、心情煩躁的市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緩解焦慮等負性情緒。如在家就能開展的運動健身、遊戲娛樂、繪畫攝影等,還可以跟朋友打電話、視頻聊天。

黃科還介紹了兩個自我放鬆的小技巧

一是呼吸放鬆小技巧。

主要是腹式呼吸。

第一步,仰臥或舒適的坐姿、立姿,腹式呼吸,放鬆全身;

第二步,緩慢深吸氣。以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鼓起肚子);

第三步,緩慢深呼氣。以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回縮肚子)。吸呼之間可有短暫停頓。

以上三步每次5~15分鐘,每天練習1~2次。通過呼吸調節,對全身放鬆和緩解疲勞很有效。

二是「蝴蝶撲扇」。

這個練習可以在1~3分鐘內完成,以緩解情緒煩躁、焦慮或沮喪,內心不安等負性情緒。

具體練習步驟為:

第一步,交叉雙臂放在胸前,雙手指尖可以觸到鎖骨和肩膀之間的區域;

第二步,雙眼可以閉上或部分閉上,看著鼻尖;

第三步,雙手交替輕輕拍打,模仿蝴蝶撲扇的翅膀;

第四步,深呼吸,並在這個過程中去覺察你腦海中的事物或身體的感覺。(比如腦海中的想法、畫面、聲音等,注意不要試圖去改變、抑制,你可以想像它們就像白雲飄過一樣。)

一起跟著黃科醫生學起來

↓↓↓

據了解,2月1日,我市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小組成立並正式排班,為廣大市民提供與疫情相關心理健康問題的服務。

服務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語音電話熱線,另一種是面對面心理諮詢。

其中,電話熱線由來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專業心理諮詢師聯合共青團來賓市委員會及來賓市心理健康衛生協會共同開通,分別為↓↓↓

「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心理諮詢熱線0772-4272077(12355)」和「心理健康援助公益熱線0772-4270022」,每天9:00-22:00為市民服務。

來源:「微觀來賓」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心理幹預】疫情期間心情焦躁不安怎麼辦這麼做就對了→ 2020-02-07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疫情,焦躁不安—日本人心理測試—看圖形
    ,焦躁不安—日本人心理測試—看圖形人總有焦躁不安的時候。容易控制焦躁情緒。平時不是容易焦躁的類型。平時往往具有通過攝取飲食平復心理的傾向。一口、一口地喝,慢慢就會平靜。一道門的隔離,氛圍變化,心情也會隨之切換。日本人的這個心理測試,我們試一下如何?
  • 迷茫的時候,該怎麼辦,做什麼能夠填補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職業迷茫期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多數人也會因此焦躁不安,阿胖在內容中將會分享給你3個步驟,助你從頭到尾擺脫迷茫,不再受焦躁與不安的影響!一、給自己定位很多時候內心的焦躁與不安是由於職業迷茫導致的,按照這個邏輯,如果當你的職業不再迷茫,你內心的焦躁與不安肯定也會一定程度上的減少。所以,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自己不再迷茫?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近期,杭州市安吉路幼兒園根據國家衛計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科學、規範的開展疫情相關的心理危機幹預工作,並通過有效策略、合理途徑對幼兒、教師、家長三類人員的心理幹預做效果評價。  一、疫情期三類人員心理危機幹預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危機事件給不同層面人員帶來的影響不一,歸納分類能高效的實施應對策略。
  • 疫情期間,我感到又沮喪又焦躁,什麼也不想做,該怎麼辦?
    一個網友發帖「我又喪又焦躁,什麼也不想做,喪失了生活的動力,我該怎麼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又喪又頹的狀態?我們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進行深層的解釋。由壓力感導致的退行疫情是這一階段我們面對的最大的壓力源。既然是壓力源,我們就會出現相應的應激反應:情緒降到了谷底,內心充滿了惶恐、不安、煩躁等負面情緒。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她是崇明區教育局的一名心理專家,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已有20年,疫情防控期間成為了一名心理疏導志願者。在崇明,像她這樣的心理疏導志願者還有很多,早在2月初,崇明便已組織專業力量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心理疏導體系。疫情防控,眾志成城,志願服務在四處湧現。除了醫護志願者、社區防控志願者、物資運送志願者等,心理疏導志願者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疫情爆發之下,或焦慮、或恐懼,怎麼辦?|醫生:心理幹預來解決
    2020年,疫情在中華大地上蔓延,帶來諸多不良影響。截止目前,「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達7萬多人,死亡也有1800多例。當然,還有因為各地延遲復工,導致每日宅在家裡的全國人民。面臨突然爆發的疫情,嚴重危害著我們身體健康的同時,焦慮、恐懼、麻木等充斥著每一天的生活,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 流感期間,告訴你長期隔離如何不焦躁
    講了這兩個例子,其實是想告訴大家:是否會變得焦躁,不在於是否被隔離,而在於隔離時你會幹什麼!這麼多天抱著手機翻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有沒有發現很多信息刷了一遍又一遍?眼睛和大腦也隨之變得疲憊不堪?其實,我們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是需要知道國家讓我們怎麼做。
  • 不能讓焦躁不安的情緒,影響我們的心情和日常生活與工作
    當在面對焦躁不安的情緒時,我們要學會如何去緩解和釋放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隨之跟著進入快節奏時代。學習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壓力對人們情緒的影響也表現的越來越明顯,常常容易產生焦躁感。在焦躁不安的情緒影響下,往往自己擊敗面對焦躁不安的情緒,首先可以從精神層面入手。1、告訴自己一定要放鬆。
  • 抗疫醫務人員心理幹預的實踐
    筆者團隊疫情期間對重慶市12 000餘名醫護人員進行的心理篩查結果顯示:有焦慮症狀的佔23%,其中有中重度焦慮症狀者佔3.4%;有抑鬱症狀的佔30%,其中有中重度抑鬱症狀者佔3.6%;有軀體症狀的佔47%,其中有中重度軀體症狀的佔20%。
  • 新聞觀察:重視心理幹預!
    而除了擔心疫情外,長時間宅在家裡,無事可做也可能會產生煩躁不安的情緒。  廈門市仙嶽醫院心理諮詢室主任 吳素英:所有的這些情緒反映都是正常的,它都是來保護我們,提醒我們可能需要去做一些調整,給自己創造一個稍微舒服的空間,去做一些放鬆的練習。有的人可能在家跑步機跑一跑,出出汗,有些人可能聽一些放鬆的音樂,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方式。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1月2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為規範、科學地開展疫情期間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提供指導;2月2日,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要求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做好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院校為例,開展了相應工作。
  • 疫情期間孕產婦的心理保健
    新疆網訊(通訊員 姚潔 楊清珊)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的準媽媽們帶來不便,不能下樓活動,也不能自行產檢,情緒上產生了焦慮和不安。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孕產婦如何在疫情期間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第一,可以學習一些孕產期的保健知識。了解自我健康監測的方法,自行居家監測胎兒宮內情況及嬰幼兒養育知識等,安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 疫情期間孩子心理疏導建議 心理諮詢師教您靜心備考
    疫情期間孩子心理疏導建議 心理諮詢師教您靜心備考  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漳州不少心理專家表示,疫情期間,家長應多留意孩子的情緒波動,並以科學的方式積極疏解,幫助孩子慢慢轉變心態。  家長要給孩子正面影響  記者:如何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孩子有了不良情緒該怎麼辦?
  • 從最初的焦躁不安到憤懣無奈
    瑪麗亞哭喪著臉跑來訴苦:會不會先砍了行政部啊,我怎麼這麼倒黴啊。    薛莉想瑪麗亞真是可憐。市場部、銷售部、企劃部裡,各個都是一頂仨的人精兒,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就是行政部了吧。瑪麗亞從一家臺資企業跳過來才半年不到,歡天喜地地以為靠上了棵百年老樹,卻沒想到老樹也會有掉枝葉的時候。    薛莉又想,自己也很不容易的。
  • 趕走心理病毒!貴州教育系統疫情心理支持平臺開通
    針對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較為嚴峻,部分民眾出現了恐慌、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搭建了「貴州教育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支持網絡輔導服務平臺」(簡稱貴州教育系統疫情心理支持平臺),面向廣大師生以及各界群眾開展心理支持、情緒疏導
  •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幹預?心理專家:關注自我情緒、軀體、認知等方面變化
    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疫情期間,身體和情緒或多或少會出現些狀況。8月28日,新疆精神衛生中心(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三科醫生楊庚林為您分析,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幹預?怎樣調節?記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幹預?
  • 《泰拉瑞亞》叢林變得焦躁不安什麼意思 叢林變得焦躁不安意思介紹
    導 讀在泰拉瑞亞遊戲中,叢林變得焦躁不安的意思是指世紀之花的花苞出現在叢林地下,挖掉花苞之後後,就可以看到世紀之花。
  • 疫情期間普通人可用的心理疏導技巧及心理熱線資源整合
    首先希望大家安下心來,國家衛健局前幾天已經印發了一份關於新型肺炎期間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的通知。通知中將幹預人群分為六類並給出了大體的幹預要點,六類人群分別是:確認患者、疑似患者、醫護及相關人員、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不願公開就醫的人群,最後是易感人群和大眾。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一、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通常身體不好,心情會沉重;心情持續不好,身體也容易出問題。比如長期焦慮、抑鬱等容易導致食欲不振、腸胃疾病、 冠心病等,其原因與不良心理狀態引起的身體免疫力下降有很大關係。面對當前嚴重的疫情,通過穩定情緒,調節心態、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有 利於預防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