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綠化大數據平臺:古樹名木1691棵,行道樹40萬棵

2021-01-07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0月28日訊(記者陳希 通訊員趙琴 明丹)武漢市有多少行道樹?一條路上有多少棵?在武漢市園林綠化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上,您一查便知。

28日,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透露,此系統的建立,初步實現全市綠地、林地、溼地、山體和自然保護區等生態資源的「一張圖」管理。

武漢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張瑞芬介紹,比如對武漢市行道樹的歸檔,統計的是以寬度12米以上道路的行道樹,基本覆蓋武漢主次幹道,遠城區的主要在城關,這樣的行道樹共有40萬棵,定位每棵行道樹的坐標、樹種、胸徑、冠幅、高度等信息;全市古樹名木有1691棵;公園的信息,包括樹木的品種和數量、水域面積等;風景區的信息,包括綠地率、植被面積及結構等等。此系統只是初步建立起來了,此後還會加入綠道、花卉等信息。

武漢是我國中部地區特大中心城市,區域總面積8600平方公裡,境內森林、溼地及城市園林綠地面積達60%以上,生態資源極其豐富,建立此系統,相當於為生態資源「建立檔案」。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生態資源「一張圖」,是耗時兩年用腳步丈量而成,現在「心中有數,手上有圖」,實現精細化監測及管理。

下一步,該系統將與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公安和社會管理信息系統等聯通,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共建共享共用。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還將進一步開發公眾版,屆時,市民可以查詢全市綠地資源分布情況,了解各個公園基本情況,知曉遊憩路線、各類服務設施、開展的活動等。同時,市民還可以監管綠地植被破壞情況,搭建一個人人都可共享可參與的生態資源平臺。

相關焦點

  • 廈門1910棵古樹名木 每一棵都有故事
    這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超過40%,一年四季,花團錦簇。行走在廈門的街道上,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座巨大的海上花園。  據廈門市綠化管理中心最新的普查數據統計,廈門的古樹名木多達1910棵,其中同安佔624棵,翔安佔406棵。  今年3月12日,正值全國第37個植樹節。
  • 這裡給150棵古樹名木「體檢」復壯,最高齡已有370年
    《城市綠化條例》中這樣定義:百年以上樹齡的樹木,稀有、珍貴樹木,具有歷史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均屬古樹名木。近日,坪山區150棵古樹名木「體檢報告」出爐。按照古樹等級劃分,樹齡350年以上的二級古樹有1棵,200年以上的三級古樹13棵,100年以上三級的古樹136棵;按照樹種劃分,有榕樹55棵,樟樹35棵,龍眼26棵,荔枝10棵,水翁9棵,秋楓5棵,紅鱗蒲桃4棵,樸樹2棵,白蘭、筆管榕、人面子、杧果各1棵。各類古樹名木在轄區6個街道均有分布,大部分生長狀態相對較好。壩光銀葉樹,估測樹齡500多年。
  • 2000多棵古樹名木有了「護身符」
    據介紹,截至2015年底,珠海現存古樹名木2063棵(其中名木8株),並進行了G PS定位建檔,保護率達100%。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國家一級古樹有8株,樹齡位於300-499年之間的國家二級古樹有27株,樹齡位於100-299年的國家三級古樹有2020株;8株名木中,樹齡20年左右的有4株,樹齡100年的有4株。
  • 實地查訪178棵古樹後檢察官心疼了!古樹名木也要「老有所養」
    永康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朱紅敏介紹,行動中,很多村民得知檢察幹警進村查訪古樹,紛紛主動指引:「你們看,這棵樟樹半棵樹都讓蟲蝕空了,太可惜了!」「這些樹,我小時候就聽長輩說是古樹,可惜現在生了白蟻,再這樣下去,可能會死掉的。」
  • 吉林省名木古樹亮「家底」 3棵「中國最美古樹」均在延邊
    吉林省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施十大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其中一項是古樹名木保護工程,主要是摸清全省古樹名木資源,開展好古樹名木的認定、登記、建檔、公布和掛牌保護等工作。據統計,在吉林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已做登記的古樹名木達到了26592棵,其中一級古樹353棵,二級古樹1800棵,三級古樹24439棵,名木3棵。
  • 古樹「大觀園」 名木看崇信
    經普查統計,全縣共確定古樹名木193棵,一級保護的有45棵,二級保護的有44棵,三級保護的有104棵;按樹木種類分:國槐85棵、側柏(含龍柏、三異柏)27棵、娑羅樹1棵、柳樹13棵、杜梨7棵、榆樹17棵、皂角樹7棵、青岡6棵、細裂槭2棵、黑彈樹1棵、絲棉木3棵、棗樹5棵、軟棗1棵、核桃5棵、鐵架木1棵、楊樹3棵、椿樹3棵、松樹2棵、法國梧桐4棵。
  • 城市綠化丨​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綠化大腦」顯神通
    廣州研發的天橋綠化技術規範成為行業國標,國內多個城市正打算或已引進廣州天橋綠化系統扮靚城市;逾萬株古樹名木全部領取「電子身份證」,實時網上體檢;無人機巡護城區超過60萬株行道樹,效率大攀升……2019年5月,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際網路+」林業行動計劃中,廣州在參評的407個城市中以98%的林業主管部門信息化發展指數位列第一。
  • 廣州古樹名木現狀堪憂 百年古樹難熬煙燻火燎
    在第四批名單中預定的數目為300多株,以白雲區的名木古樹最多,黃埔區初步認定60棵古樹在其範圍內,這60棵古樹大部分是榕樹或樟樹。  市民呼籲保護乘涼古樹  近日,廣州市沙河路一帶的居民聯名投書本報,希望通過媒體呼籲市民都能保護古樹名木。
  • 樹梢下的記憶——紹興古樹名木調查
    在那裡,100年以上樹齡的香榧樹多達2萬餘株,500年以上樹齡的香榧樹有4000多株,1000年以上樹齡的也有800多株,佔地3萬多畝。稽東鎮陳村有一棵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香榧樹,樹齡已達1579年。紹興的古樹名木中,桂花樹也有不少。在柯橋區湖塘街道的大香林景區,鎮園之寶「中國桂花王」今年已有1011歲。
  • 土右旗古樹名木有了「身份證」
    為了加強群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更加有效保護全旗古樹資源,近日,土右旗林草局為土右旗古樹名木統一掛牌。古樹名木是一個地區歷史與文化的象徵,是綠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林業發展和人民的歷史記憶,保護古樹名木具有重要的生態、歷史、文化意義。
  • 3年新添8.4萬把綠傘 武漢全市高大行道樹已達70萬棵
    東西湖區臨空港大道補栽的行道樹已成一道風景烈日如火,熱浪翻滾。站在江城街頭的一棵棵大樹,為生活奔忙的你擋住火辣光線,這是大自然給予的清涼饋贈。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公布的大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有70萬株行道樹為市民朋友遮陽擋雨。尤其是從2017年起,連續三年共補植8.4萬株高大喬木,密織綠網,成蔭上佳。
  • 武漢17萬棵大樹悄然「上街」送清涼,你家門口有幾棵
    記者採訪得知,近3年來,武漢園林和林業人不遺餘力地做著一件事:在街頭高標準栽植大規格喬木。目前已栽植大喬木17萬株,其中行道樹8.4萬株。今春雖受疫情影響,但復工後搶抓季節,種下了1萬餘株大喬木行道樹。今年底還將利用新建、改建道路的機會,再栽1萬株。3年內栽植的大喬木總量將達到18萬株,其中行道樹總量將達到10萬株!
  • 新換二維碼「身份證」 安慶古樹名木保護在行動
    「掃一掃牌子上的二維碼,就能一目了然地獲取該古樹的信息,包括樹齡、位置、樹高、生活習性、歷史人文等,實在是太方便了!」12月8日,安慶遊客劉珏在天柱山風景區內對新更換的古樹名木保護牌讚不絕口。牌子上除了基本信息外,還增設了二維碼即新版「身份證」,這一創新舉措能讓更多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了解到古樹的基本情況和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提高市民主動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同樣,在望江縣雷池鄉雷港村東風文化園內,一棵200多歲的重陽木雖然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枝幹遒勁,濃陰匝地。
  • 甘肅慶陽現存古樹名木1000多棵,棵棵都有美麗的傳說!
    古樹名木是人類的綠色瑰寶,作為「活文物」「活化石」,每一棵都見證了一段滄桑的歲月變遷,承載著千裡年流傳的記憶。慶陽市古樹名木資源豐富,據市林業生態環境調查規劃院統計,全市(子午嶺林區原始林除外)現有古樹名木共1058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就有12棵。它們雖不能"開口",卻以鐫刻在年輪裡的生態密碼,訴說著屬於它們的故事。
  • 40萬元保護一棵古樹 彭澤投巨資保護古樹贏得一片點讚
    空地中間,一棵高大挺拔的古銀杏傲然屹立,成為這片老舊居民區中靚麗的風景。而一個多月前,這棵古銀杏還被圈在一戶人家的院子裡,因為被圍牆「夾擊」,影響了生長。彭澤縣為此投入40餘萬元,將這戶人家搬遷,為古樹騰出了生長空間,此舉引發了網友「值不值得」的熱議。
  • 樹販子神通廣大 海南古樹名木"流落他鄉"(圖)
    資料圖片    中國園林網2月2日消息:媒體記者通過暗訪得知,一些地方竟然在幾年的時間裡賣掉了上百棵大榕樹;只要交2萬元,賣家就能把一棵樹齡高達300多年的古刺桐樹運送出島。     海南的古樹名木,正在大量流失,如何守護海南的古樹名木,成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 四川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研和經濟價值,保護古樹名木是延續城鄉歷史文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中古樹是指樹齡在一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觀賞以及科研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
  • 壽縣:古樹名木「健康卡」 「一樹一策」有保障
    日前,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壽縣建成區外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方案》設計項目中標公示,這標誌著壽縣古樹名木將全部建立「健康卡」,實行「一樹一策」保護。 壽縣共有一、二、三級古樹名木43棵,涉及全縣12個鄉鎮。
  • 西嶺雪山藏著一棵「中國最美古樹」,樹齡逾千年,鮮有人問津
    近日,全國綠委辦、中國林學會公布「中國最美古樹」遴選結果,在評出的全國85棵最美古樹中,飛水村這棵名為「丁木大仙」的香果樹,是成都唯一入選的一棵。2017年,國家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林學會在全國範圍發起尋找「最美古樹」活動。
  • 藏不住了 西山公園620歲的紫薇上《古樹名木》名錄
    日前,四川省《古樹名木》名錄公布,記者在一級古樹名錄中看到,我市共有2棵名木,數百棵古樹被收錄在冊。其中包含西山公園一株樹齡約620年的紫薇。據史料記載,這株紫薇在明末時期,被移種至成都溫江一地主莊園內,當時就已有約300年的樹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