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中國人飲食中時常會使用到的食材,天冷了喝一碗薑湯,或者是冬天吃薑母鴨,都是許多中國人共同的回憶。但大家可能會發現,臺灣有很多美食,有些全年都適合吃,但有些則是看季節。姜因為食用後會讓身體發熱,在冬天就特別常被食用。例如薑母鴨就是天氣冷適合暖身跟補身的料理,有些生意好的店家甚至一年只在冬季營業。或是有些夏天賣冰的店家到了冬天就會推出薑汁豆花、薑汁燒仙草…等季節限定甜品。
姜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在南亞的某個地方栽種,姜的乾燥製品在古希臘時就傳到地中海一帶,到了中世紀時已經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香料之一( Ref. 2 )。人們一般會用姜的地下莖,時至今日,姜已經廣泛應用在食物、飲料、香皂或保養品的調味品或香料等不同的用途上,常見姜的形式有新鮮或乾燥的根、錠劑、膠囊、液體萃取物、糖(果)和茶飲…等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都見過或用過。
姜在古印度、中國、希臘、羅馬和阿拉伯的文獻裡都有被提到,是廣泛被認為對健康有幫助的植物。在中醫裡,很久以前就已經拿乾薑來治療胃痛、腹瀉和嘔吐。現今,國外有把姜萃取物做成補充品,用途有舒緩術後噁心、暈車(暈船)、化療或懷孕引起的嘔吐,以及類風溼性關節炎。要提醒大家的是,這段文章提到姜的用途,不代表一定有療效喔。姜的相關功效,留在晚一點跟大家介紹。
大家都說姜對身體不錯,平常在市場上,可以買到嫩薑、老薑、粉姜,這些都是姜,但彼此之間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營養成分有什麼差異嗎?
姜依採收期的不同可以分為嫩薑、粉姜和老薑。栽種 4 個月採收的嫩薑,莖皮薄且嫩,肉質比較柔軟多汁。栽種時間到 6 六個月的時候,姜變得更加的成熟,這時候莖會比較粗大,皮轉為淡褐色且光滑鮮亮,這時候採收的姜稱為粉姜。種到 10 個月的時候,姜已經完全成熟了,外皮粗厚,吃起來也比較辛辣,這時採收的姜稱為老薑,又稱為薑母。不同階段的姜有不同的風味與口感,可以應不同的料理選擇合適的姜,例如想要煮薑母鴨,去買姜的時候就記得要挑老薑或薑母喔!否則煮出來的薑母鴨,吃起來就會覺得少了什麼味道。隨著姜年齡的增加,除了變得更辛辣之外,營養素組成是否也跟著發生變化呢?答案是有的,不僅三大營養素組成有一些改變,部分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含量也不太一樣。
目前與姜有關的研究比較多且可能有功效的用途是防止噁心與嘔吐,至於其他健康方面的效用,相關證據就還不夠明確。因此接下來的內容就來看看姜在幫助防止噁心與嘔吐上的科學證據吧!
懷孕期間的噁心與嘔吐
噁心與嘔吐是懷孕初期很常有的情形,如果持續發生的話會給孕婦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但又擔心一般止吐藥物可能給胎兒帶來副作用,許多媽媽會忍著不使用這類藥物,只能無助的任由這樣的問題發生。2017 年有一篇回顧研究,探討懷孕期間吃薑是不是能減少噁心與嘔吐的作用( Ref. 4 )。總共回顧 12 篇口服姜來治療孕婦嘔心與嘔吐的臨床隨機控制試驗,總共有 1,278 位涵蓋各個階段的孕婦參與。結果發現姜能顯著改善噁心的症狀,但沒有顯著減少懷孕噁心與嘔吐期間的嘔吐次數。此外,研究發現每天不到 1,500 毫克的姜就有可能舒緩噁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