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地鐵上,每個人都在低著頭看著手機,
坐在公交車上,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在低頭看著手機,
以前微博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有疑惑:微博會不會讓人更加孤獨,
宅男,宅女,不算是新名詞了,看到這裡的朋友,相信大多數也都是宅在家裡。
進入21世紀,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它使我們即使遠隔千裡,也可以頻繁聯繫,這種高效率的聯繫方式,提高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和生活質量。但是微信的出現,即提高了我們與朋友親人聯繫的頻率,同時也隔閡了我們每個人之間的關係。
更便捷的文字、語言、視頻、上網設備,讓更多人能夠獲取到更多的資訊信息,上世紀80年代初回城,世界開始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中國民間用上電腦和網際網路大概比外面科學發達國家遲不了多少年,我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用電腦和上網際網路的,那時沒有金長城,虛擬空間無國界,地球成了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工作在電腦,休閒在電腦,社交在電腦….,BBS到論壇,論壇到博客、到微博直到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用上智慧型手機,生活方式完全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不僅僅是用來通話了,而且通話的作用已降到次要地位,甚至對陌生電話設置了自動分類,自動屏蔽,減少騷擾,平常社交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網購、商場付款、導航、搜索、出門坐公交、租計程車、租單車、看病、找對象…等等,都離不開一部小手機,我本人甚至因工作需要經常在手機上大額資金轉帳,有時是在公交車上完成,資訊交流和獲取不再靠電視、電臺或報紙,這種巨大的生活方式改變,造成了社會生態的升級和分化,人際關係也發生畸變和撕裂,其根本原因是在於先進科技和落後思想捆綁在一起形成的負面效應。
快餐式的社交網絡
不論微信、抖音也好,還是各種知名的不知名的社交軟體也好,雖然讓我們認識了更多的陌生朋友,但是也讓我們更過眼雲煙,更讓我們痴迷於快餐式的社交,我們沒有真正的靠譜的,能夠維持一定周期的朋友。
甚至於愛情也是快餐式的,
婚姻都可以閃電式的,
友情、人際關係更少快餐式的。
我們為何要宅?
我們被手機被網絡綁架了,它們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吞噬了我們的熱情和靈魂。網絡上形形色色的娛樂充斥著我們的眼球,使得我們不願將目光移開去看看身邊的人和風景,此外,「天天愛消除」「找你妹」等遊戲也暫時性地緩解了人類的孤獨。
不愛去陌生的地方了,也不愛參加活動了,甚至不願主動接觸陌生人了。每當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或見一個陌生的人,我的內心總是會產生一種牴觸或是排斥的情緒,這種情緒使我不安,甚至恐慌,所以為了不為難自己,我情願一個人宅著。
越來越宅,越來越享受著信息軟體推薦給我們的一些我們想看到的信息,而我們的思維也越來越狹窄,越來越在某一個類型裡轉不出來,這就跟吸毒似的,一百年前人們躺著吸鴉片,一百年後人們躺著玩手機,姿態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不知不覺中我們形成了一種可怕的習慣,早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摸摸手機在哪裡,晚上睡之前的最後一件事還是玩手機。似乎離開手機就與世隔絕般孤獨。
人際關係朋友關係都疏遠了嗎?
應該說差不多,甚至於不願意跟熟人溝通,吃飯、遊玩,都是手機、拍照、拍視頻,有自己的網絡圈子,現實中越來越生疏,甚至於上班的同事都不是很想直接說話,有事微信直接溝通。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坐在我面前卻在低頭玩手機」。所以,聚網誌成建議還是讓我們走出網絡,惜取眼前人、好好享受現實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