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地鐵發布新版《自動扶梯乘梯須知》,其中第一條就是禁止在自動扶梯上行走或奔跑,曾被提倡多年的「左行右立」被正式廢止。
事實上,自「左行右立」在國內推廣後,質疑之聲便從未停止——設備單邊磨損大,梯上行走不安全等問題,與梯上行走帶來的快捷便利孰重孰輕——其討論核心,已上升至社會文明的層面。
【目擊】
高峰期走不動 提示語不一致
4月10日晚高峰,記者來到國貿地鐵站,與各站口相比較,10號線與1號線換乘通道扶梯使用頻率相對較高。扶梯口可以看到兩塊提示牌,其中一塊是2003年設立的老提示牌,明確了「左行右立」的要求,另一塊新的提示牌則只要求「站穩扶好」。
站內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左行右立」要求雖然還有,但在實際引導過程中,已經不會特意強化,在早晚高峰人流密集時,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和乘客們聊起「左行右立」規則,很多乘客都反映,北京地鐵建設越來越發達,客流量和十多年前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現在乘地鐵人群如此密集,還是應該更注重安全,避免踩踏事故,不要提倡「行走」了。
2號線阜成門站A口扶梯處,相比於進站,由此出站的乘客數量並不算多。此處僅有的上行扶梯運行壓力並不算大,幾乎每個由此出站的乘客都會按照「左行右立」的方式使用扶梯。乘客高女士告訴記者,雖然晚上這裡的電梯會保持「左行右立」,但在上午出站乘客較多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兩列都站人的情況。
在地鐵4號線宣武門站和10號線宋家莊站,記者看到晚高峰期間由於客流量較大,這兩處的電梯無論上行、下行,大部分時間都站滿了乘客。而在一趟列車駛離,下趟及對向列車尚未到站的間隔時段,客流量相對減少的扶梯處,多數乘客還是按照「左行右立」的規則使用扶梯。
北京地鐵於2003年設立的乘梯須知,「左側通行 靠右站立」很醒目。
記者注意到,各個車站的扶梯處都設有乘客乘梯須知的標識牌,設立時間從2003年至2010年不等。儘管標識牌設立時間跨度較大,但每個牌子上提示第一條都帶有「右側順序站立,左側通行」的字樣,標牌下部「左側通行 靠右站立」的中英文提示都很醒目。不過在扶梯內擋板處,北京市質監局監製的安全提示中,諸多安全注意事項內都沒有「左行右立」的身影。
【實測】
末端成衝刺段 省時僅十餘秒
4月11日早9點,地鐵6號線黃渠站,上班族開始從各個進站口進入地鐵站。從該站C口(東南口)進站,有一段長20多米的扶梯,大部分市民選擇在扶梯右側站立進站,也有不少市民由於著急趕時間,從上扶梯開始就選擇在左側行走,偶有見到個別市民在扶梯上快步疾走。
記者觀察15分鐘後發現,下行扶梯末端的幾米,由於靠近進站,往往成為進站「衝刺距離」——不少在扶梯右側站立的市民也會選擇「插隊」左側加速進站。
如此衝刺,到底能快多少?在地鐵東直門站D口電梯處,記者進行了一組數據測試——站在扶梯上不動,從站內到達站口需要45秒,在完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快步跑上電梯,僅僅少用21秒,如途中遇到行李箱、人員擋路,僅僅可以省去8至15秒時間。
而在國貿地鐵站10線與1號線換乘扶梯處,晚高峰時期換乘通道人流如織,在電梯左右兩側均站滿人的情況下,電梯口附近人群移動速度還是相對緩慢。對此記者進行了兩組數據統計,10分鐘內,使用電梯乘客站在右側的人數達到423人,左側為391人。數值差額在於,當有乘客攜帶大件行李時,根據慣用手習慣,行李箱大多置於電梯臺階左側。
除了站穩,還要扶好。在記者進行的另一組統計中發現,10分鐘內,乘坐電梯時,因雙手操作手機等原因而不扶扶手的人,共達到278人。
與此同時,在人群相對鬆散的地鐵站口,左行右立的意識相對凸顯。如一號線西單站C口電梯,10分鐘內,右立人數為92人,選擇左側的人數僅為11人。左側通道相對寬敞時,有乘客選擇快步走下電梯,但電梯寬度所限,難免與右側站立乘客「撞肩」,在記者統計數據過程當中,就出現了右立乘客險些被左行乘客碰倒的情況。
【觀點】
「右立」並非關鍵 行走隱患更大
對於靠右站立是否會加大電梯負荷,記者也向專家進行了諮詢。豐臺房管中心西羅園分中心設備器材部部長劉寧,多年來一直與電梯打交道,對於扶梯的「左行右立」這一行為,他有著自己的看法。劉寧認為,如果行人在扶梯上經常靠右站立,那麼扶梯右側的齒輪等部件,就會因為受力不均而導致嚴重磨損。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孩子把雙肩背包一直背在一側的肩膀上,時間久了自身難免會受到影響,使用扶梯也是同樣的道理。」劉寧告訴記者,從扶梯運行、保養層面來看,靠右站會對扶梯右側造成過量負載,也會縮短電梯的使用壽命, 「如果因單側磨損造成扶梯的損壞,只能將設備進行更新,無法維修。」
「面對安全和效率,特別是安全,我覺得不值得提倡在扶梯上行走,世界的大趨勢也是如此。」 永大電梯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經理鄒志文介紹,從自動扶梯的設計特性看,扶梯梯級的寬度較寬,高度較高,不適合行走攀爬。
同時,自動扶梯使用的梳齒板設計,使得梯級在踏面和踢面都有齒,這種結構使得人在快速行走的時候,容易踢到梯級沿,造成傷害。更有甚者,如果人在扶梯上行走摔倒,發生扶梯失速,極易造成傷亡。
鄒志文介紹,為了保證安全,近幾年來,世界各地也紛紛弱化或取消了「一側立一側行」的扶梯規則,其始作俑者日本,更是明確要求扶梯乘坐者站立,抓緊扶手。
據網絡資料顯示,韓國首爾的地鐵公司統計,從2002年到2006年,其因為在扶梯上走行時產生的事故從5至8起,增加到87起。日本Sankei/MSN表明,其2003至2004年的事故數量是1993至1994年的事故數量的兩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傷害特別容易發生在兒童和老人身上。
「乘客都站在一邊,確實有扶梯單邊磨損的風險。但大多數扶梯可以通過定期改變運行方向避免磨損。」鄒志文表示,扶梯上站在哪一邊屬於習慣問題,不應該是問題的焦點,不要在扶梯上行走,才是目前需要扭轉的公眾習慣:「的確,無論是左行右立和右行左立,都會給有急事的人以方便,節省了幾秒鐘的時間。但這是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的,我不覺得這是一種文明行為。事實上,很多人都習慣站在右邊,用手扶住扶手帶。只要扶梯運行更加安全,就是好的。」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吳楠景一鳴陳聖禹王琪鵬李松林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