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問我,藜麥除了減肥人群、三高人群吃,寶寶能不能吃藜麥?對寶寶有好處嗎?
藜麥作為「網紅」食品,最近幾年特別火爆。不僅成為了健身減肥人士的打卡主食,國內外明星模特也在推崇藜麥美食。
無論是寶媽寶爸、白領、健身減肥人士都跟風買買買,還有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閒聊。讓越來越多的人對藜麥產生了興趣。究竟藜麥為什麼這麼受歡迎?那我們今天就好好來聊一聊。
藜麥有很多標籤,被人們定義為「營養黃金」、「超級穀物」、「太空糧食」、」未來食品 」、「素食之王」、「糧食之母」等等。之所以被這樣定義,概括起來藜麥的最大特點是,營養全面、營養密度高。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胃容量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一次吃進去很多的食物補充足夠的營養。更何況寶寶的胃容量更小。
畢竟1歲以前是寶寶的「火箭速」生長發育期,尤其是6月齡後,進入輔食添加階段,寶寶的成長變化是媽媽肉眼可見的。7-12月齡的寶寶,每公斤體重對營養的需求可以達到成人的5倍左右。這麼高的營養需求離不開給寶寶添加的「口糧」,寶寶所需能量約1/3~1/2來自輔食,所需的99%鐵、75%鋅、80%維生素B6、50%維生素C等也需要從輔食中獲取。所以,選擇高營養密度的輔食,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很重要。
對於營養需求大,胃容量又小的寶寶,不僅要關注寶寶的營養攝入全面,也要重視量的補給,避免胃部負擔過重,提高寶寶飲食質量。多給寶寶吃一些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吃一口營養相當於幾口的營養,再也不用擔心寶寶營養不良,長不高了。
藜麥作為全營養食物,營養密度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玉米、小麥等穀物。藜麥富含鈣、鐵、鋅、鎂鉀等微量元素。藜麥的鈣含量=小麥的3倍=玉米的7倍=大米的20倍。藜麥含有人體必須的9種胺基酸,尤其富含寶寶體內不能合成的賴氨酸。藜麥蛋白質含量高達16%-22%,相當於牛肉的蛋白含量。比動物蛋白更容易被寶寶吸收。藜麥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尤其白藜麥易消化,更適合寶寶吃。對於具有麩質過敏體質的寶寶,更適合吃藜麥,因為藜麥不含麩質。
人們很好奇藜麥在煮熟以後發芽,還能吃嗎?藜麥胚芽包裹在表皮外層,具有活性酶,遇水膨脹,會長出白白的小芽。小胚芽包含藜麥籽粒70%的營養,所以發芽率高的藜麥,營養更充足。
藜麥小胚芽,大營養。媽媽要給寶寶的主食做一次營養升級嘍。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如何學會5點,藜麥好壞輕鬆辨別」 ? 教大家如何挑選優質的藜麥,希望在以後網購的時候少走彎路,多避坑。
1. 看一看:藜麥的好壞,通過肉眼觀察很容易區分。
優質藜麥的籽粒呈現藥片狀,中間部分飽滿鼓起,顏色乳白色或者象牙白、乳黃色,鮮亮有光澤,胚芽完好的圍繞在籽粒周邊。品質差劣質的藜麥,籽粒乾癟,籽粒發黴,摻雜壞籽粒,碎籽空殼雜質多,呈現灰色,暗黑黃色,無光澤。
2. 搓一搓:藜麥的表面有一層皂苷,如果去除不乾淨,有微毒。國內藜麥工廠有些技術設備不成熟,導致藜麥表明皂苷殘留,不符合質量標準。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搓藜麥的方法來辨別,是否有皂苷殘留。將一小撮藜麥放入手心,兩手合併搓一搓。搓完後,如果掌心出現一些白碎皮,像頭屑一樣,說明皂苷有殘留。
3. 洗一洗:優質藜麥加水清洗,水是清澈的,浮起的雜質、殘缺顆粒很少;而質量較次的藜麥,泡水後水色混濁,殘缺籽粒和雜質、梗杆等浮在水面上,水質渾濁。
4.發芽率:發芽率的高低,是檢驗藜麥活性的方法,發育率高,藜麥活性強。用溼紙巾沾溼,將藜麥包住6-12小時。優質好藜麥,藜麥胚芽多、芽長粗壯。品質差劣質的藜麥,胚芽損壞、發育不全、發黴籽粒、碎籽粒、活性差的籽粒不會發芽,營養成分流失。
因其藜麥胚芽中含有活性酶,遇水發芽,胚芽就被膨脹力拉升露出表面,看起來就像是發芽,準確的說這不叫發芽,這只是膨脹作用。很多朋友在食用藜麥米的時候經常問我們,煮著煮著藜麥就發芽了,吃了會不會中毒?藜麥發芽吃了不會中毒。
5.嘗一嘗:優質藜麥入口清香,白色藜麥軟糯,三色藜麥有嚼勁,脆脆的Q彈。劣質藜麥口感苦澀,黴味。
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一種單體植物即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全營養食品。聯合國將2013年宣布為國際藜麥年,以促進人類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
藜麥因其自身對農藥化肥的不耐受性,所以只有播種前,對土地施天然植物枝葉發酵肥料,確保幼苗養分充足。並且藜麥籽粒自身有皂苷保護,免受蚜蟲侵襲。藜麥從播種到收穫,幾乎0農殘,是天然健康食物,是人類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優質的食物選擇。
鑑於2020年新冠病毒的大流行,讓我清醒的認識到生命和健康的意義。面對日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市場內的激素肉、催熟菜,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只能正確選擇,希望寶寶們第一口就吃到健康的食物,源自寶媽寶爸的選擇,大朋友們也可以一起和寶寶健康科學飲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