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更好融入思政教育-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6 光明數字報

    英語課程作為高校在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具有課時量多、學分比重大、時間跨度長的特點。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既要學生專業成才,又要促其精神成人,這不僅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努力方向,也是一個現實的重要課題。

轉變教學觀念,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識

    傳統的高校英語課堂採用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傳播知識和掌握知識點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往往在於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並沒有充分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要實現寓思想政治教育於英語教學之中,英語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養,強化思想引領責任意識,積極主動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員,努力爭當新時代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這就需要院校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英語教學的中心環節,既重視英語知識的傳授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又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英語教學的各方面,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英語人才。

挖掘教學資源,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項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無縫對接」和「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的特殊性,不僅在於它的語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於英語語言所體現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思想價值體系。英語教師教授英語知識,不應局限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的表層結構,還應在此基礎上深入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給學生以正面引導。比如,對於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的解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夢想,解讀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教師可以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中國文化典籍英譯、國外傳媒報導與評論等資源中,補充各類融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於一體的教學素材,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在完成課程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用最大化。

遵循教學規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其實,英語教師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英語教學中,最根本的要靠教學改革。如果因循守舊,缺乏親和力與針對性,就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也很難取得實效。

    只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英語教學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著力推動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改革,不斷增強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並不是等同的。「思政課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課程思政」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它的實施不是簡單增設一門課或者添加一部分教學內容、教學活動。

    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教學內容,重構教學目標,加強教材建設,優化教材結構。比如,聽力教學要凸顯中西社會背景差異,詞彙語法教學要注重中英文化對比,閱讀教學要加強正面價值取向引導,翻譯寫作教學要強化民族意識薰陶,使英語課程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功能,實現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同效應,讓英語課上出「思政味」,讓英語教師挑起「思政擔」,探索構建英語教學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體系。

    (作者:何濤,系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

相關焦點

  • 在英語教學中更好融入思政教育
    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既要學生專業成才,又要促其精神成人,這不僅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努力方向,也是一個現實的重要課題。
  • 醫學教育中的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光明日報-光明網
    醫學院校在醫學生思政教育中要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向貫通」和「思政實踐與實踐思政雙向貫通」局面,從而培養出一大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服務人民群眾的卓越好醫生。    在思政課程中注入醫學元素。
  • 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責無旁貸,可以大有作為。一般地認為,思政教育應該是在思政課、班會課、講座等活動中開展,或者是在以漢語授課的課堂上進行。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所有的課程都能夠做到思政教育,英語教學也不例外。
  • 英語課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這位老師給出了答案
    新湖南客戶端11月25日訊 「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學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英語教學材料進行課程思政的教育提煉以外,是否能夠結合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一些更深層次的融合呢?此次的主講嘉賓是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從事英語教學的吳海明老師,她用三年的實踐將「如何做好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這次活動正是她探索成果的一個展示。 自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新的一輪教育教學的改革大潮,紛紛探討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新路徑。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潤物無聲,這所學校把思政教育融入到醫學課程中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醫學部護理系教師何瑜玢在《健康評估》課程答疑微信群中發布的思考題引起了該院學生的熱烈討論。連日來,該校醫學部專業課教師將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和一線事跡等融入在線教學,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堂生動而又深刻的「思政課」,激發廣大青年學子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 湖南化工職院:思政教學團隊與商務英語教學團隊組建跨學科教學聯盟
    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如何進一步提煉思政元素?大學生思政課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如何更好地與專業結合?9月15日,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學團隊與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團隊舉行協同教研活動,就課程思政融入、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學融合等內容展開深入討論。
  • 江蘇大學召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開發與教學設計研討會
    研討會上,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陸雲松介紹了大學英語課程開發思政教育資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外國語學院院長助理吳鵬就江蘇大學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資源開發和教學設計的背景、理念與方案做了總體介紹,重點探討了如何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將提升學生語言基本技能與思政教育「無縫對接」,真正做到「潤物無聲」。
  • 北京科技大學: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堂
    北京科技大學: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堂 2019-07-06來源:《光明日報》   「生鐵基礎上的鋼鐵冶金技術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發明創造之一。」
  • 江西工職院:思政教育融入社會實踐 在實踐中學思踐悟
    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學思踐悟,從而使思政理論更好地入腦、入心、入行。思政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更讓範志娟體會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如何推動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將是所有思政課教師面臨的共同的課題。
  • 外語課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外語系給出了答案
    外語課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外語系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積極探索「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途徑,主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教學,全方位育人,並在教師黨員中先行先試,取得良好實效。
  • 高職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
    本文主要圍繞高職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展開分析和論述,首先介紹高職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然後分析當下高職體育課程教學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後提出推進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 光明日報 | 上海外國語大學:「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
    光明日報 | 上海外國語大學:「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 2020-08-21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理工大學:打造在線教學課程思政金課
    在防控新冠肺炎延遲開學期間,安徽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實施「網際網路+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激勵廣大教師投身教學改革與創新,主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多措並舉打造在線教學課程思政金課,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之中。
  •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
    新聞網訊 近日,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在浮山校區博文樓216教室開展2020年秋季學期大學英語活動月的第三場教學觀摩活動,多位老師參與課堂觀摩。此次觀摩活動由李睿老師主講,內容是《新目標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Text A:「What Can Americans Learn from Confucianism」。李老師採用了POA教學法,以「輸出驅動+輸入促成+輸出與評價」為主要教學流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課程思政建設要充分發揮教師作用
    為此,我們今天刊發此版,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交流。作者:李樹濤(湖南大學副校長)貫徹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戰略舉措。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關鍵。
  • 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華東政法大學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
    如今的思政課一堂課下來,不少大學生會感慨「沒想到課堂如此有趣」。如何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專業課教學,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頭戲。12月2日,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這是學校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 江西工職院:思政教育融入社會實踐 在實踐中學思踐悟
    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學思踐悟,從而使思政理論更好地入腦、入心、入行。思政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更讓範志娟體會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如何推動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將是所有思政課教師面臨的共同的課題。走入基層 助力脫貧攻堅鄧亞星,2019年入職江西工職院思政教學部擔任專職教師。
  • 蘇州外國語學校:把英語教學融入學生生活-光明日報-光明網
    「小學組晉級40名,蘇外佔31名;初中組晉級10名,蘇外佔7名;高中組晉級5名,蘇外佔4名」,這是蘇州外國語學校在2013年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賽蘇州市決賽中交出的成績。蘇州外國語學校校長曹倫華表示,經過多年實踐,蘇外走過了一條由聽說領先到雙語教學再到跨文化教育的探索之路。
  • 南開大學思政課程融入「金課」建設
    光明日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 光明日報通訊員 吳軍輝在這個暑假裡,南開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線上授課氣氛十分活躍——來自全校7個學院的知名教授輪番「坐莊」,與大三學生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發展」這一主題在「雲端」「同學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