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是全市9.4萬教職員工的節日。「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改革篇——
全面推行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以「縣管校聘」改革盤活教師資源。全面推行「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實現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芝罘區、蓬萊市、龍口市先後被確定為省級改革實驗區,並逐漸形成蓬萊市「學區制」改革、芝罘區「名校+」教師交流模式等諸多改革亮點。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全省教師隊伍績效第三方評估中位居前列。2019年,蓬萊市試點「跨校競聘」,進一步探索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目前,我市已初步實現編制、人社部門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崗位總量,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崗位總量內,按照實際情況具體分配到學校,並實行動態調整。每年開展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輪崗交流2000人以上,教師資源在城區學校和鄉鎮學校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間有序流動,教師資源進一步盤活。
以職稱制度改革激發隊伍活力。隨著國家、省不斷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我市教師職稱評審工作也隨之發生巨變:為全市中小學校核定正高級教師崗位,教師申報正高級職稱由以往的名額分配變為按崗申報;為長期在基層工作的中小學教師設置專屬的基層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系列,在鄉鎮中小學任教的教師,可自主選擇參加中小學教師職稱或基層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實行鄉鎮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直評直聘政策,在鄉鎮中小學教學滿10年、20年、30年且符合基本標準條件的,可不受崗位比例限制,直接申報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在已經結束的2019年度全市教師職稱評審中,全市有2300多名教師參評高級職稱,最終通過1200多人;有1600多名教師通過「直評直聘」政策申報高級職稱,其中700多名教師取得高級職稱。職稱改革進一步激發了廣大中小學教師隊伍活力。
以教師培養供給改革提升鄉村教師素質。2020年,我市出臺《煙臺市省公費師範生管理辦法(試行)》,這是省內首個對省公費師範生從培養期管理、競崗選聘、服務期管理等方面全程參與的地市改革文件,建立了「地方深度參與,校地協同培養」的省公費師範生培養模式,為學生全面成才成長建立了制度保障。今年,省教育廳又批覆開展了政府委託高等院校培養師範生試點工作,試點以魯東大學為培養單位,定向海陽、長島偏遠鄉村培養一批高質量師範畢業生,通過一系列改革,將進一步提升我市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建設篇——
將教育領軍人才培養納入教育重點工作
讓師德師風建設成為永恆的主題。2020年,我市持續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市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從宏觀層面為全市師德師風建設的機制建設、考核評價、正面引領以及失範行為懲處等方面做出政策指引。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度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年度師德師風建設主要工作時間表、任務書。暑假前,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師德師風有關規定,籤訂拒絕有償補課承諾書。開展「煙臺最美教師」、煙臺市教書育人楷模選樹活動,兩名教師獲評齊魯最美教師、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開展2020年度「煙臺市師德標兵」選樹活動,一大批堅守基層、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湧現出來。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選聘煙臺市師德師風監督員,傾聽各界意見建議,優化師德督導,建立多元監督體系。
讓適教樂教者充實到教師隊伍。2020年4月,我市出臺《煙臺市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指導意見(試行)》,明確教師招聘工作的各項政策、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提出「面試前置」「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招聘」「體現崗位特點和學科特色的筆試要求」「將思想政治和師德考察列為教師招聘考察的重要內容」等具有教育行業特點的招聘要求,為更好地引進教育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提供了機制保障。2020年全市新補充教師1910人,其中研究生720人,一大批適教樂教善教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為我市教師隊伍建設長足發展輸入新鮮血液。
讓一線教師修煉成領軍名師。實施煙臺市教育領軍人才培養工程,著力從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名師名校長、教育名家四個梯次,培育和打造煙臺教育領軍人才。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通過課堂教學、研討交流、實地觀摩等形式,引導教育領軍人才學習新知識、新理念,開闊視野,拓展思路;開展「影子培訓」,每年選派教育領軍人才到發達地區跟崗培訓,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機制,將教育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納入煙臺市教育重點工作,每年初制定培養培訓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
奮鬥篇——
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亮點紛呈頻結教育碩果。一年來,我市先後召開全市高中、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創新形式內容,部署重點任務,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確定了100所全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暨勞動教育行動實驗學校,積極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落地。舉行第七屆「社會實踐大課堂」活動,確定116個「社會大課堂」活動場館,惠及50多萬中小學生,成為文明城市創建和素質教育的一大品牌。基礎教育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優生培養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獲批部省共建職教高地以來全省首個創新發展試驗區,各級各類教育呈現出健康發展態勢。
教育戰線堅守抗疫陣地。全市中小學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堅持「網上授課」,給疫情在家的孩子們源源不斷傳道授業。在學校開學前,抗疫教師們與社區、公安、疾控、醫療疫情防控人員密切配合進行3次以上全流程、全要素應急處置模擬演練。開學複課後,廣大教師在做好自身每日健康監測的同時,全面做好班級學生的每日健康監測和一日三檢工作,確保了師生員工不帶病入校。目前,全市教育系統已形成疫情常態化防控條件下工作學習生活新模式。
脫貧攻堅守望教育初心。今年以來,我市對384名疑似輟學學生進行摸排和勸返,對24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行跟蹤管理,疫情期間保障享受政策學生在家參加線上學習,借用或贈送給享受政策學生電腦、平板等終端設備74臺,贈送學生上網流量949人次,發放幫扶資金32.07萬元、資助學生3413人次。每年都有50多名教師奔赴異地支教,長島、萊陽、海陽、臨沂、德州、巫山、西藏、新疆……從革命老區到民族邊疆,從小小海島到貧困山區。
老師,您好!今天,請接收全市102萬學子最真摯的問候:老師,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