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凱 楊豔萍 謝龍海 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三明日報記者 吳文凱 通訊員 楊豔萍 謝龍海
又到金秋開學時,我市各學校迎來了一批出類拔萃、朝氣蓬勃的新教師。1500多名經過層層選拔的大學畢業生帶著滿腔熱忱,加入到全市教育這個大家庭,為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
教育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我市教育部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加強人才培養,完善正向激勵,深化人事改革,注重示範引領、搭建交流平臺等多項舉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城鄉協同促均衡
8月30日,姜楚萍老師通過急需緊缺專業學科招聘,來到夏茂第一中心小學報到,擔任數學老師,今年沙縣共招聘18名緊缺學科教師到農村任教。
近年來,我市新任教師招聘向農村學校和緊缺學科傾斜,語文、數學等7門學科列入全市急需緊缺學科招聘計劃。2016年以來,全市共招聘新任教師5866名,其中41.8%為音體美、英語、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56.5%補充到鄉鎮及以下學校任教,有效促進城鄉師資均衡配置。
完善補充調配機制,破解基層缺編難題。去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跨層級調劑事業編制、建立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從市本級共調劑1696名事業編制給梅列、三元、大田,專門用於補充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出臺《三明市農村緊缺師資代償學費計劃實施辦法》,引導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市教育局與市委編辦、市人社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三明市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落實學校用人自主權,為教師合理交流輪崗提供制度保障,全市縣域內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每年達2300多人次。
建立鄉村補助機制。我市嚴格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凡在農村學校任教累計滿25年及以上且仍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已取得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可直接聘任,不佔核准崗位數。
鄉村教師除享受每人每月200-500元不等的鄉鎮工作補貼外,按平均每人每月不低於300 元的標準予以生活補助。
此外,全市通過改造、新建等方式建設完成教師周轉住房3393套,有效解決了農村教師和交流教師住房困難問題。目前正在改造、新建158套教師周轉住房。
科學培養助成長
青年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新生力量。本月起,市教育部門將組織對1500多名新聘任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提升師德師風和專業能力,確保新教師儘快適應教育教學崗位需要。
建立協同培養機制,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據統計,全市統籌國培、省培、市培資源,各縣(市、區)每年共列支經費3800多萬元用於教師全員培訓。市政府專門安排500多萬元經費,大力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構建分層、分類、分崗的教師梯隊培養體系。
針對教師結構問題,從2018年起我市委託三明學院開展師範生公費培養工作,公費師範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所需經費由公費師範生所在縣(市、區)財政承擔,公費師範生畢業後由縣(市、區)定向安排到轄區中小學校任教,已先後招生369人。
今年我市出臺《加強和改進師範生培養九條措施》,與福建師大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委託三明學院按縣單列錄取方式培養公費師範生227名,與福建師大實施公費師範生「雙校園」培養5人。
名師「請進來」,教師「走出去」。 市教育部門深化與廈門和北京教育學院、福建師大教育交流合作,加快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掛職鍛鍊、跟崗學習等形式,加快校長、教師專業化成長。
2019年,全市遴選市名師培養人選59人、市名校長培養人選52人、市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63人,組建市名師名校長工作室40個。省、市級名師名校長、特級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由1500多人增至2600多人。
正向激勵促提升
近日,我市又有9名教師通過職稱評審,獲得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去年來,市人社部門完善職稱評審機制,重新調整市屬學校教師崗位比例,將市屬中小幼學校教師專技崗比例總體調升5個百分點,市屬學校增加職數高級42名、中級20名。
同時,建立「選青」制度,劃出10名專項指標用於青年教師職稱評聘。試點將小學高級、一級教師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到永安、尤溪、大田、寧化4個縣,實行備案管理。
優教優酬,多教多酬。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全市共追加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1.71億元,統籌用於學校班主任、培優補差、教學業績、名師名校長工作考評,根據工作績效和質量,實行差別化發放。
我市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建立基礎教育「1+4」正向激勵機制,全市中小學校教師文明獎、綜治獎全部納入當地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經人社、財政、教育等部門測算,我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已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表彰優秀教師,激發廣大教師榮譽感和責任感。我市將三明市傑出人民教師和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設立為市委、市政府固定表彰獎勵項目,2016年以來,156名教師分獲全國、全省模範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省「傑出人民教師」等稱號,1人獲全國「最美教師」、2人獲省首屆「最美教師」稱號,2人獲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人物」稱號。
此外,我市還表彰「傑出人民教師」「最美教師」「教師世家」「師德標兵」「最美教師」「教學能手」等1027名,對教育系統30個集體和100名個人分別給予嘉獎、記功,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日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