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
新時代以新課程改革為主線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的課程改革,強調要關注學生發展、重視以學定教,強調新課改下的教師角色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催化者、實踐者、開發者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由此,教師必須具備新的寬廣的知識結構和更為開闊的學術視野、更寬的專業知識背景,具備更強的專業適應與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創造性的課程實施能力以及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性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學反思能力與研究能力。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立足西北,建校以來,以立德樹人為靈魂,以培養具有人文情懷、國際視野、系統思維、創新能力和信息化素養,適應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高層次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己任,圍繞國家教育發展戰略需要,構建現代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大力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為西北乃至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培養高水平人才,引領並推進了西北基礎教育、農村教育、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全國90所具有「國培計劃」培訓資質的院校(機構)之一。
加強師德師風教育
師德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的核心內容,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範和道德品質的綜合表現。一方面,注重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將來從事基礎教育的師範生是未來的優秀人民教師,國家和人民寄予厚望,言傳身教的道德修養是社會對他們的基本要求。近年來,學院積極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活動、實習實踐、基層支教等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可親可信可學的言傳身教的先進典型,將來給予中小學生更生動、更具體、更深遠的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學院組織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積極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例如,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無比熱愛教育事業、樂於從事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時代人民教師師德的內涵和特質,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技能,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順利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改進課程教學,提高專業化水平
近年來,學院課程進行系統研究和設計,制定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專業標準課程體系。一方面,提升專業課程含金量。學院吸收基礎教育一線骨幹教師參與課程內容的構建和實際教學,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問題的有機融合,更加突出實踐性。例如,精簡課程內容,提升課程內容含金量,增加與基礎教育教學實際的契合性和融合度,並在授課過程中增加優秀中小學教學案例相關教學內容;同時,學院緊緊圍繞課程內容,提供支持學生課外學習的課程輔助資源,包括一些基礎教育優質課程視頻錄像、電子文本資料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開設教育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塑造職業價值理念的重要途徑。學院積極加強兒童發展、信息技術等課程建設,並增加語言及溝通技能、兒童發展、教育教學研究等課程設置,從而有利於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其以後開展基礎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創新實踐教學新模式
為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學院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積極與中小學或教師專業發展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增加在中小學的實踐活動內容,建立學生崗前培養體系,強化基礎教育教師職前培養的實踐導向,為學生提供實習或見習機會,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同時,學院重視學生的實踐反思,要求學生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審視,從而能夠有效地促進職前教師的專業成長,縮短職前教師與專家教師的差距,儘快實現角色對接。
(李京蔓)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15日第11版
作者:李京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