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探索

2020-09-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

新時代以新課程改革為主線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的課程改革,強調要關注學生發展、重視以學定教,強調新課改下的教師角色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催化者、實踐者、開發者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由此,教師必須具備新的寬廣的知識結構和更為開闊的學術視野、更寬的專業知識背景,具備更強的專業適應與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創造性的課程實施能力以及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性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學反思能力與研究能力。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立足西北,建校以來,以立德樹人為靈魂,以培養具有人文情懷、國際視野、系統思維、創新能力和信息化素養,適應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高層次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己任,圍繞國家教育發展戰略需要,構建現代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大力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為西北乃至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培養高水平人才,引領並推進了西北基礎教育、農村教育、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全國90所具有「國培計劃」培訓資質的院校(機構)之一。

加強師德師風教育

師德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的核心內容,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範和道德品質的綜合表現。一方面,注重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將來從事基礎教育的師範生是未來的優秀人民教師,國家和人民寄予厚望,言傳身教的道德修養是社會對他們的基本要求。近年來,學院積極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活動、實習實踐、基層支教等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可親可信可學的言傳身教的先進典型,將來給予中小學生更生動、更具體、更深遠的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學院組織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積極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例如,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無比熱愛教育事業、樂於從事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時代人民教師師德的內涵和特質,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技能,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順利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改進課程教學,提高專業化水平

近年來,學院課程進行系統研究和設計,制定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專業標準課程體系。一方面,提升專業課程含金量。學院吸收基礎教育一線骨幹教師參與課程內容的構建和實際教學,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問題的有機融合,更加突出實踐性。例如,精簡課程內容,提升課程內容含金量,增加與基礎教育教學實際的契合性和融合度,並在授課過程中增加優秀中小學教學案例相關教學內容;同時,學院緊緊圍繞課程內容,提供支持學生課外學習的課程輔助資源,包括一些基礎教育優質課程視頻錄像、電子文本資料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開設教育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塑造職業價值理念的重要途徑。學院積極加強兒童發展、信息技術等課程建設,並增加語言及溝通技能、兒童發展、教育教學研究等課程設置,從而有利於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其以後開展基礎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創新實踐教學新模式

為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學院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積極與中小學或教師專業發展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增加在中小學的實踐活動內容,建立學生崗前培養體系,強化基礎教育教師職前培養的實踐導向,為學生提供實習或見習機會,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同時,學院重視學生的實踐反思,要求學生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審視,從而能夠有效地促進職前教師的專業成長,縮短職前教師與專家教師的差距,儘快實現角色對接。

(李京蔓)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15日第11版

作者:李京蔓

相關焦點

  •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新時代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探索
    原標題: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新時代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探索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時代以新課程改革為主線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的課程改革,強調要關注學生發展、重視以學定教,強調新課改下的教師角色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催化者、實踐者、開發者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路徑選擇
    摘 要: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選擇。從論述專業化建設是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然選擇出發,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新時代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縱向和橫向兩條發展路徑。
  • 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路徑分析
    在現階段很多高校的體育教育發展中,師資隊伍還不能夠滿足新時期體育教育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高校正視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並積極探索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路徑,從而促進和推動體育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一、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體質和智力發展有重要作用。
  • 山東凱文職院召開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師資隊伍建設研討會
    齊魯網4月19日訊(通訊員 魏本江)近日,山東凱文職院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召開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師資隊伍建設專題研討會。學院副院長張有志、各二級學院主要負責人、科級以上教學管理人員、教務處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教務處處長苗濱主持會議。
  •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呈現新氣象
    激發制度活力強師惠師「黨對教師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教師教育提振顯著,教師管理更加優化,教師待遇穩步提升……」發布會上,張布和一口氣列舉了近年來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的幾大新進展。「中央4號文件實施後綜合效應逐漸顯現,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呈現新氣象、新面貌。」張布和說。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 探索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新路徑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餘天佐 江倩倩)記者近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為響應國家培養優質教師隊伍號召,服務上海教育師資需求,在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大成立教育學院。
  • 為培養教育新時代教師隊伍努力探索!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於漪老師與時俱進,一輩子奮鬥和實踐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前沿,實踐「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是學科教改的先行者、素質教育的堅守者、青年教師思想的引領者、先進教育思想的傳播者,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泰鬥。
  • 教育部舉行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這次新聞發布會的一個重點就是發布和解讀已經出臺的三個文件,一是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四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剛才是職教20條,其中第12條專門談教師隊伍建設的,我剛剛念的這個新發布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就是職教20條中第12條劃出來的,正好是12條舉措,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文件簡稱為職教師資12條
  • 雄安新區基礎教育戰略規劃之道
    紀德奎:打造未來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一是引育並舉,擴大優質師資供給;二是實施標準化建設工程;三是實行高精尖教師培育計劃;四是推行質量工程建設。第三,創新課程管理模式,建設以級部為核心,以課程研發中心、學生指導中心、信息技術中心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管理體制。楊靜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特色項目能夠助力人才培養高素質化。一是實行新型課程結構與學分制管理。二是以「項目式」課題研究為抓手,實行「項目式」發展模式。三是建設師資隊伍、完善硬體設施、搭建展示平臺等,整合教學資源。
  • 2020年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路徑研討會今日在中和中學召開
    文旅網11月20日訊(張橋會 袁福明)邁入新時代,培育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凝聚中華民族磅礴之力的重大課題。11月20日,由中國德育雜誌社指導,四川省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和博鰲國際發展論壇組委會主辦,成都市中和中學、中宏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四川遠海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發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學會研學實踐專業委員會協辦的2020年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路徑研討暨成都市中和中學第十四屆學術年會在成都市中和中學體育中心召開。
  • 名牌大學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南京和南京大學探索共建高質量基礎教育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出席會議,肯定雙方共建是務實之舉、跨越之舉、引領之舉,「跳出基礎教育看基礎教育,跳出基礎教育建設基礎教育。這種地方政府與高校合作充分發揮了各自優勢,可以加快提升基礎教育的現代化水平。」「實踐證明,教育事業好,城市發展才能好;教育水平高,幸福指數才會高。」
  • 助力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
    怎樣培養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怎樣搞好教師教育這項教育事業發展的奠基鑄魂工程?4月19日,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高端論壇暨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揭牌儀式在河南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領導和專家,國家級名校長、中原名師、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省創新實驗學校校長、省高校兄弟單位代表、新鄉市骨幹教師等300餘人參加了論壇。
  • 探索新時代外語學科發展新路徑
    探索新時代外語學科發展新路徑 2020年01月15日 08: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字號 內容摘要:1月11日,2020外語學科和外語期刊協同發展論壇暨
  • 地方教師教育類高校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主力軍
    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雙一流師範類高校在教師教育方面主要是發揮重要的學科引領作用,而相對於我國基礎教育中龐大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需求,真正發揮主力軍作用的是遍布全國各地、立足於服務鄉村基礎教育發展的由地方師範院校和綜合性院校組成的地方教師教育類高校。
  • 推進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的新使命
    來源:教師報2020年9月14日,原標題:《推進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的新使命》,作者:高楊傑在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新時代的背景下,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我們教育人肩負著更加重要的責任與使命,聚焦「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則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建立一支政治思想硬、道德水平高、業務素質精、學習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是辦好教育的關鍵。
  • 【獨家】學校整體轉型找不到路徑?看看葉瀾「新基礎教育」創造的「教育新生活」
    她以「培育生命自覺」「成事成人」等為價值取向,以實現當代中國學校整體轉型性變革為目標,以實施義務教育的中小學為對象,先後經歷了「探索性」「發展性」「成型性」「紮根型」研究等階段。目前正在進行生態式推進研究。
  • 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冷與熱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基礎教育建設。」這是如先古麗心中的夢想。近年來,考取教師資格證人數創新高,隨著教師薪資待遇和社會認可度的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應屆畢業大學生走上三尺講臺。儘管高校畢業生入職中小學校的人數越來越多,但一些中小學校,仍然存在結構性缺員。為什麼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記者進行了調查。
  • 三明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夯實基礎教育基石
    我市教育部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加強人才培養,完善正向激勵,深化人事改革,注重示範引領、搭建交流平臺等多項舉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促進了師資均衡嗎
    主城區和非主城區的子樣本回歸結果亦表明,這一政策在消弭區域間、校際間師資差距,實現高水平師資均衡方面,較之政策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因此,應進一步強化內涵式發展的集團化辦學理念,優化集團內部師資培養與交流機制,積極探索新型集團化辦學治理體系,以更好地通過集團化辦學促進師資均衡。
  • 遂寧中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名師工作室成為教師成長孵化地
    遂寧中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名師工作室成為教師成長孵化地  名師,是教師隊伍裡的「領頭羊」,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是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排頭兵……而名師工作室則是名師的「加油站」和「孵化地」,教育教學的示範地、優秀科研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