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得甘露潤桃李
今年8月,2020年福建省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名單出爐,漳州市73人上榜省優秀教師、12人上榜省優秀教育工作者。這是漳州教師隊伍建設顯著成果的有力見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年來,漳州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按照「強化師德、提升能力、激發活力」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破除教師發展方面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教師隊伍基礎地位更加堅實、履行使命更顯擔當、制度舉措更加完善,有力地支撐了教育體系,為建設富美新漳州提供了智力支持。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引導教師立教愛教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一名好老師,既要是經師,更要是人師。
為加強教育引導,我市相繼出臺《關於全面治理教師有償補課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通知》《關於實行教師職業信用報告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建立起市級統一指導和市、縣、校協調聯動的監管體系,全面治理教師有償補課,杜絕中小學在職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實施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檔案,落實師德失範通報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規範教師從教行為。
適時的監督檢查,有利於遏制不正之風。我市建立健全師德建設工作檢查和巡查制度,採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對學校及教師在不違規徵訂教輔教材、不違規從事有償家教、不違規收受學生禮品禮金等方面情況重點督查,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資深優秀教師等擔任師德師風監督員,隨時深入學校巡查。在高考、中考結束等關鍵節點,開展嚴禁違規操辦或參與「升學宴」「謝師宴」等活動,堅決糾正不正之風。
除此之外,我市還將師德師風建設情況列入教育督導、辦學評估、文明校園、績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據,並與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掛鈎,強化結果運用,增強了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主動性和廣大教師自覺履職的責任感。
通過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我市先後湧現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典型,樹立了被稱為「深山裡的一盞明燈」的方建國、全國首屆十佳「最美鄉村教師」莊巧真、全國師德楷模曾春生、堅守邊遠山區小學35年的全國模範教師黃金德等為代表的一批師德高尚的典範。
注重教師素質提升 引導教師能教善教
發揮好教師隊伍的作用,關鍵在於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素質高強的教師隊伍,是我市教育工作中始終堅守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市打出了系列「組合拳」:
——深入實施中小學名師十百千工程。經過六批次的選拔培養,我市完成了市級研究型名師231名、市級學科帶頭人1561名、市級骨幹教師3100名的培訓計劃。目前全市市級及以上骨幹教師共8783名,達到中小學專任教師的16.2%,實現校校都有市級骨幹教師的目標。
——組建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今年,新組建了漳州市高中英才培養名師工作室,旨在加強高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及指導。目前,全市共組建36個市級中小學名師工作室,有342名成員、283名學員,涵蓋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和中職學校的基礎學科。
——構建教師教育資源聯盟。拓寬我市教師培訓的渠道和方式,在加強與閩南師範大學等本地高校合作的基礎上,實施與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戰略合作計劃,根據各高校的學科特點和專業優勢,結合我市各培訓項目的特點,採取分學段、分學科、分階段的方式,開展定點精準培訓。
——建設中高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努力培養具有「現代工匠精神」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師傅+教師」的「雙師型」二元身份。注重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提升,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下企業等多種途徑,鼓勵教師參與各級各類培訓,打造了一批中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範團隊。
「組合拳」的有力出擊,進一步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撐。
提升教師隊伍活力 引導教師從教樂教
如何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讓教師找到從教的幸福感、滿足感、榮譽感,一直以來我市都在積極探索中。
2019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為破解人員編制、教師職稱、教師待遇等難題提供了政策保障。
為提高教師待遇,在市直實施學校辦學績效考核,按平均2個月工資核增績效工資總量作為考核獎勵;並在市屬學校建立以「注重實績、勞酬匹配」為原則的班主任補貼制度。同時,按規定落實相應的勞務費,激勵教師積極參加政策許可範圍內的培優補差、晚自修輔導、競賽指導、頂崗代課、課後服務等工作。
對於鄉村教師,我市建立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2019年起按平均每人每月不低於500元的標準予以生活補助;落實每年度的「福建省農村緊缺師資代償學費」和「享受經濟困難縣補充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補助計劃,形成農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在職稱激勵方面,我市市、縣兩級因地制宜地開展教師表揚獎勵活動,並落實相關優待政策。2019年,為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已經在現行標準上適當提高了中小學高、中級教師崗位比例。2020年起,對獲得省特級教師、省傑出人民教師、省名師名校長、省學科帶頭人、省級及以上優秀教師(含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專任教師、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的人員,可以在當年度起,不佔單位崗位職數優先評聘,所佔職數3年內在本單位消化。
同時,我市積極實施教育人才引進計劃,制定出臺《漳州市引進名師名校長工作方案》《漳州市柔性引進名師名校長開展「師帶徒」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對於引進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將給予一次性安家補助和每月生活補助;柔性引進的國家級、省級名師名校長(團隊),將給予工作經費補助。
工資待遇的提升,職稱激勵機制的完善,教育人才的引進,大大激發了教師隊伍活力,讓教師留得住、教得好。(記者 戴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