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買學區房,3個兒子、1個女兒都考上東京大學醫學部,怎麼做到的

2020-12-10 艾靈育兒

「我不是告訴你了嗎?動是動作的動,員是員工的員,怎麼就聽不懂呢?」

一聲咆哮從樓道傳出,唉,又一個溫婉的女子,因為輔導孩子學習變成了「大嗓門」。

沒辦法,孩子上學後,老師總會布置作業:

「今天的作業是計算10道題、聽寫生字20個,請家長批改。」

「請家長指導孩子背誦英語課文並上傳視頻。」

……

父母輔導,孩子未必配合,「母慈子孝」很快變成「雞飛狗跳」。心累的父母常常為此情緒崩潰,有的在半夜對著孩子大聲喊叫,有的心臟病發送被進醫院。

為什麼輔導孩子學習這麼難?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培養的?尤其是家裡4個孩子,都能一舉考上日本最難考的東京大學醫學部,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培養這4個孩子的母親叫佐藤亮子。她大學畢業後,曾任私立高中的英文老師,結婚後成為全職媽媽,全心料理家務、照顧接連出生的3個兒子和1個女兒。她在陪伴這4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善於觀察、總結經驗,採用了一些很有效果的方法。

佐藤亮子成功將4個孩子培養進東京大學醫學部的事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她不斷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傳授給大家,並完成了《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這本書。

她從孩子出生到考學,每個階段都給出了實際、有效的做法。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父母們:擺正心態,抓住時機和規律,用心培養孩子,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孩子不是超人,父母足夠重視更有利於發現他們的長處。

許多人成長中都會遇到個「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拿自己和別的孩子比較。看人家小誰,考試都是100分,還有小誰,詩背得多好!

活在「別人家的孩子」這個陰影裡,被比較的結果就是很受傷。

父母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想擁有「別人家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來比較時,以為會刺激自己的孩子進步,卻不知道其實是給自己的孩子造成了傷害。

有一位媽媽也對女兒說過哪個孩子有多好的話,她女兒聽了很生氣:「你覺得她好,那你去當她的媽媽吧。」

佐藤亮子她很早就明白不能拿女兒和兒子們比較,就連兒子之間都不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絕大多數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超人,正因為不夠完美,會有不同的狀況出現,才更加可愛。

看過這樣一個小視頻,一個胖胖的孩子說:「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朵花,只是有的長成了玫瑰,有的長成了水仙,而我,則長成了多肉。」

小視頻博人一笑,也從中說明了一個問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產品,需要區別對待。

二、父母也不是完人,懂得取捨,才能減輕培養孩子的心理負擔。

父母陪伴孩子學習能做到什麼程度?我有一個朋友為了輔導女兒學習,陪著孩子將孩子所學內容重新學了一遍。女兒上高中之後,她靠自學把高中的數學、物理、化學都學得特別精通,做高考試卷能接近滿分。要知道她是文科生,重新學習理科知識是很吃力的。

她以為這樣可以很好地輔導女兒,事實卻並非如此,令她很是沮喪。

雖說孩子學習需要父母輔導,但並不是要求父母全能。父母也不必為此感覺內疚或自責。

佐藤亮子很能認清現實。她沒有辦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做到既做好家務又照顧好孩子,也沒有辦法為孩子解答高中理科難題,甚至有時沒有辦法做到保證每天帶小孩子學習10分鐘。

她沒有為此糾結,而是確定下來優先策略,孩子與家務相比,孩子優先,只要孩子需要,就先照顧孩子。沒有辦法幫助孩子解題,做好陪伴就好。不能保證小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可以利用假期集中學習。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不要求完美的情況下,佐藤亮子把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帶孩子學習上,為孩子輔平了成為績優生的道路。

三、培養孩子要循序漸進,講究方法與順應成長規律同樣重要。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理論讓很多父母帶起孩子來感覺十分焦慮。看到別人家孩子2歲就識200字、能背300首詩,就急得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塞到孩子的腦子裡,逼著小小的孩子早早接受各種教育,甚至只有5歲的孩子要同時參加7個輔導班。有的孩子由此產生厭學情緒,早早就「恨」上了學習這回事,終與父母的希望背道而弛。

柏拉圖說:初期教育應是一種娛樂,這樣才更容易發現一個人天生的愛好。

籃球明星喬丹在最開始愛上籃球時,也得益於父親帶著他們兄弟幾人一起打籃球,令他對籃球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致力於如何提高球技,成長為一代球星。

佐藤亮子在帶孩子時,就把完成學業當成一種遊戲,把不同類型的題目畫上不同的顏色,帶領孩子今天完成一種顏色的題,明天再做另一種顏色的題,孩子感覺很有趣,接受起來也就容易得多。

佐藤亮子在帶孩子時,還注意創設好環境。怕電視影響孩子,乾脆就把電視機束之高閣。早早為孩子們準備好書桌和紙筆,讓孩子很自然地進入到學習狀態,早早培養出好習慣。

孩子學習成長的路上,不僅需要好的老師,更需要父母的悉心輔導和陪伴。向佐藤亮子那樣,不畏難、不焦燥,用對方法,孩子自然受益。

相關焦點

  • 「學區房把家長們都逼成特務」:買學區房,就能緩解育兒焦慮?
    01 《學區房72小時》:「學區房把家長們都逼成了特務」學區房,永遠是中國父母繞不開的一道門檻。不管你是國內的平頭百姓,還是國外打拼的華爾街精英,中國人買房子,永遠看重地角。什麼是地角?對有孩子的家庭,就是學區!
  • 一個普通媽媽,四個娃都考上東京大學,她有什麼秘笈?
    即使再有一個孩子,我也同樣有信心讓他考上東大醫學部。——佐藤亮子我們先說一下東京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為什麼把孩子送到這個學校就非常了不起呢?如今她的三個兒子,包括最小的女兒,全都考入了東京大學理科Ⅲ類(醫學部)。
  • 佐藤媽媽把四個孩子全送上東京大學醫學部,她的秘訣靠的是三字經
    對一個家庭來說,關於孩子的教育,歷來都是重中之重。現在年輕男女結婚買房,首要考慮到的就是今後孩子的就學問題;而因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學區房」一詞成為售房營銷中的一大亮點,所謂的學區房價格更是一漲再漲,一房難求。曾經朋友圈被一篇《對不起,爸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刷屏。
  • 雞娃進入名校靠學區房?早教注重這三點,你家就是學區房
    很多家長也開始要籌備學區房的事情,大家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在最好的環境中上學。但是最近多地出現學區房的政策,想要給學區房降溫。比如北京「多校劃片、六年一學位」的政策,浙江、陝西出臺「公民同招、鎖區搖號」等。雞娃的爹媽們又陷入了焦慮,一邊是想要讓孩子通過學區房抓住考進名校的船票,另一邊又在政策中搖擺不定。而由於政策的變動,多地學區房又火了。
  • 學區房到底是什麼?家裡不是學區房孩子怎麼上學?
    現在關於買房 大家張口閉口就是學區房,就是為孩子考慮,好像如果不上學區房將來成績就看到不好似的,想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條件都比較差,哪裡有什麼學區房,教育質量也不是很高,但是沒想到幾十年後當生活條件提高了,當我們的孩子該上學的時候,教育已經成了一種攀比。學區房的概念已經被炒地火熱,這裡我就要請教大家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們都在說學區房,那學區房究竟是什麼?
  • 我的四個子女是怎樣考上東京大學的?
    我的四個子女是怎樣考上東京大學的? 文/佐藤亮子[日本]2017年3月,我的女兒考上了東京大學理科三類 。這樣一來,算上大兒子、二兒子和三兒子,我的四個孩子就全都考上了東大理科三類。
  • 為給孩子買學區房,教授在原則底線前徘徊:學區房,戳中你了嗎?
    有的為了學區房背上巨額債務,有的為買到學區房歷經艱辛。在這部電影中,各種意外、較量紛至沓來,為了學區房,有原則、有底線的大學教授會做出什麼選擇呢?電影內容簡介:1.大學教授 符重,是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考前為學生義務補習功課,拒不收學生想要改分的紅包。他的女兒誠誠上幼兒園了,為了能讓孩子上好學校,他一直在關注學區房的事情。
  • 4個孩子都考上東京大學醫學院,她這些做法能治好你的「恐輔症」
    令人驚嘆和欽佩:3個兒子1個女兒,都先後考上了排名前100才有機會的東京大學醫學院,被人讚譽為「東大媽媽」,經常被請去做講演、開座談會分享她的經驗。她就是佐藤亮子,一個日本全職媽媽,她把自己的育兒經歷,從最簡單的筆畫和加法開始輔導,直到孩子們步入心儀的大學,其中的艱辛和欣慰,以及反覆嘗試和失敗之後總結出來的方法,寫成了《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這本書。
  • 4個孩子都考上東京大學醫學院,她這些做法能治好你的「恐輔症」
    令人驚嘆和欽佩:3個兒子1個女兒,都先後考上了排名前100才有機會的東京大學醫學院,被人讚譽為「東大媽媽」,經常被請去做講演、開座談會分享她的經驗。她就是佐藤亮子,一個日本全職媽媽,她把自己的育兒經歷,從最簡單的筆畫和加法開始輔導,直到孩子們步入心儀的大學,其中的艱辛和欣慰,以及反覆嘗試和失敗之後總結出來的方法,寫成了《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這本書。
  •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有效的陪伴,助力孩子一路成長
    它講的是如何通過陪伴式學習助力自己孩子考上名牌大學。的確是一本實用性很高的書了。《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是一個把自己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送進了東京大學醫學部的日本媽媽佐藤亮子寫的關於如何陪伴孩子學習的實操性書籍。佐藤亮子是日本津田塾大學英文專業畢業生,曾經做過私立高中的英語教師,結婚後便做了全職媽媽。
  •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有效的陪伴,助力孩子一路成長
    文/玄鳥歌唱乍一看這本書的標題——《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以為這本書是在講家裡書房的布置和使用的書,其實不是的。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東大媽媽正面陪讀法」,其實這個副標題才更能表達本書的意義。它講的是如何通過陪伴式學習助力自己孩子考上名牌大學。的確是一本實用性很高的書了。
  • 想通過買學區房在上海進大學名校,想多了
    怎麼才叫好學區? 目前民間最直接的評價標準有三個:1.在該區家長們口口相傳的口碑。2.初中後的出路,初中有個公示的四校和八大預錄取率。【中考成績不公布的,看中考分數就是扯淡】3.這個學校是否有高中的爹或爺爺。以目前前灘花兒為例,因為有個花兒高中的爺爺和爹,房價單價直逼20個W。恐怖呀!
  • 掌握這3點,你也可以把孩子培養成令人羨慕的超級學霸
    北京又老又破的學區房,動輒上千萬,大多數的父母只能對此望而卻步。然而,除了拼硬實力之外,拼軟實力更為重要,現在流行的一種觀點,即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日本的佐藤亮子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她的陪伴下,四個孩子都考上了以難考著稱的東京大學醫學部,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 學區房,買的是什麼?
    提問:老師,我今天跟一個親戚聊天,她孩子在深圳四大名校之一讀小學3年級,她說小學其實不要去名校,名校就是犧牲其它時間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應試考高分上(典型案例就是作業多)。1.她這樣說對嗎?2.我也有孩子馬上上幼兒園,以後大概率也是繼續劃入名校學區範圍內,是不在小學階段就上個相對輕鬆的學校就行,不要去名校,這樣可以讓孩子多能有點自主時間,去玩運動去玩五花八門的?
  • 學區房,買還是不買?
    然而買了學區房就真的就能順理成章的考入好大學嗎?學區房三問:1. 搬到學區房之後,孩子的教育真的能夠提升嗎?孩子成績就一定能夠好嗎?學習成績好壞是一個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我們可以保證名校老師的教學質量,但無法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再好的學校也有老油條,再差的學校也有好苗子。
  • 輔導4個孩子相繼考入名校,這位媽媽的高考陪考經驗值得借鑑
    在緊張的高考備考階段,女兒卻每天花40分鐘慢條斯理地保養頭髮,你是父母你會怎麼辦?孩子總是記不住7+8=15,單位換算好像永遠也學不會,該如何輔導?普通家庭買不起學區房,該怎樣幫助孩子考上名校?相信很多父母都為此類問題困擾過,輔導作業被氣出心梗住進ICU之類的新聞報導好像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 4個孩子都考上了東京大學,虎媽談心得:想孩子優秀,關鍵在小學
    它的主人是一位不起眼的家庭主婦,卻批量養出了4個學霸:把3個兒子1個女兒悉數送上了東京大學的醫學部。佐藤亮子東京大學是日本的高等學府,全球排名第22名,想考上這個大學一點也不比清華輕鬆,再說東大的醫學部是出了名的難考,一般在全日本排名前100
  • 你高價買學區房是為了什麼?看完廣西高考錄取率後沉默了
    南寧好的學區房動不動就是2萬+ 。為了小孩有更好的教育,不少家長重金買學區房,南寧著名的學區房「金旺角」,一座單體樓,沒有任何居住感可言,憑學區資源,價格破4萬/平,秒殺南寧豪宅。一本錄取率8.4%,211院校錄取率4.6%,985院校錄取率1.3%,全國排倒數第二。
  • 50歲母親陪兒子備考東京大學,結果自己考上了!
    原來兒子復讀一年後,二戰東京大學依然落榜,考上的反而是照顧他備考生活的媽媽!這是怎麼回事呢,怎麼會是媽媽考上東京大學的呢?" 看著兒子在努力備考東京大學,要是考上了就能成為東大生,我就覺得很羨慕。"別看安政真弓備考時已經 50 歲,畢竟有早稻田大學畢業生的底子在,而且後來還在自家開了個面向初中生的補習班,所以現在學力保持得還不錯。不過安政真弓自認自己不是耐扛壓力的類型,日本高考一般是在第二年的 1 月,而安政真弓在 3 月跟兒子透露了也想報考東大的想法,並要求兒子保密。
  • 學區房是怎樣煉成的?有必要買學區房嗎?
    成績不好,就是老師沒教好。揣著明白裝糊塗。以上這兩種家長最多。只有少數家長明白:學生太多,老師肯定照顧不過來!家長必須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校內校外齊抓共管,讓孩子大部分時間保持學習狀態而不是玩耍狀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才能提高並保持穩定,最終才能考上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