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紐約,人們會想到大都會博物館,若是遊巴黎,沒有人會錯過羅浮宮。在很多城市,都有那麼一座美術館停留在人們的印象裡,它們與其所在的城市融為一體,從建築設計到藝術策劃,美術館處處體現著城市的性格、城市的精神。同時,它們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市、改變著那裡的人們,給這座城市打上烙印,甚至成為城市獨特的藝術名片。
一座城,一座館,城市和美術館似乎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在美術館與城市這個系列中,我們走進幾座具有濃鬱地域風格的美術館,去探究一下美術館和城市之間究竟存在怎樣奇妙的關聯。
第三站 成都·知美術館
「美術館是一座城市文化性的地標,這是美術館的首要功能。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美術館帶有一個城市最明顯的文化屬性,美術館還能以藝術的方式呈現這個城市未來可能呈現的一種具有想像力的狀態。」知美術館館長王從卉認為,這是美術館在一座城市中所承載的重要功能。
知美術館外景
坐落在成都南郊新津區老君山下的知美術館是一座極富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美術館的設計者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隈研吾,其設計風格融合古典與現代為一體,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
隈研吾極其重要的理念「讓建築消失」,在知美術館的設計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座三角形結構的建築,由地面三層和地下一層組成,建築總面積約2000多平米,外形以黑灰色為主基調,隱在青山流水之中,極具禪意。
知美術館外景
王從卉說,隈研吾在做知美術館設計時,完全是從東方美學的角度出發,形成了東方與現代極簡的相融合的建築方式。同時,隈研吾極其講究建築本體和外部自然的互相溝通的關係,撇開成都這座城市不談,隈研吾首先考慮了美術館所處的位置——老君山,這是一座道教名山,道家「生生不息」的自然觀的思想與隈研吾的建築設計理念有很大關聯,他將這種哲學思想用在了建築本身的設計上。
知美術館的瓦片
美術館的外立面運用了大量的黑色石材、土燒瓦片和玻璃,建築材料多取自當地,這些黑灰色的瓦片用特殊材料串聯懸掛,像羽毛般整齊排列,既富有巴蜀風貌,又極具通透感。透過外立面映出背景中的山和樹木,使其與周邊的環境完美相融。細看這些懸浮在空中的瓦片,光和流水似乎在這裡交融了,搖曳的光影使這些規律排列的瓦片流動了起來,神奇地擁有了中國古典樂中流水般的韻律,與館外的流水形成了一種巧妙的關聯。在王從卉看來,美術館用潺潺流水這樣的元素,來象徵一種生生不息的狀態,而建築外體的瓦片,會由於日照的變化給館內帶來不同的光影,似乎通過時間的流動用光影給美術館生命,讓整個場館「活」起來,充分體現出建築本身和其所在區域的相關性。
懸浮於水中的知美術館
建築內部的空間則更令人驚嘆,整個室內是上下通透的狀態,從地下室到頂樓,長廊螺旋上升,明暗交替,移步異景。館內通透的設計使得窗外的風景、光影和內部設施完美交織在一起,即使人在建築中,也能完全融合進老君山的風景裡。大概,這就是設計師「讓建築消失」的立意所在。
知美術館內部空間
流水、瓦片這些典型的東方元素,使整個美術館與老君山的自然風景有機相融,空靈寂靜,動靜相宜,顯露出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王從卉將老君山這一帶比作成都的「後花園」,她說,「當地百姓每年會到老君山上去祈福、燒香,這是成都『慢生活』背後悠然自得的道家精神的體現,而知美術館正是通過建築,以現代的手段和建築本身的『悟』,來將東方哲學和現在當下的生活緊緊相連,以美術館的實體落在當地,形成了一個標誌性的符號。」
知美術館的辦館理念也旨在在當代藝術的國際化語境中,探討東方美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知」完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已知朝向未知,從眼前朝向無限。因而,知美術館還在不斷探索人自身的靈感與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體藝術領域進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對藝術史的完整度和開放性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收藏及策展系統。「東方美學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是知美術館重要的學術方向,美術館試圖在道教名山的腳下去挖掘東方智慧的源頭,通過各種不同的現代、當代和新科技的展覽,不斷探索東方美學不同緯度的深層次概念。王從卉表示,「這個課題不僅僅是與成都這座城市有關聯,也是通過藝術的方式在解讀整個中華文化,希望在國際上為這種文化獲得交流、溝通的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也是美術館非常重要的職責。」
在這一大的學術方向下,知美術館做了很多學術活動和展覽,2019年知美術館舉辦了「魏立剛『萬物』個展」,這位從中國傳統書法中走出來的藝術家,現在也進入了國際當代藝術視野,他的作品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同時在其色彩、結構和創作觀念上,有對西方現代主義的表達。王從卉介紹說「他的作品本身所帶有的特性使得不同認知、教育背景的受眾能看到作品不同的緯度,這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
「魏立剛:萬物」展海報
「魏立剛:萬物」展覽現場
在學術建構方面,2019年知美術館還舉辦了主題為「開放的東方」的美術館館長論壇,探討「什麼是東方和西方」「藝術是否分為東方和西方」等話題,希望為將來更深、更廣層面的探索打下基礎。
「開放的東方」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海報
「開放的東方」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現場
在成都這一既有古老文化、地域風貌,又在向現代化國際化不斷邁進的都市,知美術館堅守其初創時的理念「萬物·見解·常新」,在東方哲學中探索開放的未來,或許是對這座城市藝術精神的最好詮釋。
(圖片由知美術館提供)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