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是誰?
一說建築界,就不能不提隈研吾,他是日本著名建築師,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曾獲得國際石造建築獎、自然木造建築精神獎等。其設計的建築融合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他有一著名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建築消失」。他嘗試用無秩序的建築來消去建築的存在感,使它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而就在蒼翠欲滴綠樹成蔭的老君山腳下,藏著隈研吾根據此理念設計而成的美術館——知美術館。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
這座總建築面積為2353平米的美術館外形內斂、極具禪意,隈研吾在設計之時運用了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它與自然有機相融,空靈寂靜,動靜相宜,盡顯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
美術館VI系統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設計,由美術館外觀瓦片的元素構成,形成富有變化的水波紋樣。知美術館的標誌,是用一個個四川傳統建築的瓦片元素與水景相結合,正好呼應了建築設計的特色。
青山腳下,綠水灰瓦,知美術館從誕生之日起就憑藉這出色的設計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打卡。而你認為知美術館就僅僅只有這些嗎?
錯了,知美術館,可不止隈研吾。
5月23日-25日,「開放的東方」亞洲藝術館館長論壇在此開幕,這是亞洲藝術館的盛會,密西根大學名譽退休教授,兼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漢學家包華石、巴黎賽努奇亞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亞洲藝術協會主席史鈺麗、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等來自全球該專業領域16位重要美術館館長、世界級專家、學者在此匯聚,帶來了13場精彩演講及4場圓桌討論,共同打造一場頂級的學術及思想盛宴。
論壇議程為期兩天,圍繞「東方美學的現代性與當代性」的核心主題進行探索,從藝術史、地緣學、 哲學、美學等多角度展開,挖掘及整理了「東方」概念的各種定義及可能性,並建立立足於亞洲藝術的「東方美學」的學術研究、策展、收藏的結構性框架,進一步提升「東方美學」在全球藝術界、美術館界的關注度,同時論壇還將通過分享全球範圍內主要亞洲美術館推廣實踐的經典案例,探索東方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更多可能性與未來協同機制。
快來看看
都有哪些大咖吧!
本刊記者 > 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