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知美術館可熱鬧了,它有的可不止隈研吾

2020-12-19 騰訊網

隈研吾是誰?

一說建築界,就不能不提隈研吾,他是日本著名建築師,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曾獲得國際石造建築獎、自然木造建築精神獎等。其設計的建築融合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他有一著名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建築消失」。他嘗試用無秩序的建築來消去建築的存在感,使它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而就在蒼翠欲滴綠樹成蔭的老君山腳下,藏著隈研吾根據此理念設計而成的美術館——知美術館。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

這座總建築面積為2353平米的美術館外形內斂、極具禪意,隈研吾在設計之時運用了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它與自然有機相融,空靈寂靜,動靜相宜,盡顯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

美術館VI系統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設計,由美術館外觀瓦片的元素構成,形成富有變化的水波紋樣。知美術館的標誌,是用一個個四川傳統建築的瓦片元素與水景相結合,正好呼應了建築設計的特色。

青山腳下,綠水灰瓦,知美術館從誕生之日起就憑藉這出色的設計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打卡。而你認為知美術館就僅僅只有這些嗎?

錯了,知美術館,可不止隈研吾。

5月23日-25日,「開放的東方」亞洲藝術館館長論壇在此開幕,這是亞洲藝術館的盛會,密西根大學名譽退休教授,兼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漢學家包華石、巴黎賽努奇亞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亞洲藝術協會主席史鈺麗、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等來自全球該專業領域16位重要美術館館長、世界級專家、學者在此匯聚,帶來了13場精彩演講及4場圓桌討論,共同打造一場頂級的學術及思想盛宴。

論壇議程為期兩天,圍繞「東方美學的現代性與當代性」的核心主題進行探索,從藝術史、地緣學、 哲學、美學等多角度展開,挖掘及整理了「東方」概念的各種定義及可能性,並建立立足於亞洲藝術的「東方美學」的學術研究、策展、收藏的結構性框架,進一步提升「東方美學」在全球藝術界、美術館界的關注度,同時論壇還將通過分享全球範圍內主要亞洲美術館推廣實踐的經典案例,探索東方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更多可能性與未來協同機制。

快來看看

都有哪些大咖吧!

本刊記者 > 楊穎

相關焦點

  • 知·美術館 隈研吾的成都「詩意」
    今夏,他把設計作品首次呈現在四川——7月21日,由他設計的知·美術館在成都新津開館,隈研吾也親臨現場,引發眾多文藝界、設計界人士趕赴老君山下「追星」。    據悉,知·美術館也是目前隈研吾在中國設計的唯一的美術館建築。這地處新津縣老君山下的四層建築,總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遠看呈深灰色,並不顯眼。
  • 美術館與城市(三)|「消失在自然中」的成都知美術館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美術館帶有一個城市最明顯的文化屬性,美術館還能以藝術的方式呈現這個城市未來可能呈現的一種具有想像力的狀態。」知美術館館長王從卉認為,這是美術館在一座城市中所承載的重要功能。這座三角形結構的建築,由地面三層和地下一層組成,建築總面積約2000多平米,外形以黑灰色為主基調,隱在青山流水之中,極具禪意。知美術館外景王從卉說,隈研吾在做知美術館設計時,完全是從東方美學的角度出發,形成了東方與現代極簡的相融合的建築方式。
  • 「ART SHOW」知美術館王從卉:我們是藝術的「門童」
    今天,藝先僧採訪了它的掌舵者——有著豐富藝術、拍賣行及媒體從業經驗的知美術館藝術總監王從卉。藝:知美術館區別於其他展館的最大特點您覺得應該是什麼?王:我覺得我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精專」,無論是從美術館的特徵,還是說從它的整體軟性領域思考,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 TANC丨首屆Art Chengdu與知美術館同期開幕,西南藝術生態擴容升級...
    ▲ 知美術館「開」展覽現場,圖片來源:知美術館「當見解以展覽與收藏為依託,並以個案研究來深耕細作,形成了一條有態度的審美徑,也就確立了藝術的公共性價值。『開』試圖探索當代藝術未來性的可能性,這是知美術館的一個重要方向,而媒體藝術是其中重要的門類。」
  • 昊美術館明年亮相浦東 下班可看「夜間美術館」
    人民網上海11月7日電 (記者孫小靜)上海將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夜間美術館」,觀眾工作之餘也可安心觀賞。記者今天獲悉,位於浦東的昊美術館(上海)將於2017年5月11日正式對外開幕,屆時將為公眾帶來開幕大展《見者的書信:約瑟夫·博伊斯x白南準》。
  • 這個在藝術圈交白卷的哥們,是如何把畫賣一個億的|知物美術館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藝術家並不是繪畫科班出身,他是一個學習理科的學生,我們都知道學習理科的人多半都比較理性,這可能也和他所呈現的過於冷靜的畫面有關。(知物美術館)但他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理科生,他還懷有自己的音樂夢想,1948年-1949年曾經在田納西州理工學院主修音樂,並且在喬治大學短暫任教,後來他應徵入伍,被分派至軍旅樂隊。
  • 【知美術館】「幻」展解密
    關於藝術家 關於知美術館知美術館位於中國成都新津老君山腳下,總建築面積為2353平米。外形內斂、極具禪意,由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運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築與自然有機相融,空靈寂靜,動靜相宜,盡顯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美術館VI系統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設計,由美術館外觀瓦片的元素構成,形成富有變化的水波紋樣。
  • 館長對話|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陳維德:美術館可成問題討論平臺
    由最高法庭與市政廳改建而成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2015年11月落成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兩家公立美術館之一。它的建築前身是新加坡最高法庭與市政廳,歷史上,日本曾在此處投降,李光耀也此宣誓就職。
  • 中國當代重要女性藝術家尹秀珍個展「未知」亮相知美術館
    :18 來源: 金投網 舉報   金秋9月,中國當代重要女性藝術家尹秀珍個展「未知」在知美術館開幕
  • 2018 知美術館「開」展,西南嶄新文化地標帶來冥想式體驗
    2018 知美術館「開」展2018.4.26 -2018.8.12知美術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君山路「開」展由知美術館與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聯合呈現,由媒體藝術策展人張尕策劃。知美術館坐落於四川省會城市約四十公裡外的新津縣內,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建築以當地傳統磚瓦為元素,將現代主義的極簡質樸與綿延起伏的山脈、流水等周遭景致融為一體,烘託出恍如中國古典文人山水畫般的意境。
  • 當代藝術就只能去美術館拍照嗎?|知物美術館
    相同的背景、相似的姿勢,靠臉才能看出其中的區別(沒準臉也看不出區別),這幾乎成了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我的標誌性事件。這些年新奇百變的「網紅」展覽更是層出不窮。它不是某個學者賦予它的,而是在「網紅經濟」的帶動下,出現的一類在短時間內熱度持續火熱的展覽。「網紅展」沒有明確的定義,任何展覽只要有這個特徵,都可稱作「網紅展」。而也正因為如此,各類「網紅展」如便雨後春筍一般襲來。
  • 讓藝術改變生活方式……|知物美術館
    ——知物美術館藝術在當代中國,對許多人而言是有錢人的玩具,是拍賣行不停跳動的數字。當藝術與生活沒有關係時,的確,藝術只是金錢的遊戲。但當藝術進入生活,當收藏成為嗜好,並改變生活的方式時,藝術已經進入精神層面,成為自我的一部分。
  • 面對葉永青「抄襲」,成都知美術館發聲:正式提出退款要求
    3月22日,成都著名美術館知美術館發布聲明,作為收藏有藝術家葉永青作品的公共美術館機構,「取消仍在進行中的新作收藏,正式提出退款要求」。這也是首家公開提出退款的收藏機構。位於成都新津老君山腳下的知美術館。
  • 當代藝術演繹東方智慧 可看可聽可聞的「山海新經」在浙江美術館...
    當代藝術演繹東方智慧 可看可聽可聞的「山海新經」在浙江美術館展出   視頻:郭婧  浙江在線9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郭婧 通訊員
  • 「可觸摸的記憶——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
    12月15日,「可觸摸的記憶——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展出,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03月20日。   據了解,這是江蘇省美術館首次推出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展出展覽檔案、名家信札、珍本圖書等。
  • 知美術館「生長」大展開幕
    2019年9月27日下午,知美術館2019國際生物藝術大展「生長」展示了來自五個國家共八位藝術家/藝術家組合的作品,在技術幻想的濾鏡下進一步剖析生命與生長的界域以及活體與潛意識之間的邊界,預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未來。
  • 江蘇省美術館推出「可觸摸的記憶——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
    12月15日,由江蘇省美術館主辦的「可觸摸的記憶——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展出。 展覽以「可觸摸的記憶」為主題,是江蘇省美術館首次推出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展出展覽檔案、名家信札、珍本圖書等,以展覽呈現江蘇省美術館對檔案和文獻工作的重視與關注。
  • 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城市就像一座巨型美術館
    當人們談到美術館與城市的關係時,有一座美術館是所有人繞不開的話題。這就是1997年落成的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20世紀末的西班牙北部小城畢爾巴鄂逐漸沒落,這座地標性的美術館建築卻通過藝術的影響力帶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讓小城畢爾巴鄂一夜成名。
  • 北京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可有序恢復開放
    原標題: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可有序恢復開放 首圖和北京畫院美術館明起重開    5月1日起,首都圖書館和北京畫院美術館將恢復開放。
  • 人民藝術|「幻」中求真 知美術館呈現陳福善回顧展
    落葉金秋人颯爽知美術館「幻」陳福善回顧展在花好月圓的中秋時節(9月22日)盛大開幕// 「幻」中求真 //知美術館以新方法論解謎陳福善。到場的四位「知時代」新學者:楊簡茹女士、李世莊先生、邱敏女士、沈奇嵐女士分別發表了精彩演講,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學術發布由知美術館藝術總監王從卉女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