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物美術館序
羅伯特·雷曼(Robert Ryman)1930年出生於美國,是極簡主義主要的藝術家之一。
極簡主義繪畫的特徵是整個平坦畫面巨大簡單,通常呈幾何形;講求精確、輪廓突出;在不施底色的畫布上刷染大塊明亮而未經調和的顏色。極簡主義繪畫只是一個簡單客體的匿名結構。極簡主義繪畫作品以在大畫布上塗滿強烈色彩的格子、條紋、方塊、正V、倒V及圓形圖案聞名。
從音樂夢到繪畫,他都經歷了什麼?
1930年3月30日,白羊座的羅伯特·雷曼出生在盛產美國鄉村音樂田納西州。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藝術家並不是繪畫科班出身,他是一個學習理科的學生,我們都知道學習理科的人多半都比較理性,這可能也和他所呈現的過於冷靜的畫面有關。(知物美術館)
但他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理科生,他還懷有自己的音樂夢想,1948年-1949年曾經在田納西州理工學院主修音樂,並且在喬治大學短暫任教,後來他應徵入伍,被分派至軍旅樂隊。1953年,羅伯特·雷曼退伍後來到美國紐約,懷揣著對音樂的夢想,他為了成為一名職業的爵士薩克斯風樂手。但發揚田納西州爵士的美國夢並不好實現,幾經轉折作罷。(知物美術館)
追逐完夢想這時候他也不年輕了,也不是什麼職業他都能去做了,後來他去了藝術館裡面當保安,受藝術薰陶,他在這裡一呆就呆了七年起來,在當保安的過程中,他也開始接觸繪畫,《無題》就是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知物美術館)
他是如何在藝術界享有一席之地的?
2014年他的作品被售賣,這幅純粹是白色的空白畫面,居然拍出了人折合1.2億人民幣,這一消息傳出引來大規模的討論。
他創作過很多類似的作品,他專注於自己的白色創作,探索白色的多樣性,並憑藉自己的研究在藝術界裡有了一定位置,很多人認為看他的畫更多的是看一種油畫的肌理變化。(知物美術館)
他的畫以「極簡」和「概念」著稱,他稱自己的作品只是展現繪畫材料的原始樣貌,他的繪畫思路是「畫什麼不重要,怎麼畫才是個問題。」
羅伯特·雷曼花了大半輩子去研究材料,在不同的布料、金屬、複合材料板上使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如丙烯、乙烯、油畫棒、石墨、膠水等等,在這個基礎之上,他選定白色作為一種中性顏色,去呈現不同作品的表面(即畫面本身)在空間與光線下的視覺感受。初看一片白,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作品,其實是藝術家探討繪畫表面與光線、空間關係的結果。(知物美術館)
排除了敘事性的繪畫性語言,在不同的機理、質感、薄厚圖層、相同色之間,由於微妙的反差和變化,產生了類似於光的效應和色的微差,它們之間的這些微妙變化和我們的生理、審美產生了共鳴,這和法國畫家蘇拉熱的黑畫有異曲同工之處。
羅伯特·雷曼很少給他的作品命名,他認為他的繪畫標題是沒有意義的,只是作為身份的一個標註而已。他不願意在標題上為觀眾指出一條明確走近他繪畫的路,這在他的作品中被認為是完全多餘的。
大家是如何看待評價的?
如今他辦了屬於自己的畫展,畫展也很簡約,白色的牆面上掛著20幅以白色為主題的作品,走進來的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空白的空間。
也許是外行人想看出門道,他的畫到底有什麼不同,可以買的那麼貴,畫展中看畫的方式也很奇怪,有的人歪著身子將目光轉移到畫框,甚至對畫框背後的狹小空間感興趣。
藝術評論人羅伯塔·史密斯曾在《紐約時報》撰文寫道:「雷曼的藝術提醒我們,對於所有繪畫而言,最重要的是顏料、尺寸和顏色」。
事實上,雷曼作品在市場上並不多見,負責拍賣活動的蘇富比全球當代藝術部門聯席主席亞歷山大·魯特表示,一方面是因為對於收藏家而言,極簡主義的單色繪畫並非是人人都能欣賞的收藏品。
「這幅畫遠看貌似一目了然,但實際上,這幅畫比一般人想像的要複雜得多。藝術家本人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創作每一幅作品」,魯特表示,「有些事是市場機制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它的價值會這麼高」。知物美術館
編輯:田園
監製:大熊
圖片來源:網絡
「藝知物」是一座線上虛擬藝術衍生、交流社區,以「生活美學創造者」結合藝術和生活器物,圍繞90後年輕人的興趣社區之路,發展成為國內年輕人專屬的生活社區。
旗下知物美術館,位於北京吉裡國際藝術區,佔地面積3000平米,專注於推動中國年輕藝術力量的發展,為年輕藝術家的培養貢獻力量。
藝知物小程序即將上線,敬請關注。
本文版權歸知物美術館所有,請勿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