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醬牛肉是喝酒人喜愛的下酒菜,教你家庭做法,不用去外面買了
醬牛肉鮮味濃厚,口感豐厚,經常被切成片,當作下酒菜來食用。描寫古代的英雄好漢們的風格可以用兩句話概括:「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時候總是不忘的一句:上二斤熟牛肉!比如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吃了幾斤牛肉,【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不快活。可見,牛肉自古以來就是喝酒人最喜愛的下酒硬菜。
在外面買醬牛肉或者在餐館吃醬牛肉,一般比較貴,一盤就得幾十塊錢,量也不多,吃著不過癮,自己在家做醬牛肉,經濟實惠,乾淨還衛生,吃著放心,教你醬牛肉的家常做法,顏色紅潤,醬香味濃,牛肉緊緻,肌肉中的牛筋色黃而透明,切片不散,味道和大廚做得一樣好,大塊吃肉,過癮。下面分享下詳細做法:
【家庭版醬牛肉】所需材料:牛腱子肉2-3斤、油鹽適量、醬肉料包2小袋、幹黃醬2-3湯匙、蔥1棵、姜1塊、大蒜2瓣、生抽2湯匙、紅燒醬油1湯匙、冰糖1湯匙、幹辣椒4-5個、料酒2湯匙、
做法步驟:
1.做醬牛肉一般選用牛腱子肉,腱子肉分前腱和後腱,肉質較老,有肉膜包裹的內藏筋,熟後有膠質感,肉嫩筋香,鮮嫩鬆軟。
把牛肉放在清水中浸泡4~6小時,期間,換2-3次水,將牛肉中的血水泡出來,這樣醬出的牛肉吃著比腥,顏色也不會發黑。
2.鍋內加入水,水量多一些,要沒過牛肉,冷水下入牛肉焯水,水開後煮4-5分鐘,撇去飄起的浮沫,將牛肉撈出,牛肉焯水時要冷水下鍋,這樣能把牛肉的血水充分煮出來。
3.將牛肉撈出,放到冷水中激一下,使牛肉收緊,這樣煮熟的牛肉切片不會散,這是做醬牛肉切片不散的一個小技巧。
4.準備好調料,醬肉料包,超市就有賣的,價格也比貴,省去了配製調料的麻煩,味道也很好,把小蔥打成結,姜切片,幹黃醬比較幹,加入少許水,攪拌均勻,這樣炒醬時,就不會糊鍋。
5.鍋內加入油燒熱,下入幹黃醬小火炒制,炒出醬香味。
6.淋入熱水,水量要沒過牛肉,下入醬肉料包,蔥、姜、蒜,幹辣椒、鹽、醬油、料酒、冰糖,燒開,煮幾分鐘,把調料的味道煮出來。
7.下入牛肉塊,大火燒開,轉小火煮半小時,關火,牛肉在鍋內燜制半小時,再大火燒開,轉小火煮半小時。
8.到時間後,關火,牛肉不要撈出,放在醬湯內浸泡一晚上,使牛肉入味,第二天,就可以切片吃了,非常的入味,煮好後,也可以直接吃,但是味道沒有浸泡一晚上的牛肉味道好。牛肉切片,要等牛肉涼透了再切,熱牛肉切片也容易散,不緊緻。
小貼士:做醬牛肉時間比較長,所以,做一次就做多點,吃不完,可以放到保鮮袋內,加一些湯汁,放冰箱冷凍保存,吃的時候自然解凍,切片吃就可以了,做醬牛肉的醬湯,不要扔,把調料撈出,保留醬肉調料包,裝在保鮮盒內,放到冰箱冷凍保存,下次還可以用來醬牛肉,或者醬制別的肉類,醬的次數多了,味道更好吃。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讚、收藏、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歡迎關注:冬至雪夜的小廚,每天都會發布原創家常美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