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話,是民間一句俗語,也算是一種忠告,這句忠告從何而來,已經很難找到其源頭,因為年代久遠,現代人看這兩句話,可能會雲裡霧裡,不知道到底為什麼。
首先,是窮不走水代表的哲理?
雖然中國古代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俗語,但長時間的農耕文明的薰陶下,農耕永遠是佔據首位,也是發展非常快的一個行業,而對於漁業而言,雖然沿海地區,以及江南,也有魚米之鄉之稱,但這些更偏重於養殖淡水魚,以及在河流湖泊捕魚。這些也是常見致富手段。
但對於一些海上捕魚操作,在歷史上也很多,但不佔有主流,更主要的是,因為生產力水平的限制,海上捕魚風險太大而收益往往不成正比,運氣好的話,可能一夜而富,但更多情況下,可能會食不果腹甚至有生命危險。
除了海上捕魚的風險,另一個方面,也需要注意,那就是水路運輸的風險。在水滸傳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張衡將宋江等人誆騙到船上,船開到江中心,然後開始打劫,讓宋江選擇,是吃混沌,還是滾刀肉。
這是常見的打劫手法,而且,這種手法比路上打劫很難以對付,路上遇到劫匪,如果跑得快,很可能逃出生天,損失寫財物,好歹保住性命。可在水上就不一樣了。
船艙本來就狹小,四面全是水,就算是有水性,除非像張順那樣的狠人,否則,很難通過水路逃跑,更何況,對方的水性,更強。因此,在逃跑方面,幾乎不可能。而更可怕的在於,水匪根本不會留活口,而大江大河更是毀屍滅跡的好地方。因此,水路風險更大。
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進行發散性思維,又可以理解為,水,已經不能局限於水本身,可以演化為鋌而走險,或者是存在很大風險的事情。就好像八十年代很流行的下海經商,或者是股市上很流行的「試水」。
這些事情,都帶有極大的誘惑性,人們往往被表象所誘惑,而忘記了誘惑背後的危險。巨大收益背後,是更加巨大的風險。但這些風險,會被最大限度的隱藏,就好像平靜的江面海面之下,永遠都是暗流湧動。
而當一個人窮困潦倒之時,或者到山窮水盡之時,最忌諱鋌而走險,所以才有了「窮不走水」的告誡。
那麼,第二句,「富不涉淫」又該如何解讀呢?
一些人可能會想到男女關係上去,當然,這也不錯,因為在漢語裡,淫字的意思中,的確有這方面的說法。但這並不是全部。
淫字,其實更多的是過度,沉迷,放縱的意思,這就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體系中的「中庸之道」,孔子也說過,過猶不及,所以說,適量適度,是最好的結果。
而這個「度」,是關鍵,人們一旦有了錢,就會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叫什麼,於是吃喝玩樂,開始過度享受。這就無法做到用之有度。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理念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對度的控制上,善始善終是最好的結果,但往往歷朝歷代都沒能做到善始善終,也存在超過一定度,然後導致慘澹收場。
我想「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教給我們的,應該是一種穩重踏實的生活態度,在穩重踏實中,慢慢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