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後經歷時間考驗,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雖然滿腹經綸的文人雅士讀書更多,知識更淵博,但是比起接地氣踏實生活的老百姓來說,民間俗語不但精煉了語言,豐富了漢語詞彙,而且成為禮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能膾炙人口的民間俗語能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很多人理解為:窮人的話儘量不要走水路,富人不要涉足淫亂。其實這是一種並不妥當的理解。因為聯繫上下文的字面意思,並不能將他們銜接起來,而且「走水路」和「涉足淫亂」說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清朝蔣士銓《香祖樓·撻蚓》裡提到:「夫妻免得充軍,且向洋舡走水。」,這裡的「走水」就是走水路的意思。
也有的人理解為:窮人怕家裡失火,富人怕涉足淫亂。因為古時候把「走火」換稱之為「走水」,這也是我們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但是走水是到了清朝才有「失火」,「發生火災」的意思。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二章裡就這麼提過:「門口擺著水桶、撓鉤、雲梯和水槍之類,以防萬一『走水』,好來鳴鑼救火。」
「淫」,《康熙字典》裡解釋為:貪也。
「淫」,《康熙字典》裡解釋為:貪也,直到清朝時期「淫」的意思才和現在的含義接近。
所以「淫」在句中比較好理解,在這個語境中指的是貪婪與放縱。
「走水」泛指的是走偏財的小商小販。
引起爭議比較多的是「走水」這個詞。
李喬 《我的走廠》中曾提到:「我悄悄的偷著一頂破篦帽,跟著一個到個舊去『走水』的熟人,從家裡溜出去。」
這裡的「走水」就是小商販偷偷摸摸做偏財生意的意思。
那麼結合起來,「窮不走水,富不涉淫」的意思就是:窮的人不要想著做不正當的事情發偏財,而富人不可放縱自己做一個貪婪的人。
這也是老祖宗對後來人的一個為世告誡。
再艱難的時候,就算自己的狀況再不濟,也不能抱著黑暗的心理鑽營做那些不靠譜的事情來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而作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因為自己有權有勢就利用權勢做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去損害別人的利益。
現實中這樣的人也不少,更足以見得老祖宗們通過這民間俗語流傳下來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