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聽《鹿港小鎮》:三十年之間家與鄉

2020-12-20 澎湃新聞

重聽《鹿港小鎮》:三十年之間家與鄉

2018-12-07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大學記憶中,課外影響最大就是武俠小說和港臺的流行歌曲。籠統而偏頗地說,前者是我的中國傳統文化啟蒙,而後者則成為我對現代化中國未來的個人化構想。武俠小說話題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話題太大,我們先不談。就說說當年聽過的,那些年最愛的一首歌吧!

第一次聽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大概是在大學二年級,1988年,也就是三十年前。那個時候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還沒有開始。中國城市裡的樣子和農村雖有差別,但不大,有些地方甚至過去一百年來都沒怎麼變過。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我第一次從他的幾首歌曲,如《超級市民》、《未來的主人翁》,當然還有這首《鹿港小鎮》裡聽到發生在海峽那一邊的城市化:

歌詞裡說的是一個來自小鎮的青年在臺北這個大城市中工作,找不到心靈歸宿,但又不願回去、或回不去家鄉的感受。作為觀察者的羅大佑感嘆道:「家鄉的人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了他們擁有的」。用視覺化的唱詞,羅大佑把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通過小鎮青年在城市中的彷徨生活,與小鎮的物理變化聯繫在了一起。

三十年前聽,只能懂得他唱出的一半——「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還有「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因為對於身在大陸而言,沒有霓虹燈的鹿港更接近我們的現實。他歌唱的「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也正是我們所經歷的清晨與黃昏。而「繁榮的都市,過渡的小鎮,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則比較難解,更不要說「臺北不是我的家」這一句了。霓虹燈不是挺好嗎?大城市不是挺好嗎,為什麼還說「臺北不是我的家」呢,不大懂。只是那時跟著反反覆覆地聽和哼唱了無數遍,直到每句歌詞都爛熟於胸。卻並不知道,未來我們還要目睹歌中唱的事情在現實中發生無數遍。

聽不懂的那一半,答案就在歌的最後一段。那當然也是這首歌最神奇的部分。在重複AB段主副歌旋律,唱完「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這最後一句之後,大段電吉他響起,正當聽眾以為歌曲就要結束時,突然羅大佑意猶未盡,脫離原有的歌曲旋律,吶喊出羅大佑標誌式的長句子—— 「啊,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葆用,世世代代傳香火。啊」 ——至此,歌曲才算徹底結束。現在看起來,這幾句話對後來的大陸而言,幾乎可以說是一語成讖啊!

我一直沒有機會去過鹿港,但當我在閩南地區大片貼著瓷磚的水泥房的鄉間徘徊,尋找和發現那些遺留下來的古厝時,那句「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不禁就會出現在耳邊,想像著鹿港的紅磚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又或者記得某一年(08年奧運前)忽然聽史建和我說趕緊去看看鮮魚口,說再不去就拆沒了時,我趕到時看到的大片廢墟裡一塊塊斑駁的木板,"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葆用,世世代代傳香火。"這句歌詞就在耳邊一再重複地響起。三十年前不斷哼唱的歌竟然預先唱出了我們眼前的現實:水泥房與老紅磚還有被拆毀的門板!

這大概是我所受的比建築歷史教科書、文物保護教材、《威尼斯憲章》等等都要生動的關於建築、城市保護以及城鎮化的教育課。也一直貫穿著我這些年的實踐,無論是在北京的大柵欄還是在貴州邊遠的農村。遺憾的是,這堂課上了三十年,我們的努力和成功卻非常有限。眼睜睜看著周圍現實裡大量失敗案例還在前僕後繼地發生,規模和影響早已遠遠超出《鹿港小鎮》歌中一個城市和一個小鎮之間的變化。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家鄉有來自自然真實的光線變化,從清晨到黃昏,沒有霓虹燈。如此這般的親切美好卻好景不在,因為家鄉變得更加「文明」了,拆掉了老房子的舊紅磚,換成了和城裡人一樣的水泥房子,卻失去了過去歲月中,每個清晨和黃昏都不變的古老景象。所以說,這是一個「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當年離家的年輕人」。離家的人再也找不到他原來的家鄉了。至於祖先刻在門板上的「子子孫孫永葆用,世世代代傳香火」的希望——抱歉,不能較真。

我們這一代的成長經歷堪稱戲劇性,閱讀真實世界比書本更需要想像力,荒誕如夢幻泡影。好在有《鹿港小鎮》在當年我們這些「離家的年輕人」頭腦裡反覆「預演」,可以時時蹦出來,提醒著遇到現實而手足無措的我們。「臺北不是我夢想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城市如此,故鄉呢?「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回去繼續賣香火麼?可是「世世代代傳香火」還能繼續多久?——真是不知道這是回不去的無奈,亦或是回不去的原因?

文中80年代老照片來自_迪利來-Leroy W.Demery.Jr.

關鍵詞 >> 建築,設計,小鎮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第三天,我們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感受著鹿港的淳樸環境以及親近的漁村風貌和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鹿港小鎮鹿港小鎮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臺灣西岸的中點,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穿梭於鹿港的大街小巷
  • 格美集團收購鹿港小鎮
    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許維娜)近日,《蓓芙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收購貝拉吉奧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案》披露了涉及鹿港小鎮等多家中餐連鎖的收購交易。據上述文件顯示,蓓芙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擬收購貝拉吉奧控股有限公司83.85%股權。交易完成後,蓓芙將實際控制貝拉吉奧。蓓芙是大娘水餃的關聯公司。
  • 臺灣彰化鹿港小鎮:最能代表臺灣歷史風貌的地區
    臺灣彰化鹿港小鎮是最能代表臺灣歷史風貌的地區,也是早期臺灣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從早期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到如今觀光採風盛行,鹿港曲折的紅磚巷道,林立的舊式店屋,都是耐人尋味的風貌,整座小鎮的氛圍也由從前的熱鬧繁華轉為今日的淡泊悠閒。
  • Word鹿港世貿小鎮——赴京參展國際文博會
    Word鹿港世貿小鎮! 赴京參展國際文博會! 鹿港世貿小鎮參展北京國際文博會 作為衡水重點文創項目參加專題推介鹿港世貿小鎮規劃效果圖。衡水新聞網訊(通訊員付喜鳳)9月10日,鹿港世貿小鎮作為衡水市重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赴北京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項目推介會。
  • 鹿港小鎮 夢中的中式豪宅(組圖)
    據東方今報記者了解,早在今年年初,焦作市新發展房地產有限公司在剛拿到鹿港小鎮項目地塊時,就給鹿港小鎮定下了「一門一戶中國夢」的基調,項目啟動後,該公司為了圓焦作置業者的終極夢想,隆重推出300套特價房,這些特價房源幾乎佔據了鹿港小鎮全部房源的三分之一還要多一些,如此大規模讓利老百姓,在焦作房地產界絕無僅有,並且不會再有!
  • 為什麼羅大佑從未去過鹿港,卻寫出了著名的歌曲《鹿港小鎮》?
    1979年的一天,羅大佑去修摩託,見幫他修理摩託車的維修工在那裡一邊修車一邊唉聲嘆氣的,覺得很奇怪,年紀輕輕的有什麼不高興的?就和他閒聊起來。對方告訴他,自己是從鹿港來的,偷了家裡兩萬塊新臺幣,想來臺北闖天下,賺大錢回去光宗耀祖,誰知道,沒多久,這筆錢就被自己花光了,現在沒有錢也沒臉回老家了,只好每天窩在這個車行修理摩託車。臺北距離鹿港只有三小時的車程,可是那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卻因為在大都市混的不好,不敢回家。
  • 歌詞漫談《鹿港小鎮》羅大佑作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我的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是一家賣香火的小雜貨店。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
  • 臺灣鹿港小鎮有條著名的「摸乳巷」
    彰化鹿港小鎮天后宮經過將近七個小時的穿山跋涉,我們終於跨越了橫亙在臺灣東西海岸之間的中部山區,趕在黃昏前到達了彰化。車抵彰化,我想起了羅大佑,而他那首《鹿港小鎮》又是我超喜歡的歌曲之一,每次聽都有種莫名的傷感。
  • 穿越一個名叫鹿港的小鎮
    雖然跟年齡不大相符,我還是很喜歡聽羅大佑的歌,尤其那首《鹿港小鎮》,即便它已經被用作一個分店遍布北京的臺灣菜館的名字。從前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很多年後有機會身處其中,那種感覺很好,很穿越。如果不是這首歌,我也許會錯過這個小鎮,但去了才知道,小鎮雖小,文化不小,歷史不小,遊人不少。從彰化市坐大巴,一個小時左右達到鹿港鎮。
  • 臺灣 臺中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 【人文臺灣】之 鹿港小鎮
    或許,你更難以想像,兩百年前,這兒曾「行郊雲集、商務發達」,是僅次於府城臺南的全島第二大城?連橫(連戰祖父)在《臺灣通史》中說,「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十七世紀上葉,臺灣本土商業史自臺南發源。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鹿港與泉州通商,漸見繁榮。
  • 大娘水餃或和年收6億的鹿港小鎮要成一家人
    小食代今天瀏覽該集團的官網發現,僅是大娘水餃品牌,2006年便擁有195家連鎖店,近年來又開辦了440多家連鎖店,年銷售近19.5億元人民幣。除了餐飲門店,該集團還建立了速凍食品加工及冷鏈物流配送的上遊業務。而上海家有好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食全美味(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則分別運營「家有好面」及「蜀江烤魚」品牌。
  • 抱團取暖,大娘水餃將跟鹿港小鎮成一家
    這3家關聯方分別為大娘水餃餐飲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家有好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食全美味(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而賣家貝拉吉奧在2001年創立了主打臺灣菜的餐飲連鎖「鹿港小鎮」。公告文件顯示,鹿港小鎮目前在中國境內14個城市經營著60家門店。據餐飲媒體「紅餐網」的報導,鹿港小鎮年營收達到6億。
  • 聽《鹿港小鎮》,尋羅大佑歌中的那座美麗的小鎮
    《鹿港小鎮》的創作背景《鹿港小鎮》是樂壇教父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也是羅大佑最早的、最深刻的政治歌曲之一。以至於有些飯店都以它命名,可見其傳唱度之一斑。
  •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八十年代的臺灣,社會一片繁榮景象,那時「亞洲四小龍
  • 《臺灣遊記》鹿港小鎮懷舊打卡
    鹿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熟悉是因為羅大佑唱的那首《鹿港小鎮》,但鹿港究竟是什麼,似乎又難以說清。羅大佑的一首懷舊經典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地方。「假如你先生回到了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 《鹿港:徘徊在文明裡的小鎮》:繁忙的小巷,有泡在文化裡的小鎮
    曲折蛇的街巷,紅牆燕尾的國南古厝,香菸繞的媽祖廟,案桌前度該叩拜的老婦人每次來到鹿港,我都有憂若回到國南故鄉的銷結寬。不同的是,我的家鄉鮮有人知,而鹿港卻因為羅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鎮》)而揚名華人世界。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落的小鎮保留了最淳樸的風貌,在現代文明發達的今天,卻成為都市人紛至來訪古尋的熱點。我去過五六次鹿港,多數是因為有採訪任務來去匆匆。最愜意的是2008年3月的那次,我和同事騎著自行車,級緩穿過「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去探訪「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有「三多」ー一古蹟多、匠師多、小吃多。
  • 歌神羅大佑的「鹿港小鎮」,紅磚綠瓦還剩多少?
    鹿港鎮,是臺中彰化縣西北端的著名小鎮曾與臺北艋舺、臺南府治並稱為「一府、二鹿、三艋舺」歌神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英雄式人物,華語流行樂壇的標杆1981年首次擔任唱片製作人並製作出了歌曲《童年》1982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
  • 對現代文明的反思,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和黃家駒的大廈
    一是隔代人之間的關係,長幼不再有序,尊敬和禮貌成了字典裡才有的詞彙,兒子打老子,孫子罵爺爺,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二是自然資源的快速萎縮,耕地不斷減少,植被不再多樣,鳥兒不見蹤影,昆蟲近乎絕跡,工廠的數量猛增,各種水塘和河流被汙染是常態。現在的農村,更像是十幾年前的城市。城鎮化仍在不斷推進,城市和農村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 探訪鹿港小鎮:走在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交匯處
    徐德金 攝 媽祖廟(新天后宮)念經的人 徐德金 攝街頭偶遇進香者 徐德金 攝  中新網臺北10月19日電 題:探訪鹿港小鎮:走在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交匯處  中新網記者 徐德金  現在,鹿港小鎮的霓虹燈與臺北比也不遑多讓了,在中山路等商業旺區,許許多多、密密麻麻的廣告牌,都在告訴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