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玩樂高
孩子喜歡機器人
現在編程納入高考,也需要學習
學了機器人就學不了編程了嗎?
哪裡既可以學習機器人,又可以學編程?
家長要如何給孩子選擇呢?
社會在發展,家長們的憂慮和相互之間的話題也升了級,從對孩子考多少分到孩子都會哪些技能,得過多少科技競賽獎牌。在這個資訊時代,孩子們可接觸和了解到的新科技遠比父輩要多得多,可畢竟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學了這個,就會耽誤了那個。同時幾門不同的課程下來,孩子暈了,家長也會跟著迷茫起來,都不知道該為孩子報什麼樣的課程了。
到底機器人教育好,還是編程教育好呢?家長要如何選擇呢?我們之前文章中就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已經做了詳細的對比介紹,請參考文章:「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之爭,孰高?孰低?
家長如何選?孩子如何學?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這些問題,我們這裡做個分析,給各位家長做個參考。
家長為何要讓孩子學習機器人?
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家長曾到我們貝樂校區諮詢過。且拋開教育行業的一系列常規話術,就從機器人教育本身能給孩子帶來的幾個最直接好處來說:
第一、培養動手搭建能力和空間感
對於孩子來講,特別是2.5-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認知方法的重要養成階段,也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學習機器人,可以通過積木搭建和組裝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鍛鍊孩子雙手配合能力和空間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積極思考,手腦協調。
第二、培養想像力、創造力
孩子的天空純淨湛藍,孩子們的想像無邊無垠,只要給予他們更廣博的知識和視野,他們就會帶給你更多的驚喜。
通過機器人課程的學習,讓孩子見識更多的社會人文,拓寬視野,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孩子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在遊戲中探索虛構的故事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區別,學習編造故事,發展創造性思維,學習在眾人面前表演,增強自信,獲得開心的情感,從而激發孩子更多的想像和創造。
第三、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機器人課程的學習,熟悉生活中的各種規律,發現其中的科學奧秘,在機器人的搭建過程中了解其中的組成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思索如何讓作品更加合理,通過簡單的程序模塊,了解編程邏輯,並結合搭建使作品完成指定的任務,更好地鍛鍊和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四、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在機器人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在日常的作品搭建時,通常是幾個小夥伴共同努力協作完成,在機器人的各類競賽中,許多項目通常也是需要學生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才能獲得好的成績,斬獲獎牌。在協作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孩子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第五、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孩子選擇學習機器人還可以將數學、科學、物理、人工智慧、電子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知識,融匯於充滿樂趣、挑戰和合作的動手過程中,極大地鍛鍊了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通俗地講,機器人教育就是通過孩子的動手搭建與編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進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六、大勢所趨,高校紛開機器人專業
自2016年開始,全國各個大學都陸續開設了《機器人專業》,機器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如機械、電子、通信、自動化等,還會涉及到材料、物理、化學等。 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也比較廣泛,比如,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自動化、電氣自動化等等。因此,還有很多高校還開設了自動化專業機器人方向,或開設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同時,還有不少高校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或研究中心。
第七、機器人競賽獲獎者有機會保送清華、北大
在國內外各類機器人競賽中如果取得良好的名次,比如只要獲得省級競賽一、二、三等獎就可以申請全國數十所985/211名校的自主招生,有的還可獲得高考降分錄取資格,甚至清華、北大免試錄取!
國外很多高校也都非常看重在機器人競賽中獲得獎項的學生, 在許多國際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學生很多都被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名校錄取。
家長為何要讓孩子學習編程
編程教育,目前越來越火,自從美國歐巴馬提出「編程一小時」,要求全美小學生開始學習編程以來,編程在全世界好像都一下子都重視起來了,事實上,很多優秀人物,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編程了。在國外,有比爾·蓋茨、賈伯斯、扎克伯格;在中國,有馬化騰、丁磊、李彥宏、雷軍等。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現在孩子們的升學壓力那麼大,大量的課外補習已經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學習編程不應該在中小學,進入大學後想怎麼學都行!
但事實上,讓孩子學習機器人,學習編程都是最「便捷」、最「功利」的成長途徑了。
第一、學習編程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跨學科學習能力;這些在鋪天蓋地各類媒體報導中都可以了解到。
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給孩子玩具、書籍,最重要的還是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教會孩子系統化的思維方式,編程教育就非常符合這類教育方式。
第二、2017年,浙江省明確將信息技術學科納入高考選考的科目,編程正式進入高考;國家層面也越來越重視編程教育,同年,中國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這預示著會有更多地區高考將涉及編程科目。
如今,編程進入高考這事,也已經在家長圈裡傳遍了,作為學習人工智慧的基礎,編程受到很多家長的重視,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落伍。
第三,很多國內外高校在自主招生時,都對有編程方面特長的學生進行特招。比如在國內的各類創新大賽中,獲獎學生通常會被名牌高校破格錄取。
★杭州的郭文景,受家庭影響,從小對信息學興趣濃厚。高一獲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浙江省賽區)一等獎。之後成為浙江省第一個被哈佛本科提前錄取的學生。
★每年都會有一批學生通過保送、降分進入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國內頂尖高校。其中有很多孩子是憑藉在信息學奧賽的出色成績,獲得名校的保送資格。
以清華北大為例,僅憑裸分錄取的,僅有20%,而在信息學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卻早早進入了名校的大門。在今年6月初舉行的清華、北大信息學體驗營上,就有一批初中生被清華、北大提前錄取,實際籤約數量十分驚人。
第四、隨著編程的深入學習,學習成績也會明顯提高,在貝樂機器人的課程中就融合了數學、幾何、物理等各科知識,大量在課堂上抽象難懂的專業名詞在貝樂編程課環節中都會呈現在具象化的情景裡,讓孩子更好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成績,也能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應用於生活。
機器人教育&編程教育,如何選?
無論是機器人教育還是編程教育,對比下來,我們不難發現,二者相互融合,互為助益。
通常,在機器人教育中也有編程部分,稱之為機器人編程,比如樂高機器人的WEDO、EV3,一個適合低年齡段的孩子學習,一個適合於年齡更大的孩子學習,不過他們都是通過編程讓機器人動起來。也就是說機器人教育中除了搭建外,要想讓機器人動起來,更加智能,就需要有編程的存在。
相對而言,編程雖然可以獨立存在,孩子能夠單獨學習,但如果要測試編程的效果和應用輸出,就必須要通過硬體設施來展現,這樣看來,編程也是離不開機器的幫助。
在貝樂機器人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刻了解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各自要實現的能力,所要學習和掌握的機器人和編程方面的知識也是不盡相同。那家長究竟要如何為孩子選擇呢?在這裡,我們給家長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議:
首先,以科學性為原則,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接受適合他們的教育形式。
清楚孩子在所處的年齡段,要掌握哪些科學知識,這可以參考國家教育部頒發的《3至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小學科類課程標準》等相關內容,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孩子3-6歲時,還處於感性思維階段,興趣愛好大於學習意識,注意力時間短,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選擇搭建類的課程,比如樂高機器人的大顆粒課程。同時,由於編程要用到電腦,而長時間讓孩子面對電腦是很多家長所不願意的。這個年齡段的時孩子更適合學習機器人。
在孩子7-12歲時,可以理性地思考一些問題,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開始快速發展,能夠主動發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對數學和機械開始原理更有興趣,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編程可以更科學、更系統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其次,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引導他們正確學習科學知識。
通常,不同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和習慣,常常會導致他們對事物和知識的看法不同,有孩子不喜歡學習只喜歡玩,也不喜歡常規化的教育方式,這時家長和老師們就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因材施教。比如:喜歡玩的孩子可以教他們用樂高搭建一些有趣的模型,有意思的機械結構,在玩樂中啟發他們對知識的探索,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再比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中性格多變,注意力不集中,沒耐心,但在貝樂的實踐教學中,有些孩子在搭樂高積木時往往一搭就是一個小時,都不會厭倦,反而越搭越有興致,並不斷地思考如何搭得好看,如何才能更有意思,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學會了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同時,也有一些孩子天生對數學和邏輯很感興趣,他們喜歡研究事物的規律,喜歡思考,這樣的孩子就可以在編程方面做重點培養,年齡最好也是在7歲以上。對於編程方面的學習,一般沒有基礎的孩子都是先從圖形化編程學起,比如Scratch、樂高WEDO、樂高EV3等,至於更高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學習一些語言類的編程,比如Python、C++等,喜歡創客的孩子還可以學習Arduino等編程軟體。
綜上所述,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各擅其長,互為助益,既可分開,又可高度融合,所以家長無論是選擇機器人教育還是編程教育,都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課程。如果不清楚孩子的特長、興趣愛好在哪裡,還可以到機器人教育機構去做個測試,試聽課程,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文中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貝樂,動手搭建自信的未來